03.07 如果让你到三国当主公,只能选一个谋士、三个武将,你会怎么选?

懒癌源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层出不穷,如果选择的话,我来按自己的分析定位一下。

武将,周瑜,字公瑾,其实周瑜文武双全,文有谋士之才略,武能带兵征战沙场,实实在在的一个全能人,正史所记载,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周瑜在江东可谓立下汗马功劳,他能在政治上有着高瞻远瞩的宏伟目标,在军事上胆略过人,多谋善断,智勇双全的一位奇才也,文事请教张昭,武事请教周瑜,孙策临死前对孙权的嘱托!

武将,赵云,字子龙,赵云勇冠三军,勇猛无比,忠心耿耿,跟随刘备,长坂坡之战单人单骑救下阿斗,于百万军中杀敌将50余名,士兵不计,一战成名,他不仅仅自身武艺超群,而且还能领兵打仗,懂得排兵布阵,三国中武将很多,但能独当一面有战略思想又很成熟的则很少。

武将,曹仁,字子孝,曹操中军大将,此人文治武功甚是精通,屡立战功,有智有谋之人,在彭城之战中,关羽率三万人马,硬是没有拿下曹仁的三千兵马,想想这其中除了有胆识有谋略而且还有一身精湛的武艺,随曹操攻打袁术,陶谦,吕布,时作为军中主帅一往无前,在对战马超,苏伯,田银,候音是时候曹仁都取得了胜利,曹仁此一生战功无数。

谋士,郭嘉,字奉孝,史书记载,才策谋略,世之奇才,又被人称为是鬼才,这个评价就足以知道郭嘉的一个能力有多强了,民间还有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言而喻意思是郭嘉不死的话诸葛亮就不敢出山,相比“既生瑜何生亮”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写照。曹操还是诸侯的时候就因为郭嘉对敌手的心理判断帮助曹操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是无人能比的三国第一谋士了。个人观点,谢谢大家。


森林HD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可以说魏蜀吴三个阵营,都是名将如云,谋事如星。如果让我回到三国当主公,我可能也能打出一片江山呢[呲牙][呲牙]。

首先谋士我会选择周瑜周公瑾,大家是不是感到意外呢,周公瑾明明是武将嘛,怎么会是谋士呢?其实根据三国正史里面记载,周瑜才智不下诸葛亮,况且赤壁一战,也足以见周公瑾之谋略。 可以说,选用周瑜,我不仅得到了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也能得到一名冲锋陷阵的猛将,更能得到一名可以统率千军万马的大都督。千万不要说我作弊⊙∀⊙![捂脸][捂脸][捂脸]

至于三位猛将嘛,我选用典韦,赵云,于禁。可能有人会说,选用典韦,赵云正常,但为什么要选于禁呢?当初关羽放水淹七军,于禁可是跪地乞降啊!

先不急,我先说说,我为什么选用典韦和赵云哈。这两个人都是武艺高强,且忠心无比,乱世之中,多此良臣便是一大幸事。我用典韦做我的前锋将军,统帅军队为我攻城略地,而赵云,为我守卫中军,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贴身保镖,得保护好我呀!主公都被敌方的斩首行动给干掉了,这仗咋打呀?必要时赵云还可以统兵出征,一举两得。

最后咱再说说于禁吧,其实于禁投降也是迫不得已,他武艺和统兵能力虽说一般,但是他会屯田呀!不仅如此,他治军严明。我会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去偏远的地方屯田,然后再管理管理军队的纪律,这他还是能做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后勤部长兼宪兵队长吧,如果连粮食都没有的吃,更别提打仗了。如果遇到软柿子的话,也可以让于禁带兵打一打的。如果对方实力强的话,这不是还有典韦和赵云嘛。[大笑][大笑][大笑]

有这三个猛将,再加上周瑜作为统帅的话,我这个主公基本上啥都不要操心了。闲下来还可以跟赵云聊聊天呢。你们说说我们会聊啥呢?[可爱][可爱][可爱]





