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数次直接使用“”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白鹦鹉赋》开篇即云: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白鹦鹉赋》

上图这段描绘白鹦鹉的文字,也可看作是王维对美的事物的看法的形象表述。他认为白鹦鹉之美,在于它的红嘴吐出的“清音”和白色羽毛的“素彩”。清音与素彩相谐故难能可贵。此中既透露出王维的审美趣味,也包含了他对美的理想因素。他在十五岁时作的《题友人云母障子》诗曰:

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山泉

​他认为云母屏风上呈现出的山水景致妙在自然,高于画家笔下的彩画。王维并非贬低艺术美,而是提倡艺术地再现自然美必须自然朴素,不事雕饰。昔人评王维诗:“皆庄重闲雅,浑然天成”,“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评其画为:“笔踪措思,参于造化”,“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可见,王维积极提倡并在艺术创作中努力追求的,不是华丽绮靡、繁富雕饰的美,而是清新自然、娟秀素淡的美。春天万物欣欣向荣,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王维喜爱春天。他在《谒璿上人》诗序中赞叹:“春物俱美!”此诗宣讲禅理,写得枯燥乏味。但诗中“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二句,从捕捉听觉感受的角度巧妙地描绘出早春的美,诱人想象,富于诗意。王维是春天的热情歌者。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春天万物生机勃勃

他的集子里抒写春天风光的佳作颇多诗歌有:《早春行》、《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兰田》、《春中田园作》、《春园即事》、《春日上方即事》、《鸟鸣涧》和《萍池》等。文章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写田园或写山水,写晴日或写月夜,写静境或写动态,都有鲜丽的色彩,美妙的音响,迷人的境界宛若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图画。洋溢在这些画面上的,是春天的蓬勃生气,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喜悦之情可见王维又是这种清新明媚的美的热烈追求者。在盛唐诗人中,崇尚这种美的并非王维一人。李白就提出诗贵“清真”和“自然”,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边塞诗人岑参也曾称赞友人的诗“清新”:爱君词句皆清新:“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春天美景

杜甫也把真实、朴素作为评价艺术作品和艺术美的尺度。可见,这种真实、自然、朴素、清新、娟洁、蓬勃的美,正是盛唐时代诗人普遍追求的理想美,是兴旺发达的盛唐社会生活美和当时人们健康昂扬的精神美的反映。王维对素彩清音之美的推崇和对春物之美的向往,说明他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带有时代性。王维还说:“美秀备于仪形,风流发于言笑。”人的美秀,存在于人的形体仪态中;而人的“

风流”即内在的精神和气韵的美,却在人言谈笑颦之时生动地表现出来。王维既注意到人的外貌美,更重视人的精神美。他的审美观点是比较全面、辩证和深刻的。王维正是以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而更着重内在美的审美观,去品评生活中的人物和艺术中的形象。他在《皇甫岳写真赞》中云:“有道者古,其神则清。双眸朗畅,四气和平,长江月影,太华松声。”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诗歌审美意境

这里既赞美皇甫岳内在的道德品格美,又欣赏他神清目朗的外在形态美,而且还指出正是人物的“古道”美才使他表现出“清神”美。既然王维肯定白鹦鹉的“素彩”“清音”、春天的景物、人的仪形言笑之中存在着美,那末是否可以得出结论说,王维认为美是客观的,自然美就在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呢?不,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因为王维还在一篇《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的文章中说:

人心本于元气,元气被于造物。心善者气应,气应者物美。

王维在他的诗文中频繁使用美这个概念,表述他对美的认识

春天审美意境

应该指出,此文赞颂唐肃宗朝的宰相王玙至孝感天,天降紫芝、木瓜等祥瑞之物,宣扬了天人感应的神秘迷信观点。但在上引的这段话中王维把人心与万物都看作源于一种运动着的物质元气,又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的元气本体论出发来论美他认为事物的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而是人的“善心”与物的“元气”互相呼应、谐调一致的产物,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段话不仅正面地、明确地表达了王维对美的本质的看法,而且还包含着他对真、善、美相互关系的认识。心善气应,气应物美的说法来看,王维似乎已看到了美并不是孤立自在的东西,它同真(被于万物的元气在运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善(人的善心)密不可分地联系着真和善是美的前提和条件,美又是符合于真与善的。王维对于这些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对于我们是有启迪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