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復工,在家沒收入,村裡來人讓為疫情捐款,該捐嗎?

唐河鑫1


給你個例子看完自己決定吧。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穿的是別人扔掉的衣服,打工賺的錢不捨得用,工餘撿廢品賣錢。在旁人看來特“摳門”的農民工汪民君,卻為四川災區人民慷慨捐款2.3萬元――響應本報與市殘聯發起的“牽手行動”,援助漢源災區重建殘疾人康復中心。

今年51歲的老汪是新洲區人,單身,十幾年前到工地做工。 昨日,記者來到他打工的武漢新科建設集團流芳新鎮項目工地,汪民君正在忙碌,一會兒拿鍬和水泥,一會兒拖車運砂石,見記者拍照,他掉頭走開,口氣堅定地說:“別採訪我。”

工地上最“摳門”的人

一年四季只有6套換洗衣服,沒一件是自己買的,有的是別人穿舊了送給他的,有的是他撿來的,工友們都笑他是最“摳門”的人。

在工地一個角落裡,一間5平方米的簡易小屋是他的“家”,除了一張單人床和木桌外,就是他撿來的廢品,房裡唯一的電器是電飯煲。

“他煮的‘燙飯’,我看都不想看。”與汪民君共事10年的胡金玉指著電飯煲說。據他講,每天工地的最低伙食得花13元錢,可老汪常常只花8元就應付過去。汪民君中餐打了飯菜,吃一半省一半,晚上就用電飯煲將剩菜剩飯與麵條一起煮。

汪民君住所邊掛著晾曬的衣服,胡師傅拉起一件大洞小眼的褲子稱,這就是汪民君平時穿的,天冷時,他就用鐵絲把破洞“縫補”起來穿。現在天熱,他就把鐵絲去掉,並說,這樣穿著挺涼快。

工餘撿廢品掙錢

汪民君將工資攢下來,平時就靠撿廢品掙錢過生活。他的住所旁邊,放著三堆撿來的廢品,主要是舊蛇皮袋、塑料瓶及廢紙盒。

每天清晨3時半,汪民君準時起床,用電飯煲煮點麵條,吃完後就外出撿廢品。他說,早上雖然辛苦點,但收穫卻大,常常能滿載而歸。晚上收工,他也外出轉轉,隨手撿回幾個飲料瓶。積少成多,一個月下來,他撿的廢品能賣上百元錢。

有一次,他得到意外的驚喜,從工地附近的垃圾桶內,撿到一雙新解放鞋。他捨不得穿,一直“珍藏”著,天晴的時候,就拿出來曬曬。

向老闆維權要求多勞多得汪民君“錙銖必較”,感到待遇不公,就會堅決維權。5年前他就是新科集團某項目部的小工,每天呆在工地幹活,不休息,一月下來,拿600元固定工資。

曾經當過村裡大隊會計的汪民君覺得這樣做未獎勵多勞多得,於是找老闆談判,提出:按天數計點算工資,幹一天活,拿一天錢。老闆覺得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議。如今,汪民君每月能掙到1000多元。可逢年過節,老闆派發“紅包”時,他卻不要,說“幹分內的事,不應該再多拿錢”。

支援災區慷慨解囊

本月18日,新科集團動員員工為災區殘疾人捐款。一大清早,汪明君就來到項目經理姚科垠的辦公室,將報紙包裹的一摞錢塞到姚手中,說了句“這是我捐的錢”,轉身離開。

姚科垠打開報紙一數:2.3萬元現金!這可相當於汪師傅2年的工錢。他立即找到汪民君,請他想一想再捐,可老汪只是笑了笑:“這些錢給災區,值得!”

昨日,新科集團董事長姚科學稱,雖然自己一家三口已為災區捐款20萬元,但與汪師傅相比,還是感到自愧不如。 生命感悟

今天,有很多人碰到“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等類似的問題時,都會搶著回答“成名”或“發財”。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實在離不開金錢,另一方面,人又確實不能為金錢所役。

人,不僅生活在物質與經濟層面,也生活在精神與道德層面。二者有對立,也有一致的地方。


廣東george


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復工,在家沒收入,村裡來人讓為疫情捐款,該捐嗎?