你离开了南通


你好,我是观今昔,我来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题主说假如我是三国的主公,选一个谋士,三个武将。我会这么选,谋士选郭嘉,武将选赵云,马超,关羽。这样选择的原因如下:

郭嘉,人称鬼才,三国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虽然可能有所夸大,但也侧面说明了郭嘉的谋略很厉害,郭嘉帮自己的主公曹操统一北方,深得曹操的器重。论智谋,郭嘉应该是不下于诸葛亮的。重要的是郭嘉也很忠心,死之前提醒曹操小心司马懿,而他的预言也被证实。

赵云,忠心护主,长坂坡一战就能清楚的看到,赵云对自己认定的主公是相当忠诚,用那句俗语“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来形容他也不过分,而且赵云武力值也很强悍,在百万曹军中三进三出救出阿斗。虽然有曹操爱才不忍用弓箭射杀赵云的说法,但这也够强悍了,排三国武力值前三应该是没问题的。

马超,马超作为一名武将,他的战绩很多人都了解,潼关逼的曹操割须弃袍,可以说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曹操形容马超“马儿骁勇”后来被蜀汉所用,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

关羽,这是三国人物中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人物,作为中国的“武圣”,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武艺自然不用多说。关羽不只有勇,也不乏谋略,守荆州时,他“水淹七军”,一度把魏军打的人仰马翻,三国作者用“关羽威震华夏”来形容关羽,足可见关羽的厉害之处,而且如果论忠心,我想关羽自称第二的话也没人敢自称第一。

我认为选择谋士和武将其实无非是看他们的才能与忠诚度,郭嘉、赵云、马超、关羽这几个人的才能足够,忠诚度更是无话可说。所以如果我到三国当主公会选择他们。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若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观今昔


谋士的话选周瑜,武将选典韦、赵云、许褚。

为什么我会选这三个人,主要就是因为一个字:忠!毕竟是当主公,最关心的当然是属下的中心程度,如果不忠心,再厉害有什么用?只能成为祸害。比如吕布,三国中单挑无敌,没有人能打得过他,为什么他投降曹操的时候曹操却将他杀了?就是吕布这个人不是个忠心之人,有娘便是娘,拜过两个义父,两个义父都被他所杀死,曹操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再比如司马懿,智谋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但是最后却掌控了朝政,他的孙子司马炎也是篡得帝位。

为什么我选周瑜而不是诸葛亮呢?诸葛亮的才华是要在周瑜之上的,就是因为诸葛亮太忠了,而且太明白刘备的心思了,试想没有没有一个主公会希望自己的属下能完全读懂自己吧。正因为太懂了,所以诸葛亮事事小心,一点不敢忤逆刘备,当初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如果诸葛亮能够死谏刘备,那么三国历史就要改写了。周瑜则不,一样,他有观点敢于发表,并且敢于顶着孙权而实行,虽然看来有点不太尊重孙权,但是他心底里是为了东吴和孙权好的。

典韦不用说,用自己的命救了曹操的命,曹操最爱的武士,没有之一,曹操儿子侄子在那场战役中都死了,曹操都没伤心,唯独失去了典韦,令曹操伤心了很久,曹操甚至还下跪去祭拜他,可见典韦的魅力。

赵云忠勇可嘉,战斗力可排三国前三,并且赵云也是个有智谋的人,为三国中智谋与武功并存的人,是不多的,并且赵云的忠心也是可见的,曾经单骑救主。

许褚同样也是,他只挺曹操一个人的,任何人敢对曹操不敬,那么就是和许褚过不去,曹操在赤壁中战败后许褚回来了,曹操说他最高兴的就是许褚回来了,他睡着都能笑醒过来,可见许褚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所以说站在主公的角度上选人忠心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他的才能,如果两者都有,必得主公重用。


