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千人糕》这篇课文通过写爸爸和孩子的三次对话,从谈千人糕,尝千人糕到探讨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千人糕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一、网课学习期间,生字书写是重中之重。

网课学习,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书写状况,尤其是书写规范问题,不能及时检测并给予有效性指导,一靠学生自觉,二靠家长监督,三靠老师课堂讲解、强调、作业反馈。

1.二类字。

合体字中形声字居多,除了可以用形声字“声旁表读音,形旁表字义”来识记,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熬”上边是音旁,下边是形旁,四点底和“火”有关,把蔬菜等加水放在文火上煮就是“熬”,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竹高草低秋波里——算。

2.一类字的书写端正是重点。

笔顺易错字:甘,注意第三笔是“竖”;能,右半部分是先写“撇”;桌,第一笔是“竖”。

书写要注意以下几个生字:“甘”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第1笔横要长,第3笔竖的起笔高于第2笔竖;“菜”,草字头的横要写得稍长一点,下边的“采”中“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两笔撇和捺要写舒展。

容易写错的字:具,里面是三横;买,容易多加一点。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二、课文学习,读中感受人物态度变化,梳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劳动成果得来不易。

(一)从三组对话,感受孩子对千人糕的三次态度变化。

在上课的时候,先让孩子们朗读全文,并思考:文中的孩子对千人糕有几次态度变化,将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这篇课文,我的思路和区里统一录制的微课思路有很多不同。对于我设置的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孩子确有难度,但是对于理解全文更有帮助。所以课件做完后,我晚上私信同年级两位老师讨论我这个问题的设置,以把握学情。两位老师意见不同,还是需要我自己斟酌。确实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难度,所以最后思考再三,我布置完读文的问题后,进行了提醒:可以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人物的态度。)

1.第一组对话:好奇。

在听到千人糕时,孩子的态度是:好奇。

我们可以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理解“好奇”就是:奇怪,也可以结合语境,联系上前后文知道:好奇就是对事情有疑问,想弄明白。

在听到爸爸回答之后,孩子心里有了更深一步的疑问: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这里的“特别”指的是:非常、十分。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2.第二组对话:尝糕后,不以为然

在品尝过米糕之后,从孩子的话:“这就是平时吃过的糕嘛!您给我买过”以及“笑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以为这块糕非常普通,对于他被人称为“千人糕”不以为然。

“难道他的味道很特别吗?”这一句中的“特别”跟第四小节中的意思就不同了,这里“特别”指的是:与众不同,独特,不普通。

3.第三组对话: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在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从“的确”一词,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三组对话,人物的语气和态度,需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的练读,可以角色扮演朗读,也可以和家长分角色朗读。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二)读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劳动成果的不容易

孩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态度变化,是因为爸爸耐心的讲解,让孩子对糕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千人糕怎么做成的呢?在第七小节,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对米糕制作过程的简单认知。

爸爸的补充就更加深入全面了。

1、大米得来不易

制作米糕的材料虽然只有米粉和糖,但这看似简单的材料却来之不易,在爸爸的话中“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省略号省略的是农民种稻子还需要的其他物资。

种大米不仅需要用的物资非常多,种植过程也非常的繁琐,从播种,育苗,插秧,浇水,喷药,收割,每一粒米都藏着农民伯伯们的辛劳付出。

读完课文之后,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老师大屏幕上打出的图片,说一说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可以借助我们读背过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想象情景,体会农民伯伯们的辛苦。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2、除了大米,制作米糕还需要糖。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省略号表示要做成糖,除了例句中写的,还省略了很多人的劳动。

米糕做好,还有非常多的人付出劳动: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从三个关联词以及包装送货,销售,这一系列环节,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米糕摆到我们餐桌前要经过非常多人的劳动,非常的不容易。

3、复述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读完第这几小节之后,可以让孩子借助插图及爸爸的话说,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的。这也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复述的时候不用要求一字不差,更不用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漏,只要大致说出流程即可。

我们知道了做一块米糕要经过那么多人的劳动,所以爸爸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的面前。”

也怪不得听了爸爸的话之后,这个孩子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二年级老师直播这样讲《千人糕》,把握重难点让孩子学得更轻松

4.理解课题

学完课文之后,我们明白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米糕之所以被称为千人糕,就是因为每一块米糕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劳动付出。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和所有生活用品。

5.拓展练习(结合课后题)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品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比如我们的衣服,文具,日用品等,可以让孩子依照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说说衣服、文具等的制作工序。

比如说一件衣服需要经过:种棉花,摘棉花,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等才能够到千家万户,为人们保暖防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