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么样的工作是理想工作,标准是什么?

莯楠花开


【丙丁职场】为您深度解答:

理想的工作是动态的,不同阶段,对理想工作的理解不一样,标准应该随着自身提高而改变。

职业生涯分:学习阶段,发展阶段,巅峰阶段,顾问阶段

1,学习阶段:当你刚出社会,初出茅庐,需要的是磨砺和学习。这个时候待遇与岗位匹配是其次的,理想的工作是:在一个大平台里面,旁边同事都是名校出生,领导前辈都是行家高手。你可以在大熔炉里面,极大的拓宽视野,了解行家高手,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2,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你在社会已经经历了初步的学习阶段,有一定的经验,最理想的工作是:在一个肯给你机会的平台里面获得适合发展的岗位,将你早期理论学习与部分实践发挥出来,使你在可接受程度的试错范围内获得发展和进步。此时的标准不一定是大公司,高待遇,而是能给机会的平台。

3,巅峰阶段:一般到了这个时候,人已到中年,历经了学习和发展的磨砺。正所谓,人到中年一枝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符合身价的岗位,不错的平台背书,甚至是自己创业。将自己所学所见所闻能极大的发挥出来,并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个时候标准是,公司不错,地位很高,待遇很好会是比较普遍的标准。

4,顾问阶段:职业生涯是有生命周期的,当历经学习,发展,巅峰之后,无论从精力或者学习力可能都不如后来的年轻人,那么就要学会逐渐退出主角平台。去年9月10号,马云宣布退休,将接力棒交给张勇。这个阶段见证过巅峰,自然看透很多生涯的事情,同时,如果真正历经了学习,发展,巅峰这样的阶段多半已经人生美满,可以退下来做个企业顾问,导师,用经验引导年轻人。


丙丁职场


简单点来说,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呲牙]

其实我理想中的工作,会给我存在感,让我体现到我存在的价值。也能够让我有成就感,完成工作后离开公司,在拥挤的人群中不会有恍然若失的感觉,而是既充实又在脚踏实地。这个工作是我热爱的,我会因为把工作做好而开心,会因为没有完成而难过,虽然我向往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分离,但是我会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来更好地完成这份工作。这份工作的薪资能够使我的生活更好,每次拿到工资卡也会有获得了应有的回报的感觉。不白拿钱,该自己拿的却也是不拿白不拿。[呲牙]


保险奋斗青年


每个人处的阶段不同,追求的人生目标不同理想的工作也不同。所以这个要因人而异。

说说我自己的情况,老家在苏北小县城,大学在福建省会福州。06年毕业从事销售工作,12年在厦门岛外全款买房,衣食无忧。13年结婚,然后在莆田,福州,广东漂泊。

18年初在广东的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职场前途逐渐光明,但是焦虑却一点没少。如果再干下去,孩子长大了,我却没有陪伴她。父母也60多岁了,万一生病了也没法照顾。我不得不思考,我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一周后果断辞职,我要回厦门陪孩子!回到厦门我没进公司工作,从同学,朋友那接了点散活,两年过去了,干的不好也不差。虽然钱挣得暂时少了点,但是陪孩子的时光让我感觉很幸福,艰难时刻也想再找个公司继续干,但是这种想法在脑海里片刻即逝。我知道自己不能畏惧,不能回头。

我要做的是这样的一份工作:除了能赚钱还要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如果父母生病了,也能有时间回江苏照顾他们。现在的艰难是为了以后遇到事情不会手足无措!


