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關中平原,自古便是豐沃富饒之地。千百年來,勤勞的關中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造出了許多美味的點心,

渭南水晶餅便是其中最出名者,有著“秦點之首”的雅號。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說起水晶餅,公認出自渭南,石灰窯水晶餅更是其中翹楚。2011年,石灰窯水晶餅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石灰窯水晶餅的故事。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據說水晶餅在渭南已有千年的歷史,北宋真宗以前就已存在,始終是籍籍無名。直至“渭南三賢”之一的寇準罷相歸籍,在老家下邽慧照寺裡做些許功德,一來二去,稀裡糊塗間竟命名了“水晶餅”這一關中名品。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話說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準罷相回到老家下邽,過慧照寺時,發現寺塔尚未完工,他便施捨了些銀子。慧照寺的僧人買來下邽商行的名特糕點招待寇準。其中有種糕點吃了涼舌滲齒,清香適口,細看其餡透明發亮皎潔晶瑩,如水晶一般。寇準問這糕點叫什麼名?僧人說:“不知道,只知道這是本地商行製作生產的。”

寇準說:“我看就叫它‘水晶餅’吧。”商行掌櫃聽說是宰相給自己商行的糕點起了名,特別高興,又提了幾斤“水晶餅”去看望並感謝寇準,從此這“水晶餅”的名字就流傳至今。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有了名字的水晶餅就這樣又傳了下去。數百年的平靜後,水晶餅遇到了叫喚著“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老佛爺。

據石灰窯水晶餅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張愛婷介紹,當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慈禧帶著一干皇親貴胄、文武大臣、太監宮娥向西北奔逃,一路上米糧不濟,疲憊不堪。進入陝西后,有乖巧人進獻水晶餅供奉,得金口一讚。於是,這水晶餅便堂而皇之地變成了“秦點之首”。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其實,在我們看來,這水晶餅便如關中人的品性,不俯不仰,不卑不亢,隨緣而來,緣盡則去。或許慧照寺的僧人也是一位世事洞明的高僧,照顧罷相歸籍的寇準心情,故意隱去了水晶餅的真諱。而商行掌櫃更是個精細伶俐人,百年難遇的名人代言豈可錯過,不過多賠幾斤“水晶餅”而已,順水推舟成全了這段佳話。細思量,商行製作,與現在的企業生產有什麼不同,何況還是名優產品,怎可能沒有商標名字。要真沒有名字,依陝西人的言語、脾性,怕是得“制個”“霧個”猜上老半天。而進獻給老佛爺,也只是在其踏足陝西之時,也沒有人挖空心思將它送上紫禁城裡皇帝老兒的飯桌去。自宋至清皆無。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所以我們也在想,是否寇萊公命名水晶餅時,也有他個人的情愫在內。其清廉一生,以一介文生之身卻豪情血性獨擔家國重任,殫精竭智,幾度浮沉,卻無半點個人榮辱之念,但懷千萬黎民之福,錚錚鐵骨令家鄉人敬重進而由衷自豪,匯成關中兒郎骨血之間世代傳承的不移秉性,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心如瑩玉,志當高潔。便如水晶餅出爐之時,口味溫潤綿長,冷卻後,則涼舌滲齒,清香適口,其餡透明發亮皎潔晶瑩若水晶,或許便是此種情懷最直接寫照吧。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閒言少述。就這樣,水晶餅在關中道一傳再傳。元朝時,渭南城內永興正商行從下邽引進了水晶餅的傳統配方和製作工藝。到清朝末年,同義棧商行的張綵鳳師傅繼承傳統配方和製作工藝,其製作的水晶餅以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清香可口而馳名。逢年過節,引來京津滬客人爭先競購。1956年公私合營後,張綵鳳師傅之愛徒席春合由同義棧合營到渭南食品廠,與食品廠糕點名師石清海師傅一起繼續製作生產水晶餅,當時,張愛婷逐步成為生產車間骨幹,直到1997年春食品廠停產。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據張愛婷介紹,如今的渭南石灰窯水晶餅製作技藝,仍然沿用的是千年之前的技藝,雖在餡子的用料上有所創新,最主要的配料依然是板油和白綿糖,而像桂花、松仁玉米之類都是依部分老主顧的建議做的創新。而“石灰窯”一名,也是顧客叫出來的。據說,張愛婷家以前就在臨渭區草市巷附近的一條巷子裡,只因這條巷子名為石灰窯,於是,來買水晶餅的顧客也就習慣叫出了石灰窯水晶餅的招牌。

然而,在我們心中,卻始終有一個疑問沒有解開,那就是這水晶餅究竟從何而來?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在探究其淵源的過程中,我們猜測,或許它是自宮廷流落民間的瑰寶,只是在製作時揉進了大眾消費的觀念,製作上簡化了工藝,用料上留其精華,走起了平民路線。畢竟長安千年古都,各種文化習俗在此交融,而渭南位於天子腳下,近水樓臺先得月未必不可能。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我們也猜測這水晶餅又或許是從南方的糕點體系中傳承而來,畢竟糖的生產在北方是個軟肋,而水晶餅偏屬“味甜,即使大一統時代,交通運輸更為方便,但主料運輸仍是很大的成本支出,按照經濟運行中產品的製作需臨近原料產地這一原則,推測水晶餅的發源地在南方並不過分。且八大菜系中蘇菜尚甜味,可能性最大。而水晶餅在西北大放異彩,成為秦點之首,與西北的再創新有著莫大關係。

渭南有一種美食叫石灰窯水晶餅

還有一種可能。文化的發展需要安定和平的時局,宋真宗年間,寇準力排眾議,促成宋庭真宗御駕親征,與北方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延續數百年邊境的和平,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物資的流通。渭南時為京兆府屬地,距邊境重鎮延安府不遠,西夏,遼國均近在咫尺,且有歷史沿革的絲路之旅,貿易集散當較為活躍,創新出甜味糕點也有可能,且水晶餅比起其他糕點更耐儲存,成為一種較高檔乾糧的可能也是有的。

不管何種猜測,是否經得起考證推理,這渭南水晶餅留給人們的都是有著絲絲甜味的遐想。在歷史的長河中,烙印在它身上的是那一點中國紅,而蘊含其中的是簡約深沉的秉性,不招搖卻信守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