綜合問題:

您說還不能復工,可能有些地方管理比較嚴格吧,而在家裡又沒有收入來源,又有人要求捐款?我覺得有錢的話可以捐,如果沒有就不捐吧,這個不是說必須得捐。有句話說得好“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話雖如此,其次這次疫情,作為國人的一員,如果有錢的話,多少捐點是心意,但如實在沒有錢,或不想捐也沒有人說是必須捐款的。能捐款是最好的,這次疫情需要大家共同協力,才能抗勝疫情。

復工問題:

至於目前還不能復工,也不用急,會有人知道怎麼安排,還沒有開放也是有原因的,現在各地也開始逐步安排復工的時間了,但要身體健康,同時要有支付寶健康碼,是可以在當地附近活動,當然各地管理制度可能也會有所差異,視實際情況而定。

農忙問題:

現在,又是到了農忙時候,需要下地幹活,如我們廣西,很多地方現在需要播種玉米等工作,每個人忙的都不同,各有各的忙。

綜上所述:

現在還不能復工也不要太著急,只要是身體健康,什麼時候找錢也不晚。對於要不要捐款得看個人吧,能捐款當然是最好了,捐多捐少也都是心意。


三農小管家


阿麗在農村參與了防疫工作,也親歷了農村為疫情捐款的事情。對於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復工,在家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意願選擇捐或者不捐。

農村為疫情捐款,屬於自願,村上入戶讓村民捐款,這種行為本身存在問題。

為疫情捐款,一般都是地方發起的一項募捐活動,必須在人們自願的前提下進行。村裡如果倡議捐款,那可以在村委會設立捐款箱,讓有意願的村民到村委會捐。如果按門逐戶讓人捐款,都是鄉里鄉親的,捐吧,自己也不富裕,尤其是老年戶,自己生活過的也很辛苦。如果不捐,又感覺上門來了,有些難為情。

所以個人覺得捐款不能搞的像選擇一樣,去入戶讓別人捐。而且讓村民自願去村上捐比較合適。

那如果村裡已經來人,讓為疫情捐款,自己捐還是不捐呢?

一是雖然自己是務工族,目前也無法復工,但家庭條件不錯,也有意願為疫情捐款。那可以選擇捐。

在這次為疫情捐款中,很多人都表現的很積極。在阿麗本地,一般收入不錯的家庭都自願進行了捐款。所以如果題主雖是打工族,但收入不錯,自己也有心為抗疫情捐款,那就可以捐。捐100~200元,可能連一個條煙錢都不到,但也算自己的一點心意。

二是如果自己務工收入較少,家庭較貧困,再加上因疫情不能復工,那可以原因不捐。

在農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打工一族。天南海北到處跑,打的都是零散工,風裡來雨裡去,非常辛苦。一年到頭賺的錢也只能維持家用,家庭生活較貧困。再加上疫情影響,遲遲不能復工,不復工就沒有收入。如果是這樣的家庭狀況,也可以選擇不捐款。因為此次疫情,最缺的不是錢而是物資。

在阿麗本地,一般60歲以上的老人捐款是不收的,因為他們過的也不富裕,特別困難戶捐款也不收。因為他們本身生存已經很辛苦吃力了。

所以個人認為為防疫做貢獻,不一定非要捐款,如果家裡有一些物資能為防疫所用,倒可以捐出來。如果自己復工了,剛好是防疫物資行業工人,可以多加加班,為防疫做出自己的貢獻,才更有意義。

所以說白了,對於因疫情無法復工的農民工來說,捐不捐款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因為捐款本身就是以自願為前提的,不存在強迫。捐款也只有在人們心甘情願的基礎上,才更有意義不是嗎。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村官阿麗


