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絕大部分高中生在為高考做最後衝刺的時候,來自牛津國際公學成都學校的Jason周宸立已經在為9月份的留學生活做準備,這位名副其實的學霸以全A*的成績收到劍橋大學offer。
牛津國際公學彭長貴校長對我們說,實際上在2017年的申請季中,Jason收穫了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威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多家全球一流名校的offer,最終Jason在眾多offer中選擇了自己最心儀的劍橋大學經濟專業,這是今年整個西南地區率先被劍橋大學錄取的考生。
好的學校教育是啟發和引導,不是照本宣科和條條框框
Jason就讀的牛津國際公學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英式寄宿學校,不僅重視學術與知識的教授,也更為重視對於學生興趣、目標、學習方法和自我驅動力的啟發和引導。Jason說他只是學校優秀學生的一員,學校被世界名校錄取的學生還很多,是學校每年錄取的常態。學校有一支強悍而穩定的具有教育情懷的中外教團隊,老師們都畢業於一流名校,老師們的學術素養和眼界帶給同學們很大影響。
Jason的數學老師June也是牛津國際公學的數學部主任,畢業於劍橋大學,Matthew老師持有劍橋大學CELTA教師資格證,Paul老師持有愛德華王子頒發的高級教師勳章……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Jason不僅很快明確了學業目標,把自己狂熱愛好的經濟學專業作為留學申請的目標。同時,在老師的培育和指導下,逐漸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在A-Level的學習中他一開始就決定挑戰自己,自學了物理並取得多項滿分。他的自學和總結歸納能力讓他獲得了經濟所有單元滿分,並花一週左右的時間通過了託福、雅思考試。對於新知識的好奇甚至讓他開始自學A-Level法律。
“學習是一個積跬步才能至千里的過程,要幫助學生能走好每一步,格外重要的是培養出學生的自我驅動與自我高標準要求。培養學生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牢固的中國根基,有機融入國際環境和甄別國際文化的能力,參與國際競爭的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牛津國際公學的彭長貴校長的話裡更多的體現出來對於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Jason也正是如此,不僅為自己的目標付出百分之百的熱情與努力,更以非常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牛津國際公學學術副校長Daniel Centino在談到Jason的時候毫不保留的稱讚道,“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差錯,他會回顧問題,一步一步的檢查,他從來沒有在同樣的問題上出兩次差錯,無論在課中還是課下他都非常努力。”
好的家庭教育是不焦慮
在Jason的媽媽劉紅燕女士看來,對孩子的學習有嚴格要求是需要的,但不能變成焦慮。家長的焦慮也會影響孩子,所思所想所行都會變形走樣。走訪中,Jason媽媽笑著說:“給他養成一個好性格,養成一些好習慣,學習能力上就很放心了,成績和結果其實是水到渠成的。”Jason從入學牛津國際公學後,媽媽就很少再為他的學習擔心,一般只是在關鍵節點上予以幫助和溝通。
劉女士坦言:孩子的成長不光是在學校學習和考試這一件事。鋼琴、跆拳道、馬術甚至皮划艇,這些都是Jason學習之餘的興趣愛好;看話劇、畫展、博物館等等成為親子時間的日常。Jason一家每年都會安排2次旅行計劃,目前Jason已經去過13個國家,劉女士覺得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在旅行中學到很多知識,看到更大的世界。
好的成長方式是自我成長
Jason不僅是牛津國際公學的學業標杆,也是各種分享活動和校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組織者。在Jason看來,向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梳理和調整,每一次分享不僅是給別人啟發,事實上也在給自己新的啟發。作為學生會和interact俱樂部的主席,他花費了大量時間組織學校活動,其中慈善活動推進工作(動物保護計劃、定期支教學習指導等)在他的任期內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一個細節:很多熟悉劍橋大學申請和錄取條件的朋友建議Jason改換數學或物理專業,因為劍橋大學經濟專業要求非常苛刻,學生的英語和經濟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素質都要特別出色,尤其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上要求更高。然而Jason卻堅定自己學經濟專業的信念,因為英語恰巧是他的強項。
在牛津國際公學學習期間,Jason逐步掌握了大量屬於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Jason說自己有“學習強迫症”,每次在看書、看電視、看電影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單詞或者是一些有趣的知識,會立刻想盡一切辦法查閱各種資料,直到弄明白。當談到心得分享的時候,他很明確的表示,不相信天賦,不怨天尤人,但是努力可以提前,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成功的道路。
也許對於很多家長和學子而言,都希望能找到一條可複製的名校之路,在Jason和他的學校、他的家庭上,我們看到路徑並不可複製,但是對待教育、對待學習的理念、心態和方法是可以借鑑和參考的。是不是劍橋大學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該怎麼樣陪孩子一起成長?怎樣面對學習?怎樣面對世界?怎樣面對未來?
也許,這才是Jason的劍橋之路背後,啟發我們思考更多的問題。
END
廣告
閱讀更多 談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