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藏在1800米大山洞穴中的神祕村子中洞苗寨,為何有些村民不願搬走?

一溪綠水


貴州紫雲縣:中國最後的穴居部落!16年前才通電,無人願意遷出…

時至今日,居住在深山洞穴裡的18戶中洞苗人,只能從外來者口中,才能打聽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即便如此,他們也未曾想過要「離開」。

中洞苗寨 BY 光影空間

這就是位於貴州省紫雲縣格凸河畔水塘鎮格井村「中洞苗寨」的現狀。

政府曾出資就在洞穴外的不遠處,搭建了白牆藍頂的新房子,無償分配給在中洞苗人,這都被他們一一拒絕了。用他們的話說,是「洞裡頭住慣了」。

通往中洞的石梯 BY sgdji

中洞通向外界的唯一入口,是要經過近1個小時的石梯跋涉,才能到達的山腳下。

在這個「高鐵飛機毫不稀奇」四通八達的年代,中洞苗人真正活出了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樣子。

//////////

洞中,生活

中洞深215米、寬115米、高50米,是一個迴音會被蜂窩洞頂吞沒的天然洞穴。

中洞 BY d60xinshou

到過中洞的杜虹曾這麼形容:這個巨大的洞穴,像大山睜開的一隻巨大的眼睛,洞前的修竹、綠樹宛若美麗的睫毛。站在洞口,恍惚覺得站在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由於採光的需求,大多數房屋都建造得離洞口不遠。堅實的木頭搭起整個房子的架子,竹篾編織成牆壁,壁上零星掛著農具,大多數房子沒有屋頂,以洞頂作蓋。

洞內冬暖夏涼,洞穴頂上終年不斷滴下的清冽泉水,順著小竹槽流入過濾水池裡,足夠飲用。

洞中房屋和水池 BY 壩上客

2003年,一個叫胡蘭克·博德的美國人和供電局一起,架通了從山下到中洞的輸電線路。這才讓中洞的黑夜,有了些許的亮光。

通電後的中洞,昏暗的節能燈,信號若有若無的電視機,古舊的電風扇,還有被平整出的簡易籃球場,除此之外,絲毫看不出中洞已是進入到工業社會的樣子:

房屋內的節能燈 BY sgdji

老舊電視機 BY 麥朵

洞內籃球場 BY 壩上客

//////////

洞中,何人?

中洞之所以命名,是因為在格凸河伏流出口處,小穿洞上方有上、中、下三個巨大溶洞,它恰好在其間。

據洞里居住已久的老人說,在上世紀50年代,吳、王、羅、梁四個姓氏共20來戶人家,為了躲避匪患從下洞遷居於此,這一住就是60多年。

中洞人家 BY sgdji

世代的中洞苗人在此生息繁衍,憑藉著從石頭縫裡開墾出來的土地生活,每週到鎮上的市集買些生活用品。他們自己紡紗織布,推磨碾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農閒時,男人們會圍著篝火,喝著自釀的農家酒;女人們則會聚在一起談論生活瑣事,過著外人難以想象的清貧卻滿足的日子:

中洞人家 BY 光影空間

中洞人家 BY 光影空間

中洞人家 BY 張旭

洞裡的媳婦兒有從外村接來的,更多的是洞內的相互通婚。從外村接來的姑娘,多半要以古代“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迎來,莊重得好似王族。

未曾細細考究過,中洞的苗人是否是苗族首領亞魯王的後裔。這位不可思議的王者,曾帶領苗族部落從東北一路往西南遷徙,一路征戰,開闢疆土。

但那都不重要,中洞人早在對於生活中的堅持上,創造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傳說。

//////////

中洞,打破寧靜

中洞也不是一直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

除了中洞小學尚存時志願者來此支教,以及五花八門的驢友來此探險外,是電視上播出了他們的節目。

那時候的中洞,以一種未知的神秘和讓人感動的姿態,出現在中國廣大觀眾的眼前。

當時洞穴之光的中洞小學 BY 達達

寧靜的生活被打破了,第一家旅館,第一家農家樂,手機,音響,洗衣機,驢友旗子…還有土特產售賣,應和著越來越多遊客的到來,在這個僅兩個足球場大的洞穴裡豐富著:

自建農家樂 BY 壩上客

驢友們的旗子 BY 壩上客

攤位奇石 BY 壩上客

然而,這樣熱鬧的光景並不持久。由於中洞山路難登,風景有限,遠道而來的遊客僅僅被震撼過後,便匆匆而去。

當農家樂不再帶來更大的收益,幾畝薄田也無法支撐起花銷時,中洞裡的年輕人大多選擇了外出打工。

不同於父輩們的在洞穴裡安生,孩子們一旦外出,在外結婚生子,就都不願意再回來了。

//////////

中洞,迴歸桃源

熱鬧後的冷清,會是什麼樣的?這怕是中洞人正在面對的問題。

中洞漂亮的小孩 BY sgdji

如今,洞裡大多數只剩下未成年的孩子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前來遊玩的遊客和驢友也越來越少。為了接待遊客和方便村民出行的纜車,也在山腳下的纜車站裡積灰許久,鏽跡斑斑。

山腳下有一個簡易的停車場,只有1個人在收停車費,既充當著遊客中心,停車場收費員,還有安保,通訊員和氣象員。

冷清的中洞住房 BY sgdji

熱鬧散去後,一切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中洞人繼續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或許沒有外來者的「冷清」對他們來說,本就是一件沒放在心上的事。


新縣誌


你好,你所說的應該是我們貴州安順市紫雲縣地界內的一個半山腰上有個長215米,寬115米,高50米的一個天然大山洞裡住著70多人,其實這就是所說的洞中苗寨!雲貴高原上貴州獨特的喀什特地貌造就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山體和很多天然的洞。

那我們來說說住在這裡的人們的一些情況,洞中有兩排房子,居住著十幾戶淳樸的苗民,平時他們放牛放羊養雞種菜、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每週到十多公里外的鎮上買些必備的生活用品,幾年前經媒體多次報道後洞中還通了電,手機也有了信號,政府也曾勸他們搬離山洞居住,但他們不肯。漸漸的來這裡參觀的人多了,他們還在洞中辦起了農家樂。

據居住在這裡的老人說他們的先祖在解放初為躲避戰亂而搬到洞中居住,後來太平了,當地政府勸他們搬出去,但他們覺得洞中冬暖夏涼,住習慣了不願意搬到外面去住。

最後我想說的是故土難離,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對這裡有了感情,所以不論他們走多遠回頭看看這裡都會有離鄉的感覺!




迷途小吳


點擊下載→【 】

填我邀請碼【CSKH5K2L】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現】

(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CSKH5K2L】

紅包可立即提現,我已經賺了33434.04元。

今日頭條極速版推新送現金紅包啦!!!看文章完成閱讀任務有錢,更有連續三天閱讀每天得3塊,總共累計再得9塊,邀請的親人看文章最高獲得邀請獎勵金32元現金紅包,每天自己閱讀也能賺錢。不要看我賺這麼多,你也可以通過推薦好友下載賺這麼多,趕快去下載看看吧!!!

(感謝帥哥美女看到贊一個!!!點讚的事業順順,心想事成,健健康康!)

點擊藍色【 】立即下載

填我邀請碼【CSKH5K2L】(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

可以截圖保存邀請碼方便激活輸入邀請碼,也可以關注我保存文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b2a30003514fa23ac305\

袁瑤45


我也是貴州的鄉下人,長年在外打工,城市的高樓大廈的確美麗,各方面條件都比我們鄉旮旯好,但我還是習慣我的鄉旮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