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偶尔有了好句子,却不能成诗,该如何处理?

衰上尼的船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叫“满城风雨”。其出自宋代诗人潘大临所写的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故事是说重阳将近,有好友向潘大临索看新诗,这日适逢窗外骤起风雨之声,潘大临的诗兴也随之而起,便在墙壁上写下了起句:“满城风雨近重阳。”此时,门外响起了房东催交房租的叫声,潘大临的思路也被打断,只好将此句诗寄给好友。

殊不知,此诗句一下流传起来,很多诗人都试续写,而此句诗的知名度也盖过了潘大临的其他诗作。



其实,潘大临的诗还是有不少佳作的。在翻看他的集子的时候,你还会发现,有以“句”的形式收录的作品,如:“归来陶隐居,拄颊西山云。”(句.其三)、 思君带孔移(句.其四)。在其他诗人的集子中我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

我们且不管此是出于什么原因。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惯例。假若有佳句而不能成诗,是可单独以“句”的形式编入自己的诗集中的。

至于平时在练句中得到佳句也好,有灵感得到好句未能成诗也好。我一般会先将其做成律句,再做对仗。然后放入自己的小句库。平时一些觉得不满意的诗作也会一并放入,看日后能不能用上。

佳句本天成,有缘者得之。我也试过在做完对仗后,将句子放在悟空问答求续的,例如此联:“已无好梦因春立,惟有深情待月圆。”在回答中续写的诗友有一百多,反应甚为热烈,其中也不乏佳作。


诗词书院


有了好句子,即便不能成诗,也一定要先记下来。因为有一种作诗的方法,便是先有了一个佳句,再围绕这个句子,展开想象,不断提炼,直至最后成诗。

看我的亲身经历:

2015年12月31日下午,我们一行八人自邢台驱车出发到保定访友。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大家在路上说说笑笑,心情轻松无比,又带着一点儿小激动。

说着说着,忽然间就有了两句:千里相思故人意,十年风雨兄弟情。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这显然是来自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我当时还想凑够四句,但用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成功,不过心里一直念叨着。

直到到达保定,见到朋友,一桌人边喝酒边叙离别之情,喝到七八两后,感觉一下子有了。

当晚没来得及,待第二天酒醒后,一挥而就:(当时不通格律,后初学平仄后有少许改动,但通过极力拗救,仍有一两处救不回来,就随它去了)

雾霾漫天少人踪,谁令驱车向古城。

千里相思故人意,十年风雨兄弟情。

雄躯初拥心已醉,美酒饮罢体不倾。

此刻此夜君须记,九人同心九角星。

随后发朋友圈,当时同去的,包括保定的朋友都十分感动,尤其是那句:千里相思故人意,十年风雨兄弟情。

所以有了好句子,一定要先记下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定会作出一首令自己满意的诗来。

注:配图为相聚时所照,即“九角星”之由来。



磊落故人


这种情况古代诗人也是常见,最著名的莫过于李贺了,每当有好句子就直接记下来,然后等待机再补上去。

也有更倔强的,只是记下来,没有好句子就宁缺勿滥,直接就那么搁着,此人就是李清照,她有许多残句,都美到不行。

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比如: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

比如:瑞脑烟残,沈香火冷(李仙子特喜欢“瑞脑”,不知为何)

比如: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比如:南游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比如:条脱闲揎系五丝。

弄得后人手痒不已,连我都曾绞尽脑汁,狗尾续貂过这些美句。当年玩诗词的时候,也会偶然得到一两句,然后怎么续都续不出来,只好搁在那里,有时一搁就半年多,有一句已经搁了七八年了!

晏殊有一首词《浣溪沙》里面有一个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出句其实是个残句,一直没有对出来(因为浣溪沙的第四第五句要求必须是对仗关系),后来一个下官灵感爆棚,对出了下句。然后晏殊就加了进去,当然这个下官也升了官。

其实,如果这个好句子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单句还好,毕竟可以有一个韵脚可供延伸或想象,最难的就是孤零零的一个句子,无头无尾,无转无合,相当给只给你一个“一”字,让你组词一样,可选得太多,偏偏却没有合适的。

小可的经验是这样(也算不得经验,更算不得心得,只是以前就这么推导的),碰到好的句子留下来之后,根据句子的结构松紧和情感基调,确定这应当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

