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在西安,曾经偶遇这样一位蓝田老乡

“这个人走在大街上,会埋没于熙攘的人流中,很难被你注意,因为他没有什么特点,如果你硬要猜职业,你大概会说,是个退休了的技术员呗。他的话很少,说出来的话似乎也很平淡,给你留不下深刻印象……但是你错了,这个人其实是个精,真成了精的人,往往不像精……这个人姓费名秉勋,教授,评论家,书法家,杂家。”

在西安,曾经偶遇这样一位蓝田老乡

那是一个十多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当时居住在西安南郊大唐芙蓉园北侧,一个叫做北池头的城中村。大名鼎鼎的亮宝楼画廊就在居住地的附近。画廊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和名家笔会及艺术品拍卖。虽然咱既不会书法也不懂绘画,更没钱去投资字画文玩等艺术品。但总有看的权利吧!时不时的去里边瞎溜达,以消磨工作的劳累。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吧。

那天因为有事要去红庙坡一趟,我就匆匆的赶往画廊附近的二十一路车大唐芙蓉园站。亮宝楼外挂满了各种气球和宣传条幅,不用说里边肯定正在举行着书法展览会。因为有事的缘故,我就没有心思去里边看个究竟。

三两步走到车站,不大功夫车来了,可能是因为暑期天热亦或是始发第二站的原因,车上空位子很多,不用抢也不用担心没有座位。车子快要启动的时候,上来了一位约摸60岁左右,身穿浅色体恤,脚蹬黑色布鞋,谢了顶但很精神的老人。他手里拎着一个上边写着某某书画品鉴的手提袋,里边装着几副未裱的字画。上车后,老人在紧挨我座位前边的位置坐下。

在西安,曾经偶遇这样一位蓝田老乡

西安的暑期酷热难耐,即使车窗开到最大,车厢里也把人热的快要窒息。闲来无事,从字画入手我就开始和老人聊了起来。我得知老人与我同样都是蓝田人,住在边家村。下午去亮宝楼参加一个活动,顺便收藏了这几副字画。

由于是老乡的缘故,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从蓝田的,小吃特产,聊到了名胜古迹以及,蓝田籍贯的名人精英……最后,我故弄玄虚的说,老师傅你知不知道,西北大学一个叫做费秉勋的教授也是咱蓝田的,那人可神了。“有多神?”老人道。他能掐会算,贯通古今,未卜先知,是个著名的周易方面的专家……。我把我从报纸和书刊上看到的关于费秉勋教授的各种传闻讲加上我的理解讲给老人,老人只是微微点头笑而不答。

在西安,曾经偶遇这样一位蓝田老乡

时间在两个老乡的谈论中飞逝。车子过了边家村十字,右转进入太白路后,即将进入边家村车站。快到车站时,令我终生难忘和无比尴尬的一幕发生了。老人起身,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我就是你说的那个人”。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木然了,啊!!!打死我也不敢相信刚才哪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田籍名人,被人们称作“贯通老人”的费秉勋先生。我这不是再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印象中,所谓的专家教授、学者大咖哪个不是西装革履,豪车接送、美女公关陪侍左右,怎么会在这么闷热的天,坐着没有空调的公交车,穿着一身随意的休闲装扮、普通的布鞋,出席如此隆重的会议呢。

晚上回到家,在博客上看到西大教授炜评的一段话我才如梦初醒。“这个人走在大街上,会埋没于熙攘的人流中,很难被你注意,因为他没有什么特点,如果你硬要猜职业,你大概会说,是个退休了的技术员呗。他的话很少,说出来的话似乎也很平淡,给你留不下深刻印象……但是你错了,这个人其实是个精,真成了精的人,往往不像精……这个人姓费名秉勋,教授,评论家,书法家,杂家。”

在西安,曾经偶遇这样一位蓝田老乡

《道德经》中说,圣人被褐而怀玉,应该就是形容费秉勋老师这样穿着粗布衣,内心却怀有宝玉的人吧!真正的大人物表面看起来都很平凡,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