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胃食管反流本來不是個大病,為啥有人說會導致癌變,是真的嗎?

zhm_327439078


您好!

反流性食管炎長期存在會導致食道腺癌癌前病變可能。

首先我們來認識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變,內鏡下檢查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食管潰瘍。反流性食管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初期症狀影響不大,而且很多被誤診當成胃炎醫治。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會導致癌變。怎樣知道得了反流性食管炎?初期患者表現為胸骨後燒灼感、反流和胸痛。燒心是指胸骨後向頸部放射燒灼感。反流指胃內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多發生於飽餐後,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疾病後期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但出現永久性嚥下困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病的癌變率很低,但要注意的是,有少數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於沒有及時的治療,導致食管下端黏膜長期受到反流物的侵蝕,可能會發生在柱狀上皮化生,這時會有癌變的風險,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時治療。

為什麼得反流性食管炎?

1 長期飲食不規律,喜歡高脂、濃茶、刺激性食物、吸菸、酗酒、喝濃咖啡等或一些藥物所致,都可以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張力低下,導致胃內容物反流。

2 外科手術、食管裂孔疝、食管靜脈曲張等,會影響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也會引發反流性食管炎。

怎樣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或內鏡及手術治療。

1 一般治療:患者抬高床頭15~20釐米,這樣可以減少夜間臥位及反流。而且睡前不要再飲食,避免吃酸性或刺激性的食物。

2 選用抑酸劑 抑酸劑可以減少胃酸的分泌,減輕對胃酸對食管黏膜的刺激,緩解胸痛和胸骨後灼痛。常用的藥物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藥治療。

3 胃黏膜保護劑 可以保護胃黏膜、食管黏膜,可以減少胃酸對食管黏膜、胃黏膜的刺激,緩解胃灼熱的症狀,常用膠體鉍劑等。

用於用藥治療無效的,需要長期服藥患者的治療。手術治療用於內鏡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抗反流,糾正食管狹窄的治療。

反流性食管炎對生活有哪些影響?

反流性食管炎出現的胸骨後灼痛、反酸會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如果是夜間發作,會影響睡眠。隨著病情嚴重會使食管狹窄,吞嚥困難、吞食固體會有堵塞感或疼痛。

怎樣預防反流性食管炎?

1)及時治療食管裂孔疝、食管靜脈曲張等疾病,可以有效預防反流性食管炎。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食;以清淡為主,少吃酸甜、高脂、咖啡、濃茶、辛辣食物。同時避免避免食後立刻平臥。

3)適度進行運動鍛鍊,增強抵抗能力。

總結:

反流性食管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群,成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典型症狀表現為胸骨後燒灼感、反流和胸痛。燒心是指胸骨後向頸部放射燒灼感,夜間反流嚴重時影響病人睡眠。疾病後期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但出現永久性嚥下困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嚴重食管炎者可出現食管黏膜糜爛而致出血,多為少量出血,長期或大量出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胃食管反流病的癌變率很低,但要注意的是,有少數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由於沒有及時的治療,導致食管下端黏膜長期受到反流物的侵蝕,可能會發生在柱狀上皮化生,這時會有癌變的風險,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時治療。

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黎醫生


正如題主所述,反流性食管炎本身確實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它確實能夠引起食管惡性腫瘤的發生,這在邏輯上並不矛盾。

從反流性食管炎發展到食管癌,一般要經過Barrett食管這個階段,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個癌變的過程和什麼是Barrett食管吧。


從反流性食管炎到Barrett食管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於食管下端分佈的高壓環形括約肌群(簡稱LES)功能失靈或胃內壓力過大造成的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下端,由其所夾帶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食管下段黏膜造成侵蝕性損傷而來的。

LES可以看作是食管和胃交界的門衛,負責把守大門防止胃內容物反流。當它們的防守能力減弱或胃內容物的衝擊力加強,這道防線就容易失守,胃酸會趁機對食管造成損傷。

據文獻報道,如果食管下端長期遭受胃酸等物質的侵蝕而不及時治療的話,食管黏膜就會經過一定的病理變化,最終轉化為Barrett食管,進而發展成食管腺癌。接下來,我們就看看,Barrett食管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上面說到,反流性食管炎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食管下端的正常黏膜就會在胃酸的反覆刺激下不斷地損傷—修復—再損傷,進而發生Barrett食管化生。隨著損傷和異變的進一步發展成低度或高度的Barrett食管,增加了其癌變的風險。所以Barrett食管即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種嚴重的併發症,也是其病程進展的形態之一。



