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因堅持“為民請命”,素有“元老記者”之譽,時人謂“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後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在國民黨內是一位愛國的富有正義感的老人。于右任書法造詣很深,被譽為“中國草聖”。他布衣粗食,兩袖清風。周恩來曾評價他說:“于右任先生是位公正的人,有民族氣節……”柳亞子在《右任詩存》題詞中讚美他是“落落乾坤大布衣”。學者霍松林在《三原於右任紀念碑文》中說:“夫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有其一,即可不朽。而於右任先生則兼而有之。”晚年于右任客居臺灣,非常思念故鄉和親人,曾寫下了《望大陸》詩歌,讀來催人淚下。20世紀初,他曾在開封參加最後一場會試,因清廷追捕,不得不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後改字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於陝西三原縣城東關河道巷。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父親因生計所迫,少小離家。于右任兩歲時,母親因病逝世,父親遠在四川,難以照料,遂由其二伯母房氏撫養。不久,於家又遭火災,房氏只好帶于右任回到自己孃家長期居住。于右任7歲起,即到房氏孃家所在的楊府村私塾讀書。他在困苦之中,不輟讀書。兩年後,房氏為覓求更有學識的老師教導于右任,帶他回到三原縣城,隨三原名儒毛經疇讀經書、習詩文,先後有9年。于右任對毛經疇提倡學習要“以勤補拙”並且身體力行的精神十分敬佩,故讀書十分勤勉。房氏對於右任的學習抓得很緊,每當聽到于右任在塾中嬉戲或犯有過錯時,房氏常數日不歡。

  1898年,葉爾愷任陝西提學使。葉氏注重新學,讀于右任文章,大為讚賞,譽為“西北奇才”。經葉爾愷的獎掖識拔,于右任脫穎而出、聲譽漸起。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倉皇出逃。10月16日,慈禧一行到達西安,地方官強迫西安群眾冒雨跪在泥濘的道旁迎接“聖駕”,于右任亦在其中,他所讀書的陝西中學堂也因被佔作行宮而停辦。對慈禧之流禍國殃民的行徑,于右任早已不滿,又遭跪迎屈辱和失學的打擊,更使他大為憤慨,時年21歲的于右任認為,慈禧一夥正是國弱民窮的根源,他要上書陝西巡撫岑春萱,殺死西太后,被好友制止,此信才未發出。

  于右任曾拜劉古愚為師,劉古愚也是陝西著名學者。戊戌維新運動中,他積極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主張,且在陝西身體力行,一時有“南康北劉”之譽。變法失敗,劉古愚曾遭貶斥。于右任目睹清王朝政治腐敗、國勢衰竭、民生塗炭的社會現實,寫下大量憂國憂民、抨擊時政的詩篇。這些詩篇由其友人孟益民、姚伯麟幫助,於1903年冬在三原出版,書名為《半哭半笑樓詩草》。詩集首頁印有于右任散發全身照片,旁題對聯為“換太平以頸血,愛自由如髮妻。”詩的字裡行間更是充滿著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反抗精神。在詩中,他大聲疾呼:“太平思想何由見?革命才能不自囚。”在《楊妃墓》中,他借古非今地寫道:“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矛頭直指慈禧太后。

  三原縣令德銳看到詩集,立即上報陝西巡撫升允,升允從前對於右任指斥時政的言論已有所聞,又得德銳密呈,遂以“逆豎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清廷。1904年春,清廷下令拿辦于右任,就地處死。

  1904年,適逢甲辰會試。由於庚子之變,北京貢院被八國聯軍焚燬,因此我國曆史上最後一次春闈,便在河南開封舉行。按照清朝科舉制度,由州府考試進入秀才之列,由秋闈鄉試進入舉人,由春闈會試進入進士,再由殿試進入三甲與翰林。

  于右任正在行往開封的路上,朝廷拿辦他的密摺已經在途中。他要參加會試,絲毫不知道就要大禍臨頭了。朝廷令陝甘方面無論亂黨于右任行抵何處,拿到即行正法。巧的是因電報和驛站發生問題,密摺沒有及時送到陝西。密摺不見,陝西當局不便提前動手。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正當危急之時,三原縣古道俠腸的藥材商李雨田先生(其子與于右任是同學)探知到拿辦于右任的消息後,火速到于右任的父親於寶文處商量對策。於寶文一時六神無主,無法應對; 李雨田旁觀者清,建議僱“快腿”赴開封送信,於寶文離家避禍,免遭株連。 從三原到開封需走14天。李雨田重金僱用了一個認識于右任的神行太保“快腿”,限7天把信送到開封給於右任。“快腿”餐風露宿、馬不停蹄,一路直奔開封府,不日便進了開封西門。尋覓到于右任之後將家書交與他。于右任甚是疑惑,怕家中出事,急忙拆開閱讀,上寫:“哭笑樓,將上牆,雖未詳,禍已藏。”是父親熟悉的筆跡,短短12字,意義明瞭,于右任知道自己的“反詩”引來了殺身之禍。在第二天清廷鷹犬到來之前,連夜逃離了開封。


于右任楹聯書法欣賞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于右任:最後一場科舉的單身逃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