Jshs001


随便找一个人问问:你的理想工作是什么?十有八九会回答,当然是干得少收入又很多的工作。不过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这也就是一句玩笑话。

但梦想总要有的,不然人生没有动力。对于理想工作的思考是很实在的,因为理想工作实质上是理想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找到理想工作需要向时间要答案

对于自己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基本不可能准确的预测。尤其是刚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无法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所需。

惠普总裁兼CEO梅格·怀特曼。在此之前是Ebay公司的CEO。她最初的职业是做管理咨询,加入过迪士尼、新泰来、孩之宝等公司。这位如此成功的职业女性,一开始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职业规划,因为Ebay公司是在1995年才成立的。

找到理想工作其实只是一个不那么令人开心且又浪费时间的过程。人们是在不同的工作中了解到自己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变换工作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职业。

尽管认知不同,但理想工作有迹可循

很多关于理想工作描述的书籍,包括职业指导大师所写的,其实有不完全一样的答案。但总体来说,理想工作还是有迹可循。

理想工作=充分发挥价值+价值被充分体现+持续地保持热情。

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指的是这份工作有充分展示你能力的平台和机会,你因此能够获得足够的尊重,这样对公司也会有强烈的归属感。例如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知名的公司,人们只需要在那里干上几年,能力就会得到证明。有能力的人,必定会得到机会的垂青。

而价值被充分体现最核心的话题,就是薪水以及其他物质所得,因为现下社会,价值通常会被用价格来体现,薪水就像是一个标尺,这很大程度关系到平衡的问题。

最后,持续的保持激情并不容易。但如果工作离开了激情,任何事业都不可能完成。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很累,其实很大程度上的潜台词是毫无缺激情的工作变成了负担。而有了激情,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换句话说,只有理想工作,才足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我是@文子枫,欢迎交流)


文子枫


Hello!大家好,我是(职场生态)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是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总监,每天面对数十位求职者,为各大公司输送优质的人力资源,对于职场行业有比较深的经验所得,所以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话语权,针对笔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阐述下我专业的看法:

其次是有比较友爱团结的工作氛围。保持心情的愉快。

我经常跟我的下属员工说带好自己的队伍,就注意两个方面。要么做好绩效薪酬方案,让大家收入得到满足。要么把团队搞好,让大家能够心情愉悦的工作。保持一个和谐团结的气氛。毕竟情绪对工作的笑容影响也很大。谁都不喜欢整天苦着脸去工作。更不想整天和人勾心斗角。

然后,个人的价值能够得到提升和体现。

身在职场能够不断地获得提升和锻炼也是很重要的。毕竟人的一生这么短暂。有谁不想这一生活的比较精彩的?干一行爱一行,并且要从这个行当里边得到学习和提高。通过从事当前的工作,为将来更美好的自己做好铺垫,那是最快乐不过的。工作里面取得成就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且总结经验和技巧,为更高层的工作打下基础,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

有了千里马还需要有伯乐。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获得组织的认可和赞扬。这种成就感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愉悦。试想一下,答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解决了组织的难题,或者给组织带来更好的效益或者效率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价值感成就感是多么美好啊!

要让个人价值能够得到提升和体现,那么就需要组织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识人用人和培养人的机制。这个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标准,学习方案,学习流程以及培养和晋升机制。我们常说一个好的单位总是能造就人,就是因为往往比较正规的大型公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比较重视。

当然,如果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自己擅长的东西,成为工作,那就更好了。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自己的兴趣。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爱好变为一种工作,那可以说是职场上一个很难得的小小成就。其实我们很多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都没有应用到职场上,从事的不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领域。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受到这种或者那种的限制。



职场生态进化论


题主问的问题比较经典也比较具有代表性,我系统的回答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针对题主问题做分开解答:

1.什么样的工作是理想工作?

2.标准是什么?

1.首先,理想工作分很多种,是一个巨大命题,我曾在一则《台湾商业周刊》上看到过一段话,这段话只有四行文字,但却是我见过总结最漂亮的一段话。原文是繁体的。我来转述一下。

第一:你每天早上想出門上班嗎?

第二:你喜歡和同事相處嗎?

第三:公司有助你達成個人使命嗎?

第四:你能想像一年後在公司的景象嗎?

这段话,没有问经济情况,也没谈未来,更没有复杂的心理学,不崇高,也不低俗。但是仔细一思考,会发现很有逻辑且有质地。反复思考过后,会发现这确实是"理想工作"。

喜爱工作,有好的职场环境,在公司有盼头,与公司一同进步。

2.其实关于理想工作的标准是没有标准,你可能会疑惑,但是人们啊因为处于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对于你来讲,你现在正处于那个阶段?

