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湖南人爱吃辣,能吃辣,也擅长研究辣。在“辣”样一个地方,孕育出了我国最早涉足辣椒育种的研究所——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该所鼎盛时期,辣椒品种占有率达到全国市场的八成;辣椒科研,曾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甚至成为隆平高科上市的主要资产和科研成果。

老“辣椒人”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辉煌,“小辣椒”们或许会好奇,他们有哪些传奇品种?又是如何保持市场领先的呢?中国蔬菜记者有幸电话采访到了该所的现任所长马艳青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一一揭秘。

擅于发现市场需求,推出传奇辣椒品种!

湘研1号 杂交辣椒——划时代意义的品种!

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一直尝试在辣椒杂种优势利用上能有所突破。终于在1985年,一个叫湘研1号的品种成功推出,它是尖椒与甜椒的杂交品种,口感微辣,最大的特点是极早熟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湘研1号

据马艳青研究员介绍,这个品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是国内第一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辣椒杂交种,产量、抗性上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极早熟,能比常规品种提早一个月上市(4月中旬上市),别小看这一个月,菜农收益至少能比原先提高4~5倍。湘研1号后来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每年用种量多达几万斤,鼎盛期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后期。

湘研5号——抗病、耐热,南方椒农的福音!

与此同时,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也在进行辣椒抗病、抗逆性方面的探索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湘研5号

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导致辣椒坐果难、病虫害重、产量偏低、商品性也差。针对这些情况,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湘研5号,一个抗病、耐热、采收期长的牛角型尖椒品种。它不仅能抗炭疽病、青枯病、耐病毒病,坐果性好,采收期还长达5个半月之久,辣味也足,一经推出便受到南方椒农和嗜辣人群的青睐。

湘研16号——耐储运辣椒,农民工终于吃上家乡味道!

20世纪90年代,大批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农民背井离乡,来到东南沿海打工。他们好食辣,可当地不一定生产辣椒。于是,新的市场需求产生了——耐储运辣椒品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湘研16号诞生了,它是长圆棒形牛角椒品种,皮厚肉厚,最大的特点就是耐储运、产量高,即使辣椒价格偏低时,菜农一亩地也能有2000元的收入,这在当时根本无法想象,而且身处异乡的农民工终于能吃上家乡味道了。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湘研16号

湘辣4号——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线椒品种!

步履不停,研究不止。2000年以前,国内的加工线椒基本上是常规品种,产量低、品质差。湖南省蔬菜研究所2000年左右推出的湘辣4号就不一样了,是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线椒品种

,既可鲜食,口感好,又可用于加工,辣味浓、水分低。红椒每亩产量能达到4000~5000斤,即使土壤条件较差,其他品种出现挂果少的现象,湘辣4号依然能保持不错的坐果性。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湘辣4号

进入2000年后,社会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辣椒品种越来越丰富,当然市场竞争也在加剧,辣椒品种逐步走向细分。这些新变化,也促使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辣椒科研团队及时调整了育种方向,投入更多精力到辣椒品种

细分领域的研究上,比如研发出了博辣天玉博辣红牛兴蔬皱皮辣福湘秀丽等品种。

博辣天玉——敢于与国外热卖的朝天椒品种争奇斗艳!

朝天椒这一领域,我国育种的起步时间明显晚于国外。2000年初,泰国的艳红、艳美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甚至春节时能卖到20多元一斤。

十多年后的2015年,湖南蔬菜所推出博辣天玉,它比艳红艳美更为“高配”,特早熟,前期产量是同类品种的2-3倍,后期果商品性保持度好。今年辣椒行情好,河南商丘基地7月上市的博辣天玉(红椒)每亩地收入高达3万块钱,历史罕见。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博辣天玉已经替代了艳红艳美。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博辣红牛——我国第一个机械化采收的杂交辣椒品种!

博辣红牛,这个品种最近几年挺火的,它是我国第一个适合机械化采收的杂交辣椒品种。我国有一些辣椒产区种植面积大、却又缺乏劳动力,比如新疆,这样的地方特别适合博辣红牛施展身手。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博辣红牛

你或许会问机械化采收有什么难度吗?