晓宇畅谈古今


非常幸运能回答题主的问题。

如果基于三国的事实,我到三国做主公,谋士我选择鲁肃,将军选择赵云、马超、陆逊。下面我来简述为什么选择这些人物。

谋士:鲁肃。

他是孙吴集团战略方针的制定者,与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并称为四大战略家,与其他三人相比鲁肃略显不足,但是他出色的完成江东集团所赋予他的任务。第一在才能上使得孙吴可以和曹操、刘备集团想抗衡;第二维护了孙刘联盟,使得曹操赤壁大败;第三鲁肃把荆州“借”给刘备,客观上促成了三足鼎立。

鲁肃才华超群、多谋善断,为人真诚厚道,有大智若愚的风采,从不耍手腕、玩弄权谋,在周瑜和诸葛亮聪明绝顶但有攻于心计的人面前,更显得出他人品的可贵。

将军一:赵云

赵云忠厚,守信,讲义气这使得他广结英雄豪杰;英勇顽强,有勇有谋,骁勇善战,胆识高超,是将帅之才;虚怀有容,性情温和,宽以待人博得主公和将士的喜爱。

将军二:马超

五虎上将之一马超,骁勇善战,英勇无敌,枪法一流,剑法冠绝,箭薯无敌,人称飞将军锦马超,可以匹敌吕布。

将军三:陆逊

陆逊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性格,用谦卑恭敬的态度让关羽放松警惕;夷陵之战诱敌深入,大破刘备;抓住机遇,火攻刘备,以少胜多。

总的来说,喜欢三国里的鲁肃、赵云、马超、陆逊。


娜片花海执着于冬


如果我是三国中的主公之一的话,我这样选取。谋士我选荀彧,将军我选张辽、赵云、陆逊。怎么样?出乎意料吧?说说我的理由:

为什么选荀彧做谋士呢?因为荀彧无论谋略、战略还是战术都是一级棒!他还是了不起的政治家,他既懂的抓住时机,针对时局提出建设性建议,又可以高瞻远瞩做出弘大谋略,最了不起的就是官渡之战曹操不想退兵又要安抚将士恐慌心理的时候问计于荀彧,荀彧一眼就看明白了曹操的心思,于是回信给曹操吃了个定心丸,给了曹操一个台阶。还有就是荀彧之高明,在于看破不说破,把露脸的机会留给主公,不象杨修,仗着聪明,恣意妄为,让领导难堪,最后小命也搭上了。更重要的是荀彧命长,虽然死时不到五十岁,但那是非正常死亡,荀氏家族在当时应算是长寿家族,以荀彧的通达,活到七十岁应该没问题。[捂脸]

那为啥把张辽放在将军的第一位呢?因为张辽是个帅才,只因曹操多疑喜用自家子弟,所以张辽一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张辽逍遥津之战打败江东,以区区八百铁骑打的孙权十万大军没脾气,以少胜多,堪称经典。还有张辽一身正气,忠心耿耿。你说我不用他用谁?

再说赵云,先锋大将的不二人选,有勇有谋,武艺高强,赤胆忠心。并且赵云性格纯良,礼贤下士,堪称世间一完人。还有赵将军长寿啊,必须用他。

陆逊呢?按说以陆逊的才干和功勋应该排在将军第一位。陆逊做过江东的大将军 ,既有文采又懂军事战略,一把火把刘备烧得一蹶不振,抑郁而终。有他在,大魏也不敢小觑江东。综合素质看,他要比赵云强很多,甚至比张辽还略高一筹。不过陆逊为江东大族,权力过重,还真有点不放心,这也是孙权晚年痛下杀手的原因。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在低处做大事,最后大家一团和气,岂不快哉!还有,陆逊也长寿啊,能多出不少力呢。必须用他!

好了,这个问题,就啰嗦这么多,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也是一件快事。



庞一凡


一个谋士

必须荀彧,得到荀彧就相当于得到了整个颍川荀氏家族的支持,这个家族的智囊团不可谓不强大!

