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们难以满足于别人,所以我们只能满足于自己,对吗?你怎么看?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1、首先要跳出这个怪圈子,为什么要满足别人,你认为的满足别人是人家真正需求的把,不一定吧!

2、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着他的需求,有着他的欲望,那么他会找到办法去满足于他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不要总把别人的需求凌驾在自己的身上,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做好了自己,那么我们的这个社会就会发展的很快,所以放弃自己的那种很怪的想法,把自己做好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人,首先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郝文辉老师


关于这个问题说实话很难有绝对的答案,本人从马歇尔博士的经典书籍《非暴力沟通》当中的需求理论和生命能量理论做一下分析。

在这本书当中有两个重要观点:

观点一:人们选择做还是不做某件事情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需求要得到满足;

观点二:生命能量的高低决定了行为的导向,每一次需求的满足都是提升生命能量的过程。

  • 按照观点一,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判定为正确。我们之所以难以满足别人,也是因为背后另外有一个需求,这个需求大概率是要先满足自己

比如,在职场上,你的同事因为家里有事,向你求助能不能分担一部分他的紧急工作。这个时候,你的工作状态是在完成一个非常紧急而且重要的上级任务。

此时此刻,大部分人一定会选择拒绝对方的要求,先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

再比如,有一次我要出门办事,就打电话给我母亲说需要帮忙照顾一天孩子,结果那天母亲需要到老家喝喜酒,不能过来。我也没有说什么,就想其他办法来解决

所以,如果说你因为自己的需求要得到优先满足,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关于观点二呢,有的时候我们是由于生命能量不足而无法满足对方。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父亲生病,母亲一直在照顾父亲的身体,每天劳心劳力,一天下来,非常需要休息。

这个时候,教会的服务工作虽然也很需要母亲的参与,但是母亲没有那么多的生命能量去做其他事情,休息的需求对于母亲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问题的答案如果建立在上面两个观点基础上是对的。那么,这里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去处理?

首先,上面职场的例子,你需要很清晰地和你的同事说明为什么不能帮他的具体原因,如果你选择沉默或者打个哈哈以为就混过去,非常遗憾告诉你,最终伤害的是你

因为你的同事会在内心对你有一个评价,你这个人太自私了,从而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他的评价虽然说没有客观事实依据作为评判标准,但是非常遗憾,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辩证思考能力的,更多地是选择非理性的道德评判。所以,你需要给到足够的客观事情来避免。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被拒绝的那个,对方有可能没有给你解释,那么你可以选择倾向于非理性的道德评判,也可以选择进一步确认甚至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

比如说,当我需要母亲过来帮忙照顾孩子,母亲无法做到的时候,首先我不会对母亲随意进行道德评判,比如,我需要你的时候,怎么不都过来帮忙一下。

我肯定会问清楚原因,然后我还会进一步问母亲,父亲一个人在家是不是需要我过去照顾一下。如果我是母亲,听到孩子能够理解甚至还要提供支持

心情一定是很愉悦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就是,很多人会陷入选择的匮乏性。什么意思呢?

比如,当我的母亲无法过来帮我的时候,如果说我的对策只有除了母亲,没人可以帮我解决问题,我满足我的需求的策略如此匮乏,那么我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我当时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我和我的一个朋友,也是孩子同学的家长商量了一下,答应过来帮忙照看一下孩子。问题就解决了。

换一种处境,如果你解决问题或者说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策略非常单一,匮乏,你更倾向于去指责没有满足你需要的对象。

所以,选择的匮乏性是很多朋友在面对对方拒绝需求无法释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古语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某种意义上解读不无道理的。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更新教育领域知识#


榕树说教育


古人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范围内还是要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能满足自己不给社会添乱就已经很不错了。

满足别人,多做事是一种追求,满足自己只是一种需求。这是两个层面的事。满足自己和别人,靠的是能力。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德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要唱高调,这样也蛮好,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就可以。满足自己也是自我的一种成就。


实战私塾


不要去满足,要知足,不要去满足别人,而要去影响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