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齐国重士、农、工、商,为何只能称霸而不能统一天下?

刚日读史


可惜战国重兵啊

齐国重士农工商,国力强盛是不假。

其实齐国很像,宋代,宋代对士农工商也很注重,商业,科技,文化高度发达,但他不重兵,结果如何呢?

战国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大家都在全力发展军队,你在这里发展士农工商,有什么用?

按说齐国国力如此之强,不说一统天下,至少也该是一方霸主。

但结果呢,秦灭六国,齐国连抵抗都没有抵抗一下就投降了。

在一个以攻伐为主的时代,不重兵的国家,如何一统天下。


叶飘刀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大舞台上,齐国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

它,雄踞山东,威震诸侯。它,率先称霸,开启春秋争霸的时代。它,西败魏国,把魏国赶下霸主神坛,它,北灭燕国,开启战国吞灭大国的先例,它,南败楚国,使得楚国从此衰弱,它,合纵攻秦,使得秦国割地求和。

齐国临淄

不仅如此,齐国还非常的重视商业,民众富甲一方。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史记.殖货列传》

富庶的齐国,使得它得以开创一个先例,创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雇佣兵——齐国技击。据说,齐国的技击之士在战场上杀敌一个,就能得到八金的赏赐,这就让齐国的士兵奋勇向前,以杀敌为荣。在战国初期乃至中期,齐军的战斗力因此得以提高不少。

但是,如此富庶、如此重视士、农、工商的齐国,却在战国中后期称雄一段时间之后,迅速衰落,默默无闻。

公元前221年,已经消灭其他五国的秦国大军,兵分两路,进攻齐国。秦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兵临临淄城下,齐王田建不战而降。齐国被灭亡。

富庶的齐国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甚至最终沦落为被消灭的命运呢?

其实,齐国不能一统天下,原因有多个方面

一、主要方面,齐国君主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与能力。

齐威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想要一统天下,得要有一统天下的雄心,秦国雄心勃勃,奋六世之余烈,终成一统天下之势。

齐王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与能力。

战国时代的齐国,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看。

1、战国初期至齐桓公(田齐桓公)时期。

这一个时期的齐国,忙于内斗。国内的田氏与齐国多位国君忙于夺权。后来田氏夺得政权,又忙于巩固稳定政权。齐国高层争权夺利,连外战都连连失利,更不要提一统天下了。

2、齐威王到齐闵王三代。

这三代是齐国最具雄心的三代人。他们雄心勃勃,西败秦魏,北灭燕国,南败齐国。使得齐国盛极一时,得以和强秦并称东西两帝。

 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史记.田完敬仲世家》

但是,不得不说,此时的齐国也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更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齐威王跟楚庄王一样,在位三年,不理政事。后来听邹忌的一席话之后,才励精图治,在国内整肃吏治。使得齐国国富兵强。打掉魏国的霸权。

齐宣王时代,滥用武力,灭掉燕国。但是又治燕不力,在燕国抢夺民财,激发民愤。除此之外,齐宣王大力发展稷下学宫,表面上招贤纳士,但是并没重用这些士人。

后来的齐闵王,滥用武力,败楚败秦,灭宋。过早漏出獠牙,使得周围国家感受到威胁。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组成联军,五国攻齐。其实后来楚国也参与进来,等于六国攻齐了。

这种局面秦国不是没有遇到过,但是秦国每次都用巧妙的外交策略,连横其他国家,因而得以化解。但是齐闵王面对灭国危机毫无策略,只是硬顶,最终导致国都被攻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史记.田完敬仲世家》

齐闵王也算不上明君。

相比之下的秦国,秦孝公即位之时,底子比齐国不知道差多少,但是秦孝公的一纸求贤令,求来商鞅,与秦孝公一起啊,在秦国力行变法,使得秦民大治。


后来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商鞅,但是仍然用商君之法,任用张仪,东面连横而斗诸侯,南败楚国,西南方面征伐巴蜀,北灭义渠。使得秦国成为一个足以媲美齐国的西方大国。后来,秦武王即使在位三年,也为秦国拿下韩国重镇宜阳。

