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老话“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有道理吗?

Y616388166


在过去的农村,人们都是以柴草为燃料,烧火做饭。做饭时冒出的炊烟,也是一种温暖的记忆。

对于一个人来说,成家立业是一辈子的大事,尤其是女孩子嫁人,更是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因此,在选择爱人时,每个人都比较慎重。

我国劳动人民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编成两句顺口溜,叫做“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那么,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呢?

有书君觉得,这两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凡事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尤其是后一句,对无父无母的男孩子有一些偏见。有书君觉得要因人而异。(加粗)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一下这两句话。

我们先来说一说“有柴不烧敞口锅”。

过去在农村,人们都是把木柴或者农作物的秸秆作为燃料,烧火做饭。而且往往是烧一口大铁锅,里面是全家人的饭食。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尤其是炖煮食物的时候,把锅盖盖上,饭熟得快,也会节省不少的燃料。

否则,如果锅敞开着,饭菜在蒸煮的同时,一部分热量就会丧失。同样是做一锅饭,就会浪费不少的燃料。甚至像蒸馒头、包子等面食时,锅敞开着,这些食物是根本没办法蒸熟的。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到就受穷”,就是说在生活中,要勤俭持家,开源的同时,也要注意节流,才不会为不必要的浪费买单。

其实有书君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柴不烧敞口锅”这句话还是要正确地看待。

首先,现在农村已经不再以柴草为能源,开始用上了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最主要的是,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做饭也不再是单一的蒸煮,而是加上了煎炒烹炸。

做饭的时候,要根据所要烹饪的食材以及做法,选择是不是需要盖上锅盖。因此,对于“有柴不烧敞口锅”这句话,就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我们再来说一说“有女不嫁无公婆”。

1、父母早逝,男孩子可能是有家族的遗传病史。

女孩子不愿嫁无公婆的家庭,或许考虑男孩的父母早早离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疾病所致。而有些疾病则是家族性的遗传,比如一些恶性肿瘤等。而有些疾病虽然不遗传,但是传染性比较强,比如肝病、肺结核等,通过共同进食,或者呼吸等都可能传染。

而过去的人们又不知道采取防疫等措施,这就很危险。

父母早早去世,有些孩子虽然还没有发病,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有隐性的遗传病基因,或者本身已患上一些慢性病。

身体是第一位的,女孩子如果嫁给一个“病殃子”,那么婚后就要不停地陪着丈夫出入医院、诊所,生活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对于自己及后代的健康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2、 没有父母陪伴与约束的男孩子,可能会有心理及行为问题。

单亲家庭,或者父母都不在世的男孩子,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一般性格孤僻、敏感,甚至极度自卑。或者因为缺少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在人情世故方面缺少必要的常识,甚至会有心理问题。

再者,男孩子本来就比较调皮,如果缺少了父母的约束,他很可能会放纵自己,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很难改变。嫁给这样的男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

3、女孩子嫁到没有公婆的人家,生活上没有帮衬和照顾。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要想养大一个孩子是非常耗费心血的。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吃喝拉撒,上学接送,生病照顾……为了养活一个孩子,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

可是,如果没有公婆帮忙照看孩子,小夫妻只能一个挣钱养家,一个全程照顾孩子。甚至连个替换的人手也没有。这样,生活上兵荒马乱,家庭经济状况也会比较糟糕。

可见,女孩子不愿意嫁给无父母的男人,可能是考虑到,男方的身体素质可能遗传父母,会有疾病等;再者,男方可能有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或者嫁进门去,没有公婆的帮衬,生活会比较艰难。

关于“有女不嫁无公婆”,有书君也想说几句。其实爱情是世界上最纯粹的情感,有些失去双亲的男孩子,由于先天的性格及后天教育等因素,有的不但没有心理上的疾病及性格上的缺陷,而且还因为经历了生活过多的磨炼,本身还是很优秀的。

