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汉高祖刘邦是无赖皇帝吗?

铁男春秋


识实务者为俊杰,在刘邦的身上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曾经多么的放荡不羁,曾经多么的无赖流氓,可心里那股“干一番”大事的暖流从未曾削减~大丈夫能屈能伸,实则佩服的五体投地!!


爆炸的小白


不要面子的刘邦

张国刚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记·高祖本纪》中短短几句话,令刘邦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性格豪爽,不喜读书、干农活,喜欢喝酒,被其父训斥为“无赖”。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草莽的“无赖”,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没学过“如何提高领导力”之类的管理课程,他的领导风格自出机杼,又不离大道,是一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领导艺术。

驾驭下属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洛阳。一天,他设宴款待群臣,酒酣耳热之时,一本正经地总结起成功经验。他询问群臣:“为什么我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失了天下?”群臣借机好好恭维了一番,刘邦却摆摆手说:“若说能在军帐之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安抚百姓,供应粮草,保障后勤供给,我比不上萧何;将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人可谓人中之杰。我是因为重用了他们,才取得了天下。”可见,刘邦不仅有自知之明,还有知人之智。其实,最能体现他识人用人魄力的,是他重用了韩信。

韩信拜将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刘邦立即遵照韩信的策略付诸行动。彭城之战失败后,刘邦又采纳了韩信的建议,开辟北方战场,授以韩信数万之众,令其独当一面。他又故意南下出兵宛叶(两个古邑的并称,宛即今河南南阳市,叶即今河南叶县南部),把项羽引向南阳方向,以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最终获得胜利。

如何驾驭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刘邦有自己的领导智慧。首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信平定齐地后,项羽曾派人游说他背叛刘邦。韩信当即回绝了,说:“我侍奉项王时,只当了郎中这样的小官,职位不过是持戟的卫士,我建言献策,都不被采纳,所以我才背楚归汉。而汉王让我做了大将军,统领几万人马。他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对我言听计从。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汉王。我绝不会背叛他,到死也不变心。”

能识人用人,能驾驭下属,刘邦将领袖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务实与理性

与爱面子的项羽不同,刘邦的最大特点是务实,他能够把握住当下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

刘邦到陈留时,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当时只是一个穷酸儒生,引荐他的人也只是一个骑卒,身份不高,刘邦因此不太重视。郦食其进门时,刘邦正让两个女子帮他洗脚,确实很失礼。当发现郦食其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气度时,刘邦马上整衣冠,听他高谈合纵连横的谋略。接着他又请郦食其吃饭,问:“计将安出?”这前倨后恭的变化,毫无扭捏作态。

刘邦攻入咸阳后,住进了阿房宫,很是享受秦宫的金宝与美人。樊哙、张良提醒他:“沛公是要做富家翁呢,还是要成就天下业?”刘邦猛然清醒,立即搬出阿房宫,还军灞上,以待项羽所率诸侯大军,表现得很理智。遭到项羽的猜忌后,刘邦放下身段去项羽军营释嫌,鸿门宴上更是卑躬屈膝、忍气吞声,最终躲过了一劫。项羽分封十八诸侯时,最先攻入关中灭秦的刘邦被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因为项羽、范增认为他在关中会如鱼得水,不好掌控。此时的刘邦真想与项羽拼命,但经萧何、周勃一劝,很快就放弃了鲁莽想法,乖乖做了汉王——有一个地盘,总比与项羽拼命找死强。

从这些事中都能看出,刘邦是个现实主义者。此外,他的理性务实、审时度势,还体现在处理与功臣韩信、雍齿以及项羽大将季布的恩怨上。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军事上大抵皆韩信之功。但韩信在楚王的位置上只待了一年左右,就被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降为淮阴侯。这是因为,彼时的刘邦已经意识到自己兵不如楚军,将不如楚王,楚国成为大汉江山的安全隐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他撤掉楚国的封号,改封韩信为侯,心里才踏实。韩信从此“失职怏怏”,满肚子牢骚,五年之后,因为涉嫌谋反被吕后杀掉。

