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是堅持自己的原則重要還是懂得人情世故更重要?會不會有時候堅持原則會被別人認為情商低呢?

管海玲


這是一個相輔相成問題,很多人在人情世故上,因為沒有堅持原則而失去了自由,

每個人在崗位上也都有自己工作原則,那些是可以變通,那些是必須堅持的,一定要有衡量的標準,情商跟原則是沒有衝突的,原則是做人的底限,不能因為人情世故就改變自己的初衷,那些依著人情來找你辦事,都是有利益鏈才來找你通融的,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原則,也許你就違法亂紀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可能面臨的牢獄之災,受到懲罰和失去工作。

舉個例子:

每個公司發貨會堅持一個原則,先進先出,這是保護產品質量的一個基本要求,如果沒有按這個原則出貨,會導致產品存放時間有長有短,導致變質,客戶退貨,客訴甚至賠款,特別是食品一類的,在發貨時,因不好搬運,有人找你通融,因為關係很好,礙於情面,你同意了,讓他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沒能堅持自己的工作原則,等產品質變了,你再出來解釋,公司會為你的理由承擔損失嗎?那麼你就會因為了沒有堅持原則,付出代價,公司要求你賠償,離開公司,而要你給情面的人會替你解釋嗎?可能一句公道話都沒有。

我覺得做人還是要有原則性,堅持自己的底限,才不會讓人有機可乘。


雷霆小颯


大家好,我認為在工作中堅持原則重要,人情世故可放在次要位置;在生活中懂得人情世故更重要,堅持原則放次要位置。

其實,這些大道理我們都懂,但當我們遇到問題該怎麼呢?下面我就舉例來說說。


小麗是我的校友,畢業後一直在一家食品銷售公司做會計。遇到過大型節令的前後一個月(端午節、中秋節),小麗就變成了專職開票員,負責開整個公司所有部門的銷售發票。

有一年中秋節,小麗銷售部的同事(私底下很要好,同一所母校畢業)找她幫忙開一張8萬元的增值稅發票

按照公司規定,錢到公司賬戶,客戶提供進賬單號或者轉賬截圖方可開發票。

如果遇到需要先拿發票申請採購款的公司,銷售人員需要提供對方單位詳情及擔保人,在釘釘裡走OA,領導審核通過方可開發票。

小麗同事憑藉著與小麗的交情,為了儘快拿到發票完成銷售,特意找到小麗行個方便。可小麗堅持原則,不給開這個後門。因為這件事情,小麗事後多次約同事出去聚餐,同事全都拒絕。

小麗堅持原則對誰都一視同仁、秉公辦事,儘管當初同事好話說盡也功歸一簣。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誰會找小麗行方便,因為都知道小麗的原則在哪,試了也不會成功。

同事覺得小麗不懂人情世故,可工作本來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容不得半點摻假。如果小麗答應了一個,就會有無數個想要行方便的人,那公司規定也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不是小麗情商低,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職責所在,必須堅持原則對公司對自己負責。


生活中,小麗還是把同事當成幾年前一起畢業的校友。時而請同事看電影,時而約飯。

這件事剛發生的2個月裡,同事一直拒絕小麗的各種示好,還說了一些令小麗傷心的狠話。小麗都默默承受,因為小麗知道,同事也都是說的氣話,不必記掛在心。

等同事的氣消完了,同事主動找小麗和解。同事知道小麗是一個原則性強的人,看著小麗在生活中頻繁像她示好,心裡早就釋懷了。


只有在工作中堅持原則,工作才會變得簡單;生活本就不易,隨性而活,豈不樂哉!

我是儲優優,我的回答到此結束,有更多觀點可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儲優優2020


在哪個國家就得學會做哪個國家人,我們國家是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度,所以在做人做事上要不偏不倚。既不能丟了原則底線又不能少了人情世故。主要要看情況和場合,靈活變通吧!千萬不要過於偏激哪一種,不然做事會很不順利。

