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远程反舰导弹鹰击62的威力有多大?

秦皇见汉武


反舰导弹这个东西咱们可以多聊一下它的射程,可以多聊一下速度,可以多聊一下突防能力,也可以聊聊通用性这些。威力,其实不用太关注,都够用。

现在世界海军水面舰船也不外是: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

航母先放一放。巡洋舰数量少,不算典型,护卫舰占的权重低,也放一放。咱们先看看最为普遍的驱逐舰。

现在的驱逐舰都有一个典型特征:皮薄馅大。

过去有铁甲舰、无畏战舰、战列舰。这些老舰是相当的结实,装甲极厚,挨个百十枚炮弹、炸弹都不至于沉没。当然,鱼雷不算。鱼雷挨几枚谁都是废。把军舰造的很结实,防护性很好,这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机动能力差,简单的讲:慢。

现代战争节奏越来越快,军舰也在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猛的火力。驱逐舰要追杀潜艇,驱赶鱼雷艇、导弹艇,慢了肯定不行。为了跑的快,战舰就得轻。这个重量从哪省呢?只能是从装甲上省。

驱逐舰的防御机制是用各种武器拦截敌方袭击。用中远程导弹、近程导弹、近防炮拦截敌方的导弹,用干扰弹、烟雾装置、水雾装置去干扰敌方的导弹。当然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高速规避一下。它是尽量保证不被敌人的导弹、炸弹、鱼雷击中。

如果击中呢?那就完了。

驱逐舰自身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舰体非常薄,在导弹面前跟纸没有区别。驱逐舰的舰体就是用来保证浮力的,开起来保证不漏水就得了。所以我们也经常看见美国驱逐舰和民船发生碰撞,然后驱逐舰被撞个大窟窿。这两天美国人不还是找日本渔船索赔呢嘛。任何一款反舰导弹都能轻轻的撕开任何一款驱逐舰的舰体,钻进去,爆炸。

驱逐舰不但皮薄而且馅大。为了保证火力,现在的驱逐舰都是一座移动的军火库。舰体很大一部分是密密麻麻的垂直发射装置,里面装的是100多枚各型导弹。实际上反舰导弹击中驱逐舰,钻到这些垂直发射井里爆炸的概率非常高。剩下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殉爆。反舰导弹自己爆炸,再把这些导弹也引爆。

除了这些垂直发射井,驱逐舰还有携带的鱼雷和小型导弹、近防炮。还有大量的燃油以及锅炉......

驱逐舰被反舰导弹击中,引起连锁爆炸,这个可能差不多得达到90%。再加上单薄的身体,肯定难逃一死。

反舰导弹的难点在于怎样突破驱逐舰的各种导弹拦截,如果突破了,剩下的就不是什么问题了。任何普普通通的一枚反舰导弹顺利在驱逐舰体内爆炸,都足以要驱逐舰的命,正常是放烟火,击沉。运气非常非常好,也得是丧失战斗能力,残废。

鹰击62是一款重型远程反舰导弹,战斗部装药300公斤。这在反舰导弹里都是大家伙。威力不用过多探讨,驱逐舰被它击中,那就是支离破碎、死无全尸。驱逐舰如果被鹰击62击中还能开走,那只能是打偏了,擦个边。

巡洋舰、护卫舰的意思都差不多。

当然,以现在驱逐舰的防空能力,鹰击62想突破,成功切进去,这个难度也是相当、相当的大。伯克级驱逐舰带有宙斯盾系统,火力通道达到16-24,意思是以一秒钟发射一枚防空导弹的速度,拦截16-24个空中目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雷达探测到鹰击12这类的大型导弹,理论上就是肯定能打下来。要不怎么都追求饱和攻击呢。饱和攻击就是同时上百枚导弹打过去,然后让它的宙斯盾系统忙不过来,利用几秒钟的间隙,冲进去。要是在同一方向,以一秒钟一枚的间隔向发射反舰导弹,理论上,这些带垂发、带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可以拦截100枚,直到自己的防空导弹打光。