而秦昭王更加不用说了,对内稳固统治,对外基本把诸国的兵力给消耗干净了。

3、齐襄王和齐王田建两代人。

五国攻齐之后,齐襄王即位。但是齐襄王最多也就是稳固统治的主。齐国再也没心。没有力气去与别国争霸了。更别说去一统天下了。

齐王田建的才能连他的老爸都不如。而且被老妈和舅舅掌控的死死的。对外则是奉行“事秦谨”的策略。最后被秦国给耍了。

所以,齐国君主,既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更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这是齐国没有能一统天下的关键。

第二、齐国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

1.齐国没有一统天下的地理环境。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除了六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之外,地理位置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但是齐国显然没有秦国的地理优势。

齐国东是大海,西是强大的三晋,南是强大的楚国,北是七雄之一的燕国。虽然在这中间还有鲁国。宋国等等小国。但是齐国无论攻打哪一个国家,都会引起国际纷争。所以说齐国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空间。

公元前312年,齐国吞并燕国。引来秦、赵、魏、韩的干涉。在占领五年之后被迫撤退。

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宋国。不久,即引来五国攻齐,差点灭亡了齐国。

秦国则不同,它向北、向西,向南发展都比较容易,就向东和向东南发展难了些。而且秦国一旦面对五国联军,封锁函谷关和武关就可以了。

齐长城

但是齐国的西面,可以说一马平川。虽然齐国建有长城,但是并不能有效的阻挡联军的进攻。五国攻齐之战,秦灭齐国之战,都是被敌国从西面吸引主力,北面长驱直入了。

2、齐国没有一统天下的军事力量。

在齐庄公时期,齐国发展了技击。

齐国的技击,一定程度上强大齐国的军事力量。但是与后来的魏国的魏武卒,秦国的秦军相比,齐国还是缺了一大截。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齐国的技击有三大缺失:

a、奖赏力度不够

秦商鞅变法,杀死敌人一个甲士,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不仅仅财物有了。连地位也提高了。

而齐国的技击之士,斩杀敌人一个甲士,只是赏金八两。再无其他赏赐。

b、成为技击之士不容易。

齐桓公在位时,管仲对军制进行优化。对获得勇士爵位的士兵进行训练考核。凡是经过徒手格斗、摔跤、游泳、骑术、剑术、射箭等技能优异者,才能成为持戟之士,相当于国家的常备国防军,驻守五都,这就是“技击”的由来。成为技击之士不容易。

齐国技击之士

c、造成齐国私斗成风

为了成为技击之士。齐国国民必须勇武。而齐国没有商鞅变法中禁止私斗的规定。所以齐国国民私斗成风。

如此的技击之士,倒是很像电视上的一些古代的游侠,单打独斗相当厉害。上阵杀敌就呵呵了。毕竟如果没有遇到特殊情况,谁也不想为八两黄金丢掉性命。

五国攻齐之后,齐国军队的战斗力更是迅速退化,以至于秦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齐国都不敢反抗了。

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迁於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自古,能一统天下的,除了要有统一天下的实力,更要有一统天下的雄心。齐国坐拥大好河山,却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更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还没有一统天下的地理条件,虽然重视士农工商,使得自己富甲一方,最终不过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填哥讲史


无论是晋国还是齐国都是乱臣贼子篡权上台,所以导致晋国、齐国虽霸而不能王天下。

齐国虽然士农工商繁荣而昌盛,但是北有燕、西有韩赵魏,南有楚,势力犬牙交错,动一国而数国攻。

春秋时,百里奚曾言:天道沧桑,顺之者逆、逆之者顺。齐国尽享山川盐泽之利,于国势来说,即为顺;与诸侯争霸、统一天下来说,即为逆!

战国七雄中,具有统一天下能力的有赵、秦、齐、楚,基本继承了春秋时弥兵之盟所确立的“春秋四大国”的地位。

春秋或战国四大国具体分析

秦国东面有黄河、太行山天险,南面有武关锁国据守。士、农、工、商皆不如六国,但对于军事争霸来说就是王兴之地。

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也就是说:秦国彻底的军事失败或者是覆亡,可能性很小。秦国只要没有灭亡、分裂,基本盘还是存在的,更高一级或者是不牵涉生死的追求不是他必须的追求!

