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还没有结束,考生们你焦虑吗?如何调整心态?

宝贝爸爸爱你81135392


被疫情困在家里的高考生,何止是焦虑,我简直是焦躁、焦灼、焦头烂额了! 我像是一个单独在跑道上瞎跑的运动员,既看不到对手的状态,也听不见队友的欢呼。我滑稽而茫然地在往前跑着,有时候甚至是走,有时候我还躺着呢,所以我会失去学习上的紧迫感。疫情带给我的,是因为对未来规划的未知,而产生的焦虑。

当我冷静下来,我也意识到我要么盲目轻敌无动于衷,要么焦虑不安不知所措,这两种心态都是错误的。

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怎样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争取在疫情结束,如约参加高考的时候,尽力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让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呢?我是这样做的:

1.像在校期间一样分秒必争的学习,绝不松懈。想到自己在家里上网课也有好处,至少我不用在去学校和放学回家的路上、教室到食堂的路上来回奔波,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用来休息。这样想一想,就觉得自己占了疫情的便宜,就能开心放松。

2.主动跟一些成绩好的或者关系好的同学通过视频探讨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这样就能让自己在心态上保持着一个观念:我是一个高考生,我的同学都在非常的努力。我可不能在同学们学习的时候偷懒。

3.给自己一些有利的心理暗示,比如: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放松甚至放纵自己。只要我坚持学习,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弯道、千载难逢的机会。

4.听一听让自己放松下来的音乐。这可是在学校学习享受不到的乐趣哦!是不是觉得原来在家里自学也挺好的呢?


烟雨长亭不见柳


疫情当前,对于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子及其家长们来说,虽然“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但原有的复习模式和既定的复习计划被打乱,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自控力存在差异,无论是考生本身还是他们的父母,内心的紧张、焦虑会不自觉地升级。

中高考生和家长如何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摆脱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扰,是当下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准考生家庭多焦虑

在这个意外的高三长假,北京市海淀区某大学附中女生叶卉并未放松:从除夕到初三,她给自己放了四天假。初四开始,她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分上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学习各科内容,晚上11点半休息。她说,放假前学校发了很多复习资料,现在老师也会在微信中布置一些学习内容,主要是复习,查漏补缺。

叶卉说,“自己把每天安排得满满的,还是感觉该学的内容太多,时间不够用。但是,学习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走神儿,担心自己被身边的学霸落下,开学日期不确定带来的困扰,忍不住去关注疫情的信息……过后又自责没有把控好时间。”或许是心理压力大,她最近夜里会失眠。

“身为中考生家长,我不否认自己的焦虑和心塞。”罗女士的儿子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区级示范校学生,去年12月参加了北京中考英语听说机考第一次考试,没拿到满分。儿子原计划3月份再考一次,但现在这种状况,还能不能再考、什么时候考都是未知数。

罗女士对儿子目前的学习状态也不满意。“停课不停学,可在家学习,儿子写一会儿作业看看手机、玩玩游戏,学着学着就放飞自我了,效率不高。”对儿子的懒散状态,罗女士心急如焚又很无奈。

据了解,处于焦虑状态的毕业生家长不在少数,据媒体报道,近日有个高三学生早晨没起床按时上自习打卡,他妈妈生气地用板凳猛砸其卧室的门。儿子开门后,母子俩竟动手厮打起来。

■焦虑源于对未来的“不可测”

据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雪梅介绍,从目前的咨询中发现,大量咨询涉及中小学生尤其是准备中考、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备考压力大,加之担忧肺炎疫情,学生们产生了恐惧、焦虑、担忧、烦躁、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感——除了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语文、政治等与时事相关考试科目的内容是否有变化,担心开学以后的学习压力会增大?还可能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生病,生病了会不会影响学习或耽误考试等等。

相比之下,家长对未来“不确定感”的焦虑,体现在担心孩子经历了超长的假期后,能否快速“切换”、进入备考状态?自己上班没时间管孩子上网课,能否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等等。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副主任彭瑞文表示:“大人和孩子处于好几重压力之下,不焦虑是很难的。如果家长期待孩子的表现如同自己想象的那样,而孩子没能满足大人的要求,同时亲子之间又很难做到互相理解,焦虑情绪就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不冷静。”在这种状况下,一旦一方失控,亲子矛盾就会升级,使孩子原本效率不高的学习再度受到影响,加剧亲子双方焦虑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接纳焦虑 积极应对

面对焦虑,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刘秀华认为,安于当下,与压力同行。家长和孩子要觉察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分析情绪背后的欲求和渴望,把头脑中的担忧逐条写在纸上,使头脑中纷乱的思绪外化。把纷乱的思绪分成“必然发生、可能发生、基本不会发生、肯定不会发生”几类,将后两者勾掉,对前两者逐条分析。然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把焦虑转化为对当前行动的关注和把控。

这段时间,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压力和紧张感,调整好情绪,给孩子做好精神后盾。家长避免反复查阅手机里的疫情信息和家长群里有关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内容,导致格外紧张、情绪急躁,并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监视、不打扰;在孩子休息时,多与之交流,了解孩子想什么,焦虑什么,倾听孩子的各种想法,给予理解,耐心引导。

细想想,疫情对所有考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停课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能否主动应对,利用好这段时间,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大考”。自律能力强的孩子会在这个假期获得明显的提升,而自律能力差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大幅度下滑,疫情对学生来说也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因此,这段时间,全家人应保持上学时的作息,家长提醒或协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学习计划,列出复习时间表,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比如,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在精神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学习弱势学科,隔一段时间换一门学科,交替复习,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整体水平。一旦孩子看到学习的效果,心情不知不觉会放松下来。

孩子居家学习,出现思想不集中等现象很正常,这个时候更需要家长沉得住气,不施压、不说过激的话语,代之以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适当给予肯定、鼓励,而不只是盯着学习的结果。对于某些孩子的懒散状态,家长可以在过程中给予“温馨提示”,点到为止,不让孩子觉得父母唠叨。

假期延长,父母有了更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可能对孩子“关心”过度而加深孩子的焦虑,引发孩子不满。一旦发生亲子争执,双方应立即回到各自房间冷静一下,先让自己与焦虑“和解”,待双方状态平静后再沟通。另外,家长在孩子学习之余,全家一起做做室内运动,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操、瑜伽等,每天坚持运动且达到一定的量,家人的抗压能力、免疫能力会提升,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就不容易出现;也可以听音乐、看电视节目,或一起做家务等,以释放压力。

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小环境,能有效缓解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但对于少数极度焦虑的孩子,需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张雪梅表示,为更好地安抚学生尤其是备考学生情绪和压力,减少焦虑恐惧心理,建议教育部门通过热线、网络为备考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心理咨询辅导,疏导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稳定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遇上对的人2020


不用太过担心,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虽然不能到校学习,也要坚持自己在家的学习计划,把线上课程好好提取利用,不能因为担心而有放弃的心态,其次国家教委可能也会根据疫情的情况对我们的考试时间和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同学们需要及时在官方通道上了解


Yacinth


抓紧自学啦,不然赶不上


张老师速成英语英语


考生应该是挺焦虑的吧

不过作为过来人

还是建议稳扎稳打,做好分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