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聊聊輔導孩子上網課的一系列感想,是不是我們80後太難了?

渡紅塵Gxs


我是九零後,孩子三年級,不用去看著上課她自己上,完了就檢查一下作業,想開點少生氣多活幾年不好麼


愛吃零食的夏瑤


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輔導,即批改作業又各種打卡,打印資料。

如果孩子按時上課,認真聽課 ,上課不走神,不做小動作 ,家長會輕鬆很多。但是,大部分孩子自制力差,上課要提醒,不認真聽課,上課吃零食,家長就費心多了。

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只能在家監督,一個家庭孩子是希望,是未來,再難我們都要咬牙堅持住。

遙想當年我們80後,上學時,家長從來不輔導作業,不管作業的。在學校裡捱了老師批評,要是家長知道了我們會捱揍的。放學後,我們還要幫助家裡幹活,幹完活我們才有時間寫作業。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情況變化太快了,我們家長下了班 ,買菜做飯,洗刷碗筷,輔導孩子作業,休息時間很短,身心俱疲啊!

孩子要是學習好,有上進心,我們還能少費點心,但是孩子要是學習差,厭學,又不聽話,我們真是費心又費力,還不討好。

有些孩子有時動不動就拿離家出走或者跳樓威脅家長,使家長管不行,不管也不行。

有些孩子心理脆弱,犯了錯誤家長或者老師批評就會輕生,孩子的教育讓家長左右為難。

我們80後那一代人,當年幾乎都捱過家長的打,我們那時候沒人離家出走,沒人跳樓,沒人輕生 ,我們好好的長大了 。我們善良、正直、懂事、孝順父母。

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提高,孩子的教育也在不斷進步,我們80後家長也要不斷學習教育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們要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知識武裝自己,參加學校的家長課堂,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於我們80後這一代人更是如此,科技不斷更新,只有學習才不會讓自己落伍。





果實累累


每天陪玩 陪飯陪上網課。每天都跟這個小神獸一起,再不開學我感覺親子關係要直接崩塌啦。每天在輔導孩子上網課時,我感覺自己像監獄長。完了,我還要像他老媽子一樣擔心他的眼睛,擔心他的視力。還要吃得好,睡得好。內心最大的願望就是我想上班,你,給我滾去學校。



周不不不停


您好,我是木子聰,首先我也是八零後寶媽,我家孩子上一年級,網課是把應該在學校的課程搬在了家裡,我們家長需要配合,一是硬件配合,需要好的網絡,電腦,或者lpad,二是需要陪伴學習。確實苦了家長,不過分享點我的經驗吧

開始我還上班,每天需要揹著筆記本,帶著孩子每天八點前趕到單位,因為網課8點開始,儘管我們是八點半上班,後來因為確實無法兼顧兩頭辭職了。

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我試著讓孩子獨自上課,我不打擾她,有問題時才來問我,我教會她使用釘釘,如何在群裡打字和老師互動,如何連麥,她也很乖,自己學的很快,由於不願意每次回答她不會寫的字,讓她獨自查字典,養成聽完課主動寫作業的習慣,我只負責解答她不會的問題。所以也沒有那麼辛苦了。我是個懶媽媽[害羞]

有時咱們需要放權,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木子聰


最近我家孩子在家的狀態就是,放飛自我!身為家長的我,看著內心深處是無比的焦慮,恨鐵不成鋼,憤怒的小火苗感覺隨時就快噴發出來。此時此刻,再次體會到了曾經我的媽媽曾經在我耳邊一萬遍嘮叨的焦急之心了。

孩子上網課時:東張西望,手到處亂摸,摸到一支筆,玩半天,腦袋裡的思想早已飛走了。喊一聲,思緒回來了,看了老師一眼,又繼續亂摸~~

老母親在旁邊已經看得隨時要噴發小火苗了。

此時此刻,只有默默走開才能安慰老母親這顆焦灼的心。

課終於上完了,問他“學到了些什麼”,“不知道”,哪些沒聽懂的?“聽懂了”。做題,“媽媽,這個是什麼意思”“媽媽,這道題不會”!此時此刻,小火苗再次強力蹦出。

課程結束後半個小時,電視再次打開,刷刷刷,電視劇又開始了。

這時,我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小火苗了。

網課期間,母慈子孝的溫暖場面永遠只能出現在晚上睡覺以後。


洛小緋


我也是一個80後,我家閨女是小學三年級!我覺得挺好的!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我每天和孩子一起聽課,可以更瞭解孩子課堂上學的什麼,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二、老師留的什麼作業及時會發過來,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可以發現她的不足,及時糾正!之後哪裡掌握不好還能出幾道題鞏固!實現了一對一的輔導學習!

三 、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我覺得很有意義!

我家孩子還在小學階段,這些對我來說還算簡單,可能到了初中,高中的學生家長就犯愁了!這個年齡階段我覺得家長應該情感溝通!他們具備了自學能力!不用逼的太緊,也不能太鬆懈!