雍齿早年随刘邦起义,留守丰邑。公元前208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投靠了魏国周市,献出丰邑。刘邦大怒,数次进攻丰邑,但都没有成功,只好跑到薛邑投奔项梁。虽然此后几经辗转,雍齿又归附了刘邦,还立了很多功勋,但是刘邦一直对他怀恨在心。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功臣为列侯。当时诸将纷纷争功,又担心不仅得不到分封,反而可能会因为往日的过失遭到清算,人心惶惶。张良向刘邦进言:“您要想稳定人心,就封一个您恨的人为侯。”于是,刘邦就选择了雍齿,封其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果然稳定了人心。

季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多次替项羽围困刘邦。刘邦称帝后,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季布于是隐姓埋名,髡发毁容,藏匿民间为奴。夏侯婴向刘邦进言:“楚汉相争,为项王出力的人很多啊,像季布这样的人能全抓捕杀净吗?季布是能人,若逼急了他逃到匈奴,将会成为您的大敌啊!”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请出季布,封他为郎中。到汉文帝时期,季布官至河东郡守。

总之,与项羽相比,刘邦既注意维护自己宽厚仁慈的形象,又能理性地处理当下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作为一位开国领袖,刘邦确实高人一筹,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至于嬉皮笑脸的不羁形象,那不过是刘氏领导风格的外衣而已。

(摘自《环球人物》2018年第7期)


历史学考研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是著名的“流氓皇帝”,这方面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吃同乡樊哙的狗肉不给钱,叫对方给他赊账,对方倒是赊了,他却一次也没结过账。

人家也是小本生意,赚的钱还不如他吃掉的多,樊哙被吃怕了,来了个惹不起躲得起。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遇到这样一个无赖,惹不起也躲不掉——樊哙的狗肉摊原来在泗水河西,眼看就要被这个赖皮吃垮,不得不搬到河东,谁知三天后,刘邦又找来了,拿起他的狗肉就吃,钱嘛,继续欠着。

这不是耍流氓,什么才是?

后来他拉杆子造反,成了最有希望夺取天下的实力派人物,身份变了,身上的流氓习气不但未减,好像还增加了不少,若有儒生去见他,不喜欢儒生的他,竟然将人家的帽子取下来当夜壶,朝里面撒尿。

著名儒士郦食其去投奔他,他竟然叫人打来洗脚水,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然后才让人把郦食其叫进来——你不是要见我吗,现在可以来见了。

好在郦食其肚量大,没跟他计较,只是教训了他一顿,质问他为毛对长者如此无礼。

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的英布,肚量就没有这么大了。

英布原是项羽的人,还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来不知为何,他不帮项羽打仗了,项羽一怒之下派兵去收拾他,他就投奔刘邦去了,刘邦故伎重演,又故意在洗脚的时候接见他,英布视为奇耻大辱,后悔得差点自杀——悔来,欲自杀。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刘邦的画风可以说是典型的流氓,早在当泗水亭长(相当于如今的村长)时,就常常“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他的手下,全都遭他调戏过。

司马迁用“好酒及色”四个字,来概括刘邦的流氓行径——

好酒,“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意思是常去酒馆喝酒,但不付账,每次都是打个白条走人,年底要结算的时候,老板知道收不到他的钱,只好把他的欠账一笔勾销;

好色,除了经常性地吃女人豆腐,且占便宜之后还赖账,与好酒食一样吃白食。

除了行为很流氓,他那张嘴巴也很臭,特喜欢骂人,秦始皇都被他骂过——有一次他看到秦始皇出巡,见那阵仗很威仪,忍不住骂道,他NN的,这小子挺威风嘛,大丈夫就要像这样才有意思!

