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杨兰春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把现代戏创作推向成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戏舞台面貌,而且还创作出现代戏的经典之作《朝阳沟》,辉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空间。但杨兰春的价值,远远高于“朝阳沟”。他对豫剧现代戏的开拓创举,以及建立的以他为核心的河南豫剧院三团,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书写了一部部豫剧现代戏奇迹、也创造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青年杨兰春

1952年,杨兰春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1956年起,他先后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副主任、后任河南省歌剧团副团长,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团长、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组成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杨兰春的作品从生活中来,不是坐在家里写出来的。早在50年代他就自豪地称自己是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他从头到脚,从相貌到五脏六腑,都是农民的“零部件”。尽管离开了农村,住进了城市,骨子里还是“农民味”,自己的根仍然扎在乡土里。杨兰春出生于贫寒之家,从小就获得一种人生的“苦味”,这种“苦味”是他生命中的重要营养,奠定了他的人生基石。使他能够承受人生中的痛苦与磨难,困惑与挫折,使他过早地懂得要把脚下的路走稳、走扎实。同时,这种“苦味”也使他与农民的命运紧紧相连、永不分离。有时天上的一块云,地下的一片霜,都能牵动他对乡亲们的惦记。他的人生经历很丰富:种过地,要过饭,当过和尚,干过学徒,进过旧戏班学戏,后来又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了机枪手,又在部队和地方文工团工作过,再后来到北京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但是,不管身份怎么变,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走多远,他的一颗“农民心”始终不变。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杨兰春,郭兰英在郑州

杨兰春戏剧实践众多,经他导演的豫剧《刘胡兰》《花打朝》《包青天》《李双双》,《谎祸》等等,风靡全国。演一出,轰动一出。在《刘胡兰》中,杨兰春老师为刘胡兰设计了踩铡刀等闻名全国的舞台动作;《花打朝》中,帮助演程七奶奶的马金凤设计了三次出场、三次进场,一亮相,就把草莽英雄程咬金夫人的粗心爽直,活忒忒地表现在舞台上。这都是导演史上让人传诵的创举。杨老师每拿到一个要他导的剧本,就会茶饭不思,整天就动脑筋想这些金点子。后来杨兰春老师编导了《朝阳沟》、《包青天》,都拍摄了电影。特別是《朝阳沟》,影响更广,几乎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戏,有些唱段,普及到老人和小孩。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陈素真、杨兰春

今天是杨兰春导演逝世9周年,作为豫剧开拓者,他无愧于“豫剧现代戏之父“”的称号。他为中国戏剧导演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被人们追思……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9周年:开创豫剧现代戏,一生勤耕不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