前兩天又有孩子因為上網課時間打遊戲和家長吵架,孩子跳樓自殺的!可惜了孩子!可憐了家長!這裡面也存在很多問題!現在手遊的橫行,孩子沒有自控力,無法自拔!家長暴躁!各方面交織造就了一個悲劇!作為家長的我們和孩子溝通還是要有耐心!

以上是我一點淺薄的看法!有哪兒說的不對的請批評指正!



桃夭休想逃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對於孩子上網課這件事,真的是感觸頗深啊!

我是一個80後媽媽,疫情期間,在家遠程辦公。最近孩子開了網課,感覺確實是更忙了。

一邊要照顧家裡,打掃衛生;一邊要負責家裡人的一日三餐,做飯洗碗洗衣服等等。而且白天的時候還要一邊工作,一邊陪娃上網課,只感覺分身無術啊!由於孩子還缺少學習的自主性,所以需要我不時地進行提醒,並且要督促孩子完成網課的作業。所以一天下來感覺很累。

不過,這件事情其實和上網課本身的關係並不大,因為即使不上網課,這段時間娃總還是要帶的。網課還是應該上的,受疫情影響,孩子在家已經呆了一個多月了,如果在一直玩下去,心就散了。現在可以上網課收收心,做個預習,開學以後學習也能夠順利一些。

只能說我們80後的媽媽太難了,如果家裡有人可以搭一把手,幫著分擔一下,或許就好多了!只是我老公太忙,啥也幫不上,不過總會好起來的!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


東北大妞平平


現在的家長也是不容易,家裡既得有電腦平板手機,還得空出時間陪孩子上網課輔導作業。

陪孩子上網課不心酸,主要陪兩個孩子上網課心酸,在老家網不好,一會一掉,兩孩子和我乾著急,忙完這個忙那個,簡直不要太忙了,比平時上班都累,累都不要緊,最主要也不知道孩子學到了些啥子。

陪孩子上網課,我覺得家長們最難死了,一會兒在釘釘上網課,一會兒又在電視上看網課,太難了

天天陪孩子上網課,我都對網課這東西恐懼了,老天保佑疫情快點過去,讓孩子去學校上課吧,不然我先瘋了快!


木匠程二


我們80後太難啦[流淚]

輔導這些熊孩子們上網課,那簡直就是從早上吵到晚上,我家倆個熊孩子,一個一年級,一個五年級,孩子的不自律,導致家長要費很大功夫,每天都是在各種催催催中度過,還要在家忙著做家務,做飯,從早上起床的那一刻,我就像掛在牆上的鬧鐘一樣嗒嗒嗒嗒的不停,再不開學,我就要崩潰啦[淚奔]



可愛的石頭LN


這位80後的家長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是一位好家長,對孩子負責任,不是對學生不管不顧撒手型的家長。要麼你的孩子調皮愛動,這個可以慢慢教育,要麼你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所謂的完美主義者,期待孩子和自己心目中的孩子形象相同,有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現在心情焦慮。我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六年級學生的媽媽,我想說幾點自己的建議。

1、思想上端正認識。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的網上學習模式,電子課本,電子作業本,課堂直播,各種公眾號,科技的力量在此展現。即使是大家不出門的情況下,學生們也能在家學習,老師們也能正常備課,佈置和批改作業。家長陪伴孩子學習的時間多了好多,既當老師又當家長負擔加重,這只是一個階段,很快就會過去的。

2、孩子網上學習不要全程陪伴。

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學習空間,不要時刻陪伴在身邊。孩子在學校裡跟著老師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過程中不需要家長全程陪同。

3、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宅家學習的時候,正是家長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學生網上學習的時候家長別輕易去打擾孩子。根據學生的意願可以在一旁看看書,或者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做好督促工作就好。慢慢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有的家長只關注成績不關注習慣這是不對的。明智的家長應該知道,良好的習慣將成為孩子成功的必要條件,將是他一生的財富。

4、盡心盡力做好孩子的輔導工作。

現在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對孩子就是一對一的輔導,學習效果肯定很好。我是先讓孩子自己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然後我再給他批改,錯的用紅筆做出記號。孩子休息過一段時間後,錯題讓他自己先思考,如果做對了說明他原先馬虎不是不會,不重點指導。再不會的我就給他加以點撥,聽懂以後讓他改正。這樣在糾錯中孩子對知識又進行了複習鞏固,學習成績才會提高。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不讓孩子動腦筋,直接給孩子說答案。這樣做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抑制了獨立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應該儘可能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哪怕時間會長一點,哪怕睡得晚一點。家長不會的可以通過問老師問家長解決問題,或者通過一些平臺去問都能解決問題。

太陽出來了,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身上很舒服。好希望春風能拂去埋在心底的疫情陰霾,讓生活儘快步入正軌。

孩子宅家學習,考驗老師和每位家長的耐心信心。和老師一起攜手,共同戰疫,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日子吧。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堅持就是勝利!!

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兒子領到學校發的新書了,說明離開學時間越來越近了。學校正在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家長們也要為了孩子收起抱怨,把孩子在家裡學習的事情做好。共同迎接開學的到來。

歡迎大家繼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