韩信就更不用说了,楚汉对决时他想做齐王,被刘邦直接用国骂招呼。

对他的女婿张敖,他骂起来简直不拿他当人。

张傲,今河南省民权县人,赵王张耳之子,秦末跟随父亲参加过陈胜、吴广起义,后来成了刘邦的人,父亲去世后袭爵赵王。

据《史记·卷八十九》,张傲是汉高祖五年成为刘邦女婿的,娶的是刘邦和吕后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

既为赵王,张傲的封地自然在赵国。

汉高祖七年,刘邦从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赵国,因为那张臭嘴,差点把命丢在那里。

当然了,作为刘邦唯一的女婿,老丈人来了,张傲自然小心伺候,唯恐照顾不周,“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

意思是说,为了让老丈人满意,张傲一个下人都不用,自己亲自上阵,脱掉外衣,戴上袖套,从早到晚,亲自给他炒菜做饭,像仆人那样奉上,像孝子伺候父母那样,只差把饭菜喂到他嘴里了。

刘邦却毫不领情,像无赖那样席地而坐,像簸箕那样伸开两只脚(不知司马迁为何如此形容,也许那时候的簸箕就是这样的),对这个女婿破口大骂。

脑补一下他的样子,像不像没讨到钱的叫花子气急败坏地大骂行人木有爱心那样?

具体骂了些什么,司马迁未予记载,估计太难听,实在不好诉诸笔墨。

司马迁只是说,刘邦骂女婿的那些话,把赵国国相贯高、赵午等人都激怒了,这些人都六十多岁了,早已过了冲动的年龄,但刘邦的话实在太过分,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出来替领导打抱不平:“我去,陛下这是认为咱们的赵王懦弱,可以随便欺负吗!”

他们一起来劝张傲,大王您如此侍奉陛下,不但没落个好,反而被骂得狗血淋头,他是人你也是人,凭什么受他的鸟气?他如此粗暴无礼,哪里像个大老板的样子,一点大老板的素质也没有,让我们替你宰了他吧!

听了他们的话,张傲吓出一身冷汗,同时也十分庆幸,还好,他们没来个先斩后奏,不然麻烦就大了!

图5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张傲的遭遇,叫为好不得好,反而遭狗咬。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老丈人无缘无故地痛骂一顿,他岂能不委屈,岂能不气愤,岂能不扎心!

他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也有自己的尊严,也有维护尊严的权利。

与贯高等人一样,他也想一刀宰了这个没教养的老东西,但他不能那样做,他必须忍!

他使劲咬自己的手指,直到咬出血来才忍住,对贯高等人说,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你们为我好,我很感谢,但这样的话,你们再也别说了,没有高祖,哪有我们张家的今天,当初先父亡了国,多亏了陛下才得以复国,恩德泽及子孙……

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面,张傲毕竟是老大,贯高等人见他的手指都咬出了血,明白他不可能听他们的了,这才不再提那话,并向张傲道歉,表示他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打算,只是“怨恨高祖侮辱我王”。

刘邦遭遇的这场危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惊心动魄,等于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生死只在一念间,假如张傲经不起贯高等人的挑拨,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刘邦的老命就没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东哥的北漂生活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刘邦,这四个字是“好酒及色”,这也大致概括了汉高祖刘邦的无赖行径。

刘邦从小就游手好闲,不在家里种田养家,更不去考取功名,整日就和一群狐朋狗友鬼混,到处蹭吃蹭喝,不仅仅是同乡,就连刘邦的嫂子都十分厌恶刘邦,更甚至刘邦的父亲也大骂刘邦是个无赖。


后来刘邦当了泗水的亭长,但不仅不改本性,甚至变本加厉。

刘邦好酒,时常会去酒馆喝酒,喝酒很正常,但是人家刘邦每次都是打白条,而打白条也就算了,在影视作品当中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小二、记账”的情节,真正无赖的是刘邦光打白条不付账,将无赖行径演绎到了极致。

除此以外,关于刘邦的另一个事迹也是家喻户晓,那就是吃同乡樊哙的狗肉不付钱,叫人家樊哙给他记账,樊哙倒是给记账了,可是刘邦一次都没有付过账。


一来二去之下,小本生意的樊哙被刘邦吃怕了,赚的钱还不如被刘邦吃掉的多,樊哙干脆来了个惹不起躲得起。

然而事实证明,碰到这样的无赖,惹不起更躲不起,樊哙的狗肉摊子本来摆在泗水的河西,眼看着就要被刘邦给吃垮了,于是樊哙搬到了泗水河东,然而不出三日,刘邦又来了,狗肉照吃,钱嘛,还是欠着。

就这样的行为,他不是无赖谁是?

