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中怎麼找工作?想要跳槽怎麼辦?

年前剛辭職,準備過完年換份工作,可一切都被新冠肺炎打亂了,收入斷了卻還要交著房租,我該怎麼辦?

一場疫情,不僅威脅到人的生命,也危害了許多人的生計。

朋友年前就準備跳槽,已經進了終面,可最近追問情況,對方只是拖著,再也不提面試的後續。

身邊有應屆的學生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公司簽約offer需要人去北京,但北京的高校又不許學生返校,這會兒校外租房顯然也不現實,好不容易找了份有望轉正的實習,就成了泡影。

在特殊的時期裡,大到西貝這樣的企業,小到每一位職場人,都是這場疫情浪潮中的小小水滴。

2020年的職場會有哪些變化?普通人應該如何調整自己,抓住機遇?


崗位會調整,招聘高峰不會缺席但會遲到

"今年的招聘高峰期會有所延遲。"領英人才招聘主管Connie說。

但各家企業都需要重新梳理招聘崗位和招聘流程,不是不招,而是需要等一等。

梳理什麼呢?

首先是崗位及其數量。

Joyce說,通常企業的招聘崗位取決於兩個變量:第一是離職率,第二是企業的經濟決策。

而新崗位的誕生往往取決於後者。

現階段,很多企業面臨的是生存級的問題。

此前的招聘方案所對應的藍圖,若不能在一兩個季度內實現,對於企業來說,明智的選擇一定是不招。

舉個例子,某託管培訓機構原計劃今年在其他城市新開一個連鎖學校,計劃招聘一定數量的學管、老師和校長。

現在就算招了人,新學校也未必開得起來。

第二個需要梳理的,還有招聘和入職流程。

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開始遠程辦公,想要把正常的線下面試和入職流程變成線上的對應方案,並獲得許可,還需要一定時日。

疫情中怎麼找工作?想要跳槽怎麼辦?

Connie說,她朋友圈裡各大互聯網公司的HR都還在招聘,LinkedIn上崗位的數量也在增多,只不過入職流程、離職流程可能會延遲或者改變,有的會暫時停止,直到一切恢復之後再入職。

耐心點,今年的招聘高峰期可能會延遲,但依然會來。


失去了一些崗位,也誕生了新的機會

平時想跳個槽,還需要偷偷摸摸投簡歷,想理由請假去面試。

這段時間不坐班,正是研究招聘網站和心儀公司的最佳時機,有了面試大可以線上先接觸看看。

線下的招聘會肯定是沒有了,那就多上網,多搜索信息。

而沒有跳槽打算的人,也可以藉此機會可以探索靈活用工的方式。

比如英語好的人嘗試下翻譯,文案不錯的試試寫作投稿,當老師的試試線上教育。

一些企業也會創造這樣的崗位,比如一個項目臨時需要三班倒,卻只有兩組程序員,需要一些短期員工,只籤三到六個月合同。

疫情過後,受影響最大的是旅遊、餐飲、零售、製造業、線下娛樂等行業。

實體工廠也是生死一線。

有位老闆算了筆賬,400個員工,人均月薪5000,一個月就是200萬,房租130萬,水電損耗20萬,稅收定額50萬,還有快過保質期的貨100萬。

停工一個月就要損失500萬。

但另一方面,那些在海外有蓬勃業務的公司,受到的打擊相對較小。

而互聯網行業非但沒有受到太大打擊,還迎來了新的增長點。

疫情中怎麼找工作?想要跳槽怎麼辦?

