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抗擊新冠肺炎,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期間,出現了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讓人不禁淚目。

“媽媽,我想你,但是我不哭。”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作為山西省中醫院首批支援醫護人員趕赴湖北抗疫的王芳是家中獨女,還有年邁的姥爺姥姥平時也是她跑前跑後來照顧,但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她報名參戰,自告奮勇要去湖北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王芳女兒王瀟婉(10歲)的手繪,畫的是穿著隔離服,戴著口罩、護目鏡的媽媽,旁邊幾行註釋讓人淚目,寫的是“媽媽,我不哭,媽媽,我想你,但是我不哭。大姨說你是英雄,英雄的女兒不能哭,我知道你也許在救別人的媽媽,那麼我只希望,讓所有的媽媽都能平安回家。”

“趙英明,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1月28日上午,四川廣元市政府廣場,蔣昊峻追著一輛慢慢前行的大巴車聲嘶力竭地喊道。車廂內,趙英明身著淡紅裝的女子戴著口罩,凝睇窗外,微微頷首。

“趙英明,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一句略帶哭聲的吶喊,這是蔣昊峻的承諾,更是他對妻子的不捨。

蔣昊峻,30歲,廣元人,是兩家美髮店的老闆;妻子趙睿智是廣元市第一百姓病院呼吸科護士,當天隨病院11名同事趕赴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

光頭女護士單霞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單霞——兩個孩子的母親、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一位90後護士,為了抗擊疫情避免交叉感染,也為了節約穿脫防護衣帽的時間,毅然決然地剪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長頭髮。

“光頭以明志”,她說,“頭髮沒有了還可以再長,現在的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量去救更多人。”這就是她的故事,這也是我們心中最美光頭護士的護士。

熱乾麵加油!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網友陳小桃創作的一幅漫畫在網絡上刷屏,許多擬人化的美食們,守候在隔離病房外,為病房裡生病的熱乾麵加油鼓勁,圖片被眾多網友轉發,引發公眾熱議如潮。(1月31日 新華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漫畫裡生病的“熱乾麵”和病房外全國各地的“美食們”,雖隔著玻璃卻守望相助、心靈相守的動人畫面,瞬間擊中了億萬華夏兒女的心扉,讓人淚溼眼眶,讓全民戰“役”熠熠生輝,溫暖而有力量。

像“大白”一樣照顧你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在湖北省潛江市婦幼保健院,蘇卉給點點採集咽拭子(2月21日攝)。

小女孩點點2月12日出生在湖北省潛江市婦幼保健院,由於媽媽被確診新冠肺炎,一家人全部接受隔離,點點也住進了保健院的隔離病房。來自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的醫生蘇卉為了讓孩子的母親安心治療,主動當起了“臨時媽媽”。經檢查,點點各項身體指標正常。在蘇卉無微不至的照顧下,2月29日,點點出院與家人團聚。臨別時,蘇卉在寫給點點的信中說道,她願像動畫片中的“大白”一樣,照顧點點,希望點點健康成長。 新華社發

“圖解護理需求表” 暖心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這是來自江西省人民醫院第一批援助武漢的護士陳鈺浠自制的“圖解護理需求表”(2月24日攝)。

近日,在武漢市第五醫院重症病區,來自江西省人民醫院第一批援助武漢的護士陳鈺浠自制了一張“圖解護理需求表”,解決了重症患者不方便言語和醫護人員聽不懂方言的困難,方便了全隊的護患溝通工作。 新華社發(江西省人民醫院供圖)

汶川姑娘馳援武漢的七次請戰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佘沙(左)在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病區的清潔區防護操作間內協助做準備的同事(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12年前,佘沙目睹醫護人員如神兵天降,療愈汶川的傷口。12年後,她多次申請,成為武漢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

今年24歲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兩次主動請戰後,她於2月2日隨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來到武漢。到達武漢後,佘沙被分配在醫療隊的駐點酒店負責院感與後勤工作。工作理順後,佘沙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又三次申請去醫院工作。2月11日,她進入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病區的清潔區。但佘沙還不滿足,又兩次申請進入汙染區照顧病患。

“請問,你是陳炳嗎?”

“是的,你是小奇?”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在抗戰一線有這樣一對醫生夫妻,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口罩和眼罩,卻一瞬間認出了彼此。

只有枕邊人才會如此熟悉吧,一個短暫的擁抱和幾句簡單的交流後,他們又在人群中消失,各自忙工作去了。

疫情阻擋了親人的相聚,厚重的護目鏡遮擋住了彼此的容顏,但防護服擋不住依舊溫暖又熟悉的擁抱和輕拍,心始終在一起。

“謝謝護士媽媽”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謝謝護士媽媽,謝謝護士媽媽。”2月22日,一名2歲小男孩在浙江省紹興市中心醫院感染三病區出院時,與護士長曹玲玲鞠躬致謝,曹護士長隨即也向小男孩鞠躬致意。這感人的一幕剛好被她的同事記錄了下來。

據介紹,2月19日,剛滿2週歲的小男孩因身體不適被送到紹興市中心醫院治病。受疫情影響,該醫院對陪護人員進行限制。這名小男孩來到陌生的環境既緊張又害怕,曹玲玲護士長和感染三病區護士們安撫他,很快獲得了小男孩的信任。經過醫護團隊的細心治療,他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4天后順利出院。

曹玲玲護士長送小男孩出院時,他好幾次對精心照顧自己的“護士媽媽”表達感謝。在分別前,小男孩向曹玲玲鞠了一躬,曹玲玲也被小男孩的可愛和真誠感動,隨即也彎下腰來,鞠躬致意。

隔著玻璃比心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2月21日,一個23歲的女患者獨自來到雷神山住院,被安排到感染二科三病區第四組,大連醫療隊任閩敏所帶的7名隊員組成的護理團隊。

看到女孩心情低落,看起來有點鬱鬱寡歡,中午吃飯時,第四組護理隊員多給了女孩一個益生菌。為了鼓勵女孩能夠勇敢面對疾病,跟女孩年齡相仿的任閩敏和赫佳就抽空跟女孩互動了一下,隔著玻璃“比心”,女孩特別開心。

雨衣妹妹:疫情不走,我不走!

總有些事讓人不禁淚目

劉女士在她的車裡(2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不願意公開名字的“川妹子”劉女士今年24歲,是一名餐飲從業者。今年2月初,她瞭解到,武漢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便決定帶隊趕去武漢為醫護人員做飯。經過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後,她作為志願者獲准進入武漢。

2月3日,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十幾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第二天就開工做飯,並免費為醫護人員送餐,每天要為醫院送去400至600份盒飯。 剛開始,由於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人員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 如今,“雨衣妹妹”除了免費為各家有需求的醫院送餐外,還為醫院籌措、代送一些民間捐來的物資。她說自己是一名黨員,要儘可能為醫護人員服務,直到疫情結束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