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藏在1800米大山洞穴中的神秘村子中洞苗寨,为何有些村民不愿搬走?

一溪绿水


贵州紫云县: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16年前才通电,无人愿意迁出…

时至今日,居住在深山洞穴里的18户中洞苗人,只能从外来者口中,才能打听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即便如此,他们也未曾想过要「离开」。

中洞苗寨 BY 光影空间

这就是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中洞苗寨」的现状。

政府曾出资就在洞穴外的不远处,搭建了白墙蓝顶的新房子,无偿分配给在中洞苗人,这都被他们一一拒绝了。用他们的话说,是「洞里头住惯了」。

通往中洞的石梯 BY sgdji

中洞通向外界的唯一入口,是要经过近1个小时的石梯跋涉,才能到达的山脚下。

在这个「高铁飞机毫不稀奇」四通八达的年代,中洞苗人真正活出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样子。

//////////

洞中,生活

中洞深215米、宽115米、高50米,是一个回音会被蜂窝洞顶吞没的天然洞穴。

中洞 BY d60xinshou

到过中洞的杜虹曾这么形容:这个巨大的洞穴,像大山睁开的一只巨大的眼睛,洞前的修竹、绿树宛若美丽的睫毛。站在洞口,恍惚觉得站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由于采光的需求,大多数房屋都建造得离洞口不远。坚实的木头搭起整个房子的架子,竹篾编织成墙壁,壁上零星挂着农具,大多数房子没有屋顶,以洞顶作盖。

洞内冬暖夏凉,洞穴顶上终年不断滴下的清冽泉水,顺着小竹槽流入过滤水池里,足够饮用。

洞中房屋和水池 BY 坝上客

200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和供电局一起,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这才让中洞的黑夜,有了些许的亮光。

通电后的中洞,昏暗的节能灯,信号若有若无的电视机,古旧的电风扇,还有被平整出的简易篮球场,除此之外,丝毫看不出中洞已是进入到工业社会的样子:

房屋内的节能灯 BY sgdji

老旧电视机 BY 麦朵

洞内篮球场 BY 坝上客

//////////

洞中,何人?

中洞之所以命名,是因为在格凸河伏流出口处,小穿洞上方有上、中、下三个巨大溶洞,它恰好在其间。

据洞里居住已久的老人说,在上世纪50年代,吴、王、罗、梁四个姓氏共20来户人家,为了躲避匪患从下洞迁居于此,这一住就是60多年。

中洞人家 BY sgdji

世代的中洞苗人在此生息繁衍,凭借着从石头缝里开垦出来的土地生活,每周到镇上的市集买些生活用品。他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男人们会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农家酒;女人们则会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过着外人难以想象的清贫却满足的日子:

中洞人家 BY 光影空间

中洞人家 BY 光影空间

中洞人家 BY 张旭

洞里的媳妇儿有从外村接来的,更多的是洞内的相互通婚。从外村接来的姑娘,多半要以古代“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迎来,庄重得好似王族。

未曾细细考究过,中洞的苗人是否是苗族首领亚鲁王的后裔。这位不可思议的王者,曾带领苗族部落从东北一路往西南迁徙,一路征战,开辟疆土。

但那都不重要,中洞人早在对于生活中的坚持上,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传说。

//////////

中洞,打破宁静

中洞也不是一直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除了中洞小学尚存时志愿者来此支教,以及五花八门的驴友来此探险外,是电视上播出了他们的节目。

那时候的中洞,以一种未知的神秘和让人感动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广大观众的眼前。

当时洞穴之光的中洞小学 BY 达达

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第一家旅馆,第一家农家乐,手机,音响,洗衣机,驴友旗子…还有土特产售卖,应和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在这个仅两个足球场大的洞穴里丰富着:

自建农家乐 BY 坝上客

驴友们的旗子 BY 坝上客

摊位奇石 BY 坝上客

然而,这样热闹的光景并不持久。由于中洞山路难登,风景有限,远道而来的游客仅仅被震撼过后,便匆匆而去。

当农家乐不再带来更大的收益,几亩薄田也无法支撑起花销时,中洞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

不同于父辈们的在洞穴里安生,孩子们一旦外出,在外结婚生子,就都不愿意再回来了。

//////////

中洞,回归桃源

热闹后的冷清,会是什么样的?这怕是中洞人正在面对的问题。

中洞漂亮的小孩 BY sgdji

如今,洞里大多数只剩下未成年的孩子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前来游玩的游客和驴友也越来越少。为了接待游客和方便村民出行的缆车,也在山脚下的缆车站里积灰许久,锈迹斑斑。

山脚下有一个简易的停车场,只有1个人在收停车费,既充当着游客中心,停车场收费员,还有安保,通讯员和气象员。

冷清的中洞住房 BY sgdji

热闹散去后,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中洞人继续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或许没有外来者的「冷清」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件没放在心上的事。


新县志


你好,你所说的应该是我们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地界内的一个半山腰上有个长215米,宽115米,高50米的一个天然大山洞里住着70多人,其实这就是所说的洞中苗寨!云贵高原上贵州独特的喀什特地貌造就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山体和很多天然的洞。

那我们来说说住在这里的人们的一些情况,洞中有两排房子,居住着十几户淳朴的苗民,平时他们放牛放羊养鸡种菜、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每周到十多公里外的镇上买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几年前经媒体多次报道后洞中还通了电,手机也有了信号,政府也曾劝他们搬离山洞居住,但他们不肯。渐渐的来这里参观的人多了,他们还在洞中办起了农家乐。

据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说他们的先祖在解放初为躲避战乱而搬到洞中居住,后来太平了,当地政府劝他们搬出去,但他们觉得洞中冬暖夏凉,住习惯了不愿意搬到外面去住。

最后我想说的是故土难离,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对这里有了感情,所以不论他们走多远回头看看这里都会有离乡的感觉!




迷途小吴


点击下载→【 】

填我邀请码【CSKH5K2L】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现】

(注意:长按复制邀请码)【CSKH5K2L】

红包可立即提现,我已经赚了33434.04元。

今日头条极速版推新送现金红包啦!!!看文章完成阅读任务有钱,更有连续三天阅读每天得3块,总共累计再得9块,邀请的亲人看文章最高获得邀请奖励金32元现金红包,每天自己阅读也能赚钱。不要看我赚这么多,你也可以通过推荐好友下载赚这么多,赶快去下载看看吧!!!

(感谢帅哥美女看到赞一个!!!点赞的事业顺顺,心想事成,健健康康!)

点击蓝色【 】立即下载

填我邀请码【CSKH5K2L】(注意:长按复制邀请码)

可以截图保存邀请码方便激活输入邀请码,也可以关注我保存文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2a30003514fa23ac305\

袁瑶45


我也是贵州的乡下人,长年在外打工,城市的高楼大厦的确美丽,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乡旮旯好,但我还是习惯我的乡旮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