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非被揍一頓才聽話

繼在上篇《 》中的約定,這次來說說“父母堅守底線的問題”。

為了讓孩子早點睡覺,在9點前我就創造好了條件,收拾好了一切,孩子也能準時躺在床上,但他不睡覺,非開始各種折騰:讓給他讀一本接一本的繪本書,一趟又一趟下床拿東西,隔三差五就要上一次廁所(不管有沒有尿),非得折騰到11點多我吼了他甚至打了他,他才會在大哭一場後安靜下來睡著,之後我也曾後悔過,我也是不想發脾氣的,但每天都要折騰到這麼晚,作為老母親的我實在忍不住啊!

一位媽媽發來了這樣的問題。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相信在許多家庭中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其中不僅包括孩子不肯睡覺的問題,還包括在生活中給他設定各種各樣的規矩:不能吃很多糖,玩具玩過之後要及時收拾,不能看太久的電視,飯前必須要洗手,不能打人咬人……如此這類問題,總是會受到熊孩子各種“不怕死”的挑戰:

  • 在還小的時候熊孩子們多半會選擇和父母硬來:滿地打滾,哭鬧尖叫,上手打人,上嘴咬人;
  • 在長大一些後,熊孩子們則選擇使用迂迴戰術:找藉口找理由,撒嬌,顧左言他,滿口應下卻不做等。

總之,熊孩子們是放著父母的好話不聽,“偏向虎山行”地把父母弄得崩潰發火兒,在被臭揍一頓後才乖乖按著家長說的話去做。

“不打就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不被打一頓就不聽話,這樣犯抽的孩子,難道天生就不配被人好好對待嗎?

不,那種“不被打一頓就不聽話”的孩子,其最根本的癥結所在是:不曉得父母的“底線”在哪裡,於是就把父母的情緒崩潰當成了“底線”。

孩子怎麼會不曉得我的底線啊?我的底線就是讓他在9點的時候上床躺好乖乖睡覺啊,可他就是不聽啊!

不不不!或許你對“底線”有些誤解——“底線”不是嘴上說說就算的,是你真的做到了才算的啊!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許多父母管教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在嘴上說:“到時間了,該睡覺了”,但身體卻在不停地配合著孩子,使得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孩子想讓你念書你就給唸了,要下床拿東西你就讓拿了,要上廁所你就讓他上了……

如此的要啥有啥,哪裡還有“底線”了?

你用真實的行為告訴了孩子:媽媽嘴上說著讓你去睡覺,那也只是說說而已,其中真正的意思是——你可以再聽一會兒書,再下床拿幾次東西,再上幾次廁所……總之,在媽媽沒有發火兒之前,你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什麼時候到了媽媽的底線呢?不曉得,這得看媽媽的臉色了:在媽媽要發火兒,大聲說話,開始動手打人時,就是媽媽的底線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聽話躺好乖乖睡覺了。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無論你是多想要孩子早點睡覺,但你實際行為無不在向孩子傳達“你還可以再磨蹭一會兒”的信息,由此,就形成了“不打一頓就不聽話”的惡性循環。

何為“規矩”,何為“底線”

我們總在說:“要給孩子立規矩,設底線”,但有不少父母是不太明白“何為規矩,何為底線”的。

規矩和底線就如同“不能殺人放火”“不能跳樓”一樣,無論孩子如何撒嬌,哭鬧耍脾氣,都是絕對絕對不可以的事情。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設想一下,若是孩子滿地打滾鬧著說:“我要跳樓,我就要跳樓,如果你不讓我跳你就不是一個好媽媽;如果你不讓我跳我就會在這裡一直哭,直到哭死在這裡……求你讓我跳一下吧!”

你會心軟答應他的請求嗎?

你會在孩子跳了之後,認為那不是自己的錯,而應該是孩子自己的錯嗎:“我都說了不要他跳,但他非要跳,我能有什麼辦法!”

想必不會有媽媽這樣做這樣想吧?

你一定會拼盡全力去攔著孩子,把他牢牢地控制在身邊,時時刻刻看著他,不讓他有一絲能跳樓的機會,對不對?