諸如飛書、釘釘等遠程辦公軟件的優勢也立刻凸顯,甚至無人機的使用場景也有所突破。

Joyce說,“印象很深的是無人機在跨省高速收費處停車繳費的車流上空巡走,展示繳費二維碼以及需要準備的檢查材料。”

她建議,如果你待業在家,一是要主動尋找機會,並讓機會找到你。

二是要對靈活用工的方式保持開放的心態。

如果三到六個月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可能就跟社會脫節了。

“功夫練練才不會過時。”


應屆生該怎麼辦?其實你一生都在和同屆的人競爭

Joyce講了個她身邊的故事:

我2001年大學畢業,現在看,那些年正值中國經濟蓄勢待發的階段,並且大學入學時並沒有全面擴招,就業形勢不錯。

跟北郵決定讀研的同學A聊天,他說,全班同學基本都去移動電信了,外企的機會也非常多。

畢業形勢這麼好,再讀個研究生,機會肯定更多。

結果2003年研究生畢業時發生非典,他的選擇一下子很少,別說中國移動了,任何小電信企業都很難有滿意的offer了。

A當時做的選擇是繼續讀博。

幾年後經濟又恢復了,峰迴路轉,還是去了中國移動。

A現在感慨,將近20年的職業歷程,沒覺得比本科就進來的同學落後多少,相反,紮實的科研水平和高學歷讓他在很多內部晉升的機會中走得更快。

這也是為什麼Joyce建議大家在尋找機會的同時,多跟前輩們聊一聊。

當下的困境,放在人生的長尺度上,其實未必就是壞事。

除了就業,應屆生還可以考慮考研、考博、考公務員或者出國留學,甚至可以設計一個與眾不同的gap year,去追求和體驗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

很多公司在招聘時對是否為應屆要求沒有想象中嚴格,充滿價值的gap year或許還會成為你簡歷上的閃光點。

Joyce說:

畢業生有這個一個定律,從你入學那年開始,不論求學考試還是就業,一生其實都是在和同一屆的人競爭。

歷史事件中的大環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每一個人的選擇,在高點低點時如何破局,如何持續保持學習,紮紮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想要跳槽怎麼辦?不要裸辭,要追求長期價值

並不是說非常時期就一定不能跳槽,而是要理性做這道職場選擇題。

很多人想要跳槽的理由很簡單:錢少了,升不上去了,甚至老闆不聽話了也能成為離開的原因。

疫情中怎麼找工作?想要跳槽怎麼辦?

Connie表示,作為HR,其實很看重候選人的忠誠度。

“很多候選人經歷真的還挺好的。但當問他們為什麼會離開的時候,回答總是跟某個人不合,或者說受了委屈等等,其實是挺不好的回答,在企業裡邊工作,堅持還是很重要的品質。 ”

Joyce則提到了短期價值和長期價值兩個概念。

追求短期價值的人,因為錢或者升職機會跳槽,很有可能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坑裡,甚至越跳越差。

所以,我們鼓勵大家追求長期價值。

概括說,就是想清楚這些再跳:

我所處的行業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這個企業,令我最不舒服的地方是什麼?在這些我所不能接受的現狀中,我能做什麼,我做了什麼,如何能規避再陷入類似的狀況?

下一份工作的行業背景、團隊背景如何?這個企業是不是在追求長期的商業價值而不是風口的投機者?

下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你現在企業的發展方向,在賽道、穩定性、增長性上,有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過,話說回來,受疫情影響,跳槽或許也沒那麼簡單。

“顯然短期不太會好找工作,除非你的技能是被一個公司特別需要的。”Joyce說。

除去大概率會延後的常規崗位,在這種狀態下招聘的中高層崗位,其實要求非常高。

Joyce建議:

對高管,在非常時期,企業對這個崗位一定是期待很高的。他/她可以來破局,來提升整體競爭的格局,或者應該引領一些新方向。想清楚你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去PK。

最後,千萬別裸辭。


寫在最後

特殊時期,你我該擁有怎樣的心態呢?

20年前,找工作時半自由半分配,成績靠前的才能爭取到留京名額,能去外企是那個年代的最佳offer。其他的則會統籌分配,回到體系中的大型企業去。

“現在呢?反過來了。國有體制中的企業反倒叫人趨之若鶩。”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普通職場人想做一次就能看透未來幾十年的選擇,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迷茫很正常。

但迷茫的解藥也很簡單,就是:知道什麼是你深深熱愛且深信不疑的事兒,去做,就不懵了。

因為有夢想,所以永遠心懷希望。

對這次疫情也是,Connie看了SARS之後的經濟恢復增長程度,發現其實是很快的。

願我們都抱著這樣的期待,靜候春暖花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