比如七个字,结构紧凑,显然这是七绝的第二句,或者是七律的中间两联。

比如五个字,结构稍松,意味有些悠远,那么可能性就多了,可以是五绝的第一句,可以是五律的尾联,更有可能是《浪淘沙》或《临江仙》词中的结尾之句。

这个时候就犯愁了,如果是绝句或者律诗,可以根据这一句的描写来定全诗,如果这一句是写景,那么显然是第一二句,或者五律的颌联,这样的话,三自然要转,或者颈联写情,写事,这样又会出来一个句子。

如果这一句是写情,那么似乎放在词里更妥一些。而且还要根据平仄来确定是否属于《浪淘沙》或《临江仙》。

无论是诗,还是词,大体上不会超过,先景后情,先收后放,二联景三联情,反过来也是成立。

也就是说,如果硬要补充到位,先确定这一句应当是是诗还是词,然后确定韵用,再确定这一句的位置。那么根据,情与景,收与放,转与合,反向推演,基本上能出来一个初稿。


亦有所思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搞创作的朋友都会遇到而且有时候会很苦恼。因为创作灵感真的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总是稍纵即逝。往往还没准备好便突然出现,给你一个措手不及。时常因一些琐事耽误,等到想起将其记录下来时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想要抓住它还真得费一番心思。

一、笔记记录

好的句子来时一定要及时记录,千万不要等忙完手头工作再去记录,那时候你的金句早都无影无踪了。我们搞创作的人要养成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的好习惯,一旦有了好的佳句方便随时随地做好记录。免得事后后悔莫及。

二、语音记录

我们现在活在新科技时代,我向大家推荐使用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简单有效,有了好的句子的时候把想说的记录下来,有时间或者有感觉的时再做整理。录音比文字记录相对更好,原因是录音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去讲,不用考虑太多,有什么想说不用担心逻辑是否行得通,词汇是否优美。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刺激更多的灵感迸发。



岳岳YY


生活中确实会突发灵感,有佳句乍现,不过有时候这样的佳句不能组成完整的诗章,这样的话就要先记下来,等时机成熟了再来完成。

还有一个关于这样的历史故事。

话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去拜访丞相王安石,因为王安石正在会见其他客人,苏东坡被书童请进了书房,苏东坡看到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东坡笑到,看来宰相真是老了,原来这么高的才华,现在一首诗只能写出两句。

再说这两句也不符合常识,菊花就是开败了也不会落地,怎么会吹落遍地金呢?于是提笔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看到苏东坡的提诗,没有说什么,不过几天后苏东坡就被贬到了黄州做了团练副使。

一天苏东坡和朋友喝酒赏菊,一阵秋风吹过,才发现菊花落了一地,这才知道,黄州的菊花是落地的,他也深深为自己的无知和轻狂懊悔不已。



用户4496285841096从


偶得佳句的情况多有发生。

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古人收集灵感,刻苦成诗或者一气呵成的故事都有。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灵感来了,怎么处理还是得看个人。

灵感,灵感,是灵光一闪的感觉。这种感觉人人有,但是要变成佳句,就需要作者本身就有诗作方面的经验积累,你脑海里总得有那么些正确解构当时感觉的词,才能组合成句子吧?

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出现灵感的处理方法,相信大部分人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抓住出现佳句背后的感觉,对,就是灵感本身。你偶尔冒出来的句子很有可能是你大量阅读前人作品在你脑海里留下的反射,也就是说下意识地只是用前人的句子来反映你当前的状态。要利用自己的读诗经验来区别是否前人旧作?如果是,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还能不能确切地表达现在的感觉?如果不能,那就弃了。

如果可以,做出代表自己的佳句,那么在尽快的情况下成诗。写出来的东西平仄不合,韵脚不对,对仗不工,表意不清都不要紧,先把感觉写出来。如果你的文字水平足够撑起两句诗,其实一气呵成地完成四句也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好坏之分。

但是一定要完成初稿。因为灵感这个玩意,说来就来,说不来十年也未必来。先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再在空闲的时间进行精修和调整。

有朋友会说,我就只得两句,再多一个字也不可能。

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事情的根本还是在于读得不多,学得不精?为什么古人的诗一般都是张口就来?曹植七步成诗,不成杀头。为什么能一气呵成?是刀架在脖子上的缘故吗?

