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南少林 北武当

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国粹”,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因此,大力弘扬中华武术,对培养民族精神,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经常说南少林,北武当具体是什么下面我带大家了解下。

南少林 北武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对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南少林 北武当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

功夫上,少林以外家拳为主,武当以内家拳为主。

南少林 北武当

少林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经阁内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脚十八般兵器各式各样的武学密籍,易筋经、洗髓经更是少林的镇山之宝。除此之外,少林木马巷内的棍阵令武林人士闻之色变,据传至今还无人能闯过。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饮誉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

南少林 北武当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世人皆知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明朝时候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

南少林 北武当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

南少林 北武当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

南少林 北武当

武当道最大特点是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还有就是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

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

南少林 北武当

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