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在潮汕地区,有一种个头较小,外表乌黑的野果,被很多70后、80后南澳人列为童年时代最美味的水果,它就叫做“多尼”。

童年美味“乌多尼”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土生土长的南澳人,带着一批来自城市的朋友翻山越岭,终于在南澳的山上找到了这种名叫“多尼”的野果。

这种漫山遍野的野果,曾给南澳人的童年带来无穷的美味和乐趣。

小时候很贪吃,经常和同学、朋友一座山翻过一座山去找乌多尼,摘到时小伙伴们很高兴,因为乌多尼口感酸酸甜甜,味道非常好。

还听老辈人说,在当年缺少粮食的时代,乌多尼被人当作充饥食物。

美食爱好者黄先生说,他老家是饶平的,在黄冈后面虎头山石壁庵山后面就生长乌多尼,小时候经常去山上摘。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多尼”的来历

据介绍,“多尼”学名叫“桃金娘”,又叫棯子、山棯、倒棯子。

这里的“棯”字,有指“野果”的意思。

“桃金娘”在潮汕和闽南地区都俗称“多尼”,这和闽南语系“桃”和“棯”的发音有关。

事实上“多尼”在历史上早有记载。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记载:“倒棯子,窠丛不大,叶如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

宋代苏轼在《海漆录》中这样描述:“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薮丛生,土人云倒棯子花也”。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多尼”生长特点

原来,“多尼”为常绿灌木,夏初时开桃花状的粉红色花,果实夏末秋初成熟,呈紫黑色,所以又俗称“乌多尼”。

潮汕民间有歌谣唱道:“六月六,多尼结花笃。七月七,多尼赤吉吉。八月八,多尼乌一节。九月九,多尼好浸酒。十月十,多尼捡秋及”。

黄哲鹏解释说,6月是多尼开花时候,7月结果,8月差不多成熟,9月就可以去浸酒,10月基本成熟没有果实。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按照歌谣所唱,到七月初七前后,“多尼”果实呈赤色,八月逐渐成熟又变成黑色,这时才可以开始采摘食用。

但老辈人又有传说,农历七月十四之后不可以摘多尼吃。

黄哲鹏说,这个时候乌多尼有一道痕迹,老辈人说是给鬼捏过,过了7月14就不能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由于蜜蜂吸蜜、采蜜,造成有一道痕迹,这说明多尼熟的时候很甜,蜜蜂经常去采蜜。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多尼”药用价值

除了作为野果生吃之外,古今医书中还提到“多尼”有很多的功效。

比如,《广西中药志》记载:可“养血,止血,涩肠,固精”;《纲目拾遗》则认为:可“养血,明目”;

《广东中药》记载:“治夜多小便,耳鸣遗精”。

南澳人的零食还能泡酒,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吃过这种天然零食

南澳岛民说,乌多尼的根和叶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听长辈说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有止血功效,它的果实则有补血的功效,人生病后身体虚弱,吃了非常好。

由于“多尼”的果实比较滋补,南澳当地人也多用来酿酒,据说有补血和补肾功效。

一些人去山上摘了浸酒,把乌多尼洗干净、晾干,再浸到白酒里,再根据个人口味,下白糖或者是冰糖都可以。

像“多尼”一样,潮汕地区的山野角落中还有不少叫不上名字的野果。

如今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成年人,就喜欢往山里钻,他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之余,往往会勾起对昔日童年的生活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