反舰导弹工作的最大难点是怎样击中敌舰,击中了,能炸成什么效果,威力如何,是个小问题。

以鹰击62的条件,客串个小战斧都可以,300公斤的战斗部,炸塌一栋小楼也没问题。

但是,如果打航母,鹰击62的威力就远远不够了。

现在航母都是隔仓设计,美国航母更是被分成2000多个水密舱。一个舱室被击中,进水,不会灌进其他舱室。加上10万吨级的身躯,扛沉性非常强。也不用多解读,2005年美国拿退役的小鹰级航母做实验,用炸弹、导弹、鱼雷、水雷、自杀艇炸了25天,航母没沉。

而且他们炸的是1965年下水的航母,现在最新的福特级扛沉能力肯定又提高了两个台阶。扛十枚八枚鹰击62应该是小意思。更主要的是鹰击62能突破舰载机、驱逐舰层层拦截,最终击中航母,这个可能其实是非常低。

这次阅兵我们展示了鹰击12B路基反舰导弹,这就是接鹰击62班的。用超音速的鹰击12B,成功的可能会大一截。

目前能对航母产生真正威胁的,全世界只有东风21/26。驱逐舰拦不住,航母也扛不住,和其他的反舰导弹性质不一样。


锐度何老师


鹰击62的厉害之处,在于双5设计,弹头500公斤,射程500公里,专家在“中国舆论场”中如是表述。可是我们明明发现,它的块头大小,差不多等同于与美制“战斧”,“战斧”的射程达到了2500公里,又如何说?答案是鹰击-62还没有更换喷气式发动机,如果换装了在珠海亮相的WS-500,立马变得不一样。说白了以作战需求而设计,作为本世纪初的一款新型反舰导弹,它有极佳的气动和冗余性设计。2004年开始装备,2006年有了外销型号C602,2012年展示了对陆攻击型号CM-602G,改型不断,技术自然越来越高。按公开报道,2013年做过反电磁作战演练,生存能力大为提高。如此,弹重毁伤威力自然不小,在命中精度上精益求精,可在陆基和空中配套,也可以装在舰上,使用灵活性比较强。

豹吼鹰击

一枚打过去,就能有效毁伤7000多吨的大舰,尤其装上高爆炸药以后,这便是鹰击-62的能量,其能量绝不可低估,但是鹰击-62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你知道吗?从买到造,我们成功迈出了重大一步,从此沿着自已铺设好的道路前进,可以成体系式发展,会越来越好,如现在公开的鹰击-83,甚至鹰击91等,自成一家是重要的,说明了我们的技术是成熟的,今后可根据自己需求而发展。其次是远,远程,远战能力的提升,鹰击62正是一记重拳。打得一拳开,以免百拳来,从此可以攻防兼备,在攻的方面做好的一件利器。可以说意义重大而积极,不再受制于人。豹吼鹰击,当网友们在《航空知识》上看到这样一幅精典的画面,多少人为此流下了激动的泪滴,(非鹰击-62,而是最新的鹰击型号)。

越来越好

如人们所熟知的鹰击-6是第一代反舰导弹,鹰击-82是第二代,鹰击62是第三代,现在网上传说的鹰击-18等型号是第四代,坚实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鹰击人正以加倍的努力,寻求更具威力反舰导弹的发展。鹰击-62是其中重大而坚实的一步,在技术上完全靠自家努力而实现。满足了自家使用,亦有出口,用的如何?仅以其硕大的外形,就极易使人浮想联翩。它成熟了,盲射以后可自主攻击,使用空间得到了很大拓展。


魂舞大漠


严格意义上讲鹰击-62是我国第一代重型远程反舰导弹,最早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岸舰型号首次公开亮相,成为10年前国庆阅兵式上的明星产品,在我国反舰导弹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使得人民海军首次拥有了射程超过300公里,具备毁伤大中型舰艇的能力。

从外形上来看,鹰击-62与陆基长剑-10中远程巡航导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而有了借鉴前者经验发展而来的说法,两款导弹的列装时间也差不多,都属于典型的亚音速巡航导弹。鹰击-62迄今为止只发展了三联装岸舰和舰舰两个型号,其中舰舰型号只装备国产052C型防空型驱逐舰,并没有进行广泛换装。

从我国反舰导弹发展历程来看,最早起始于上游系列反舰导弹,装备于051系列导弹驱逐舰上,随后发展了海鹰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系列反舰导弹,最终构成上游、海鹰和鹰击三大反舰导弹体系。海鹰系列反舰导弹最初是作为岸舰导弹来发展的,最终取代了上游系列导弹成为海军主要反舰导弹,直至鹰击系列导弹的出现最终逐步替换了上游和海鹰两大谱系,成为人民海军反舰作战的一枝独秀。