况且,因为婆媳关系不好相处,现在有些女孩子找对象,还愿意找没有父母的配偶。至于没有人帮忙看孩子这点,自己妈妈就可以取代婆婆的位置了。

总之,我们从“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得到更深刻的人生启示是:要勤俭持家,防止不必要的消耗及浪费;另外,在选择人生伴侣上,也要关注一下对方的家风、品质等情况。

只有双方各方面契合度比较高,婚姻才会少了一些分歧和争端,爱情才会更长久!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您好我是 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农村,特别是老一辈的人都有一些旧思想,比较封建,放在现在这个开放社会,什么都有可能,很多孤儿不是成就一番事业了?我个人是比较讨厌这种思想的人,因为我也是单亲家庭,小时候就常常被人欺负,长大了去外面打拼,虽然一事无成,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前谈恋爱的时候就有过这样一幕,女朋友妈妈问,小李呀,你家里有什么人啊,爸爸妈妈做什么的啊,你家里有房子吗?(这个问题到现在更是离谱),我说没有妈妈,房子也没有,乱七八糟聊了半天,第二天女朋友就不理我了,说她妈不同意,嫁过来会受苦,说什么单亲家庭财运不好,也是乱七八糟一堆,就是不相信我吧!就这样分手了,几年过去了,我不也是结婚生子,房子车子有了。但是也是有他的道理,可能是我说不出来吧。

以上观点是个人看法,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在下方评论哦,我们一起互动吧








综艺影视汇


农村老话“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有道理吗?

我国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农耕时期,农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得以充分发挥和提炼总结,总结出来许多的农村老话,朗朗上口,充满了生活哲理。

“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就是其中的一句,不仅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而且还从中悟出了理财和其他的生活道理,咱们逐句道来。

有柴不烧敞口锅

敞口锅就是不盖锅盖儿的饭锅,从前的农村人大多用的是柴火做饭,农家人不但要家里面有粮才能不慌,还需要有柴火才能烧熟饭。从前女方到男方家相亲,如果看到院子里堆满了柴火,那也是标志男方家庭还算有钱,日子还过得去。



而“有柴不烧敞口锅”说的就是,即使家里面有许多的柴火可烧,也不要用敞口锅来做饭。因为敞口锅没有锅盖捂,会一边加热一边散热,要做熟里边的食物就会浪费多烧一些柴火。如果用了加了盖的锅,那就会节约热量,用更少的柴火来做一顿饭。农民们家这才叫会过日子!

拿现在的理财来说,有钱很重要,理财也重要。否则有多少钱,也耐不住你不必要的浪费。“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辈辈穷”,能开源,会节流,才是真正的会过日子。



有女不嫁无公婆

无公婆指的就是男方家庭没有了父母。在农村的结婚理念上,这样的人家是不宜找的。

一是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家,就会缺少了家风家教,如果男孩有什么不良的习惯,就没有人及时的纠正。男孩不能从他们的父母身上得到良好的传承。

二是因为父母早亡的人家有可能有遗传疾病。他们的后代在健康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女儿找这样的男孩儿嫁,家里面自然是不同意的。我们这里称这样的男孩叫无根之草,风雨飘摇,是不敢嫁的。

三是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双亲在,新媳妇就会有人照顾,小夫妻二人都有人照料,生了孩子也会有老人照看,双方都会感到有依靠。

刚刚有报道,浙江一小区内有三个平均年龄79岁的老人成功灭火邻居液化气瓶着火的事件,人们都说人老知世,这世界有老人才会太平。

可见,“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这句话至今都是很有道理的。而且,前后两句话之间不但押韵,也是一种比喻,无公婆的家庭就好像没有锅盖的敞口锅一样,走风漏气,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风险。

但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炒菜的时候需要敞口锅,而生活中没有公婆的家庭,也可能存在个别优秀的男孩子,所以人们还得睁大眼睛,不要错过哦!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也是“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带给人们两方面的思考和启示。