龙应台°写给他孩子的那段话里,虽然强调的是学习,但是里面也有理想工作的标准,也表明了理想的工作应该有的状态。我把这段话送给你。希望可以让你对理想工作的标准供以参考。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百鬼


先说结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和你的天赋优势、性格、职业动机三者相匹配的的工作。虽然很难,但是如果完全匹配,就是如鱼得水。

先说天赋优势

天赋优势理论,关于天赋的理论很多,最著名的是汤姆•拉思(Tom Rath)主导的天赋优势理论,他是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负责人。他主导了一系列的研发项目,包括评估工具、专著和其他专业研究,著有畅销书:《你的幸福可以测量》、《现在,发现你的领导力优势》、《你的水桶有多满》(少儿版)等。

天赋优势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努力影响非常小,所以“选择大于努力”。能发挥优势天赋的工作,会感觉毫不费力,而弱势的天赋,会让工作非常吃力。例如有的人天生对数据不敏感,让他做数据分析的工作,就会非常痛苦,努力并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

再说性格

性格和天赋有一定类似,一个人很小的时候,性格就基本成型了,而且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除非周围环境发送重大的变故,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

著名的MBTI人格理论(迈尔斯类型指标,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被认为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他把人的性格分为16种类型,用四个字母表示,如下:

不同性格的人,行为模式、交流方式、甚至决策系统都不一样,所以对工作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让一个性格内向(I)的人去做销售等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就会非常难受。但一个外向性格(E)的人,就会非常的舒服。

最后是职业动机

天赋、性格后天都很难变化,但动机不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动机不一样,工作的行为模式也不一样,动机决定了职业方向。有的人是想赚更多的钱,有的人只是想获得认可和欣赏,对钱反而没那么在乎。


所以,如果把人的职业比作一辆汽车,天赋优势就是发动机,性格就是车体,而性格就是方向盘。只有这三者匹配度高,调教好,车才能好开,才能走上职业快车道,这也是理性工作的最佳选择。


老板管理论坛


理想工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核心离不开你自身,所以在思考什么是理想工作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自我认识。多年在世界500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经历让我对理想工作有了更多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阶段:自我剖析

理论知识暂且不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怎么样子的。

2.我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3.我擅长什么,沟通能力强or擅长独自工作,英语口语超级好or我更乐于听别人指挥开展工作。

4.我的不足是什么,不爱学习?比较懒散?逻辑不清?

5.我愿意改变自己吗?我愿意吃苦吗?我愿意为了目标坚持吗?

6.我的过往经历是什么,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7.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对工作的期待是什么?

仔细思考以上问题之后,大体上你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客观公正的。

第二阶段:工作分析

1. 我喜欢什么行业的工作

2.我喜欢什么职业的工作 市场策划类?自由撰稿人?咖啡师?

3.我过往的经历,和我喜欢的工作工作有哪些差距?学历?经验?

4.我通过努力能否争取到那个机会?

经过第二个阶段的思考你就知道哪些是你够得到的工作,哪些是你五年,十年以后的目标啦。

第三阶段:关于理想工作

首先他没有明确的标准,其次,不同阶段理想工作会有不同的变化。再次,理想工作永远离不开你自己的努力?

综上,借用发发发的一句话,咱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朝着目标奋斗,阶段目标就是我们的理想工作!切忌偷懒呀!!加油加油!