如果你能做到這樣,那麼恭喜,你守住了一條“底線”。

設置自己的“底線”

“底線”就是邊界,是懸崖,是在要有你在,死都不能跨越過去的東西。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時候,會試圖突破你的底線,他不會理會你到底說了些什麼,只會去看你做了什麼。當他發現這條線是可以越過去時,那麼對孩子而言,這條“底線”就是不存在的;當他發現,無論如何他都越不過去時,下次就不會去白費力氣了。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要好好想想——對待孩子你的“底線”在哪裡,然後在自己情緒崩潰前牢牢守住它。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若是你覺得,孩子在上床時安靜下來是你的底線,那麼在孩子上床之前,就需要把他想要做的事情都做完,在孩子上床之後,就死守你的底線,除了“安靜下來”,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如同“跳樓”一般,是不被接受的。

若是你覺得這樣太嚴格了,你無法堅持下去,你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底線,例如:在上床後讀2本書之後孩子安靜下來,或者在玩兒到9:30之後安靜下來。

或者你可以把底線調到最低:可以玩兒到和父母一起睡。

隨便你的底線在哪裡都可以,因為它是你家管教孩子的一種方式,是你管教能力所能到達的地方。

但要切記,不要在嘴上把規矩設定得太理想,身體可以執行的“底線”卻又退得很低,明明就是自己心軟沒有執行力,卻偏偏把管教的責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說什麼“是因為孩子調皮不聽話”。

孩子沒有頑皮不聽話,更不是欠你的那頓打,他只是按照你“行為上設定的底線”去做了而已,又有何錯呢!

“立規矩設底線”全都是笨功夫

我家糖豆在每天10點給他晚安吻後,就會乖乖躺床上睡著,雖然有時也會翻來覆去睡不著,但從來不會有跑下床的行為出現。

這並不意味著他有多聽話多麼乖,只是因為他在1歲多的時候就嘗試過沖破我的底線,結果就是各種不被我接受:只要他下床,不管多少次,我都會把他抱回去,坐起來多少次我就把他放倒多少次,不允許玩玩具,不給讀書……

哭嗎?孩子因此也沒少哭,可他總有哭完的時候啊,我就靜靜看著他哭,如果他接受了我的做法,我可以抱抱他安慰一下,然後就得躺床上準備睡覺了。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總之,除了安靜躺床上慢慢入睡,他沒有其他的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大聲說話,也沒有衝他發脾氣,當然也沒有動他一根汗毛。

在孩子每次都因觸碰到我“底線的高壓線”被反彈回去後,自然就乖乖躺在了床上,即使我沒有在身邊,他也不會跑下床,因為他知道就算跑下來也是沒有用的。

其實,給孩子立規矩設底線是沒有什麼錦囊妙計的,全都是笨功夫:從一開始就守住底線不動搖,把有限的耐心與精力都用在執行規矩上,做到“溫柔且堅定”。許多家庭是既不溫柔也不堅定,從一開始的縱容到最後的崩潰,自己沒底線還亂髮脾氣,之後還把責任都甩到孩子身上。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所以,在那些“不打不聽話”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內心軟弱的父母:在情緒穩定時,沒有執行規矩的能力,只會通過憤怒及暴力去守住自己的底線。

一時的軟弱,永世的傷痛

當然,這種軟弱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你做不到溫柔與堅定,一直依靠情緒去執行規矩也沒什麼,孩子看著你臉色、摸著你脾氣逐漸長大,這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管教體系,只是你要意識到以後會發生的事情:

  1. 既然情緒等於規矩,那麼為了維持規矩,你就需要不停的有情緒,即使你沒有情緒也要假裝有情緒,這樣會使你看起來總是不高興,感覺一副隨時都要發怒的樣子,你甚至不敢給孩子一點好臉色看,因為怕孩子“蹬鼻子上臉”。
  2. 孩子會因為內心的防禦機制,在對外界的刺激逐漸麻木的同時,對你的情緒也有了一定的“抗藥性”,於是你不得不吼得更大聲,打得更用力,藉此激起孩子的反應。

這兩種後果會逼得你對孩子越來越殘酷,親子關係也會越來越差勁。

“好好說話不聽,非得打一頓才好”,這樣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當然,親子關係差的家庭那麼多,也不差你一家。

只不過當你因為缺乏溫柔與堅定而逐漸“失去”孩子時,你要明白:這是源於你當初無法堅守底線的錯,而不要怪孩子頑皮,“不打不聽話”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