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老北京的“刑场”,记录了历代的刑场故事

刑场,自古以来是处决死囚的地方,每每提及都会让人想起回荡在上空阴森刺骨的寒气。

老北京的“刑场”,记录了历代的刑场故事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刑场不断地迁徙,经过无数岁月,历史记录下的一个个刑场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北京(时称大都)最早的刑场可以追溯到元朝,那时,北京的刑场在柴市口(现在的东城区交道口)。

到了明朝时期,原本设在柴市口的刑场搬到了西四牌楼。

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又将处决死囚、或杀或剐的刑场,由西四牌楼转移到了宣武门外的菜市口。

西四曾经有过一座高耸的牌楼,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西四牌楼。自从这标志性建筑被拆掉之后,西四牌楼便简称为西四,在明朝又被称为西市。

西市这里,在武宗的时候,凌迟处死过权宦刘瑾。

“都人鼓舞称庆,儿童妇女亦以瓦石奋击,争买其肉啖之。”

但不能否认,这里也制造过一系列千古惨痛的冤假错案。

老北京的“刑场”,记录了历代的刑场故事

曾经以血肉之躯抗拒侵袭,为保卫国家、江山社稷而殚精竭虑的两位忠臣,兵部侍郎于谦以及蓟辽总督袁崇焕,被陷害致死,也倒在了这个原本是屠戮无恶不作之徒的刑场上。

还有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文天祥战败之后,经过“零丁洋”而被押赴狱中。元世祖忽必烈十分看重于他,认为人才难得,便让被俘的王国之君恭帝出面劝说于他,希望文天祥遵循君臣之道,向他投降。

谁料文天祥一见到恭帝就泪如雨下,边哭边说着“圣驾请回”,艺术性地处理了这个难题,既遵循了君臣之道,又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忽必烈又动用亲情,唆使文天祥沦落乐坊、妓院的宠妾和女儿,祈求文天祥救助。文天祥肝胆欲裂,仍旧硬起心肠,回女儿一句“阿爹救不得。”

忽必烈亲自出马劝说他,但是文天祥不屑一顾,但求一死。黔驴技穷的忽必烈下令将文天祥执行斩刑。百姓们纷纷为忠贞不屈的文丞相送行,最终文天祥神色坦然的从容就义,在柴市口,实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最高理想。

老北京的“刑场”,记录了历代的刑场故事

在清朝,光绪帝主张变法革新,令谭嗣同从速进京引见,参与新政。变法失败之后,本有机会像康有为等人那样逃离北京,然而他认为:

“中国的新旧两党非闹得流血遍地,国家才有希望。”

因此,唯有以血自荐轩辕之志: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起!”

1898年9月28日,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就在菜市口被杀害,此事件令北京的菜市口名声大噪。

老北京的“刑场”,记录了历代的刑场故事

这些刑场皆属于老北京的交通要道,之所以将其设置在闹市区,其最终目的便是为了示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