相比齐国,原本是姜氏齐国,周朝开国的元勋,后为田氏齐国所篡国。姜氏齐国受封于周天子,田氏齐国也受封于周天子。

晋国原本就是小宗篡夺大宗成为诸侯,最后三晋分家,公卿成为诸侯。

也就是说,齐国、韩国、燕国、赵国、楚国、魏国,他们的关系远比知道的复杂。六国在道义上没有统一天下的基础。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士,军力大增。而且在后世,源于河内、太原的帝王也不在少数!比如,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内继位萧王;唐高宗李渊起兵太原;后唐李克用的大本营也是太原;元末名将王保保的大本营也是太原。

但是,赵国西不能攻打秦国、北有匈奴,南有韩魏、东有齐燕。

赵武灵王曾想:东边安抚燕国,向西绕过沙漠进攻秦国,但是沙丘之变,饿死于宫中、计策不能实行!

楚国因为在战国时期变法失败,国力不能整合,不仅与齐国作战,而且与韩魏、秦国同时作战。早已经失去了春秋四大国的威风!

总上言之:齐国重士、农、工、商,为何只能称霸而不能统一天下?

齐闵王一战而吞并宋国,五国伐之而亡国!就是说齐国虽然有以上的优点,但是军力不是独尊、战力也不是独尊、国力更不是独尊!


话史烟云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疆土比较辽阔,地处古代中华文化的重要中心,占据山东半岛,土地肥沃,也很富裕。

在齐国鼎盛时期,其国君重视士、农、工、商,一直固守一方,称霸一方。但最终因为国君继承者的昏庸无能,而使得齐国逐渐失去了“争雄称霸”的优势。

齐国没有同一天下,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国君齐桓公晚年昏庸

在齐桓公的晚年,重用佞臣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而当贤臣管仲、隰朋及鲍叔牙等齐国能人志士相继去逝后,齐国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孝公死后,接下来的一连串的内乱争夺国君之位,使得齐国国力大大衰落,最后只能跟随晋国与楚国争霸。而此时的秦国,正处于国力强盛的顶峰,所以这一盛一衰,也导致了齐国无力同一天下。


二、齐国大将田单复国

在燕军引兵围攻齐国即墨之时,城中推举田单为大将。双方相持达五年。直到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先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后以“火牛阵”大败燕军,进而收复失地而复国。后来,田单却受到齐王猜忌,最终前往赵国出将入相。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三、任用小人疏于防范

齐襄王死后,齐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而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此时国君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直到五国都灭亡后,齐王才感到秦国的威胁,在慌忙之下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而此时大势已去,悔之晚矣。


如《孟子》所言,“天时、地利、人和”,春秋战国末年,齐国的几位国君继位者无论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诸多主客观因素使得齐国国力每况日下,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秦国的国君,却有足够的战略眼光礼贤下士、广纳人才。由此可见,最终能够统一六国也非秦国莫属。


草竹道人


当时的齐国疆域临海,齐桓公也很善于利用海上资源,很快就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当时还有一个称号就是“海王之国”。除了齐桓公这个好的领袖之外,当时也有很多名臣辅佐在他身边,包括、等人,这些人也是齐国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齐国商业发达,当时周边邻国也都受到秦楚两国的压迫,因此不存在任何威胁。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为什么齐国没能够统一天下呢?

战略眼光短浅,频繁修改政策

不论是春秋的姜氏齐还是战国的齐在战略方面的眼光都是有所欠缺的,只顾自己的那一套,全然没有从大局考虑,导致政策摇摆不定,没有最核心的支柱。特别是在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而秦国从变法开始就一直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以法治国,这也是它在后来能够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

军事发展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一个齐国人,但是在齐国却并没有受到重视,最后到做官。齐桓公统治时期的齐国是最为强大的,但在这个时期也不敢与交战。不过即使交战估计也会惨败,当时经常与齐国交战的是,但齐国却多次失败。到了这里打败就能够得到满足,大将的能力也得不到施展。

任由大国发展,没能形成压制势力

齐桓公在位时,楚国就已经逐渐兴起,但齐国对此却并没有采取任何压制措施。放任楚国、秦国这些国家不断壮大定会成为齐国的威胁,也不利于齐国的发展。

没有一统天下的思想和精神

到底能不能一统天下还得看国君是否有这个想法,齐国的底子这么好,齐国人认为无需征战也能富足度日,对外界的发展也丝毫不关心。齐桓公只想做到尊王即可,而齐威王更是容易满足,能当霸主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骄傲自负,自毁灭亡

