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合肥百姓——意为北乡夏桥村纂修支谱

篡修支谱序

国之有史,以载君相之功勋;家之有乘,以记祖宗之源流。夏氏受国姓以来,四千余载,世多显官,代有闻人,典史可考,无烦赘述。

合肥百姓——意为北乡夏桥村纂修支谱

夏姓是巢北大姓,当地有“尹不沾,夏不望”之说。据考我巢北夏氏发脉于江西南昌府枣木巷。先祖文敬公偕弟文刚文彬,于明洪武年间自南昌府经饶州瓦屑坝迁至庐州,现分布于肥东东北部和巢湖北部:山头夏、井头夏、夏油坛、郭杨、夏桥、小夏、小应塘、夏小店、东岗迟、夏明堂等村。清末民初,又有族人迁至南京、芜湖、肥西、和县、全椒等地。为了“明世系,别亲疏”,亦为外迁子孙寻祖之便,自十七世始,族人严格使用“正直家传,忠清世守,道在敬承,德绍永久”字辈,以“尚忠堂”为堂号。

夏氏宗祠,初建于清中期,后屡遭兵燹,最近一次建于光绪丙戌(一八八六)年,位于赵集墩子胡村,五间三进,气势雄伟。解放初期,新成立的黄山区政府在夏氏祠堂办公,后区政府迁苏湾,祠堂遂被拆除,材料用于建黄山区政府。

嘉庆初年(一八零零年左右),十五世林书公首辑《夏氏宗谱》,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并未付梓;光绪甲午(一八九四年)秋,建寅瑞亭二君“慨然念之”,遂穷源竟委,远绍旁搜,乙未夏清稿乃成,刊印十四部,以“天上七星联斗极,人间两式重欧苏”为字号,各分收执。合邑《夏氏族谱》洋洋十卷,数百年长幼亲疏,班班可考。民国三十六年,我族聘王郢程圣周先生,会同山头夏村忠青,字伯纯,续辑宗谱,次年稿就待刊之际,岂料兵燹岁欠,族祠财产尽损,清稿与备印纸张全废。

合肥百姓——意为北乡夏桥村纂修支谱

上世纪中叶,民族命运多舛,时势动荡,致宗祠毁湮,宗谱散佚。我常思家乘百年未续,族人虽一脉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甚为遗憾。丁酉(二零一七年)夏,我偶然从山头夏村忠明族叔处获乙未老谱一卷,遂起续修夏桥支谱之念。后经多方打听,又在东岗迟见到老谱第一卷,至此巢北夏氏历史基本清楚,夏桥支世系基本完整。然年久代远,续接匪易,无奈全部列出,并加以推敲说明,供族人详加甄别,亦作后人考据之依。

草创伊始,虽称善者众,然觉畏难者多,锐进者少,幸有族叔族弟等资助,方得告竣。特作此文记之,以昭族人,尽早启动续修巢北《夏氏宗谱》大计,亦慰平生之愿。谨此以为序。

中学高级教师 二十二世孙清龙顿首拜撰

戊戌(二零一八)年正月望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