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91届校友 曾江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我于1988年进入应城一中读书,1991年毕业。转眼间,我们离开一中已经近30年了。有时候回忆起在一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像是推开了一扇记忆的窗,远远望去,那些旧时的画面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褪色,但其实一切都似乎还在那里。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进一中读书还是很幸运的。为了挑选到更多优质生源,1998年,一中在中考之前举行了一场保送考试。各初中挑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来市里参加考试,最后选拔出一部分学生保送一中。当时我们陈河初中有10名同学参加考试,最后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幸运地获得保送资格。我并不知道这个保送考试后面试是否有延续,但一中的领导为了挑选人才去创新和改革中考招生制度,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老一中校内池塘


对于一名来自农村的小孩来说,能够进入一中学习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走进一中校园的感觉:走进位于书院街的大门,一边是篮球场,一边是大操场,前面还有一汪小池塘。校园里绿树掩映,来来往往的同学身上透出浓浓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的高中生涯。

我们刚上一中的时候,学校的硬件条件并不太好。那时候新的教学楼还没盖好。我们就在一栋两层的老教学楼中学习。那栋楼年代久远,楼板好些地方都破了。记得有一次,楼上高年级的同学一不小心,一只脚踩到洞里,我们就看到一条腿从天花板上伸了下来,顿时全班同学都惊动了。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90年五层教学大楼竣工


直到高三,我们才搬进新的教学楼,才真正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我在一中读书的时候住学生宿舍,10个人一间,衣服只能晾在宿舍里面的。冬天下雨的时候,宿舍的水泥地板就像泥泞路一样。那时在学校洗澡也不方便:冬天洗澡,我们一般是拎上一桶热水到澡堂去冲一下;夏天就是在校园里面到处找水龙头冲凉。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条件无疑是很艰苦的,但其实我们当时都没有感觉到有多苦,反而还觉得挺快乐的。一方面那是一个容易快乐的年纪,另一方面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是非常充实的。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名师 姚幼安


当时在我们这些学生的眼里,一中的每个老师水平都很高。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英语老师,听说原来是哪个大学的教授,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们班,但我们每次看到他总是会肃然起敬;给我们上语文的是郭老师,他对汉字颇有研究,还参加过《汉语大字典》的编撰工作。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张裕清老师,张老师好像是江苏人,课讲得非常好。虽然他说着一口江苏普通话,但其实并不难懂。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名师 张裕清


我们的班主任是汤明祥老师,印象中他总是带着厚厚的眼镜。汤老师喜欢打篮球,我们有时在课余时间看他打篮球。他近视度数很高,但投篮奇准。对汤老师我一直心存感激。那时候我每次考试在班上只能排到10名左右,会考之后,汤老师特意找我谈话,说我的各门功课比较均衡,他觉得我是很有希望考上大学的,鼓励我继续努力。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我后面的每次考试都能比前面有所提高,所以我觉得我能顺利考上大学和汤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名师 汤明祥


我们在一中读书的时候,不光有学习的任务,还有劳动任务。那时候校园的公共卫生,基本上是由各个班承包了,有的班负责打扫操场,有的班负责打扫道路,还有的班负责打扫厕所。一般是上完早自习就去劳动,完了回来吃早餐。刚进校的那一年,学校操场改造,跑道要铺碳渣,这些工作也是由学生完成的。我们班负责了一段跑道,我还记得那天挖了一天的跑道后,手上磨起了好几个水泡。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劳动虽然辛苦,但它对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培养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也是不无好处的。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89年5月4日演讲比赛


高中阶段的学习固然很紧张,但我们也不是只有学习,还有很多的课外文娱活动。那时候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每年到重要的节日都有文艺演出。我记得当年有几个同学霹雳舞跳得很好,在学校还掀起了一阵热潮。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90年庆元旦歌咏比赛


学校每年还有运动会,运动会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候了。那时候学校有体育生,体育生篮球、跑、跳都很厉害,所以在当时看来,我们觉得运动会水平还挺高。我的体育不行,每次运动会就当啦啦队,写写通讯稿,也觉得挺开心的。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90年运动会


那时候我们班几个文学爱好者还发起组织了灵泉文学社,出过几期文学杂志。和现在的学生相比,我们那时候的课外活动自然当然少得可怜,但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活动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为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丝亮色。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91年建党70周年知识竞赛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因为第一志愿落选,我当时考上的大学并不理想,大学毕业后我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了一年的访问研究,然后进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我自觉从母校受益良多。母校就像一位领路人,让我们在最青春躁动的年纪,遇上了最好的老师、勤奋的同学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养成了坚毅的品格,懂得自我激励,懂得付出和感恩。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经历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但在母校养成的性格让我能一直努力与坚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们虽然早已经离开母校了,但母校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她一直在守候着每一位曾经的学子。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应城一中1987年五四联谊会


毕业很多年后,我曾经去探访过一中的老校区,但那儿已经变成了“西河中学”。没有了操场,没有了池塘,我心里顿时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后来,我在网络上陆陆续续看到很多新一中的照片,看到照片里气势恢宏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田径场,我心里由衷地为母校的新发展、新气象感到高兴,我感到新的一中依然是那些奋斗在外的一中校友们眷念的母校、依然是广大应城少年学子向往的圣地。


91届应城一中校友曾江涛:一中琐忆

1988.9-1991.7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6)班

1991.9-1995.6 武汉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5.9-1997.6 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7.7-2002.8 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工程师

2002.9-2005.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5.8-2006.7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2006.8-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