齐威王最后留下的这些积蓄全部败在了的手里,齐国灭了让开始有些傲慢自大,苏秦在此时又一直怂恿其攻打其他国家。本来合纵是想要对付秦国,没想到这些国家却和秦国一起瞄准了齐国,造成齐国最终惨败。



蝎子向左走


齐国在人才、财富、国力等等方面一直都是战国翘楚。就连强秦在称王称霸之时,也一直注意拉拢“齐国”,尊称齐王为“东帝”。

可是说齐国的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但是齐国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呢?

一、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连续的国策,政策摇摆不定。

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姜氏齐国还是战国时期的陈氏齐国都缺乏战略眼光,政策没有连续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视礼仪法制,到晏婴时期又放弃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差,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国策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远交近攻,连横诸国,各个击破。

二、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国策。

国君的所谓雄心壮志只满足于称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过想恢复桓公的功业。这跟秦国横扫六合的壮志不可同日而语。齐国可以统一的时期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齐桓公时期,一个是齐威王时期,但由于战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齐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当王。而齐威王当个霸主就满足了。

三、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

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齐国人,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在最强的齐桓公时期,面对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居然不敢一战!也许这是对的,战则必败。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当时还是管仲执政期。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而齐威王打败魏国就满足了,可惜了名将孙膑。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

四、任由大国崛起,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

齐桓公时,楚国已经有崛起的苗头,对于这样的强国不加以遏制,任由强大,不利于国家利益。以后还有晋国、秦国,翻开春秋历史,象吴国、越国这样的小国都能称霸,作为传统强国,齐国难辞其咎。

五、排外。

外国人很难在齐国当大官。这也导致真正的贤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观秦国,几朝相国都是外国人。所以造就了强秦。在齐威王死后,秦国的国力就超过了齐国。

六、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思想。

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这么好,所以齐国很富裕,也所以齐国人都不想打仗,没有尚武精神。齐国一直在吃老本,而对其于五国根本就不关心。秦国远交近攻,交的是谁呢——齐国。反正秦国那么远,他打谁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贸易,我乐得赚钱。至于你们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心态断送了齐人的前程。

七、骄傲自大,自毁前程。

齐威王的积蓄败在苏秦手里。齐国灭燕国惹下了祸胎,此后齐闵王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齐又在苏秦的怂恿下打这个打那个(还是没有清晰的国策),把六国都得罪了,合纵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最后秦国加入了合纵,矛头一转对付齐国,酿成五国联军攻击齐国的惨剧。几乎被灭了国,国力从此不复昔日盛况。另外,齐国跟秦国不同。秦国地势险要,联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攻下了一个函谷关。齐国就不同了,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就跨了。

所以天下一统的重担落到了秦国的头上,南征北战,一统天下。



通往成功的路上


齐国是东方大国,农业,工商业,发达。是个富庶的国家。为什么齐国没有统一天下,而只做霸主呢。有一下几点。一,当时天下几个大国都在进行变法图强,齐国士大夫和贵族不支持变法,齐王没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导致齐国变法半途而废。二,齐国没有连续性的出现有作为的国君。三,齐国没有长远眼光,没有进取心。四,安于现状,齐国富庶,却武备不足。缺乏名将。所以注定齐国只能做地区大国做地区霸主,不能一统天下。


自酌酒杯空对月


1.齐国重士农工商,但不重视军事实力。称霸是在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300多年前。王贲大军一到,立马投降,毫无骨气。

2.五国伐齐,使齐元气大伤。五国伐齐,齐差点亡国,国君被杀,从此一蹶不振。

3.齐国国君昏庸脑残。接受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破坏合众;与秦互称东、西二帝,拉仇恨。


木木大神0111


齐国一直称霸一方,但没有统一。个人认为原因是:1、齐国的体制一直都没有做深刻的变革。有很多的势力都在大族手中,而皇权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国家不能集中所有力量去做事情。2、齐国的律法执行不够深入。基本上都是有国君定的,并且持续性不好,好国君执行好,反之则不行。3、齐国没有很好的将军。


醉宿过去


非理性的统一就是侵略,灭之,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