总的来讲,人民海军反舰导弹发展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上游系列、海鹰系列反舰导弹和鹰击-6系列反舰导弹,第二代鹰击-81和鹰击82系列反舰导弹,第三代鹰击-62、鹰击-83以及鹰击-9系列反舰导弹,第四代为现役的鹰击-12和鹰击-18两个系列的反舰导弹。从射程角度来看,第一、二代的反舰导弹的射程普遍比较近,大多在100公里以下,部分型号只有三四十公里;到了第三代射程才基本延续至180公里左右,也就是鹰击-83系列的射程,而鹰击-62重型反舰导弹的射程在这个时期达到了300公里以上,实现了大幅的跨越式提升。

新时期我国面临严峻的海上威胁,尤其是外媒不断渲染的中国“反介入”或者“区域拒止”作战体系,我国对于延伸海岸防线纵深以及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需求极为紧迫;通常认为,想要打航母导弹的射程至少要在300公里以上,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数据应该在500公里以上,同时要求导弹大战斗部达到300公斤以上,方能对大中型舰艇造成实质性的毁伤,在这种背景下,鹰击-62应运而生。

鹰击-62反舰导弹一经曝光,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集聚在其超过300公里的射程和近400公斤的战斗部上,被认为能够对敌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毕竟一枚鹰击-62即可让一艘排水量七八千吨的驱逐舰丧失战斗力,这种毁伤威力对于人民海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使得打航母由理论逐步走向现实。

另外一大进步主要体现在远程反舰导弹的中继制导上,不是说射程几百公里的导弹发射出去就不管了,其打击航路径需要多维手段不断进行修正方能实现最终的命中,这是衡量一个国家远程反舰作战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远程反舰导弹发射后最初由舰载雷达进行制导,而后转为作战体系中的预警机、卫星或者是舰载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直至末端进入导弹导引头自主探测范围,整个导弹的发射流程才算是真正走完。

鹰击-62实现装备部队,意味着人民海军在中继制导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的配套作战体系建设上取得重大进步,这也为后续第四代鹰击-12和鹰击-18反舰以及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总的来说,鹰击-62的出现对于人民海军反舰作战具有深远的意义,该型弹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以及毁伤威力大,将原先的反舰作战辐射范围大幅度提升。同时其在技术方面对于后续亚超结合导弹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鹰鸽分析


鹰击62被誉为“红色战斧”,应该算是我国上一代的远程反舰导弹了,主要填补了远程反舰导弹的空白,这款导弹还在服役,慢慢的会被新一代的远程反舰导弹鹰击18所取代!

反舰导弹的发展我军一直都很重视,鹰击62在2004年伴随着052C型驱逐舰服役的时候风头真是一时无两。回头来看,这款导弹只是解决了我国海军远程反舰的有无问题,把新一代驱逐舰的反舰攻击能力从YJ-83的200公里拓展到了400~500公里,这算是一次飞跃式进步,但是其智能化水平、突防能力等关键指标其实非常平庸,是一款典型的亚音速反舰导弹,也不具备隐身突防能力,突防能力并不是很强!

然而鹰击62外形气动、速度、突防方式、以及射程与BGM-109战斧有太多的相似,于是被称为“红色战斧”,这款反舰导弹的水平相当于西方80年代末的水平,尤其在反舰导弹发动机方面更是最大的短板(采用涡喷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也不具备超音速突防的能力!

鹰击62全长6.8米,直径0.54米,翼展2.9米,负载1240千克,最大速度0.9马赫。外形上鹰击62和战斧相类似的适于低空长距离飞行的常轨气动布局,采用长细比较大的一字形弹体,加中弹翼大弦展比平面布局因此俗称为“飞机式布局”。整个导弹采用卵形弹头,单体中部为圆柱形,尾部为截锥形,十字形尾部弹翼,后部采用串联固体火箭推进器。

鹰击62的制导方式为“中段为惯性制导+中继制导修正+末端主动单脉冲雷达导引”,在北斗II型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跟进的情况下,后期外贸版C602、CM-602G加装了卫星导航系统,提高了中继制导精度!

