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覺得晉城什麼時候能發展成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

心寬8641


山西應該加快行政區劃的改革步伐!晉城市主城區面積在全山西十一個地級市中是最小的,還不如陽泉大!再談澤州縣撤縣設區,澤州縣連續數年是山西縣域經濟第二,改區條件早已符合!去年長治市的行政區劃改革哪兩個縣一個縣級市哪個實力超過了澤州縣和高平市?!再談一堆封建餘孽談什麼撤銷晉城市編入長治市的,長治市有那經濟實力嗎?!它吃得了嗎?!還有一堆看衰晉城百萬目標,還有拿什麼高考人數糊弄人的,你去看看山西哪個地級市高考人數不是在持續減少?!除了太原,哪個地級市人口又不是在流出?!流出速度呢?!晉城是全山西除了太原和大同外最慢的,甚至微增長!看看流失人口最多的呂梁運城臨汾忻州!你們敢看嗎?!


灬軒軒最帥灬


我想提問者的意思是晉城的主城區何時能成為百萬人口城市?雖然晉城全市人口有233萬人,但晉城目前只有一個區,就是城區,城區人口大約是50萬人附近;澤州縣是有縣無城,當然隨著金村新區開發建設,這種局面將會得到改變。

如果對晉城發展有了解的人就必定會記得,2017年年初,時任晉城市長武宏文響亮提出建設“雙百晉城”——即城區建成面積100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00萬人,並雄心勃勃開始了大工程建設,雖然武市長十個月即調任大同,但其總體思路被新的班子進行了升級改造,更加切合實際。總的來說,是以下步驟:

經典模式:打造以中心城區為龍頭,以富士康新區、金村新區、高鐵新區、空港新區、晉煤新區為框架的六區聯動、組團發展的中心城市框架。就是早就提出來的六區聯動,目前來看,這六區裡有三區(金村、高鐵、空港)是有名無實,不過在未來幾年會改變,金村新區已經大規模建設,高鐵也於明年通車,空港新區也進展很好。但最大問題是這六區聯而不動,破解這個問題是關鍵。

(向晉城發展的重心——東部突破)

如何破解?可以政府購買環城高速使之免費,經過評估,購買環城高速的費用,比再修一條要簡單容易還更便宜,畢竟重新修要涉及徵地拆遷,難度不用多言。這樣可以大大突破我們傳統認知的晉城市區範圍。

還有一種思路:撤銷澤州縣,將城區和澤州縣合併為澤州區,再推動高平市撤市改區,晉城形成澤州區與高平區兩區狀態;這樣晉城中心城區可用地規模,人口都會得到大大突破,城市核心經濟會迅速增強,而高平本身具有山西縣域經濟常年前三的水平,也會非常出色。高平晉城一體化其實已經有雛形,未來連成一片,雙百城市也水到渠成。

(向北突破)

晉城的城市框架在過去十多年沒有出現質變,晉城城中村改造在過去十多年推進十分遲緩,以上兩條是造成晉城市區質量不高,房價高漲的重要原因,目前推動城中村棚戶區集中改造,可以釋放大量房源,配合便利交通,產業升級,經濟復甦,定會吸引更多人來購房置業。晉城的“雙百”城市夢想在不遠的將來定會實現!

(這些城中村將在未來三年內改造完畢)


山西城市面面觀


近日,晉城市統計局發佈了最新人口數據。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234.31萬人,在全市各個縣區中,城區人口最多,為50.08萬人;高平49.7萬人;澤州49.6萬人;陽城39.45萬人;陵川23.71萬人;沁水21.76萬人。

這個數據透露出的深層信息很有意思。在1985年晉城建市初期,城區共有居民30650戶,145269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區共有44795戶,19004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區共有91128戶,304221人。人口普查中的數據包括暫住戶和暫住人口。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從1985年建市到2018年,城區人口從145269到50.08萬,33年時間增加了35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晉城市常住總人口2160984人,其中,城區304221人,沁水縣211440人,陽城縣406708人,陵川縣249782人,澤州縣517162人,高平市471671人。

從2000年到2018年,18年來晉城的人口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全市總人口增加了大概18.21萬人,城區人口增加了19.66萬,高平人口增加了2.53萬人,澤州人口下降了2.12萬人,陽城人口下降了1.22萬人,陵川人口下降了1.27萬人,沁水人口增加了0.62萬人。

這一組數據充分說明了中心城市對人口流動的吸引力。18年來,晉城的總人口增長了8.4%,城區人口大幅增長,但澤州、陽城、陵川的人口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說明隨著城市的發展,各縣區人口在快速向中心城市集中。這個趨勢未來會更加明顯,縣城已經逐漸失去了吸引力,在縣區完成原始積累的人口已經不再流向縣城,而是直接流向了晉城的中心城區。城區在充分分享人口流動的紅利的同時,現狀也對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務提出了新的考驗。

從統計數據來看,城區的人口基本保持了一年一萬的增長速度。人口的快速增長,是城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人口的聚集,必然帶動產業的聚集。如果完成城區和澤州縣的區劃調整,澤州縣撤縣設區,兩個區的總人口將接近100萬人。

