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福"字本义是什么?

一、"福"字甲骨文字形:

"福"字甲骨文字形依《甲骨文字典》当分作三大类,如下图中圈注出来的1、2、3。下面分述之。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注1】

第一类:当以下面的字形为代表,从示,从双手,右上角为可盛酒的樽(依罗振玉说)也有人认为是有流的酒器(依《甲骨文字典》第16页)。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福"字这种甲骨文之形罗振玉解释为"从两手奉尊(笔者注:樽之本字,下同)于示前,为奉尊(樽)之祭"。【注2】

古人为何会有这样的祭祀?《甲骨文字典》在继承罗振玉之说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阐释道:"象以樽(或为有流酒器)灌酒于神前之形。古人以酒象征生活之丰富完备,故灌酒于神为报神之福或求福之祭。"【注3】

简言之:"福"字第一类字形较繁,象以两手奉酒樽于"示"前祭祀之形,樽内盛满象征生活丰富完备之意的酒,目的是求福。"福"字与"祭"字有相似之处,"福"字双手奉樽于示前祭祀,"祭"字则以手持肉祭祀。

第二类字形比第一类字形少了双手之形,见本文第一张图中的圈2。第三类字形则连"示"也一并省略了,见本文第一张图中的圈3。

2、 金文字形:

和上述第一类甲骨文字形比较接近的金文字形在西周早期的《德方鼎》和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中皆存在。如下: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德方鼎》)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何尊》)

对这种"福"字金文字形的意思,唐兰在《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解释为"畐象有流的酒尊,用两手举畐,灌酒于所祭的示上,称为福。福应该就是灌祭"。【注4】

可见唐兰的解释继承了罗振玉对"福"字甲骨文之形的解释"从两手奉尊于示前,为奉尊之祭"。

"福"字的其它金文字形,依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大多是从示从畐的形声字。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注5】

我们不妨认为"福"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理由如下:

第一, 对金文《德方鼎》与《何尊》中的"福"字(见下图),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唐兰等学者直接隶定作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即双手奉"畐"于示前祭祀,当为会意字。

第二,从对"畐"字的分析上来讲,"畐"字甲骨文字形为: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注6】

"畐"字金文字形为:

「醉美汉字」新年送福,

【注7】

"畐"字甲骨文及金文皆为象形字,象盛酒的容器形。【注8】"福"与"畐"同音,同时"畐"也是声符。

省去双手的"福"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形声字的特点愈发明显,会意字的特点便降低了。

总之,"福"字从甲骨文与金文字形上看本义是一种双手奉酒尊于示前的祭礼,目的是求福。


注释:

【注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5,第15页

【注2】:李圃等《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第99页

【注3】: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5,第16页

【注4】: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12,第70页

【注5】: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第15-16页

【注6】: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第599页

【注7】: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7,第381页

【注8】: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2,第479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