鹰击62属于典型的亚音速远程反舰导弹,它是新世纪 后我军052C的主力反舰导弹,与鹰击83反舰导弹形成高低搭配模式。C62的特点:

第一、采用掠海飞行的低空突防,末段突防甚至只有7~8m高度;

第二、射程远、威力大,一枚鹰击62射程可达500公里左右,可以让一艘5000~7000吨级的驱逐舰丧失战斗力,加强版的C602、CM-602G牺牲了航程,加大了弹头的重量,威力就更大了!

第三、搭载平台多,岸基、海基、空基都能发射。海基搭载平台是052C,2009年时,岸基型鹰击62还在我国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空基型YJ-62还可搭载在轰-6H/6K上,可谓是多面手。

当然缺点还是全程亚音速,突防能力令人担忧。不过如今在我国鹰击62已经落后,取代他的是末端4倍音速突防的鹰击18导弹!新锐的YJ-18则具备了中段掠海突防+末端超音速冲刺+智能航路规划等全新的突防技术,且理论射程与YJ-62差不多甚至更远,取而代之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不过YJ-18如今也不是我们最强的反舰导弹了,有迹象表明,我军下一代的反舰导弹已经取得突破,而且是双线突破!一条是高超音速路线,而且已经多次试射;

另一条则是智能化的隐身路线,国产隐身反舰版“拉斯姆”,加上火箭军的反舰神器东风21D,我军对反舰任务能力的变态追求可见一斑。


狼烟火燎



“鹰击62”反舰导弹是在借鉴了“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的技术,研制出来的一型先进的亚音速反舰导弹,目前装备在我军052C防空驱逐舰上和车载岸基反舰导弹部队。

1990年代末之前我海军舰艇上所使用的导弹是“鹰击8”系列中型亚音速反舰导弹,虽然性能比较先进,但是该导弹战斗部装药70公斤,只能毁伤3000吨级别的舰船,打击更大型的战舰则力不从心,而且它的射程在200公里左右,这个射程在当今防护严密的防空体系下显然不能在更远的距离外歼敌!

同时,海军岸防导弹部队仍然使用早期的“上游”和“海鹰”系列两型导弹,这两型弹皆为1960年代的装备改进的,由于基础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再怎样的深度改进也是落后装备!而且弹的体积太大只能采用固定阵地部署…我国海岸线漫长这就大大的增加了部署成本。

基于舰艇用和岸基用反舰导弹的现状,我军在研制“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的工作收尾时,利用当中一部分科研成果研制“鹰击62”型反舰导弹。

“鹰击62”导弹是大型反舰导弹,射程300公里,战斗部装药120公斤黑索金高能炸药,一枚就可以毁伤一艘5000~7000吨级别的舰船!

“鹰击62”导弹的先进之处在于它的制导方式,300公里这样远的距离导弹要想击中目标,没有先进和有效的制导,导弹离舰后50公里就成了“没头苍蝇”!这是因为舰载对海雷达虽然搜索距离很远,但是受地球曲面的影响制导雷达波50公里外根本探测不到曲面以下的舰船,所以50公里内就叫做雷达的“视距内”,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对海雷达都是“视距内”制导距离,要想导弹打到“视距外”的目标只能采取“中继”!
052C舰的直升机平台上有一架“卡31”预警直升机,前几天解放军报就报道了:“西安舰”与舰载直升机配合,远程“超视距”外打击敌舰船的演习。

反舰导弹的中继涉及到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化作战,是由“空天舰”一体化组成,空就是卫星、天就是预警机一类的中继平台、舰就是舰船。

鹰击62发射离舰之后在视距内距离,先由战舰进行制导→50公里外自行惯性制导,可由卫星或者舰载预警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和中继制导目标修正(超低空30米飞行)→距离目标10公里时导弹跃升,自身携带的单脉冲雷达开始工作探测敌舰,确认目标精确方位后对敌实施攻击…。

这一整套的制导方式说起来很“简单”,但这是小国家所不能及的事情!唯有大国拥有的完整体系才能做到,所以别看小国购置了什么先进的岸基反舰导弹,但是没有完整的中继制导体系,最多也就100公里外的初级制导,这种水平根本发挥不出来先进导弹应有的战斗力。
总体来说,“鹰击62”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音速反舰导弹之一,目前在海军6艘052C型驱逐舰上服役,同时岸基反舰部队装备的也很多,并且采用重型卡车底盘,具备了高机动性,这样的机动能力即可以减少部署的数量又扩大了岸防的范围。