赵擎天


处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关注的点会不一样,刚毕业可能不会太在意工资而更关心是否有好的成长机会,几年之后有了能力资本大概就会更关心薪资回报,再后来可能更看重的是企业文化,自我价值实现等一些软性的指标。当然,每个人的标准也会不一样,于我而言,好的工作应该是这样的:

1 一位好上司,睿智的、值得信任的。

统计数据显示,决定员工离职的因素中,60%与直接上司有关。好的上司是导师是榜样,受益匪浅。很庆幸在换工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好的上司,他们给我有用的职场建议,他们从未阻碍我发挥优势和潜能。怎样找到喜欢的上司呢?首先要对以往的职场经历进行总结,哪样风格的上司是你喜欢的,哪样是你不喜欢的,不一定只分析直系领导,也可以留意其他部门负责人风格,然后纳入你的喜好清单。然后在下一次面试时,通过第一次交流了解对方风格特色,并判断是否是喜欢的类型。

2 没有经济、法律、政治风险的。

之前网上有过一个案例,刚毕业的小出纳一不小心就成了公司法人,要承担公司几百万的债务。若真摊上这样的事情,不得整个人生都灰暗了。你可能会说这只无知,可事实上财务职位风险向来不少,小一点说如果老板要求做假账,做还是不做呢?再大一点看,这个公司是否有经济问题?若是遇上经济案件,做为财务人员,一旦涉足其中,往往就很难脱身,甚至无辜者都可能被当成替罪羊。

有位财务经理曾这样说:我不能让我的下属陷入危险中,他们一个月才拿多一点钱,摊上事太不划算了,所以我要尽可能从制度和流程上把他们的风险规避。因为这,我一直记得她。职位越高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高,更需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合规性。

3 工资与期望值相差不远

说到工资多少会有点欲说还休的味道,但如果对薪水不满意,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绩效。@鼹鼠的土豆有很经典的话:如果你觉得薪水太低,那是你只值这个价。这或许有点残酷,但多数时候它就是事实。所以关于薪水,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对自己有合理的评价,知道自己值怎样的价值,然后去了解公司认为你值怎样的价值。如果这中间有很大落差,公司还一直不加薪,却总是一次次画大饼,那就真有必要好好考虑是去是留的问题。通常地,好的公司会愿意用一个合理的薪资水平体现员工的价值,而不是只谈情怀。

4 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人脉

这是我在考虑一个新的工作机会时会着重权衡的四点。当然,最终能否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取决于一直以来的积累,以及在此之前所做的准备,比如一份完美的简历,一次完整的能力体系梳理,清晰的职场发展路线规划…

有位老师说,忠诚的可靠的供应商不是寻找出来的,而是培养起来的。或许好工作也是这样,没有完美的工作,或许我们可以把现在的工作变得更完美。

那么,先祝你如愿以偿。


气蒸云梦泽呀


职场上,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畅想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喜欢探讨自己理想的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谁没有自己对于美好与未来的期望呢?

但是,说到理想工作,现在职场上有几种不好的迹象:

1.将理想工作与前途画上等号。追求自己的职业前途就是在追求理想工作,所以不断的变换工作,以便让自己离理想更近一些。实际是南辕北辙。好的前途不是片面追求理想工作得来的,而是个人奋斗出来的。

2.将理想工作与单纯的回报划上等号。自己得到的越多,在某段时间收获越理想,工作就越理想。这就导致个人片面以收入来衡量工作的好坏,顾此失彼,片面追求收入,荒废自己的努力与成长,反而得不到理想的收入。

理想工作是基于未来的理性职业追求,不是随性的想法;工作理想是工作努力与个人理想目标的结合,不是不劳而获,更不是坐享其成。

如果不考虑实际的职场环境以及职业发展的实际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推想将“理想工作”描绘出来。很多职场人将“假想工作”当作“理想工作”。

主观上,很多人将“理想工作”理解成基于主观假想的美好职业想法。综合我在实际工作中对很多职场人的访谈与了解,可以提炼出三个特征。

1.“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职业“目标”。

很多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职业发展目标,希望自己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能够成为特定岗位的负责人,能够拥有预想的工作平台与条件,能够在目标平台上“功成名就”。这种假想,是不少人理想职业的代名词。

A.“理想工作”能够让自己在理想的行业与公司拥有满意的岗位与职级

一些人喜欢电子行业,一些人喜欢金融行业,还有一些人喜欢汽车行业,不同的人感兴趣的行业不同。在不同的行业,又有不同的“明星公司”,在不同的“明星公司”又有不同的“理想工作”。