如果可以的话,还想要诸葛亮。历史上最伟大的六个政治家,诸葛亮算一个。选荀彧不选诸葛亮的原因,就是他们背后的家族集团想对比实力较悬殊。

三个武将

1.曹仁+夏侯渊

既然可以随便选武将,那必须没有曹老板,不然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的势力,根本撬不动。曹仁神盾防守太Bug,同时利用曹仁撬动整个曹氏家族;夏侯渊主攻,又能撬动整个夏侯家族。

2.糜芳

无他,有钱。当初曹老板要是有糜芳这种大老板在资金上做支持,也可以少挖几座坟了,有钱买粮食也不至于让不对吃人肉了。打仗就是打经济战,没钱寸步难行,有钱能使鬼推磨。

如果还可以继续选的话,张鲁必选,可以拿钱支持他,让这家伙搞传销。别的势力的老百姓,都拿钱到自己这上供,钱财源源不断,想想都激动,这就相当于不停对别的势力吸血,想穷都难啊!


小闹39


谋士要身体好的,不要短命鬼郭嘉,能文能武的程昱是不错选择。沮授也可以。

太阴的不要,贾诩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的。

忠诚度不高不要,陈登司马懿法正都一边去。

偏科的不要,后期诸葛可以考虑,前期偏向后勤,不能在他身上浪费名额。

武将要一个能抓总的,陆逊蛮好,青州兵主将臧霸也不错,钟会他爹钟繇曾受命长期留守关中,军政都拿得出手,也可以凑合。

另两个也要可以独挡一面的,在某一方面突出一些。赵云是不错骑将,为人也谨慎,不过独立领兵机会少。张辽长期镇守淮南,张郃转战荆襄关陇,都不错。

高顺陷阵营天下无双,于禁郭淮步兵管理得不错,也能镇守一方,也可以选。


真正鳄鱼不哭


贾诩做谋士,陆逊、周瑜、张辽为武将,陆逊和周瑜是儒将,不管是多么儒雅,其归属都是武将,不然不会入得武庙了。如果陆逊、周瑜不算可以换成邓艾和赵云。

三国谋士众多,可以说是群英荟萃,难分伯仲但贾诩是最好伺候的谋士,要求不高的同时,智计百出,就算统一天下无望还能帮你找条退路,也最会为人处世,明哲保身。

实际上选荀彧是最好的,因为选了荀彧,颍川士族的一大半就跟着上贼船了,但是荀彧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对主公有很大要求。而我们个人能达到这种要求么?能做一个汉末的英雄吗?能和荀彧一起匡扶汉室吗?

对主公失望的荀彧是不会屈服的,所以才有空盒子自杀说等等,总之在无法当一个汉臣前提下,选择荀彧,最终无论多么如鱼得水,都会走向决裂。

诸葛亮也是一个优秀的选择,虽然说“将略非其所长”但在外交和内政上诸葛亮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其才”更何况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实际上也是非常有理想的,诸葛亮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谋主情节,而且诸葛亮过于谨慎,也过于揽权,超过二十军棍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可以说是很难真正提升其他人才的可能性。

郭嘉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谋士,而且其性格应该也很容易和现代人穿越过去的打交道,但是郭嘉也是顶级聪明人,袁本初都轻易被郭嘉舍去,作为中人之姿是很难和这样的顶级聪明人打交道的,而更为致命的是郭嘉短寿,这一点周瑜、鲁肃、吕蒙、太史慈等等名将都有这个大问题。

贾诩则不然,其首先高寿,给牛辅、李傕郭汜、段煨、张绣都做过谋士,是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真正谋士。不论主公是谁,当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当然前提是贾诩自己的人生安全。

贾诩低调,但贾诩应该是三国众多谋士中,从未失手的真正“毒士”,前面的光辉事迹就不提了,曹老板惨败的赤壁之战如果听从贾诩的意见,三国或许早已经一统。

实际上当时的曹营,不光曹操志得意满,其属下一样得意洋洋,整个曹营都充满这快活的信息。贾诩却非常清醒,建议曹操先不急南下,整顿荆州,到时可以不战而胜。

《三国志》: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还有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经典手笔离间韩遂和马超也是贾诩的主意,可见很多人推崇的“三国第一聪明人”的确是非常可信的。

