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李映宏: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顾中国?

在正式介入主题之前,先分享一段文字:“世界上有一条很长很美的路,叫做梦想;还有一堵很高很硬的墙,叫做现实;翻越那堵墙,叫做坚持;推倒那堵墙,叫做突破;坚定不移的过程,叫做定力;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做任何事情,难在坚持,也贵在坚持。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每天醒来,面朝阳光,嘴角上扬,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段话不但要送给每一位热爱龙门(longmen518)的朋友,也要送给我们正在向着建设伟大强国而爬坡上坎、穿山越岭、历经磨难的中国。

“明斯基时刻”之所以在今年以来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名词,是因为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警告中国要提防明斯基时刻的光顾。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明斯基的认为,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哪些资产存在巨大的泡沫?它们是否会出现“明斯基时刻”?

首先是人民币。

李映宏: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顾中国?

作为一种资产和其他资产的交易中介,无疑存在着巨大的泡沫。所谓的人民币资产泡沫,指的是人民币超发所带来的人民币相对于国际主要货币——美元的高估。下面这张图,就极为直观地显示了人民币超发的严重性:

简要得说明一下上图的意思。第一,在今年以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的复合增速为21%,而GDP的复合增长率为9.8%,如果M2减去GDP增长率为实际通胀率的话,中国过去35年的年通胀率为10.2%。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实行住房商品化以来,唯一能跑赢货币发行量的大类资产只有加了杠杆的房地产投资。第二,M2增长最离谱的是2013年到今年这4年时间,M2从2013年初的97万多亿暴增到2017年10月份的165.34万亿,4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70%(代价是,资本大规模外流,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见顶,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损失约一万亿美元,汇率上边打边撤,一度贬值到6.96)。很显然,最近四年货币发行速度之所以创下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又一新高,而央行之所以要这么做,原因是为了通过货币的高速发行,来延缓ZF部门、企业尤其国企部门以及居民部门居高不下的杠杆率。第三,人民币的泡沫有多大?有学者计算过,按照目前的人民币存量和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我国的货币总量可以买下全球一半的资产!

当然,我国ZF也看到了人民币超发的不可持续性,自今年开始,悬崖式地降低了货币的发行速度到个位数(今年的M2增速已经降低到了8.8%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但是,除非采取类似美国、欧洲一样的强力缩表等非常规手段,已经发行在外的人民币是不会自动消失的。那么,在美国连续缩表和已经以及未来确定会连续加息等背景下,人民币巨大的泡沫是否会在2018年或未来某一个时间再次破裂(即相对美元等一揽子国际货币重现大幅贬值),是中国可能不得不面临的“明斯基时刻”。

当然,假如RMB的明斯基时刻如2016年那次再次来临,ZF可能会吸取当年的教训,采取让RMB一次性贬值到位(而非当年任由其逐渐贬值的方式)来应对。这样做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弊在于,中国是大宗的进口大国,本币大幅贬值,进口成本会大幅飙升;利则在于,可以促进出口,较大程度地抵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带来的出口困难,更重要的是,一次性贬值到位的方式,可以保卫中国宝贵的外汇储备不至于像2016年那样悬崖式地暴跌。

其次是房地产。

李映宏: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顾中国?

房地产的泡沫是显而易见的,至少房价极高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国家对房地产实行史上最严厉的“限购、限售、限贷、提高按揭利率”等条件下,房地产可能迎来明斯基时刻的导火索主要是那些在最近一次房地产疯狂时,以高杠杆接最后一棒的为数不少的投机者群体,他们可能会在国家矫枉必须过正的严厉调控下,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下跌而导致他们拥有的房子成为负资产或无法持续月供时选择弃供款时;或者是那些为数照样不少的投机者即使是在国家严控时,依然利用消费贷来支付首付的人,在市场利率持续飙升的条件下,其拥有的房子同样成为负资产,或者无法持续月供时而放弃供款时,就可能导致银行出现大面积的坏账。千万不能认为“冻房”了,房地产的明斯基时刻就不可能到来了。

具体来说,导致房地产可能出现明斯基时刻的诱因主要有:

一,美国的缩表、持续加息和大规模的减税,大概率会导致全球资金向美国的回流,美国已经开启了对全球剪羊毛的发动机。

千万别小看了美国的这些举动,最近二三十年历史上发生的历次美国境外的金融危机,如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引爆的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正在发生的委内瑞拉金融危机等等,无一不是美国减羊毛导致的资金回流美国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危机之所以在美国启动剪羊毛行动之后爆发,都是因为相关国家或地区自身金融、经济存在致命的问题而被美国引爆的。比如发生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泰国、新加坡、韩国等经济体的货币,都相对于美元过于高估了,所以在美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就导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出现无下限的贬值,最终引爆了堪称致命的危机(目前的人民币是否也很像当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一样,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高估?)。危机之下,这些国家为了捍卫本国货币的稳定,无一不采取大幅加息的方式来应对,但基本都无济于事,连带把自身的实体经济也拖下了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国家都遭遇了明斯基时刻。