当然不是,而是古时候的诗人对灵感之后的律诗“起承转合”,绝句的“起承转留白”的方法已经了然于胸。曹植的“煮豆燃豆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说明“相煎何太急”,从行文的一开始,灵感的闪现初期,他就想好了最后要表达什么,要如何感动他的哥哥。

我们没有曹植的文采天纵,但是我们有千百年来前辈诗人总结下来的一套规则。你的灵感,也就是你的诗魂。怎么样围绕你的灵感进行阐叙、描写、转折、升华,其实早有一整套写作方法。

只是你不熟悉而已。

当然,写不出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并非每个人都熟悉这种行文方法,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很多人就是喜欢与众不同。但是现代社会事情这么多而繁杂,你把句子记在那里真的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想起把它联完。

一鼓作气写完不行,那就尽量当天完成。自己独立完成不行,那就上网求救啊。

现代社会,互相学习和补充,并不丢人。

只要你的诗成为了成品,抒发了你的所想,并感动了一部分人。那这首诗就是好诗。通平仄格律,精行文结构,这些东西和你的畅意表达比起来,并不是很重要。

关键是把灵感抓住,把感情抒发出来并感染给读者。

我同意随时记下灵感,但我不赞成搁置。

很多东西,搁着搁着,就会没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可以先把佳句写出来,记在记事本上,然后可以看看有关的名人诗句。按照诗的意象,效果和意义,多思索有关的句子。

诗词主要是反复揣摩,修改。就像贾岛说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你可以反复思考,多想多改,最终选定自己满意的诗句了。

同时,可以多读名家的诗,理解他们写诗的背景和表达的意思。就像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路,不会作诗也会溜。读的多了,当然也打开你的眼界和思维。

若一时想不起更好的诗句来,可以放一段时间再看看,说不定有更好的佳句了。犹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一串七珠读杂书


放在很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有空闲时就会想起,刺激你的思考深度。就像贾岛“推敲”诗句状。等待灵感的再一次降临!总会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一气呵成的那一刻来临!


竹隐闲士


记在记事本上,然后看看相关方面的书,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一定会有所启发,经过一段时间的蕴酿,你就会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了


文心何以雕龙


“妙手偶得之,文章本天成。”偶有佳句,却难以成篇,这是写作中的常态。怎么办呢?苦思冥想,搜肠刮肚,这是没用的。我的体会就是暂且放下,待日后再说。下面试举二例。

一,还是三十年前,一个黄昏里,我被远方的景象惊呆了,那山峦就如仰躺在帷帐里的粉面新娘,于是我脱口而出二句:夕阳是鲜红的帷帐,山峦是粉红的新娘。但下面如何继续写下去,我一直没想好。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幕惊艳美景,还沉淀在我心里,那二句偶得之句,也自然清晰记得。就在前几天,我坐在路边,突然来了灵感,就续写成了下面的“夕阳下的山峦”。

夕阳下的山峦

夕阳是鲜红的帷帐,

山峦是粉红的新娘。

新娘仰躺在帷帐里,

静静地等候她的新郎。

鸟儿啾啾地滑过天际,

那是孩童在闹洞房。

溪水潺潺流过山野,

那是新娘娇喘的紧张。

我不是山峦的新郎,

隐隐地生起莫名的惆怅。

山峦的新郎在哪里?

怎能让新娘独卧他乡?

二,有次,我看到一个美女飞奔在花丛里的照片。我突然就想到了二句:让我醉倒在春天里,我最留恋的就是你。过了几年,我才围绕这二句,写完了下面的“最美的遇见”

最美的遇见

我穿过万人丛里,

遇见了最好的你。

美美的你,就像那风和又日丽;

甜甜的你,给了我无尽的欣喜。

我美了,美在你的眼波里;

我甜了,甜在你的春梦里。

春风万里,不如遇见最好的你。

现在遇见你,余生都属你。

我坐在三生石上等,

等来了最醇的你。

柔柔的你,就像那杨柳春风依;

绵绵的你,给了我无尽的诗意。

我醉了,醉在你的柔怀里;

我酥了,酥在你的春潮里。

美酒千钟,不如遇见最醇的你。

既然来得迟,更要多珍惜。

清风遇见了层层的涟漪,

涟漪遇见了丝丝的晨曦。

缘分眷顾傻傻的我,

让我遇见最美的你。

把你藏在我心里,

把你留在我梦里。

让我醉在春天里,

我最留恋的就是你。

(爱写歌词、现代诗、格律诗。欢迎关注切磋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