這個捐款是誰組織的呢?捐到哪呢?誰來監督呢?這一系列的問題,他有跟你講麼?如果理直氣壯的讓你捐,你完全可以不捐,因為這種情況我見的多了,來的時候說了一大堆沒用的,最後目的就是讓你捐款,你不捐他們就會用各種鄙視的語氣和眼神來埋汰你。更何況,你都沒有收入了,難道你們村裡的領導不知道麼?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咱們的傳統美德,在這次疫情中就可以看出,很多醫生、護士、警察等等一線人員都用自己最堅強的一面來對抗疫情,保護我們這些普通的老百姓,這個時候如果在現場的話,我有多少捐多少,因為這是咱們能看見的,咱們給的心裡踏實。

眼下疫情還不知道持續多久,很多農民工因為疫情遲遲不能復工,而每年這時候又是上工的時期,本身農民工積蓄就不多,在這時候還不能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這時候讓你捐款確實有點不近人情了,反過來講你遇到的困難誰來幫你呢。雖然說的有點不近人情,但現在農民工確實是最苦的時候,如果幹著活,說為前線捐款咱們肯定是義無反顧的,但在這個艱難時期請大家理解下農民工吧,他們確實不容易。

以上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個人理解,雖然話語有些不中聽,但這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小農人因為是黨員前一陣也是進行了捐款,但在農村真的沒有出現去家裡讓農民工捐款的事情,所以還是情您理性對待。


布衣小農人


關於你提的這個問題,應該理性去看待。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復工,在家沒收入。但隨著低風險地區範圍的擴大與恢復,相信很快會陸續復工。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復工措施,這次疫情對農民工收入有影響,但很快會復工復產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次全國各省對口支援湖北各地市、全國馳援武漢,充分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運籌帷幄,有全國人民在人力、財力、物力、精神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武漢疫情防控趨於好轉。

至於你說的該不該捐款,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事例,看後就會明白該不該捐款。

我們魏縣長興東村一個92歲高齡的老奶奶,叫霍玉田,因是從困難時期熬過來的人,所以生活省吃儉用。將平時兒女給她零花,積攢起來的1000元錢,這次全部捐給了武漢。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問她為什麼把零花錢都捐了,她說:六三年漲大水受災,要不是全國各地為咱這捐款捐食品,我早餓死了。現在他們有困難了,咱大家都應該抬抬手幫他們,咱不能忘了過去,要報恩啊。

所以農民工捐款還是應根據各家情況,本著自願的原則,各盡所能。條件好的多捐些,條件差的少捐些,實在有較大困難的給村裡說明情況,相信他們會理解你的。有句歌詞說的好“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讓我們共同祝願武漢明天更美好!

中國加油!

武漢加油!


厚德載物49056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農民工因疫情封城不讓復工沒有收入、村裡讓捐款該捐嗎? 以下我有三點、

第一點、捐款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捐給需要的地方、需要的人、每年都會有募捐、捐款這個東西、看自己捐不捐、捐也可以、不捐也可以、這是自願性的捐款、沒人逼迫、要不然性質就變了、

第二點、如果自己有條件的話、可以捐下、獻下愛心、捐多捐少都行、都是自己的心意、俗話說禮輕情意重、

第三點、我們村子裡也要讓為疫情捐款、進愛心、但是有點強制性的、最低200起步、本來不想捐、沒辦法別人都捐了、自己也更著捐了、這東西、如果有條件就捐、沒條件、就跟村裡說明原因、都是鄉里鄉親應該都能互相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三農憨憨


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有錢就捐沒錢就不捐的問題,當下作為一公民哪怕是一平頭百姓,難道你手上連十元錢就沒有嗎?又難道是腰纏萬貫嗎?這話不能這麼說。

什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時是一個認知在什麼度上。新冠疫情又是非常時刻,湖北在全國範圍內又是重災區,疫情首發地區。

全國各地在黨中央精準施策,全方位佈局下,湖北迎得了八方馳援。乃至全國總算即將獲′得抗疫全勝。

再說我們湖北佬鄉盡力獻點愛心,互相幫助點什麼覺得如心踏實,對得起黨對得起曾經支援過我的同胞。

我們這個村莊建了個群,都是鄉里鄉親,同村的男女。有天下午,群主和村民代表,在群裡說了幾句,從當天晚上到第天中,大約二十多戶的一個灣就捐齊八千多元,捐多的有兩位一位兩千一位一千,我這沒撒慌,剩下有一位農民拿著五十元,因他本身就很因難還退了他三十元,他還執意要捐出來。他說他在困難時黨和國家沒忘記他,鄉親們總在幫助他,他如今要盡微溥之力幫助別人。人只要有春風你才會獲得夏雨。