彭城之战后,刘邦兵败被项羽追杀,为了让马车能够跑得快一点,刘邦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扔下马车,而且还扔了不止一次。

除此以外,有一回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并且扬言要煮了吃肉,目的在于让刘邦服软。然而刘邦听闻这个消息以后,非但不生气,还向项羽喊话煮完以后分一块肉给自己吃,此等无赖行为实在令项羽无可奈何。


轻侃古今


是!因为刘邦本身就是个痞子,他没有项羽的英雄气魄。常言道………“君子永远斗不过小人”这也是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




A笑笑473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位。然而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却颇为不佳,历代文人评论刘邦,常以“流氓天子”、“无赖皇帝”称之。刘邦真是一个无赖吗?读了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或许会有所改观。

几件小事,道出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他的出身很一般,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刘老头儿”和“刘老太太”——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当时人们管刘邦叫“刘三儿”,可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刘三儿,后来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要说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可是天生的。《史记》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颗黑子。”意思就是说,刘邦天生一副当皇帝的面相。更为神奇的是,他经常到两家酒店赊酒喝,醉卧酒店时,酒店的主人竟然发现他身体的上方经常出现龙,为此,店主把刘邦欠他们的账都免了。

且不说刘邦的天生异相,就是刘邦做的事也够出格的。先说他的性格,“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总之就是说刘邦天生大度随和,乐于助人,跟谁都合得来,而且公门中有一大帮狐朋狗友。

有关刘邦不同寻常之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说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人往往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刘邦的不一般,认为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刘邦在乡里当差,一天县太爷家里来了个姓吕的贵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一听,纷纷道访。当时,后来的“兴汉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给县太爷收礼品记礼账,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他说:“贺礼不到一千的,都坐到堂下。”也就是说,带钱少的人无法与县太爷同席。刘邦两手空空地就去了,见到萧何他说:“我的贺礼一万。”然后让萧何呈上自己的名帖和礼单。贵客吕公一见这么重的礼,赶紧下堂迎接,一见刘邦,他大为惊异。原来这个吕?善于相面,他一看刘邦就知道这将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吃饱喝足之后,吕公留下了刘邦,非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自然是欣然答应,而吕公的这个女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

关于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史书上非止一端,有个老头曾预言他将“贵有天下”,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秦二世无道,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天下诸侯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亦称楚怀王。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相约,最先攻入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当时项羽在河北与秦军主力苦战,刘邦钻了空子,他率领大军一路攻入咸阳,灭了秦朝。

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大为光火。尤其听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为相,并将所有的财宝都据为己有时,更是怒不可遏——老子在这边浴血奋战牵制了秦军主力,你刘邦拣现成的,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即下令——明天就出兵去把刘邦灭了。

项羽挟四十万得胜之师,要灭刘邦十万士气不怎么高涨的军队,自然是稳操胜券。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那中国历史也将改写,可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刘邦的头号谋士张良曾救过他的命,项伯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想,如果项羽大军攻打刘邦,在刘邦军中的张良估计将会玉石俱焚。于是,项伯连夜单人独骑跑到刘邦军中面见张良,劝张良逃命。张良一听,立刻到刘邦帐中把情况向刘邦作了汇报。