村姑说村事


首先说说有柴不烧无口锅,

在以前的农村,做饭的灶都是用泥巴糊出来的,上面架口大铁锅,下面添柴,这种土灶一般比较大,密封性不太好,特别费柴火,而且这种灶大多室外,本来温度低,再加上不盖锅盖,可想而知要用多少柴火,在以前物资匮乏,这样烧火会显的特别不会过日子的。所以,民间有了“有柴不烧无口锅”。

说完了无口锅,下面看看“有女不嫁无公婆”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了,首先公婆就是男方父母,意思就是男方家里是孤儿,女孩子嫁人是不能嫁这样的男人的。

现在的人可能不理解,按照现在年轻人的标准,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简直就是完美,那么在以前为什么不能嫁呢?我觉得可能就是男方从小无父无母,缺少关爱,可能性格就会更冷漠一些,做事什么考虑自己更多一些,这样导致女方嫁过去得不到爱或者得到的爱比较少,但这不是绝对,只是可能概率大一些。而且按以前观念,父母在可以帮忙看看孩子,拿个主意等等,没有的话可能就是显的无依无靠吧。

按照现在新的观念,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其实万事没有绝对,恋爱自由,只要双方觉得好就够了是吧。

我是农民东郭先生,专注三农问题解答,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和关注吧。也欢迎指正补充谢谢






农民东郭先生


这两句老话其实说的就是两件事,只是把她们说到一起了,因为地方不同,可能各有其说,我来说说我们地方对这两句话的意思,有没有道理,大家就清楚了!

“有柴不烧敞口锅”:这句话主要说的是以前的农村人,那时没有别的东西烧水做饭,只有柴火,当时的秸秆都喂养牛马耕畜了,烧的柴要在山上去坎,一般的家庭很少,除了有粮食之外,谁家柴多就是富汉家。

大家都知道,没有锅盖烧水做饭是不容易烧熟的,因为下边加热,上边散热,一顿饭很难做熟,不但要多费时间,而且再多的柴也能烧光,所以,一个柴多的富汉如果长期烧敞口锅做饭,时间长了也能变成一个没柴的穷人家,做饭一定要盖上锅盖,这就是“有柴不烧敞口锅”的原因!

“有女不嫁无公婆”:一个有公婆的家庭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公婆不但意味着家庭贫穷,子女无人管教,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女婿素质不好,人缘差,而且嫁到这样的家庭,所有的家庭活无人帮忙,包括一日三餐的做饭,任何事情农活都要小两口去做,嫁过去的日子肯定繁忙辛苦,所有就有了“有女不嫁无公婆”的说法!



从以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来说,它有没有道理大家就都清楚了,总而言之,凡是老人说出来的民间谚语,都是从实践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有一部分失去了实在意义,多数还是在理的!


西北农村哥


农村老话“有柴不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有道理吗?乡小农生活农村,我个人观点觉得是有道理的!这句话一般形容人的行为。

首先无论是在哪个家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出现,就如现在生活当中婆媳关系,很多家庭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而过的相对糟心。处理这种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啊!

对于,有柴不烧敞口锅,一般形容浪费,这句话看用到哪里,其意思也会有所差别,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形容一个人不懂得过生活,平时铺张浪费,不勤俭持家,对家庭没有责任感,不会过日子。只顾自己感受不顾及大局面。

下半句有女不嫁无公婆,形容若是有女儿千万不要嫁给没有公婆的家庭,若是男方家庭没有公婆的话,什么事情都得自己一个人忙。假如当家作主的话,负担就会特别大,而且在农村,女性干的活都特别多,比如要洗衣做饭带孩子,甚至还要种田种地,所以农村都这样认为女儿嫁过去日子不好过。

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儿女过的好,不管他们思想传统落后也好,总之他们出发点是为我们好,只是在某些地方产生分歧,好好沟通,相互理解才是解决的根本。所以这句,有柴不烧无敞锅,有女不嫁无公婆,有一定道理,话粗理不粗吧!