“鹰击62”反舰导弹是大国海军体系化作战的一环,在完善的体系化作战当中它可以发挥出最完全的性能和战斗力。


皇家橡树1972


鹰击-62是我国研发的一款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它的研发生产单位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根据2014年9月美国《联合部队》季刊的一篇文章,鹰击-62的弹头重达210公斤,巡航速度0.6-0.8马赫(735-980公里/小时),末端掠海攻击高度为7-10米。该导弹的初段和中段采用GPS和北斗导航辅助的惯性制导,末端主动单脉冲雷达巡的。它的出口型C-602导弹的射程为280公里。据信,鹰击-62的射程肯定会超过C-602,至少达到400公里。

210公斤的弹头重量,足使一艘5000-7000吨级的驱逐舰丧失战斗力,甚至沉没。要知道在马岛战争中,击沉“谢菲尔德”号的飞鱼导弹的战斗部只有160公斤重。据说,最新的鹰击-62还装上了光电导引头,这更提高了导弹的抗干扰能力。

鹰击-62装备于052C驱逐舰。另外,还以三联装车载部署方式装备海岸防御部队。

图1 “海口”号驱逐舰上的鹰击-62导弹

图2 海岸防御部队装备的三联装鹰击-62A导弹

C-602是鹰击-62的出口型。它的射程是280公里,带有一个300公斤的半穿甲弹头,采用GPS制导。缩水的射程是为了符合《导弹技术防扩散协议》的限制。

C-602在2005年9月发布,并在2006年非洲航天和防务展上首次向境外展示。

在C-602的基础上,航天科工集团三所还开发了CM-602G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对外宣传资料宣称它的射程为290公里,带480公斤穿甲爆破燃烧弹头,采用可用“人在回路”控制增强的GPS辅助惯性制导。

该导弹最早出现在2012年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展上。


稀星天外


鹰击62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型号繁多的反舰导弹家族当中一个不折不扣的匆匆过客,最初问世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它是一个王者,结果很快就发现其实只是一个青铜。当然这并不是说鹰击62本身的性能不行,而是中国的反舰导弹技术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使得生不逢时的鹰击62在短短数年之内就从当红小生沦为了过气网红。鹰击62的研制时间大约在2000年左右,在此之前我军现役反舰导弹的主力型号是鹰击83、鹰击61。

上述型号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大约在200公里出头,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在现代海战中打击敌方先进作战舰艇的需要,更不要说有效对付航母战斗群了。同时中国海军的战术侦察和战场信息感知能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多款用于电子侦察/海上巡逻/早期预警的高新系列飞机以及陆基/舰载超视距雷达投入使用,我国具备了发展新型远程反舰/对地多用途巡航导弹的硬件条件和技术基础,鹰击62反舰导弹就是第一批试水的产物。

鹰击62反舰导弹的气动布局与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非常相似,采用大长径比的一字型弹体,弹体中部装有窄梯形折叠式弹翼,可在发射后展开,弹体下方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收缩式进气口,弹体尾部装有十字形折叠式弹翼,最后面是串联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这样的整体设计非常适合低空长距离飞行。鹰击62的最大射程超过400公里,战斗部重量为300公斤,单发即可重创一艘5000至7000吨级的驱逐舰。

最早装备鹰击62的作战平台是052C型驱逐舰,在舰体中部安装了2座四联装的圆桶式倾斜发射装置,比起中国军舰装备最广泛的鹰击8系列反舰导弹的方箱式倾斜发射装置,有着很高的外观识别度。但是鹰击62的这种圆桶式发射装置相当占用空间,堆放在寸土寸金的军舰甲板上实在是显得有些突兀。因此鹰击62只装备了6艘052C型驱逐舰,从052D型驱逐舰开始,安装鹰击62的位置就替换成了32单元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尽管鹰击62在舰载领域没有得到太多的应用机会,但是由于成本造价低、使用维护方便(相对于超音速反舰导弹),深受岸防部队的青睐,列装了中国海军多个岸基反舰导弹团,采用四轴一体化发射车,每车配备三联装导弹发射装置,机动性能好,隐蔽能力强,持续火力猛,部署在大陆沿海就可以直接封锁海峡对岸的所有港口和航道,也可以部署在南海岛礁实施离岸攻势防御。随着鹰击18、鹰击12等先进反舰导弹的大量普及,鹰击62也完成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晨曦谈兵