论实力,此时的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刘邦赶紧让张良把项伯请进大帐,大摆宴席,对项伯连拍带捧,又一再解释自己不像项羽听说的那样想在关中称王,最后还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第二天,刘邦和张良以及几十个随从带着财宝来到项羽军中——说是解释自己毫无称王之心也行,说是前来认罪求饶亦可。项羽这个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心太软,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粗——说他心太软,是因为他竟然没能下得去手一刀砍下刘邦的脑袋;说他心太粗,是因为他居然被刘邦的“卑微”给蒙蔽了,没有意识到刘邦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谋士范增一再提醒他杀了刘邦,可鸿门宴上的项羽就是视而不见,中间虽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事,但前有“楚奸”项伯舞剑加以庇护,后有勇士樊哙闯宴斥责项羽,刘邦此次终究有惊无险,安然逃脱,后来还被项羽封去巴蜀之地做汉王。当了汉王的刘邦,明白目前项羽是“刀俎”,自己是“鱼肉”,为了表示绝无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他?把火烧了从汉中进入关中的必经栈道,项羽一见,更是大为放心。就这样,刘邦养精蓄锐,为自己争得了走向强大、与项羽一较短长的宝贵时间。

刘邦的屈伸之道不光用在强大的对手身上,对自己的兄弟有时他也会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当时刘邦败给项羽,而他手下大将韩信则刚刚平复了齐地,刘邦正要派人让韩信前来救急之时,韩信也正好遣使到刘邦营中,以齐地刚刚收服、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听到韩信的要求火冒三丈,一旁的张良与陈平赶紧在桌子底下踩了?邦两脚,刘邦一下子明白过来,说道:“韩信这小子当年钻人裤裆,没想到现在做了大将军还是这么没出息。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当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郑重其事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自然大喜过望,从此更是为刘邦卖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不但能屈能伸,而且能随机应变,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他才能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不是像项羽一样,败了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善用人才,打下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对决,有些人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是个小人,没有道德底线,并列举了刘邦种种“无耻”事迹,然而,真的因为刘邦是小人,所以他能成功吗?事实远非如此。


九五人生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位。然而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却颇为不佳,历代文人评论刘邦,常以“流氓天子”、“无赖皇帝”称之。刘邦真是一个无赖吗?读了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或许我们的看*有所改观。

几件小事,道出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他的出身很一般,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刘老头儿”和“刘老太太”——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当时人们管刘邦叫“刘三儿”,可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刘三儿,后来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要说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可是天生的。《史记》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颗黑子。”意思就是说,刘邦天生一副当皇帝的面相。更为神奇的是,他经常到两家酒店赊酒喝,醉卧酒店时,酒店的主人竟然发现他身体的上方经常出现龙,为此,店主把刘邦欠他们的账都免了。

且不说刘邦的天生异相,就是刘邦做的事也够出格的。先说他的性格,“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总之就是说刘邦天生大度随和,乐于助人,跟谁都合得来,而且公门中有一大帮狐朋狗友。

有关刘邦不同寻常之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说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人往往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刘邦的不一般,认为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刘邦在乡里当差,一天县太爷家里来了个姓吕的贵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一听,纷纷道访。当时,后来的“兴汉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给县太爷收礼品记礼账,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他说:“贺礼不到一千的,都坐到堂下。”也就是说,带钱少的人无法与县太爷同席。刘邦两手空空地就去了,见到萧何他说:“我的贺礼一万。”然后让萧何呈上自己的名帖和礼单。贵客吕公一见这么重的礼,赶紧下堂迎接,一见刘邦,他大为惊异。原来这个吕?善于相面,他一看刘邦就知道这将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吃饱喝足之后,吕公留下了刘邦,非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自然是欣然答应,而吕公的这个女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

关于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史书上非止一端,有个老头曾预言他将“贵有天下”,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秦二世无道,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天下诸侯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亦称楚怀王。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相约,最先攻入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当时项羽在河北与秦军主力苦战,刘邦钻了空子,他率领大军一路攻入咸阳,灭了秦朝。

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大为光火。尤其听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为相,并将所有的财宝都据为己有时,更是怒不可遏——老子在这边浴血奋战牵制了秦军主力,你刘邦拣现成的,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即下令——明天就出兵去把刘邦灭了。