Barrett食管是食管遠端(或下端)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腸樣或胃樣)所替代的一種現象,這種柱狀上皮化生的過程正是食管腺癌發生的潛質表現。在這個階段如果Barrett食管的腸化沒有得到遏制,就會慢慢的發展成腺癌,從而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Barrett食管也因此被稱為癌前病變。

美國科學家對高度異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進行隨訪跟蹤,75例患者在7年內有12人發生食管腺癌,癌變率達16%;同樣是美國的大樣本研究涵蓋了618名食管腸上皮化生的患者,有21.7%的人最終發展成Barrett食管或食管腺癌。

由此可見,雖然反流性食管炎不是什麼大病,但是由其引發的Barrett食管確實是個狠角色。(下圖是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對比,來源中國抗癌協會)


Barrett食管在內鏡下的表現有時候跟反流性食管炎差不多,無法輕易辨別。在確診上需要嚴格的參考活檢病理的結果,如果在食管下端檢測出了本不屬於那裡的柱狀上皮,說明此處病變即為Barrett食管了。

在治療上一般會在確診後通過內鏡下電燒同時輔以術後的抑酸藥治療,就可以有效的切斷其繼續惡化的過程。一項關於Barrett食管治療的研究表明,按上述治療方法,206例患者有201人病變黏膜完全消除,治癒率達97.6%。

但就是這麼簡單而有效的治療,因為一些人不注意在發病初期的治療,輕視疾病的發展,最後任由其惡化,釀成大錯,追悔莫及。因此為了預防Barrett食管癌變的過程,及時發現食管異常,儘早治療是關鍵。


總結

相信通過我的介紹,題主和大家應該能夠更深入的瞭解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之間的關係了。在這裡並不是給大家販賣焦慮,而是要向大家傳遞一種理念:很多的慢性病,尤其是惡性疾病,都是由一些小毛小病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只要我們保證對身體定期體檢,發現異常時及時救治,相信大病、重病一定不會輕易找上我們。

關注五號醫生吳昊,在我的頭條裡你會了解新時代的健康思維。

參考文獻

  1. 李治仝[1], 汪忠鎬[2, 3], et al. Barrett食管與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腺癌的關係[J]. 臨床誤診誤治, 2011(11):10-13.
  1. 赫曉磊, 黃曉玲, 高峰. 氬氣凝固術聯合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治療206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誌, 2017, 4(2):63-65.
  1. 郭海梅, 賀宏偉, GUOHaimei, et al. Barrett食管內鏡臨床特點分析及與反流性食管炎的關係[J]. 河北醫藥, 2010, 32(20):2818-2819.
  2. Schnell T G, Sontag S J, Chejfec G, et al. Long-term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high-gradedysplasia [J]. Gastroenterology, 2001, 120(7): 1607-1619
  3. Sharma P, Falk G W, Weston A P, et al. Dysplasia and cancer in a large multicenter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4(5) 566-572


五號醫生吳昊


聽專家講:胃裡環境屬酸性,而食管屬鹼性,正因食管屬鹼性才怕返流上來的胃酸漬……久而久之易把食管內膜漬破,破了之後通過自身修復,於是形成了疤痕,就這樣反覆破.反覆修,容易形成厚厚的凹凸不平的食管內皮,易癌變.內皮細胞易增生容易變癌等……這都聽專家講的。


王豔5715取消


胃內容物長期刺激食管粘膜就會引起其發生變化,也就是進入癌前病變。在食管粘膜修復的過程中,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稱之為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變,導致腫瘤的出現,如食管下段腺癌、賁門癌,我國賁門癌的發生率較高,目前認為與胃食管反流的長期刺激有關係。


李博士醫學科普


吃中藥效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