相当数量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感兴趣的行业工作,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那些他人仰慕的明星公司,甚至在其中拥有理想的岗位。自己在理想的岗位上能够得到满意的职权,能够真正一展身手。这应当是假想中的“理想工作”之一。

B.在明星公司的“明星岗位”工作,自己也成为职场“明星”,拥有非凡的职场影响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曾经多次和一些公司的年轻员工交流过。他们理想的工作不但是要能够坐上梦寐以求的“位子”,还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些岗位上具有很好的影响力。

一方面,自己的职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得到所在职场员工的尊重和尊敬;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岗位与工作,在社会上也小有影响,成为“有头有脸”的人物。

2.“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能够在目标岗位工作只是一个基础,假想中的“理想工作”当然强调自己的“所得”,最直接的就是满意的物质收获了。

满意的物质收获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职业收入,另一部分是福利待遇。

A.满意的收入

很多职场人总觉得收入低,但是当你问他理想的收入是多少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给出准确的数值。一个原则,“越多越好”。起码来说,要比一般的同龄人或者同级别的人群高一些,要能够满足自己不断增加的物质需求,能够让自己逐步实现“财务自由”。

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答案是“理想工作”。

B.满意的福利

收入能够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但是福利才是能够留住人的关键。要想让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能够继续在高收入的岗位上持续干下去,没有理想的福利是不行的。

所谓的福利,不限于节假日的物质赠予,不限于开心的旅游,不限于房子车子,当然是越多越好。满意的福利是工作“理想”的重要标志。

3.“理想工作”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份“理想工作”如果只是有较好地收入和较高的位置显然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能够“干的舒服”也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算“干的舒服”呢?

A.工作体验愉悦

自己的工作环境良好,软硬件配备到位,同事、领导以及公司人员都和自己相处的很好。在实际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大的压力、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让自己难堪、尴尬或者不开心的地方。总体来说,顺风顺水。

B.能够公私兼顾

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还要有生活,尤其是个人的私人生活。理想的工作必须能够兼顾到自己个人的私人生活需求。包括工作时间,不能时间太长,不能“剥夺”自己的休息权,不能影响自己的社交、娱乐等私人的事务处理。

“理想工作”能够让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精神享受与体验。

小结:现实职场中,很多人因为“理想工作”的问题困惑,总举得自己工作“不理想”,也因此闹出很多矛盾。当你追问“理想工作”时,不少人凭借自己的假想进行描述。这种基于假想的“理想工作”是基于特定职场人完全理想化的设想,是空中楼阁,很难实现。

基于“假想”的理想化“职业目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对“理想工作”的错误解读。一般情况下,错误的“理想工作”具有“空想”或者“幻想”的特征。

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脱离实际的所谓理想没有任何意义。

1.误解一:将理想等同于空想

理想是遵循“道理”的,是符合“理性”的。很多职场人基于个人的立场,盲目片面的堆积自己在某些方面欲望或者需求,将其罗列出来,形成所谓“理想工作”的模型,是荒唐的。

何谓“空想”?就是企图用“零”交换“一百”的逻辑。

A.无视自己的努力,但希望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俗话说,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但是一些职场人没有将收获与付出联系起来,而是绕开付出,单纯的追求收获。这种逻辑下,自己希望的“理想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在实际的职场体验中,这种逻辑坑了不少人。一方面,对于各种岗位都不满意,另一方面无视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盲目攀比。

B.“欠账”心理

陷入“空想”逻辑的职场人,还有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总觉得别人或者企业“欠自己”的。无视客观事实,埋怨企业给的工资低,埋怨不给自己升迁的机会等等。

自己能不能对得起那份工作不谈也不想,总是将眼光盯在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或者付出上。一副别人都对不起自己的“欠账心理”。

2.误解二:理想等同于幻想

所谓的幻想,就是将本来自己做不到或者无法实现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追求,脱离客观实际假想一些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条件。

