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送五窮”,泛泛東風初破五,最是辛勤家主婦

“送五窮”,泛泛東風初破五,最是辛勤家主婦


(王清茗)可憐天下父母心,人父母最偉大的愛,而毫無保留和私慾。從年三十開始到初四晚上,鍋臺灶邊忙裡碌外,廳堂屋內迎來送往,臉上露出的是笑容,心裡裝著的是委屈,身體擔著的是疲憊。


臘月裡來正月裡出,各種風俗、各種講究就接踵而至。忙年,是對年的又一種稱呼,除夕的守歲和連續幾天的忙碌,已經不堪重負。如果年景不好,很多家庭必須用一年的積蓄來應對春節的宴席,這種千年沿襲下的傳統和禮儀的約束,使待客之道如杯中酒一樣,滿滿地富有誠意,更不要提兒孫滿堂下的舐犢情深。


初一的家族團聚、初二或初三的女兒歸寧、初四的同胞拜訪,即便不美味珍饈,也是將盤中菜傾盡所能做得極為豐盛,遠親到訪更要“豐年留客足雞豚”,不敢有絲毫吝嗇和勉強。


“送五窮”,泛泛東風初破五,最是辛勤家主婦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但是孩子們和客人走了,一堆剩菜剩飯,多數屬於老人未來多日的口糧,他們不會輕而易舉的丟棄掉,而是分類放在盤子裡碗裡,在它們變質前,儘快地把它們吃掉。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婦女不上春節席面的規矩,在農村爺們們盤腿坐在熱炕上飲酒聊天,包括媽媽、媳婦在內女人們則在灶臺旁蒸菜熱飯。在解放前,很多女人做了幾十年的年夜飯、新春飯,也沒有完整地吃過一口。


不僅如此,她們還得在初五前恪守另一個禁忌,不許碰壞一個碗筷,不許打碎一個杯盤,觸動了這些戒條將會將會給家族帶來一年的黴運。當然也並不會有人去刻意指責,但作為一家主婦和媳婦們,都會格外小心,誰也不願意給祥和春節增添一絲的不和諧。


規矩延續了上千年,但沒有任何母親會有怨言。因為母親的偉大,社會最小細胞的家庭和家族才能生生不息。寒門出孝子,道義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承,而她們的兒女長大,為人父、為人母后再用同樣的方式把生活延續下去。


例外出現在大年初五。一盤餃子,數碗殘羹,父母們香噴噴的年便過完了,過了初五,百無禁忌,因此大江南北又把初五這天喚作“破五”,取不破不立的意思。破五這天,要把年送走,還要把智、學、文、命、交五種窮神送走,然後就是等待初六雄雞高歌,又開始準備春忙了。


“送五窮”,泛泛東風初破五,最是辛勤家主婦


如此辛勞,但人們對年依然樂此不疲。有時候子女們並非是為那口菜餚,而是還想在父母面前再做一次孩子,再感受下母親的嘮叨和父親陰沉著臉下抑制不住的開心。


在中國家族的維繫中,儘管孝道被社會所推崇,同時還有“養兒防老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的古訓,但家庭的物質和供養關係總是由上到下單方向的存在,父輩們不僅要對兒女長大成人、婚喪嫁娶負責,甚至還要無條件的幫其撫養下一代,以層層疊加的形式完成血脈香菸的繼續,這樣才不會愧對列祖列宗。


由於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家庭小農社會,在家庭和家族中,父母又成為子女言行和思想的教育的絕對壟斷者。對任何破壞家庭和諧的聲音和行為都有著強烈恐懼和排斥,在他們自身努力又不能分解外界誘惑、更改生活狀態時,專斷和服從之下,只能將所有付出,而不需要得到任何回報。


這便是春節的魅力所在,也是以母親為群像代表的父輩們高貴精神的集中體現。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中國歷史上,逆子不多,但孝子卻不可勝數。從上古舜時代開始,孝成為考量一個人是否可以立足社會的基本準備和行為規範,即便是市井底層中走出目不識丁之人,一旦背上“忤逆”名聲,累及子孫將無法在世人面前抬頭。


移忠作孝。後世子孫們以父母為榜樣,跨越了社會的羈絆,便是對國家的忠心不二。中國人將祖國比作母親,這是發自肺腑和歷史積澱而由衷的比喻。王陽明將其稱作“視天下如一家,中國猶一人焉”,也是平遙縣衙二堂匾額中“天理國法人情”的真正含義。


由家庭文化延伸至朝廷文化,中國人也更喜歡在遇到棘手事情時,找同宗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決斷,因為這些老人掌握著歷史脈絡更加詳細,對道德的解讀更為明晰。整個二千年,很少有百姓願意通過訴訟的剛性來解決問題,不會把個人恩怨和矛盾擴大到社會中,而整個華夏曆史也在這樣溫柔道德體制下延續。


因為在傳統的道德裁決中,多少會有父母意志的成分存在,如同兒孫們更願意在父母的教誨下成長。無論知與不知,父母們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做出犧牲與奉獻,從普通日子到一個節令,再到一年中舉國歡慶,年的意義突破了家庭束縛,成為社會行為和國家意志,父母所承載的責任被無限放大,他們更希望自己再強大,更堅強。


“送五窮”,泛泛東風初破五,最是辛勤家主婦


初五送五神,無論從家庭還是國家、社會的角度,便存在著這樣的心理暗示和安慰,從物質到精神的各個方面的“五窮神”,進行一次徹底的顛覆,至少在形式上達到應有的高潮。整個春節,變成了由窮困到幸福的中繼。“破五”這天,所有家庭都必須屏蔽外界干擾,全心全意去為父母或者自己祈福。


因此初五這天早晨開始,爆竹聲再次響起,既是宣告年的結束,也是對過往所有不好、陰性的、負面的事物一次慷慨激昂、淋漓盡致的批判,在一整天如日常生活般的儀式中,對過去的生活完全否定,開啟全新的日子。


五窮神,又名五鬼。唐朝的韓愈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至宋代時,傳說更為詳細:


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


將送五窮的習俗上溯至上古時代,為“破五”尋找到了事實基礎和理論依據。時光荏苒,送窮的日子,變更為正月初五。為了更鮮明和貼切地描述破五意義,民間增加了破五當天不出門、不動刀剪的民俗。後來有些地方又增加了接財神的項目,通過兩種不同方向的送和迎,增加對生活的信心。


很明顯,這是這是父慈子孝下孝順和賢惠兒女們故意為之的。多找一些藉口,為得就是讓父母們能夠多休息一天、完整吃頓餃子而已。


“破五”不出門,享天倫之樂。又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