周瑜、关羽、羊佑、陆逊、张辽、陆抗、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都是武庙里的三国名将,选择三位用排除法选择周瑜、陆逊、张辽、邓艾是最为合适。

周瑜文武双全,和孙策以数千兵力起家,横扫吴会创立东吴基业,赤壁之战力挽狂澜将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个干净,真正促使三国鼎立的第一人非周瑜莫属。


若不是西川战略未成行就早死,天下未尝不能归东吴,东吴实际上在顶尖人才方面是三国之最。周瑜、陆逊、鲁肃、吕蒙和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是除了陆逊还算多活了一段时间,周瑜、鲁肃、吕蒙没一个能活过40岁的,可谓短命大都督是东吴特色了。

关羽排除掉很简单,缺点太多,不好掌控。汉末战神皇甫嵩也是真正的汉朝忠臣,你想干点啥显然忠心下降的超级快。

陆逊一定要选,有了陆逊就有陆抗,买一赚俩。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以及后来的大败曹休等等战役都可以看出陆逊在整个三国名将辈出的年代也是数一数二的。

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的战绩,古往今来也是非常罕见的,以至于成为能制止东吴小儿夜啼的狠角色。

替补邓艾也是三国名将,其能力在三国后期无人能出其右。更难得的是周瑜、陆逊、张辽、邓艾都是能独当一面的,除了邓艾可能在政治阴谋上略所欠缺之外。

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的成名之战里,其队友李典和乐进是和张辽不和的,但是张辽能团结一致可见其高明之处。

完美将军赵云、治军严谨徐晃、有胆有谋朱恒等等也是非常想选的,至于马超、黄忠、张飞、魏延实在缺点比较多的。

黄忠到还好,正史上的马超蛊惑韩遂造反的时候连老爹都不要,可见主公在马超这里显然不够分量。“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的名言可以说是马超无法清洗的黑料,当然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直接投降面临的下场可能更惨,因此马超死之前的遗属也流露出马超实际上对曹操杀死自己家族200余口也是非常痛苦的。

张飞缺点就不说了,有目共睹,魏延和关羽神似,有能力但是脾气也大,在更有能力更会为人处世的人选下,自然淘汰。

一千个人看三国,自然有一千个三国,你心目中的最佳首发又是什么呢?


尘子渝


三国真是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被人熟悉吧,所以选谋士和武将从什么角度选呢?基于历史还是基于小说呢?

觉得武将谋士主公这样问题,应该还是小说成分居多吧。

谋士选贾诩,他出彩的地方不太显眼,但正确率100%,给张绣谋划无一不成,在曹操手下不显山露水,其实非常受重视,曹丕登位还要感念他,战略方面也丝毫不逊色,感觉就是另一个郭嘉。贾诩既有智慧又知进退,更不迂腐,是个理想的伙伴和帮手,所以谋士选他。

武将相当难了,看什么需要吧。这个只能从小说角度来讲了。

①陆逊,绝对的统帅型人才,独挡一面,救国于危难,其实他指挥的猇亭大战从重要性上一点不逊色赤壁之战,只是没被写的那么热闹,因此人物也显得不那么丰满,但从武将来说,陆逊陆抗父子绝对是支撑了东吴几十年的顶梁柱。

②赵云,武将嘛,当然还是讲武力战力的,有道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实在为人不齿,赵云勇武过人,忠诚度极高,人品更是没的说,尤其是总是做主公的贴身警卫,哪个主公能舍啊?

③可真不好选了,候选人太多,张辽吧。忠诚度最重要,人品也好,能独挡一面的大将,独支合肥对抗孙权,能受委屈,团队意识强,也不缺少勇气。

风云三国人才出,谋臣武将意何如?

孤选贾诩善谋断,子龙伯言文远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