项羽挟四十万得胜之师,要灭刘邦十万士气不怎么高涨的军队,自然是稳操胜券。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那中国历史也将改写,可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刘邦的头号谋士张良曾救过他的命,项伯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想,如果项羽大军攻打刘邦,在刘邦军中的张良估计将会玉石俱焚。于是,项伯连夜单人独骑跑到刘邦军中面见张良,劝张良逃命。张良一听,立刻到刘邦帐中把情况向刘邦作了汇报。

论实力,此时的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刘邦赶紧让张良把项伯请进大帐,大摆宴席,对项伯连拍带捧,又一再解释自己不像项羽听说的那样想在关中称王,最后还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第二天,刘邦和张良以及几十个随从带着财宝来到项羽军中——说是解释自己毫无称王之心也行,说是前来认罪求饶亦可。项羽这个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心太软,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粗——说他心太软,是因为他竟然没能下得去手一刀砍下刘邦的脑袋;说他心太粗,是因为他居然被刘邦的“卑微”给蒙蔽了,没有意识到刘邦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谋士范增一再提醒他杀了刘邦,可鸿门宴上的项羽就是视而不见,中间虽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事,但前有“楚奸”项伯舞剑加以庇护,后有勇士樊哙闯宴斥责项羽,刘邦此次终究有惊无险,安然逃脱,后来还被项羽封去巴蜀之地做汉王。当了汉王的刘邦,明白目前项羽是“刀俎”,自己是“鱼肉”,为了表示绝无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他?把火烧了从汉中进入关中的必经栈道,项羽一见,更是大为放心。就这样,刘邦养精蓄锐,为自己争得了走向强大、与项羽一较短长的宝贵时间。

刘邦的屈伸之道不光用在强大的对手身上,对自己的兄弟有时他也会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当时刘邦败给项羽,而他手下大将韩信则刚刚平复了齐地,刘邦正要派人让韩信前来救急之时,韩信也正好遣使到刘邦营中,以齐地刚刚收服、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听到韩信的要求火冒三丈,一旁的张良与陈平赶紧在桌子底下踩了?邦两脚,刘邦一下子明白过来,说道:“韩信这小子当年钻人裤裆,没想到现在做了大将军还是这么没出息。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当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郑重其事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自然大喜过望,从此更是为刘邦卖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不但能屈能伸,而且能随机应变,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他才能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不是像项羽一样,败了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善用人才,打下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对决,有些人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是个小人,没有道德底线,并列举了刘邦种种“无耻”事迹,然而,真的因为刘邦是小人,所以他能成功吗?事实远非如此。


历史的足迹66


我觉得不是,刘邦可能文化水平差点,但是从小在乡间游荡的他应该人缘不错,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所以他才能以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笼络天下英豪为他所用。说明他会笼络人。

能够纳谏,能够广泛听从臣下的各种建议,不刚愎自用。说明他具有明君气度。

能够人尽其才这是一个统治者的重要本领,从他可以说出打仗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后勤调度我不如萧何就可以看出,他能充分了解臣下才能,并将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尽可能发挥他们的长处。说明他能知人善用。

能屈能伸弱小时可以奉项羽为老大,然后不断积蓄力量,最后毕其功于一役,在垓下打败项羽。说明他有智慧。

危急关头敢于破格任用韩信为帅,并能大胆地将所有军队交给他指挥,说明他有用人不疑的品格。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刘邦不是无赖,而真的是很牛的人。


蒲哥731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段经典论断中,可以看出刘邦是很清楚如何做一个领导者的。为了发挥出系统最大的功效,他很好的扮演了一个遇事无主张的“如之奈何”先生,同时以共同的利益、容人过失的大度将大家都凝聚在自己周围,以系统的力量来补充个人的不足,用人之长而容人之短。帝王的素养也不过如此了。


罗云熙的小天使


确实是一个无赖。欺负寡妇,混吃混喝,到处欺负人,没钱骗吃吕公的酒席,吕公见机赔钱招为女婿,要不然还在到处耍光棍,就是社会上一个混子。后来为了天下完全不顾信义,骗其他人卖命,最后又以谋反为名杀了,独自一家坐天下,真正的面厚心黑,没有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