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別殺了孩子的自信,看看外國媽媽怎麼做的

​  “父母無條件的愛使孩子自信 ”


別殺了孩子的自信,看看外國媽媽怎麼做的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信,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的肯定,從根本上講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Aaron媽媽告訴我們說,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醜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中國的父母也很疼愛孩子,可是似乎總帶著各式各樣的條件,比如你鋼琴考了8級,我才覺得你是最棒的,你奧數比賽得獎了爸爸媽媽才高興,這時孩子心裡會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並學著帶著勢力的眼鏡去面對愛與關懷。父母如果不切實際地一再對孩子提出高標準,孩子長此以往會變得緊張、焦慮、患得患失。


  “家長的焦慮是孩子自信的殺手 ”


別殺了孩子的自信,看看外國媽媽怎麼做的


  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他們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所以不會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特別鼓勵孩子做自己。


  “我看到的美國家長很少有焦慮的。”


  Aaron媽媽告訴我們,“他們沒有很大的企圖心,比如要一夜暴富啥的,都特別滿足於安逸的小家庭日子。而且美國人相互之間不會去打聽對方的收入,這都是隱私。大家也不會特別羨慕別家的豪宅或者是名車,不會有相互攀比的心理,也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成為像某某某一樣的人。”


  “我深深地覺得家長的焦慮才是孩子自信的殺手。要知道家長的焦慮,孩子肯定能感受到。當他發現父母整天擔憂這個,操心那個,他也開心不起來。我和我周圍很多媽媽都不認同虎媽的那套教育理念,那樣真會害了你的孩子!我覺得孩子應該更多地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收穫快樂。

能夠讓自己快樂的人,一定也是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Aaron媽媽跟我們分享了她參加女兒家長會的經歷,“我記得在家長會上有一個環節是由孩子來唸父母的留言。在美國家長眼中,自己的孩子簡直棒極了。他們給自己的孩子列舉了無數個優點,比如會搭樂高玩具啊,會打籃球啊,會講笑話啊。這些在我眼中簡直不值一提的事,在美國媽媽眼中簡直是太了不起了!”


  這個家長會讓Aaron媽媽感觸良多,“我覺得我雖然在美國呆了這麼多年,但是我還是深深地帶著中國式父母的烙印。我給孩子的留言大多是說他的成績特別好、很聽話之類的,我沒想到在美國家長眼裡,原來孩子畫了一幅美麗的畫,搭了一個大大的積木是一件多麼讓人開心、多麼值得分享的事,而我們中國式父母的注意點更多的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


  是啊,當家長的關注點總是在孩子的短板上,始終在抱怨孩子的不足,而並不是欣賞她的優點,這個孩子怎麼自信得起來呢?


  “你有多尊重孩子,他就有多自信”


別殺了孩子的自信,看看外國媽媽怎麼做的


  自信,來自尊重。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只關乎自己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


  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Aaron媽媽告訴我們,美國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學生們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認識,不因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他學數學不開竅,但是他人緣好,有領導才能;也許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畫畫好,有藝術細胞;也許他不善表達,但是他體育好,美國的老師和家長們都會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並創造機會讓他的長項得以發揮,從而確立他的自信。


  美國的父母把小孩當做大人一樣尊重:父母進入子女的房間要敲門;使用孩子的東西要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扯到子女的決定要先跟他們商談;不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或其他隱私……這種尊重的精神是我們國內家長們所缺乏的。


  一個不被尊重的孩子不僅沒有自信,他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因為沒有人給他示範過。

所以,要培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並不是靠你總是在孩子身邊說,你要有自信,他才會有自信,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幫他建立起自信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