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楊蘭春的傑出貢獻不僅在於把現代戲創作推向成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現代戲舞臺面貌,而且還創作出現代戲的經典之作《朝陽溝》,輝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空間。但楊蘭春的價值,遠遠高於“朝陽溝”。他對豫劇現代戲的開拓創舉,以及建立的以他為核心的河南豫劇院三團,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書寫了一部部豫劇現代戲奇蹟、也創造一個個難以逾越的高峰。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青年楊蘭春

1952年,楊蘭春到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學習。在學習期間,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編的《小二黑結婚》,成為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節目。1956年起,他先後任河南豫劇院藝術室副主任、後任河南省歌劇團副團長,河南省豫劇院三團團長、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組成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第三屆理事、第四屆副主席、河南分會副主席。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楊蘭春的作品從生活中來,不是坐在家裡寫出來的。早在50年代他就自豪地稱自己是一個從山溝裡走出來的、地地道道的農民。他說他從頭到腳,從相貌到五臟六腑,都是農民的“零部件”。儘管離開了農村,住進了城市,骨子裡還是“農民味”,自己的根仍然紮在鄉土裡。楊蘭春出生於貧寒之家,從小就獲得一種人生的“苦味”,這種“苦味”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營養,奠定了他的人生基石。使他能夠承受人生中的痛苦與磨難,困惑與挫折,使他過早地懂得要把腳下的路走穩、走紮實。同時,這種“苦味”也使他與農民的命運緊緊相連、永不分離。有時天上的一塊雲,地下的一片霜,都能牽動他對鄉親們的惦記。他的人生經歷很豐富:種過地,要過飯,當過和尚,幹過學徒,進過舊戲班學戲,後來又參加了八路軍當上了機槍手,又在部隊和地方文工團工作過,再後來到北京上了中央戲劇學院。但是,不管身份怎麼變,不管走到哪裡,也不管走多遠,他的一顆“農民心”始終不變。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楊蘭春,郭蘭英在鄭州

楊蘭春戲劇實踐眾多,經他導演的豫劇《劉胡蘭》《花打朝》《包青天》《李雙雙》,《謊禍》等等,風靡全國。演一出,轟動一出。在《劉胡蘭》中,楊蘭春老師為劉胡蘭設計了踩鍘刀等聞名全國的舞臺動作;《花打朝》中,幫助演程七奶奶的馬金鳳設計了三次出場、三次進場,一亮相,就把草莽英雄程咬金夫人的粗心爽直,活忒忒地表現在舞臺上。這都是導演史上讓人傳誦的創舉。楊老師每拿到一個要他導的劇本,就會茶飯不思,整天就動腦筋想這些金點子。後來楊蘭春老師編導了《朝陽溝》、《包青天》,都拍攝了電影。特別是《朝陽溝》,影響更廣,幾乎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戲,有些唱段,普及到老人和小孩。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陳素真、楊蘭春

今天是楊蘭春導演逝世9週年,作為豫劇開拓者,他無愧於“豫劇現代戲之父“”的稱號。他為中國戲劇導演事業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歷史銘記。被人們追思……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朝陽溝》之父楊蘭春逝世9週年:開創豫劇現代戲,一生勤耕不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