鹰击-62反舰导弹其实是融合了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长剑-10)的技术,属于远程重型反舰导弹,其性质有点类似于美国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的反舰型。

大家可能非常熟悉美国的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其实“战斧”是一种多用途巡航导弹,功能不仅仅是对地攻击,还有反舰型的“战斧”。他们属于在一个弹体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图为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反舰型攻击靶标的画面。其实鹰击-62也有点这个意思,他是属于在长剑巡航导弹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反舰导弹,我们下面先说一下他的诞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鹰击-62反舰导弹是在90年代开始提出,原计划是在当时已有的鹰击-6或海鹰-2大型反舰导弹基础上研发。但是说实话这两种导弹的技术层次在当时并不是先进,自重2吨但射程却只有150公里,而且这么巨大的体积和重量只有轰6轰炸机能携带,歼轰7这类战术轰炸机根本带不了。恰好当时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也就是现在的长剑-10)基本定型,所以我们干脆转换思路,以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为基础开发鹰击-62,放弃鹰击-6这个平台,实现与美国BGM-109“战斧”那样“一型多用”的功能,以提高各方面通用性。这既是鹰击-62的诞生情况,所以我开始说鹰击-62有点“战斧”的意思。下图为挂在轰6轰炸机上的鹰击-6,他的体积十分巨大,普通战术轰炸机或多用途战斗机根本无法携带。

鹰击-62关键就是在制导模式上,一般的反舰导弹基本都是采用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而且受到地球曲率影响超过50公里通常是需要中继制导的。惯性制导有个问题,长时间会出现误差累积,到飞行末端的时候飞行误差就累计的很大了。而鹰击-62的自身射程达到300公里,同样会出现惯性制导累计误差的问题,所以鹰击-62的中段飞行过程中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中继制导修正”。所谓“中继制导修正”就是指利用卫星或中继制导飞机对惯性制导在飞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不断修正以提高精度。以前我们是用的是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现在我们有了“北斗”就可以用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了。这样有了中继制导修正就能大大提高鹰击-62的中段飞行精度,到飞行末端会使用主动雷达在40-50公里距离上主动探测并进行跟踪攻击。

但是说实话鹰击-62的单枚攻击威力并不是很大,并不像俄罗斯那些P系列重型导弹那样能够一发带走万吨战舰。鹰击-62的战斗部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比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要高一点,但是跟美国的“鱼叉”处在同一水平。而且鹰击-62属于亚音速导弹,末端攻击速度只有0.9马赫左右,不像那种超音速甚至超2倍音速导弹那样具备那么大的动能。一般对于5000吨以下的中小型作战舰艇可以做到一枚重创甚至摧毁,但是对于巡洋舰、航空母舰这类大型战舰就需要多枚饱和攻击,否则突防能力和威力是不足以威胁航母战斗群这类目标的。

再就是搭载平台,虽然鹰击-62比原先的鹰击-6要小一些,但是仍然还是有比较大的体积,通常不再海基平台装备。目前鹰击-62基本都是用岸基发射车和大型轰炸机携带,海军舰艇目前也只有6艘052C型驱逐舰装备,潜艇、052D、055都没有装备。所以说鹰击-62其实更像是一种“海防型”反舰导弹而不是“攻击型”,比较适合部署在南海岛礁,可以岛礁为中心覆盖半径250公里的范围,威胁那些海军整体水平很弱的东南海国家已经绰绰有余。下图为052C上的鹰击-62发射筒,只是唯一装备鹰击-62的舰艇。

总的来说鹰击-62这种反舰导弹理念比较新,打破了以往反舰导弹的发展思路,为为后续几种反舰导弹在制导模式、平台等方面提供了不少的经验,这方面的意义是很大的。而且鹰击-62的最大能力发挥要依托现代化的指挥系统,所以鹰击-62的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现代化海军作战体系的完善,这是另一方面的重大意义。


雏菊西瓜Peterpan


鹰击62是一种岸基飞航式远程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威力很大,外贸代号是C602,具体的参数我也不清楚。


老何157501439


威力多么大?

这个问题嘛……

不好描述。

反正本导弹战斗部比国产同类导弹都要大(海鹰/上游系列不算),标配防跳齿。估计200kg的战斗部重量是要有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