农农说


这个俗语第一是自然现实问题,第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当然理是属于自然的,既不假也不枉。这两者是人间普遍存在的一个大众生活与婚姻的自然现象,既是实事,也显真理性。它符合人性价值,也符合人理规律。我不持反对意见。但对于第二句來说,按现在社会现象就有点儿不太符合现实主义者了。呢当然它显然指的是古代,那咱就不论今了。要是放到今天,有很大一部分女性订婚心理要求是光想图清静无人烦者为上,有一部分女性是不喜欢公婆干扰和参与小两口生活的,越无公婆也愿意。当然这取决于现代女性的思想认识和婚姻价值观上面。暂不论。

单说古时,男女婚嫁,大多取决于父母的认识和决择,儿女是很难自己做主的。这属于历史性的时代拘限性。

古时婚姻,多以门当户对为主。官姻官,民姻民,富姻富,穷对穷。错错位置便很难成婚,即是能成也只能一方受气受辱甚或被休。

而有柴不烧敞口锅者,其含两层意思:一是烧锅无锅盖,不卫生,又宜落入灰尘,甚或空中飘忽的有色物质,入滚水中易被氧化而成毒质,人吃了易中毒遭难。二是锅无锅盖敞口烧火,一锅冷水何时能烧滚,得浪费多少柴火和时间甚之心力。这是讲究时间,物资和精力不被浪费的体现,这不是过日子的生活方式,也不符合自然,人性和生活逻辑。

而有女不嫁无公婆者,不是说一个女人嫁不出去就等于无公婆。而是古人讲究的是儿女婚姻的一个完美的家庭。婚姻家中若无公婆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家少主持之人,少了挂念操心之人,少了没公婆做主,没公婆管理,没公婆心疼,没公婆调和的悲酸家庭。这样你必事事亲力亲为,无人出主意,无人帮助你,无人搂后手,无人为你爬踏,无人为你担忧,无人替你做难受苦。这是古代认为的最不完美的家庭生活。而最重要的是没有公婆的家庭,你添了儿女后,没爷奶亲孩子,没爷奶疼爱孩子,没爷奶保护孩子,没爷奶抱看孩子,没爷奶照管孩子等是最大的缺陷。自己年轻,人生阅历浅,又少生活常识,更少育儿经验,所以说,没有公婆的家庭,自己易六神无主也。


福自福地來wjf


有柴不烧敞口锅,这句农村流传下来的老话是很有道理的。

敞口锅就是没有锅盖,把锅开着烧。过去农村家家都是大铁锅做饭,现在农村扔然还有很多。为什么不烧敞口锅,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把火烧的再多,也做不好饭。即便是把锅里的饭菜烧焦了,上面的米还是生的。这句话对现在的电饭锅或者是煤气锅还是同样有效。不信试试看,把米和水倒进电饭锅,开着口烧,能否做好饭。因为饭菜在锅里是靠蒸汽焖熟的。并不是靠火直接烧熟的。如果开着口烧,锅里也没有蒸汽焖蒸作用,所以开着口烧火做饭是做不熟的。因此这句有柴不烧敞口锅的话是有道理的。

有女不嫁无公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女孩找婆家,没有父母的男孩不能嫁。过去人都很迷信,说是没有父母的孩子命硬,父母都被克死了,担心女儿嫁过去后,也被克死。其实这个思想是没有道理的。从现实意义来说没有父母的孩子,性格较为自卑。过去的普通人家也读不起书,孩子从小失去父母,缺少家教。做事也没人指导,也不成熟。嫁了这样男孩,担心过不好日子。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去都是男尊女卑社会,女儿嫁过去后,一旦小两口打起来了,也没有公婆劝说,更担心女儿受气。从现在社会观点来看,有女不嫁无公婆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国家早就实现了中小学免费义务教学,没有父母的孩子在老师教育下,以及同学之间相互玩耍,孩子性格也不会孤独。社会男女地位平等,女儿也不会受欺。


山野50


有柴下烧敞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说的似乎很有理,但又感觉不全对。凡事一分为二看问起会更好些,不要一刀切,把话说死。

