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鼠年春节成为了“全家一起宅”的特殊节日,关乎生命健康的疫情让人不免产生担忧和恐慌。


适度的焦虑让人更加谨慎应对,但过度压力也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那么如何在这段特殊的时期调整自己的压力呢?


西安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精心整理,为你奉上“心理自助手册”,任何时候,专业人员都和您在一起,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普通人

我们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从行动上积极应对


1


保证规律的生活、做好“吃喝拉撒睡”五件事,适当运动和娱乐,这是维持自己身心稳定的基本条件。——保护易感人群

2


了解新型病毒相关知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从官方渠道学习正规知识,认真对待疾病,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有效保护自己

3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切断传播途径

4

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目前网络就诊平台已开放。——隔离传染源


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调整


1


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权威性,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也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关注但不是时时关注,适当运动和放松娱乐。

2


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感染肺炎,但我们会有心身不良反应,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应较轻时可自我调整,当反应严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3


“响应号召”、“提供资源”向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在此次危机中先调整好自己,适应新的平衡,然后可再出一份力,共渡难关!


焦虑恐惧情绪已经影响到

正常生活时该怎么办?


1


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2


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以帮助周围的人或供必要时使用,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不仅是被动接受谣言而引起恐慌。

3


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因为对于“恐慌”你属于易感人群,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4


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放松下来。可充分利用这段在家的时间,多陪伴家人,开展棋牌活动,手工制作,收纳整理,看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5


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不要忘了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线电话。


作为一线救援人员

如何自我防护?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一线的救援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救援任务,心理上也要承受巨大压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发生,导致医疗机构负担增加,医护人员短缺,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处于应急救援,工作时间明显延长,缺乏休息;救援物资缺乏,以及多重防护带来的各种不便,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作为一名施助者,特别关注自己的心身健康状况很重要。


一线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哪些反应?


1


躯体反应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容易疲劳,体能下降,睡眠也出现问题,噩梦多,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直接影响救援工作。

2


心理反应

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常会出现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更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与他人交流不畅,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对他人失去信任感;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感到不够安全,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3


职业困扰

最常见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职业耗竭感,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甚至绝望、无助;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并因此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患者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帮不了别人,进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工作出现无价值感。


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自我调整?


1


注意休息和饮食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线医护人员无论从工作量还是工作时间都明显增加,在救援过程中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自我要注意休息,不要总和患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医护人员单独的自我时间。不管自己是不是有胃口,每天需要定时定量的进食。

2


及时疏泄情绪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出现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并及时察觉与调整。与同事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与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不相互指责;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找到自己放松和娱乐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3


学会改变认知

面对患者出现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疗,甚至出言不逊,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不要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增加自身的心理压力。要告诉自己,患者的等待是必须的,你没有办法一次性地照顾到所有的患者。要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的医疗救援,每一个医疗处置都是有价值的。切记:疫情的蔓延、患者的增多不是你的错!

4


寻求专业帮助


西安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成立于1993年,位于门诊大楼三楼,由陕西省著名精神病学家谢治椽创建,是西安市市级综合医院中设立的第一家精神心理专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术水平和临床专业技术已稳居我省前列。临床医师及心理治疗师队伍有丰富系统的专业临床经验,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心理治疗师4名,心理测评师1名。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我们愿尽己所能,帮助您!在疫情面前,让我们一起,众志成城!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科室电话

029-62812176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心理援助热线

029-83216469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门诊时间:

平 诊:8:00——12:00 14:00——17:30

假日门诊:8:00——12:00 14:00——16:00

急 诊: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就医指南:门诊大厅——咨询台——分诊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或治疗)——住院或离院

联系方式:

预约诊疗方式:

手机APP、微信预约、网上预约、电话(95169)预约、诊间预约、自助机预约

http://www.xaszxyy.com

预约网址:

www.zxyyyy.com www.guahao.com

邮编:710001

西安市西五路161号(南院)

西安市后宰门185号(北院)

乘车方式:地铁1号线、2号线北大街站D口出站

公交车:4路、6路、9路、10路、11路、12路、26路、33路、36路、37路、102路、103路、182路、205路、208路、229路、235路、236路、301路、600路、601路、606路、608路、609路、616路、618路北大街站下车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在疫情危机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