马艳青老师举了几个形象的例子:采收红椒时很可能遇到的情况是,第一个变红的辣椒和最后一个变红的辣椒时间相差30~40天,如果等红了一起采收,第一个红辣椒可能会熟烂了;还有些辣椒直立挺拔,有些却匍匐向下,形态不统一。这些差异都会成为制约辣椒机械化采收的因素。

就算机械化采收的问题解决了,辣椒品种还得兼顾品质好、红色素含量高、适合密植等等要素。当这些问题都被一一攻克,才成就了博辣红牛,它帮助菜农每亩地节省人工400~500元。目前博辣红牛已经推广近10年,依旧占据新疆15%~20%的市场份额。

兴蔬皱皮辣——口感型螺丝椒品种

兴蔬皱皮辣口感出众,是一个区域性品种,到目前推广5~6年了。螺丝椒口感好,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螺丝椒有个问题,在北方种的不错,到了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种植就很容易感病,产量明显下降,慢慢也使菜农望而却步。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兴蔬皱皮辣

通过抗性育种,兴蔬皱皮辣着重克服了品种抗病、抗逆的问题。不仅如此,很多辣椒品种嫩时采收容易缺失辣味,而兴蔬皱皮辣嫩时采收依然辣味十足,它果皮也薄,炒着吃绵软入味。

福湘秀丽——专用型泡椒品种

福湘秀丽是泡椒品种,主要在海南种植,专门等待春节上市发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消费市场,它肉厚微辣,北方人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它颜色艳丽,红彤彤的,十分迎合节日喜庆的氛围。这个品种在海南种植面积大约3万亩,主要满足小众化市场需求。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福湘秀丽

科研上如何保持领先呢?

一气了解到如此多的辣椒好品种,你是否也会好奇,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别人家眼中的榜样,推出了如此多的好品种,是一直如此吗?马艳青研究员回答,一直如此。

他介绍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的育种思路之所以能整体保持领先,一是进入辣椒领域的时间早,算是国内较早的一家;其次有“地利优势”,实际上湖南的气候并不适合辣椒生长,当地冬春季低温寡照、夏季高温高湿、秋季高温干旱,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逆境条件下,才更利于筛选出好的科研材料;再一个是科研团队薪火相传,团队比较稳定。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辣椒科研团队合影,一排左三为邹学校院士、左四为马艳青研究员

这些因素也促成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在一些方面优势明显:

一是人才队伍给力,不仅有13人,比国内其他辣椒科研团队在数量上更壮大,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搞科研时间比较长、经验丰富,整个团队的学科结构交叉互补,涵盖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等。

二是种质资源丰富,数量甚至超过国家库。要知道,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就好比芯片对计算机一样重要。2016年底,他们团队已建成保存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还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目前据说这一数字已更新到近4000份

三是经费充裕,有国家、省部级等的自科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多层次、多个项目的支持。

四是开放式的合作关系

,愿意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五是建立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科研平台,基地设在太原、长沙、三亚等地,有利于加快科研进程。

今后辣椒育种方向如何?

进入21世纪后,辣椒市场越来越细分,竞争愈发激烈,想要一直保持领先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这还需要具备前瞻的眼光。马艳青研究员是如何看待辣椒今后的育种方向呢?

我国辣椒第一大研究所,有哪些传奇品种?为啥能一直保持领先?

他回答看好四个方向

一是高品质辣椒品种,比如偏口感型的,炒食无渣、柔软、有特殊的香味。

二是加工专用品种,满足不同加工类型需求的,比如作泡椒用的博辣酱椒1号类型品种、作剁椒用的博辣天玉类型品种、作干椒用的博辣新红秀类型品种等等。

三是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采收的品种,先前介绍的博辣红牛只是针对机械化采收红椒的品种,今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将实现机械化的“种植+采收”,采收的品种扩展到青椒和红椒,逐步解决辣椒种植全程的一系列机械化问题。目前这块已经选育出品种,但还没有开始推广。

四是抗病、抗逆、适应性强的品种,随着连作障碍、新型流行性病害暴发、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出现,对品种的抗病、抗逆性要求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

除了一系列的品种外,在这次采访中我们提到最多的话题就是人才。马艳青研究员主动提到两次,我也问了他一连串关于团队发展的问题。

马艳青研究员是湖南湘潭人,1970年生,算是13人团队中年龄偏大的一个。他说老一辈科研人很能吃苦,比如他的引路人邹学校院士,下地调查资源组合是件苦差事,但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亲自获得感性的认识。马艳青研究员说,这种吃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特别需要新科研人去学习。“如果坚定一个目标十年不放弃一定会出成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