环境条件许可之下,当然不烧敞口锅,不嫁无公婆。但人总是要生活,总是要烧火做饭的,要嫁人婚要的,条件不允许,有敞口锅烧,有人可嫁也是不错的了,为了生活,在条件不允许之下,不要挑三拣四的,那终会一无所获。

敞口锅即是没有锅盖,没锅盖气不全,烧起来就费时又费柴,且还质量不好。所以从省柴省时讲质量上说,是有柴不烧敞口锅的,既无好量,又费工费时费料,谁会干这傻事,在有条件有选择之下,问题是有时条件就这么差,只有敞口锅没盖了,没得选择了,但生活是必要,所以,为生活下去,有时有柴也不得不烧敞口锅。要是条件允许,有选择余地,聪明人是不干那傻事的。

有女不嫁无公婆。这也从有利无利自身的出发点来说的,人都是现实的,更想利益最大化,事半功倍。很明显,嫁无公婆的男人,是有许多不足的,男人无了父母关怀帮助,生活自然好不到那里,教育也大受影响,什么都得靠自己了,生个崽也没公婆帮看管,那是很不合算的,嫁有公婆的,公婆什么都可以帮上忙,没公婆的,什么都帮不到了。从自身有利角度去想,有公婆的当然比无婆的好。但为人不要因咽废食,就因无公婆而不嫁,无公婆帮忙,是有不利,但如这男人很有志气有上进心,还事业有成了,也不嫁吗?所以凡事要一分为二,做到具体分析,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因无锅盖就有柴不烧,不要因无公婆就有女不嫁。



树德汉硕


农村很多俗语,老话,隐藏着很多深奥的人生哲理,也折现了农村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从老话悟出很多大道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农村老话"有柴不烧敝口锅,有女不嫁无公婆"。这是持家之道,前句是持家有道,后句是治家有方。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来慢慢道来。


言归正传,有柴不烧敞口锅。锅不离盖,碗不离筷。

这是社会哲理性问题,男人离开女人就不成家,是互利互补的事。过去都是用土锅灶,"锅盖一席,三把火",要多烧几把柴火。你说敞开锅,是不是费时又费柴啊?不是如今都是用电或煤气灶,敞开锅就让它烧吧,玩玩手机此不乐也,反正又不会溢出来了。过去就不同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越是心急,大锅饭就是没有煮成熟。你省也不能这样省啊,是败家娘们才这样,日积月累,你算算功夫及材料有多少个锅盖买不起啊?小账不算算大账。这也是持家之道,衣服破了,补一补。房屋漏了,修一修。如果说,小钱不用,用大钱,那也划下来吧。



有柴不烧敞口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用钱要用在刀刃上。建家容易创家难,家如何打理好,钱该怎么用?怎么花?节省是好事?该节省的不节省,该花的不花,那怎么叫持家有道呢?越省窟窿越大,那又有什么作用呢?敞口锅烧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女不嫁无公婆,

很多媳妇嫁到男方,对公婆不容却,嫌老人碍眼,其实大错特错了。聪明媳妇把公婆哄得屁颠屁颠的,妈妈长,爹爹好,小孩不懂事,大人不记小人过。公婆听着媳妇真真假假,虽有牢骚,却从不放在心上。不会做媳妇的,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好像隔着一座大山似的,如果一有不顺心,斤斤计较,反正又不是自己爹妈,好像谁不欠谁似的,弄得婆媳里外不是人,还是眼不见心不烦。



有女不嫁无公婆,里面大有文章,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公婆尤如一棵大树,如果大树倒了,摭风挡雨谁来,不就靠自己了吗?老年人的阅历肯定比年青人丰富多了。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公婆凡事不必要自己出头操心,独挡一面,反而落得个清闲自在,这就是明智的选择。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不这么看了,自己能自食其力,翅膀硬了,认为老年人跟不上时代新潮,落伍了。对老年人一言一行诸多看不惯,在身边显得碍眼,处处看不惯。老年人不在身边自己逍遥自在,为所欲为,此不快活。把老人当累赘了。这里我们还是崇尚尊老敬老。善待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人都有小,人人都有老,善待他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