按照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是小城市,50以上100萬以下的是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是大城市。晉城市城區人口50.08萬這個數據,使得晉城市遊離在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的邊緣瑟瑟發抖。現有城區人口50.08萬加澤州縣人口49.6萬,大約是99.68萬人,澤州縣撤縣設區之後,大概過1-2年時間,兩個區合計的城區人口就會超過100萬人,晉城就可以稱之為“大城市”了。

山西省統計局5月22日公佈了另外一組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前3位的市分別是太原市78904元、呂梁市64988元、晉城市64826元;排後3位的市分別是忻州市55676元、運城市59472元、長治市59891元。統計範圍主要是指城鎮地區全部非私營法人單位,具體包括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聯營經濟、股份制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商投資經濟等單位。

晉城能排在太原、呂梁之後,位居省內第三。一方面體現了晉城非私營單位的工資水平,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晉城非私營單位人員的消費潛力。從側面也解釋了晉城的房價高企的緣由:城區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省內較高的非私營單位工資水平。

“城市化”與“鄉村振興”是社會發展的兩端。城市化的過程,其實就是資源不斷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城市有優質的商業、文化、醫療、教育資源,這都是縣城和鄉村在一定時期內無法提供的。所有的資源都會隨著城市的規模與吸引力有序流動,鄉村、縣城、城市之間的差異會越發擴大。

更加便捷的交通,究竟對區域之間的資源流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依然需要時間檢驗。畢竟,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晉城微同城信息公司


非要問具體時間,只能回答四個字。

猴年馬月

晉城是個人口輸出型城市,隨著太焦高鐵開通,人口還會流失,地方人才吸納政策不開放,科大幾年了,有培養的大學生,沒有留下來的,學子出去,能回來的很少。

說句N年前的段子,一個陽城籍大學生畢業後,打電話諮詢當地怎麼轉戶口回去,諮詢多次後,沒有明確答覆 ,後來用一下午時間就在上學城市辦理了落戶。


鄭雷雄


因為晉城是山西地市級城市,山西整體經濟出現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而晉城作為一個地市也需要更多的提升;

其次,目前情況山西省開始轉型為旅遊服務,不過實事求是講仍然步伐太慢了點,沒有真正將服務意識在各地市貫徹執行,晉城作為地市級城市,旅遊景點也有,例如皇城相府就非常好,不過如何留住客戶消費才是關鍵問題。所以晉城真正考慮如何服務嗎?而且要出現服務第一的要求了嗎?應該是一般般了,服務問題,裡面有許多問題,真正解決服務管理問題沒有?晉城有多少外來人口居住呢?應該基本很少。

又要提到了教育大人,整體山西省教育學府也沒有幾個啊!這不是晉城問題 ,是一種無奈了,西安就每年讀書大學生就多少人啊?

再次,至於發展成為一個百萬人口城市,需要太多的客觀原因,包括主觀人為認識;

最後,至於晉城成為百萬人口的城市,需要時間啊,需要太多原因!建議你多腳踏實地的考慮一下微觀裡你什麼時候給你愛人換房,讓你孩子讀書與你生活有質量的事情!至於晉城成為百萬人口那是太廣義的事情,你考慮的好遠啊!因為你我改變不了這些問題!

祝你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吧!


孤鴻雁


針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拜訪了許多社會名流和路邊攤點,查閱了大量書籍,尋訪了一些名勝古蹟。最後得出以下結論:

1、統計數據出錯時;

2、無論晚上白天做夢時;

3、口無遮攔吹牛時。

地域狹小,觀念陳舊,產業落後,經濟單一,自身發展缺乏動力,對投資沒有足夠吸引力,這樣的狀況不改善,焉何能????如果反駁,我舉一例說明,一個包裝簡陋,毫無口感,味道粗糙的豫竹方便麵能在晉城火爆幾十年?!難道晉城人看不到這樣的商機,對它取而代之嗎?


zzqlcx


我認為晉城當務之急還是發展經濟.增加財政收入。增加人口只能在經濟保障下才能實現。因為人口多了就隨之而來對城市設施包括學校.醫院等的擴建。是需要財務保障的。而發展經濟.並不單純依靠人力增加人口。多招納天下高科技人才.科學技術本身才是巨大的生產力。首先招商引資辦產業,在城際公交上遇見許多在外打工的晉城人。能使這些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皆大歡喜。發展農業雖然不是賺錢的買賣。但又是必須的。現代化的農業,才是社會穩步發展的基本保證。城市的人口只能隨著城市的現代化而增加。


園766


晉城屬於收縮性城市,不會增加人口的,但可以把郊縣人口都算進去,讓自己高興一下


芝麻開門17861072


多少人口不是問題。怎麼使全體市民過的更幸福,更舒適。城市建設的更美麗,農村更富裕,比再多一些人口規模重要百倍千倍。


秋天的秋哥


晉城是一個靠煤,鐵發展起來的城市,如果煤礦停了,這個城市也就沒有活力了,沒有輕工業的支撐,是很難發展起來的,沒有好的就業渠道,人怎麼留的下來,還有就是怎麼招商引資,鼓勵創業才行,多元化創業才行,借鑑一下南方的經驗,開一些家庭加工作坊,形成規模化,這樣就會有一定優勢,需政府支持,行業引導才行,要不還沒開始,環保就來了,可以調節一些。怎麼說呢,大家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