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多名兒童在家中澡盆洗澡差點溺亡 家長應多留心

最近兩個月,南京市兒童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連續收了三個溺水的孩子,竟然都是在家裡的澡盆溺水的。雖然經過搶救保住了孩子的命,但其中兩名患兒存在嚴重腦損傷,預後可能不太好。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專家們表示,除了像在池塘、澡盆溺水這種兒童意外傷害之外,其他像消化道異物、氣管異物,燒燙傷、跌倒骨折等傷害也經常發生,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千萬要留心。

傷害類型:溺水 傷害等級:★★★★★

指導專家:南京市兒童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主任繆紅軍

3歲的寧寧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發熱,媽媽便用洗澡盆接了滿滿一盆熱水讓他泡泡澡,發個汗。將寧寧安頓好後,媽媽就到客廳陪姐姐寫作業,並囑咐寧寧,不要亂動,先泡一泡,媽媽一會就來幫他洗澡。然而,當媽媽忙完姐姐的作業再次回到浴室時卻發現,寧寧大半個頭都埋在水中,媽媽趕緊將寧寧從澡盆裡拉出來,但寧寧早已經暈了過去。寧寧被送往南京市兒童醫院PICU(急診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醫生懷疑是寧寧泡澡的過程中,由於高熱引發抽筋,意識喪失,暈厥後栽入水中。在PICU中經過一個多月的搶救和治療,寧寧的命總算是保住了,但溺水造成的腦損傷卻是不可逆的,後續還需進一步康復治療。無獨有偶,珠珠只有1歲2個月,事發當晚7點左右,爸媽正在廚房燒飯,前後也就五分鐘的時間,一轉頭卻發現珠珠不知去向。媽媽一邊叫喊一邊在家尋找。當媽媽走進衛生間時,看見珠珠一頭栽進了洗澡盆,盆裡還有昨晚姐姐洗完澡後沒有及時倒掉的洗澡水,珠珠的大半張臉都浸在水裡,完全沒了意識。幸虧父母學過急救,給做了心肺復甦,經搶救才沒造成腦損傷。

對策:不管家裡澡盆泡澡還是去游泳,家長都要好好看護孩子。有低齡幼兒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存水的方式、容器,必要時澡盆加蓋蓋子,防止孩子跌入。

現場處置:溺水者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療是立即給予通氣。通常對於意識不清的患者要就地開始人工呼吸。現場進行初步心肺復甦的同時,應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傷害類型:消化道異物 傷害等級:★★★★

兒童醫院內鏡室每個月都要接診不少例誤吞異物的病例。吞下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有硬幣、髮卡、吊墜、水果刀、電池等等。尖銳的異物可能刺破消化道造成穿孔,而電池一旦在消化道崩解,腐蝕性的液體可能對消化道造成燒灼腐蝕,嚴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的梗阻。

對策:不要給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來的飾物,如髮卡、吊墜等等;圖釘、釘子、縫衣針等尖銳的物品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可以夠到的地方;換下來的電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較小的紐扣電池,電動類的兒童玩具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孩子將其中的電池拆出來吞下。

現場處置: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危險性較高的異物,如上面提到的釘子、電池、縫衣針之類的物品,應該立即送往醫院,通過手術取出。如果是比較圓滑、危險性低的物品,如硬幣、玻璃珠之類的,不用太著急,可以嘗試用蔬菜混合油吞下看看是否能夠通過大便排出,如果不行再嘗試胃鏡手術等取出。

傷害類型:氣管異物 傷害等級:★★★★

氣管異物是十分危險的,輕的可能引起肺炎,重的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常見的氣管異物有瓜子、花生、糖塊、黃豆、玩具小零件、骨頭、魚刺等等。

對策:3歲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嚥功能都還沒有完全發育,乾果類的東西建議不要給他們吃,果凍也是比較危險的,不小心可能引起孩子氣道完全堵死,窒息死亡。還有帶刺的魚肉也不要餵給孩子吃,其實魚類的營養可以通過很多其他的食物來獲得,不用冒險給孩子吃。

現場處置:一旦孩子吞入異物,注意孩子有無嗆咳、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等現象,如有上述現象說明異物進入氣管,需要到醫院緊急處理,否則會引起窒息。如情況緊急,可嘗試使用海姆立克法幫助孩子排出異物。

傷害類型:燒燙傷 傷害等級:★★★

小兒的皮膚是很薄和嬌嫩的,同樣溫度的熱水在孩子身上造成的傷害會比成人重。尤其到了每年的夏季,衣物都比較單薄,更是兒童燒燙傷的高發期。

對策:儘量讓孩子少進廚房。遠離油鍋、湯鍋、熱水瓶。孩子洗澡時倒入冷水再緩緩加入熱水,用手腕試水的溫度。對於已經開始懂事的孩子可以用熱水瓶瓶塞輕觸其手臂,讓他(她)們形成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

現場處置:如果手足部位燙傷,燙傷較淺表,並且面積小於小手時: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水溫越低越好,但不能低於-6℃。如果是臉或額部燙傷,不能用涼水沖洗,可以用幾條毛巾輪流進行溼敷。用剪刀剪開覆蓋在燙傷處的衣服、鞋襪等。將患處浸泡在冷開水或乾淨涼水中30分鐘,可減輕水腫和疼痛。不要在沖洗後的創面塗抹醬油、麵醬、香油、小蘇打等。如果創面出現了水皰,不要自行將水皰弄破,以免造成感染。

傷害類型:跌倒骨折 傷害等級:★★★

孩子天性好動,加上精力旺盛,喜歡打打鬧鬧,對危險的辨別意識又較弱,因此很容易發生摔倒骨折等傷害。

對策:加強對孩子的看護,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體育活動方式,避免太激烈的對抗性運動,像輪滑、滑板等不推薦年齡較小的孩子參與。

現場處置:當家長判斷孩子可能是骨折的情況時,要馬上就地取材,用木板、硬板紙之類的物品在現場進行固定。切記,無論什麼骨折,家長都不要去活動骨折部位,也不能讓孩子亂動,否則可能造成嚴重二次傷害。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按摩、熱敷等,在沒有經過醫生診斷前,萬萬不可。尤其是脊柱骨折,更是不能隨意搬動或搖晃孩子的身體,應等待專業人員的救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