A.设立无法实现的职业目标

一些职场人,具有远大的追求和长远的想法,一心想达成自己的“理想”,于是无视客观条件和自身现实,盲目进行职业上的追求。

这种现象非常典型。我在其他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原来我公司的一个法务部律师,刚毕业两年,几乎什么都没有,非要辞职去做老板,因为老板这个职业是他的“理想工作”。结果不到半年,狼狈而回。年轻人有追求是好的,但是让不切实际的幻想左右了自己就会很被动。

B.脱离职场的客观实际与规律

尽管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在自我良好激励的前提下发挥巨大的潜能,并取得快速的进步。但是,人的进步与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些相对固定的规律的。

比如,你想做总经理,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结构积累,有可以胜任的思维能力,有较好地抗压能力和目标达成能力,有可以掌控公司的实际管理与运营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等。这些能力需求不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积累起来的,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打磨与锤炼。
但是一些职场人刚毕业或者工作没多久,就想做公司总经理。完全无视总经理职位的份量与担当。即便在某种条件下坐上了这样的位子,你能够坐得住吗?

小结:将“理想工作”与空想或者幻想等同的思想,是切实存在的。这种对于理想工作的“误解”会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遭遇更多的坎坷与困难。

不空想,不幻想,那么真正的“理想工作”有什么特征呢?

真正的“理想工作”是理性、未来与现实的结合,不是片面收获的代名词,不是完美无暇的代名词。

1.“理想工作”特征一:职业激励性

一个真正理想的工作,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目标追求。为了理想工作,个人可以愿意有更大的付出,更积极的投入,更坚定的目标,而不是舍弃当前。

A.“理想工作”能够强化自己的职业信念

这个特征是基于个人的价值观来说的。所谓的职业价值观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其一,是个人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向;其二,是自己的判断标准。每一个职场人都有其特定的思维定势与思辩标准,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个人对于价值的基础性判断。

如果一个人觉得某项工作或者某个职业目标和自己比较匹配,职业本身的特征适合自己的思维习惯,也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他就会真正喜欢这份工作,就会对这份工作不离不弃。

一个理想工作,会强化个人的职业信念,让其更加坚定“干下去”的信心,而不是有“走人”的冲动。

B.能强化个人的自驱力

理想工作不是空中楼阁,是自己认可并且完全可以得到的职业或者职业机会。因为可以得到,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切实的可行性,个人只要努力一把就能够达成。所以,个人比较乐观,并且为了“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持续努力、持续投入。

理想工作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越努力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越努力。

2.“理想工作”特征二:契合实际

理想工作也是工作。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须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就必须符合现实社会的条件与实际职场的特征;另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须与特定个人的实际能力、认知、思维等有效的匹配。

社会或者职场条件满足不了的职业,无法成为理想工作;个人即使努力也无法胜任的职业,也无法成为理想工作。

A.符合自己能力发展的实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背景、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有自己成长的空间与潜力限度。自己到底什么层次、什么水平、有什么资源,用尽全力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个人是最清楚的。

对于自己“理想工作”的设定或者追求,也必须符合个人的“潜力上限”,是经过自己拼搏或者努力之后可以实现的,是在能力能力范围之内的。否则就不是理想工作了。

B.符合社会现实或者社会发展的趋势

所谓的理想工作,实际上是由目标、收益、机会、条件、环境、成长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的整体。一些条件,在经过自己努力之后,现实的职场或者社会可以满足,但是还有一些条件是满足不了的。

比如,一些职场人希望自己每周能够上两天班,一些职场人希望企业能够先发工资再工作。这些想法只能是一种希望,在当前社会实际条件下,暂时还不能满足。你又如何能找到“理想工作”呢?

