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胃食管反流本来不是个大病,为啥有人说会导致癌变,是真的吗?

zhm_327439078


您好!

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存在会导致食道腺癌癌前病变可能。

首先我们来认识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检查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初期症状影响不大,而且很多被误诊当成胃炎医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癌变。怎样知道得了反流性食管炎?初期患者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病的癌变率很低,但要注意的是,有少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导致食管下端黏膜长期受到反流物的侵蚀,可能会发生在柱状上皮化生,这时会有癌变的风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为什么得反流性食管炎?

1 长期饮食不规律,喜欢高脂、浓茶、刺激性食物、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或一些药物所致,都可以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低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

2 外科手术、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等,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也会引发反流性食管炎。

怎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或内镜及手术治疗。

1 一般治疗:患者抬高床头15~20厘米,这样可以减少夜间卧位及反流。而且睡前不要再饮食,避免吃酸性或刺激性的食物。

2 选用抑酸剂 抑酸剂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对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胸痛和胸骨后灼痛。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药治疗。

3 胃黏膜保护剂 可以保护胃黏膜、食管黏膜,可以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灼热的症状,常用胶体铋剂等。

用于用药治疗无效的,需要长期服药患者的治疗。手术治疗用于内镜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的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的胸骨后灼痛、反酸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如果是夜间发作,会影响睡眠。随着病情严重会使食管狭窄,吞咽困难、吞食固体会有堵塞感或疼痛。

怎样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1)及时治疗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等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食;以清淡为主,少吃酸甜、高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同时避免避免食后立刻平卧。

3)适度进行运动锻炼,增强抵抗能力。

总结: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烧灼感,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胃食管反流病的癌变率很低,但要注意的是,有少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于没有及时的治疗,导致食管下端黏膜长期受到反流物的侵蚀,可能会发生在柱状上皮化生,这时会有癌变的风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黎医生


正如题主所述,反流性食管炎本身确实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它确实能够引起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这在逻辑上并不矛盾。

从反流性食管炎发展到食管癌,一般要经过Barrett食管这个阶段,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个癌变的过程和什么是Barrett食管吧。


从反流性食管炎到Barrett食管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分布的高压环形括约肌群(简称LES)功能失灵或胃内压力过大造成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端,由其所夹带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管下段黏膜造成侵蚀性损伤而来的。

LES可以看作是食管和胃交界的门卫,负责把守大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它们的防守能力减弱或胃内容物的冲击力加强,这道防线就容易失守,胃酸会趁机对食管造成损伤。

据文献报道,如果食管下端长期遭受胃酸等物质的侵蚀而不及时治疗的话,食管黏膜就会经过一定的病理变化,最终转化为Barrett食管,进而发展成食管腺癌。接下来,我们就看看,Barrett食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上面说到,反流性食管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食管下端的正常黏膜就会在胃酸的反复刺激下不断地损伤—修复—再损伤,进而发生Barrett食管化生。随着损伤和异变的进一步发展成低度或高度的Barrett食管,增加了其癌变的风险。所以Barrett食管即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其病程进展的形态之一。



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或下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肠样或胃样)所替代的一种现象,这种柱状上皮化生的过程正是食管腺癌发生的潜质表现。在这个阶段如果Barrett食管的肠化没有得到遏制,就会慢慢的发展成腺癌,从而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Barrett食管也因此被称为癌前病变。

美国科学家对高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随访跟踪,75例患者在7年内有12人发生食管腺癌,癌变率达16%;同样是美国的大样本研究涵盖了618名食管肠上皮化生的患者,有21.7%的人最终发展成Barrett食管或食管腺癌。

由此可见,虽然反流性食管炎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由其引发的Barrett食管确实是个狠角色。(下图是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对比,来源中国抗癌协会)


Barrett食管在内镜下的表现有时候跟反流性食管炎差不多,无法轻易辨别。在确诊上需要严格的参考活检病理的结果,如果在食管下端检测出了本不属于那里的柱状上皮,说明此处病变即为Barrett食管了。

在治疗上一般会在确诊后通过内镜下电烧同时辅以术后的抑酸药治疗,就可以有效的切断其继续恶化的过程。一项关于Barrett食管治疗的研究表明,按上述治疗方法,206例患者有201人病变黏膜完全消除,治愈率达97.6%。

但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因为一些人不注意在发病初期的治疗,轻视疾病的发展,最后任由其恶化,酿成大错,追悔莫及。因此为了预防Barrett食管癌变的过程,及时发现食管异常,尽早治疗是关键。


总结

相信通过我的介绍,题主和大家应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了。在这里并不是给大家贩卖焦虑,而是要向大家传递一种理念:很多的慢性病,尤其是恶性疾病,都是由一些小毛小病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只要我们保证对身体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时及时救治,相信大病、重病一定不会轻易找上我们。

关注五号医生吴昊,在我的头条里你会了解新时代的健康思维。

参考文献

  1. 李治仝[1], 汪忠镐[2, 3], et al. 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腺癌的关系[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11):10-13.
  1. 赫晓磊, 黄晓玲, 高峰.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06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7, 4(2):63-65.
  1. 郭海梅, 贺宏伟, GUOHaimei, et al. Barrett食管内镜临床特点分析及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J]. 河北医药, 2010, 32(20):2818-2819.
  2. Schnell T G, Sontag S J, Chejfec G, et al. Long-term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high-gradedysplasia [J]. Gastroenterology, 2001, 120(7): 1607-1619
  3. Sharma P, Falk G W, Weston A P, et al. Dysplasia and cancer in a large multicenter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4(5) 566-572


五号医生吴昊


听专家讲:胃里环境属酸性,而食管属碱性,正因食管属碱性才怕返流上来的胃酸渍……久而久之易把食管内膜渍破,破了之后通过自身修复,于是形成了疤痕,就这样反复破.反复修,容易形成厚厚的凹凸不平的食管内皮,易癌变.内皮细胞易增生容易变癌等……这都听专家讲的。


王艳5715取消


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粘膜就会引起其发生变化,也就是进入癌前病变。在食管粘膜修复的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导致肿瘤的出现,如食管下段腺癌、贲门癌,我国贲门癌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的长期刺激有关系。


李博士医学科普


吃中药效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