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合肥百姓——意為北鄉夏橋村纂修支譜

篡修支譜序

國之有史,以載君相之功勳;家之有乘,以記祖宗之源流。夏氏受國姓以來,四千餘載,世多顯官,代有聞人,典史可考,無煩贅述。

合肥百姓——意為北鄉夏橋村纂修支譜

夏姓是巢北大姓,當地有“尹不沾,夏不望”之說。據考我巢北夏氏發脈於江西南昌府棗木巷。先祖文敬公偕弟文剛文彬,於明洪武年間自南昌府經饒州瓦屑壩遷至廬州,現分佈於肥東東北部和巢湖北部:山頭夏、井頭夏、夏油壇、郭楊、夏橋、小夏、小應塘、夏小店、東崗遲、夏明堂等村。清末民初,又有族人遷至南京、蕪湖、肥西、和縣、全椒等地。為了“明世系,別親疏”,亦為外遷子孫尋祖之便,自十七世始,族人嚴格使用“正直家傳,忠清世守,道在敬承,德紹永久”字輩,以“尚忠堂”為堂號。

夏氏宗祠,初建於清中期,後屢遭兵燹,最近一次建於光緒丙戌(一八八六)年,位於趙集墩子胡村,五間三進,氣勢雄偉。解放初期,新成立的黃山區政府在夏氏祠堂辦公,後區政府遷蘇灣,祠堂遂被拆除,材料用於建黃山區政府。

嘉慶初年(一八零零年左右),十五世林書公首輯《夏氏宗譜》,受制於當時的條件,並未付梓;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年)秋,建寅瑞亭二君“慨然念之”,遂窮源竟委,遠紹旁搜,乙未夏清稿乃成,刊印十四部,以“天上七星聯斗極,人間兩式重歐蘇”為字號,各分收執。合邑《夏氏族譜》洋洋十卷,數百年長幼親疏,班班可考。民國三十六年,我族聘王郢程聖周先生,會同山頭夏村忠青,字伯純,續輯宗譜,次年稿就待刊之際,豈料兵燹歲欠,族祠財產盡損,清稿與備印紙張全廢。

合肥百姓——意為北鄉夏橋村纂修支譜

上世紀中葉,民族命運多舛,時勢動盪,致宗祠毀湮,宗譜散佚。我常思家乘百年未續,族人雖一脈之親,卻難究同本之源,甚為遺憾。丁酉(二零一七年)夏,我偶然從山頭夏村忠明族叔處獲乙未老譜一卷,遂起續修夏橋支譜之念。後經多方打聽,又在東崗遲見到老譜第一卷,至此巢北夏氏歷史基本清楚,夏橋支世系基本完整。然年久代遠,續接匪易,無奈全部列出,並加以推敲說明,供族人詳加甄別,亦作後人考據之依。

草創伊始,雖稱善者眾,然覺畏難者多,銳進者少,幸有族叔族弟等資助,方得告竣。特作此文記之,以昭族人,儘早啟動續修巢北《夏氏宗譜》大計,亦慰平生之願。謹此以為序。

中學高級教師 二十二世孫清龍頓首拜撰

戊戌(二零一八)年正月望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