我自己為例,我承包一批房子然後轉租給別人。關於交付房租和處理違約問題就遇到了原則和人情世故的情況。雙方白紙黑字寫著某年某月某日交房租,違約了要賠償對方多少損失。開始我真的很較真就是到了交付日期客戶就必須交付,不然按合同收房子。結果呢處理的事情特別多,生意的口碑也不好,人家說不通情達理,冷漠無情。後來我在這個行業總結出來的特點:準時當天付房租的客戶不算多,晚個一天兩天很正常。還有其他的家電傢俱都是小事按時交房租就是第一。能處理好就不要違約處理。針對這些問題我特別思考了一下,做一些相應的措施:第一我在心裡有個底線那就是房租原則不超過一週但不會告訴客戶,當然到期了我一定會催,至於要按合同走收房子的事也是等到一週到了才做,先禮後兵,給足客戶的情。第二、我會分析每套房子的特點情況找相應的處理辦法,有的客戶本身就是那種喜歡拖延的但是都會給,這種情況在一週內我也不會說啥,但是超過一週我就會按違約滯納金的天數算。還有的客戶確實沒有錢支付了,我也會給他一個合理寬限期搬家。對那種蠻不講理的人我也先跟他講理,如果還是那樣我就會按原則辦事。第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實在是遇到特殊時期如這種疫情情況我也會根據情況給這些支持。還有一些偏激的客戶比如明明是違約,合同上說違約押金不退但是他還是死皮賴臉來要,我通常也會給他,因為做生意嗎退一步海闊天空,你要按原則較勁他要是做過激行為的話事情鬧得更大,浪費時間也浪費財力。

所以我覺得該堅持原則的時候堅持原則,該人情世故的時候人情世故。情理結合吧,情多無理不成規則,理多無情不成美事。


分享的風清揚


我覺得你需要把自己的原則梳理一下,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則?

你的原則是什麼?

是涉及到人品人格問題的原則?比如做人要誠信,說到就要做到,不欺騙人不故意傷害人,不損人利己,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遵守公司制度,恪守職業道德,孝敬父母等。這類原則正常講是不應輕易動搖的。

還是一般生活習慣性的原則?比如不吃韭菜香菜,不吃晚飯,不允許別人用自己水杯喝水,不許老公(婆)在外面過夜,不許孩子玩手機、吃零食,不許他人親小孩,不許動手打人等。這類原則要看情況,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儘可堅持,但如果碰到些特殊情況,如果無傷大雅不影響大局起見,也不必一味較真,適當放鬆、委婉些也問題不大。

還是社會交往中的某些利益原則?比如股票買賣的漲跌原則,做生意絕不造假,不發國難財,不掙朋友錢也不借錢給朋友,借錢一定要打借據哪怕是親戚朋友等。這類原則總體也是應該堅持的,個別情況具體對待。

有原則沒錯!人情世故得有底線

個人以為,你所謂的“人情世故”本身就不應該脫離人類正常的“原則”體系。實際上,正是因為有了人與人之間正當的社交原則,才可以讓人情世故得以長期維繫,而不至於亂套犯錯或埋下隱患。與人交往毫無原則、毫無底線才是最可怕的!情商智商根本就都談不上。很多情況下,“無原則”才是導致人情崩潰、傷人害己的重要原因。

原則有高下,堅持亦有道

不過“原則”也分高下,高明的原則一定會有較大的兼容性與較好的適應性,也自然不會與一般的人情世故有太大沖突。就算人一時情急有些衝突誤解,也值得你堅持!注意點方法而已,自己看清局勢堅持正確抉擇最重要,儘量避免主動與人衝突,避免道德綁架他人。時間會證明給你看堅持到底值不值得。

比如這次百年未遇的疫情期間。今年過年時我們全家都在老家,年前回來的還有二叔三叔和娃姑姑三家人。老家地方大空房多,糧菜充足,食宿都不是問題。但是初一那天關於要不要走親戚一事開始出現矛盾。當時大多數人都堅持要去的,認為這是個禮數,一年就這一次不能少,否則怕人說自己薄情寡義,大不了不吃飯放下禮物寒暄兩句就走。更有弟媳(家就在附近鄉村)因為說到初三要不要回孃家了差點跟自家人吵起來。

我老公耳根子軟,之前還成天看著新聞教育我,說這次過年哪兒都不去了。一看這陣勢,也不敢說啥了。二叔在北京打工,一貫思想比較超前,當大家面講起大形勢和大道理來,還訓了自己媳婦幾句,於是全家矛頭都指向了他,媳婦也跟他吵了起來。他沒辦法,只好轉向我,問我咋辦?