當然疫情時的捐獻不是強制的是自願而成的,這也體現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形成。

再說在疫情帶來大難時,每位能力大小的人出一份大或小的力,彙集一起就是排山倒海之勢。

至如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返崗上班做事,還只是暫時的,疫情沒徹底控制滅絕,封村是防控的有效措施,今天的嚴格防控,為的是明天的更好生活。

所以說農民工因疫情封村暫不能外出打拼掙錢,也確實是一大難解之題,一家老小的生活費用開支,老話說過,坐吃山也空。

回頭一想今時封村不能外出掙錢,為的是明天再平安的出處賺大錢。

大難當前勸友友們多方位思考,多少捐獻不會有人責怪,只是我的一點幫助!謝謝!


叄農黎雨


大家好,我是頭條飛哥。很高興與大家共享三農話題。

我認為,捐款之事屬於個人行為,沒有人有權力去強制他人為某人或某事而強行捐款。捐與不捐完全是看你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現在農村的情況確實不好很多人都沒辦法正常工作,正常收入,加上春節的消耗,已經是一個大漏洞啦,很多人都是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的。

那麼如果讓我們為災區捐款呢,要不要捐呢?我覺得用“要不要捐”比“該不該捐”好些。要不要體現的是個人行為,該不該有些大眾因素。我認為可以捐,也可以不捐。如果你覺得那些災區並沒有到了非捐款不可的地步,你可以不捐;如果你認為災區確實到了捐款度日的程度那你可以捐。

其實,捐不捐款,你也不必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在乎別人的說詞。因為別人不是你,體會不到你的難處。如果你一家老小確實也很困難,你完全可以拒絕呀!但你若覺得幫助一點,也無所謂那就可以啦,不是也有很多人在自己很困難時還要幫別人一把的嘛。幫人是種美德,不幫也不代表就不是好人。就比如你不會游泳,你看到掉水裡的人,你不救,很正常呀!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歡迎點評歡迎關注,為美好鄉村服務!


飛哥看三農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農民工作疫期間,村裡要捐款的問題,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疫情下無論是在農村還是身在城市,我們都要積極的配合相關人員的工作,畢竟這關係到我們的國家,還有我們的家庭。

至於是否要捐款,要看自己的是否願意了,不捐也是可以理解的,捐了當然心裡也會感到自豪,只是捐多捐少的問題,10元不會嫌少,1000也不會嫌多,但是要有正式的收據,和捐款的資金去向,否則糊里糊塗捐出去的錢,都不知道用在那了,換成誰心裡都會不痛快。

如果說有固定的捐款額,而你自身的條件達不到這種要求,可以說明情況,少捐一些,都是一個村的,誰的家庭好不好,村裡人應該都很瞭解,所以根據自己自身情況來選擇,村裡的幹部我相信是不會強制讓你來捐款的

我也是農民,從小到大都是在農村裡長大,深知農村人的苦,掙點錢是很不容易的,現在又是非常時期,出門打工又出不去,在家裡又沒有收入,眼看著口袋裡的錢天天在減少,也是非常著急,可是沒辦法能將就就將就一下吧,困難總會過去的。

雖說我們這村裡沒有讓捐款,可是有通知自願申請志願者,所以我在正月初六那天,就自願申請當了幾天志願者,成了一名衚衕長,每天在村裡打藥消毒,畢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鄉村張小芳


農民工因疫情封村不能復工,在家沒收入,村裡來人讓為疫情捐款,該捐嗎?個人覺得看自身條件,如果家裡沒有太多負擔(老人年紀不大,孩子少),即使疫情不能出外打工掙錢,自願捐個幾十元,還是可以的,畢竟不是你一個人捐款。古人云: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況且這次疫情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醫護人員)農民工朋友們!自己少喝一頓酒,少吃兩包煙…就能解決。最後願疫情重區(武漢)早日迴歸正常生活丶工作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