3.“理想工作”特征三:可实现

这一点与上面的特征有重复之处。这里重点强调两点:

A.符合个人特定职场环境的发展规律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职场环境差异很大。我们很难用其他人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最好的职业目标是切合自己所在的特定职场的实际。

从自己实际所处职场环境的职位设置特征、利益分配特点、岗位竞争情况等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工作”并为之奋斗才真的具有可行性。

B.一定要保证努力之后能够得到

如果你当前从事的工作已经很理想,那是最好的。如果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且不管你的目标设定如何,一个最起码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自己能够“得到”。

如果你付出努力能够得到,有可能会成为你的“理想工作”,但如果你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就只能是空想了。

小结:真正的理想工作不是无可挑剔,也可能存在问题或者瑕疵,但是相对来讲能够比较符合你的个人特质,能够更接近于你的职业追求,能够更有利于你的职业发展,能够在激励、努力与收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只有符合实际、能够实现的工作才有可能是理想工作,不切实际的想法永远无法成为你的理想工作。

作为职场人,如何选择自己的“理想工作”呢?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一切的标准、特征的解读,最后还是落实到实际“理想工作”的选择上来,选择“理想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评判与确立其标准的过程。

1.“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一:能够体现自身价值

人都有所长所短,每个人的闪光点是不同的。个人最“闪光”的地方,也就是其价值体现的地方。一份工作,要想“理想”,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能够让自己的闪光点得到体现。

A.发挥自己的优势

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要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盘点自己的优势,其实就是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被外界的观点与职业现象所迷惑。按照自己的优势,寻找或者锁定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或者岗位,是锁定“理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B.符合自己的职业特征

说个人的职业特征好像有些笼统。准确的来讲,是个人在工作中形成的思维、行为与心理特征。

在这些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适合不同的工作。只有最适合你的个性特征的工作,才可能成为你的“理想工作”。

2.“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二: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基于自身闪光点与个性特征的选择,只是“理想工作”成为现实的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有将自身价值变现或者实现的条件或者环境才可以。

如果环境、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的价值体现需求,意味着自己无法有好的职业表现,也就很难有理想的职业收入或者进步。

A.能够达成自己短期职业目标

你的短期职业目标是什么?比如2020年的职业目标?首先要有目标,然后再来考虑能否实现这个目标。这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其一,自己能否找到这个的工作机会或者当前的职位能否提供自己实现短期职业目标的条件。

其二,个人能否在的能力、精力、成长等方面全力投入,能否以有利于目标达成的心态和行动来进行工作。

无论客观环境还是个人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B.能够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具有连续性的,我们不可能实现了当前的目标就不管下一个目标,也不可能过了今年不管明年。所有的努力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

一份理想的工作,通过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塑造,通过个人扎实的努力与积极的付出,不但能够实现你当前的“小目标”,也一定会为你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打下基础。比如资源积累、财富积累、阅历积累、能力积累、知识积累等。

3.“理想工作”选择标准三:有利于自己持续性发展

真正理想的工作从来不限于一时,而是致力于长久。昙花一现,即使风光一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理想的工作。理想工作,必须是可持续性的。

A.有持续性收益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物质收入是一个人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要想能够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保证目标收入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收入及其变化,能够满足自己持续性的目标要求。在自己能力水平与贡献的基础上,在切实的生存、发展需求上,保证收入的持续性。

另一方面,个人职业满意度较高。包括个人的实际工作体验成就感等

B.能持续性成长

个人的能力与闪光点要随着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发展。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够在个人主动追求进步与成长的前提下,给予成长的机制、环境与条件。

在收益持续的同时,个人可以通过公司的平台机会、学习条件等主动努力,实现职业、技能、知识、思维、格局等方面的同步成长。

总结:没有什么工作本来就“理想”。所谓的“理想工作”只不过是给那些愿意勤恳付出、愿意主动成长、愿意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砺的职场人提供了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回报了相对公平的利益与成长而已。

坐吃山空者不会有理想工作,不劳而获者也不会有理想工作。真正的“理想工作”遵循一条铁律:让你“越努力越优秀,越优秀越努力”,真正的理想工作只属于追求卓越者。


本文由今日头条号@指尖视野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或洗文到其他平台,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