二,国家全面实行房地产税。

种种迹象说明,为了弥补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税源缺失,国家全面推行房地产税的政策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的阶段,以开辟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源。抛开增开房地产税的必要性、合法性不讨论,在当下和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开征房地产税,很可能会成为压垮房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1990年的日本之所以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瞬间破裂,除了其房地产确实存在泡沫和《广场协议》的签署之影响之外,压垮(挤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日本在当时最不该出台房地产税的时候,出台了房地产税。或许,当年日本如果不在那个时刻出台房地产税,其房地产泡沫可能会以另外一种或许是较为温和的方式结束——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三,市场利率的飙升。

上图为十年期国债走势图,它说明的是市场了利率强劲上涨的走势。自2016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从2.601%,到2017年11月12日日,一路狂飙到3.9%左右的水平。这对于任何风险资产(包括股市和房市等)的价格走势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简单地说,它意味着,银行的贷款利率将提高;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延续下去,银行还将继续提高贷款利率。也就是说,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是趋势性地在提高的,虽然它相对于10年期国债的利率走势会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的走势,不久就会体现在对包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等大类资产走势的压制上来。也就是说,大约明年5月份左右,是中国资产价格走势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房地产、股市将大概率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逆转。这个时间点是否会是明斯基时刻来临的时点?我们在此不做结论,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吧!

正如我们在12月6日《艰难的抉择,严俊的挑战:对2018中国经济的若干预测与展望》一文所言,中国央行将不得不追随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韩国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加息,而在明年上半年实施加息,并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此对房地产等大类资产的走势也将起到压制作用。

第三,是股市。

李映宏:明斯基时刻随时会光顾中国?

我们在12月6日《艰难的抉择,严俊的挑战:对2018中国经济的若干预测与展望》一文中对来年股市的走势,做出了明确的研判,自此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大类资产,A股即使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甚至是崩盘,在银行配资已经被严格限制的条件下,是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中国还是一个以银行间接性债务融资为主渠道的经济体(银行间接性债务融资占全社会融资的比例高达在90%左右,而美国以股市为主的股权性融资比例则高达80%以上)。A股市场的融资总额仅仅占到全社会融资总额的10%左右,所以,A股市市场即使反复出现明斯基时刻(2015年6月那次例外,因为那此牛市有大量的银行配资参与其中,那次股灾如果不被及时制止,的确会波及银行体系,后果将不堪设想),也不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冲击。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美国频繁抛出的连续加息、缩表、减税等,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挑战,都将逐步和陆续在2018年发酵,并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决策层是否及时应对、是否应对得当等,都可能对明斯基时刻是否到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论:

对于所谓的明斯基时刻,决策层的表态是,中国要严防死守,坚决杜绝发生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一决策无疑是英明和果断的。但是,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警告的那样,我们不得不正视明斯基时刻到来的可能性。当然,谁也不愿意明斯基时刻的来临,因为那将意味着较大的萧条和衰退:金融机构的批量倒闭、实体经济的严冬、大量的失业……如此严酷的寒冬,想想都可怕。我们坚信中国会创造奇迹。作为个人和家庭,做好迎接寒冬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未雨绸缪,未必是坏事。

需要明白的是,搞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政策在中短期是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但是,

中长期而言,其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济规律。

事实上,如果能对明斯基时刻有个客观的认识,或许我们就不会那么对它充满了过度的恐惧。我们以美、日两国对待明斯基时刻的应对史,来看看其中的利弊吧。1945-2008年,美国先后经历了11次衰退(即明斯基时刻),但其经济量却增长了6倍,人均财富增长了3倍。相比之下,日本经济从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飞速增长。当日本的技术应用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后,日本却开始了犹豫不决:如果继续推动技术进步就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将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新的产业,由此必然会导致公司破产和失业。日本选择逃避经济大调整的阵痛,却换来了漫长的经济衰退。美国没有回避明斯基时刻,但却总能在短痛中焕然一新,找到革新除旧的契机,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找到更为强劲的动力和更多的发展机遇。美、日两大经济体对待明斯基时刻的态度和做法,对中国是否能有所启示?

再分享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结语吧:“真正的乐观不是盲目相信一切都会顺风顺水,而是一种能够允许失败的心态。了解自身的局限,正视失败的可能,但仍然选择坚持和践行自己的梦想。带着积极向上的状态,不停尝试,不言放弃,生活终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