我說,很坦然也很堅定地對所有人說:“如果我們在西安,這種情況下是絕對哪兒都不會去的,就連我孃家我也不會去。不僅是為我,也是為我爸媽著想。而且我已經跟我孃家父母和兄弟都通過電話了,讓他們今年過年也都不要再走親戚了!如今我們全家已經在這兒了,還望大家多多諒解!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但是我們必須要求自己,我的孩子不許出自家院子、到別人家跟別人家娃玩,我和我老公也哪都不去就待家裡。親朋好友間,可以多打些電話,問問情況,互通有無,先電話微信拜年了,欠下的見面人情等這次疫情過去了我們再還!”

我這麼一說大家一時都不吭氣了。然後我就拉著老公上樓回自己屋去了,聽見下面他們都開始打電話了。

最後怎麼著?他們電話過去,要麼那邊也正糾結著、互相一說開剛好有個臺階下了,要麼人家就乾脆勸他們別來了!半天電話打下來,原定的走親戚計劃基本上全都取消了。還有幾個猶豫不決的,等到初二全村大喇叭廣播,戶戶關門不許竄門走親戚,後來乾脆連村口都封了……

當然這件事未必能指代所有情況,只是恰逢其時、也有點典型意義吧!中國是個很講人情世故的國家,且越是不發達的地方越是這樣。倒不是說人情世故不好,而是要看怎麼個講法?什麼情況下講?講的好了是感情美事,講不好了也可能人命關天!總之不能超越正當的原則、事理去一味地講什麼人情世故。況且中國目前城市化趨勢已基本不可逆轉,都市化帶來的一個重大社會變遷就是由傳統的“人情社會”向“法理社會”的轉變。所以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有這個思想準備。尊重人情、愛惜人情,更應該懂原則、講好原則。


仰望星空隨波逐流


在制度政策漏洞下,人情應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彌補制度的不足;人情又是制度的發酵劑,人情的感召力量遠大於權威,引導人們自覺遵守制度,這就是人情化管理的本質。而符合人自利動機的理性化企業制度,才是抑制“人情與面子”的有效途徑;人情還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社會不是機器,人心不是電腦,更需要人情來避免摩擦、防止老化。

沒有人情的原則是暴力,沒有原則的人情是混亂。原則與人情的統一,應體現在在制訂規則時充分考慮到人情因素,使原則更加人性化,更符合社會文化環境,更有人情味,而不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再被人情所左右。

由於帶有道德層面的價值評判標準,人情具有一種精神層面的約束力。原則管理管的是行為,人情管理管的是心。在轉型的年代中,人情甚至可以成為對商業道德體系的一種補充。而更睿智的選擇是,人情可以昇華為更高明的商業智慧。人情從來不是錯,人情氾濫才是錯。如何衡量人情應有的權重?也許在看待人情時,我們應該拋下一切利益的立場,而回歸人情最初的本意。人情也叫世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的一種生存關係。某種意義上,人情是人與生俱來,與社會這一母體之間相連的割不斷的臍帶。


酒館只為你打烊


常言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為什麼?因為每片葉子的細節特徵不一樣。同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除了外表上的差異,更多的是性格特徵、待人接物的方法不一。你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就是你和他人之所以不一樣的典型特徵—否則,迷失了自我,人生的意義何在?

二,至於說堅持原則有時會被人認為情商低,其實那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所謂情商,除了指控制、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也指在特定時間影響、把控他人情緒的能力。原則一旦確定,它是信仰,是基石,雷打不動;而懂人情世故、情商高,是方法,是手段,隨時都可以進行改進和提高。

所以,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懂人情世故,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AAA湘水有毒


你的問題問得很好,好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在這裡我想說:

一,你所堅持的原則是否合情合理合法甚至合民俗,是固執(夾帶著自私的那種思想),還是執著(為他人著想,希望他人好的那種思想),這一點要弄清楚!

二,小事糊塗,大事原則,這並矛盾,得饒人處且饒人,做一個外圓內方的人,堅守不損人利己之原則,不危害社會之原則!

三,至於情商一說,正如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任何圓滑只是短暫的,經不起時間考驗,如果你對Ta好,Ta遲早會知道,到時對你倍加珍惜,倍加疼愛!

四,何須糾結,君子立於天下,行得正,走得直,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大山深處的那朵雲


這個要分情況而論。從我個人角度出發,原則代表底線,有些事情觸及原則底線的,我會堅持到底,絕不妥協,管別人怎麼說我,我自己心安理得就好。但是有些無關痛癢的事情,適當的人情世故有利於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

打個比方吧~比如某天有個同事早上趕不及打卡,讓我幫他代打一下,如果公司規章制度裡沒有明確規定不能代打卡,偶爾那麼一次無傷大雅,但如果公司規章制度明確規定不得代打,否則扣兩個人當月的績效工資,那我就不會幫他,這是違反我內心底線的問題。

只要不觸碰法律或規章制度,我一般能幫就幫一把,誰也不容易不是~[送心]



沐沐的心情樂坊


在中國,人情和原則一直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對冤家,與西方社會重視契約精神和法制意識不同,我們國家從人情社會轉型的時間很短,在實際工作中也很難繞過”人情“這一關。傳統的中庸之道,都使得”人情法則”在中國人際關係中根深蒂固,數千年的封建社會,雖有嚴刑峻法,但其根本還是“人治”,重感情,輕制度。但這些都過去式了,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企業的要求也從過去的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規範化管理轉變,人情觀念過度不僅會影響現代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更嚴重甚至影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也正因為此,正確處理好人情與原則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要如何正確處理原則和人情的關係,我結合自己的崗位,談談自己的理解。

在工作中,要講原則,講崗位。當然我這裡說的講原則,並不是說就不講人情,人與人之間,難免有個遠近親疏,集團發展到現在,業務越來越複雜,分工也越來越細,更需要不同技能、不同背景的和風格的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企業文化裡面也有講到,要有對事助人精神,這都是人情關懷的體現,營造這種氛圍,可以讓同事之間工作配合默契,優勢互補,更好地促進任務達成。但個人感情與公司的制度、原則發生衝突時,必須摒棄人情,堅持原則,這是對自己崗位的尊重,也是對企業負責的表現。比例企業制度的執行出問題時,面對無論與自己關係多好的同事,都應鐵面無私,一切以規則為先,制度為上。

     這裡舉兩個小案例,一個是發生自己身上案例,18年國慶長假未按時回公司,被扣除當月全部績效,當時聽到這樣的處罰,內心確實有點不平,因為那時我是因公外出,但事後想想還是自己認識不夠,這是公司成立多年以來不成文的規定,集團1400多號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如果都因為特殊情況,不講原則,講人情,讓制度“打折”,那制度的權威性將不復存在。還有一個就是自己崗位的案例,日常付款業務,之前經常有同事打電話過來說,“某某領導出差,付款籤批流程還沒走完,能否把這筆款先付出去,今天不付出去話,工地就要停工”,我的第一回復是“說不行”,姑且不說這是違背財務制度,萬一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因為你的行方便,給公司造成的損失該由誰來承擔。

揮淚斬馬謖是人情對原則的讓步

 在生活中,要講人情,多關懷。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大家都是平等的,人無職務高低之分,沒有上下級領導之說,大家都是朋友的關係。作為部門負責人,除了在工作中要堅持原則,生活中要更多一些關懷、多點人情、多點互動。關注員工的生活情況,成長情況,茶餘飯後,大家可以聊聊生活,聊聊家庭,在員工生活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自己的援手,表達你的愛心。很多時候,通過朋友間的這種聊天,才能敞開心扉,在幫助別人成長的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增進彼此的友誼,實現共同成長

時刻牢記原則的警戒線,謹防越位犯規

     總之,在工作中,一定要堅持原則,在生活中,要多講人情,讓生活充滿溫暖。原則是公司利益的集中體現,是更高層次的“情”,我們只有充分認識二者辯證統一的關係,才能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以上是我分享,謝謝大家。



搞笑小小猴


其實沒有什麼衝突。

自己的原則,是對的,一定要堅持,如果不對,就要改變,一直堅持自己固化的原則,也許就是錯誤的原則。人情世故,固然重要,但要做到不能故世。

很多人沒有把事和情真正的明白,其實,事、就是事,情、就是情。如果太過堅持原則,又講你不近人情。情商高低,是和人的經歷有關,無論高低,一定善待他人,要做到三不傷害:

1、不傷害企業

2、不傷害社會

3、不傷害他人

常懷感恩之心,福報自然來。

活出自己,人不能活在別人嘴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