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與涼山彝族自治州接壤,是樂山市兩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也是全國8個彝族自治縣之一。峨邊屬於小涼山彝族聚居地,境內溝壑縱橫,群山綿延起伏,風景異常秀麗,尤以號稱“中國百慕大·世界黑竹溝”的黑竹溝聞名於世。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84年10月5日,現轄6個鎮、13個鄉:沙坪鎮、大堡鎮、毛坪鎮、五渡鎮、新林鎮、黑竹溝鎮、紅花鄉、宜坪鄉、楊村鄉、白楊鄉、覺莫鄉、萬坪鄉、楊河鄉、共和鄉、新場鄉、平等鄉、哈曲鄉、金巖鄉、勒烏鄉。129個村,773個組,其中純彝族鄉8個、彝族村49個,彝族組280個。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6%居全省首位。2016年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原始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景區黑竹溝享譽中外,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鄉,小涼山彝族文化獨具魅力。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峨邊彝族自治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甘嫫阿妞的傳說

小涼山彝族刺繡技藝

配製酒傳統釀造技藝(彝族民間泡水酒)

諾蘇佐木莫

彝族維克達解習俗

彝族婚俗(彝族婚姻習俗)

彝族換童裙成人儀式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彝族婚俗

峨邊彝族婚俗程序和內容:說媒,包括:請媒人說媒,定聘金、定時間、定程序、定規矩和要求等;訂婚,在媒人帶領下舉行訂婚儀式,包括:殺豬看脾和膽卦婚姻的成敗與吉凶等;送聘金、聘禮;結婚,包括:接親(搶親)潑水、抹黑、摔跤、對歌(佐)、唱歌(新娘的姐妹《唱阿嫫裡惹》等歌如:《惹達》、《波哦留留》……等;送新娘等習俗。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彝族刺繡技藝

峨邊彝族自治縣小涼山彝族刺繡技藝,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國以前,距今至少1700年,位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絢麗多彩、風格獨特的峨邊彝繡與原始繪畫、記事符號、服飾密不可分。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2007年,峨邊開始在彝族集居的鄉鎮舉辦彝族刺繡培訓班,提高刺繡的技能,發展刺繡產業。在峨邊彝族自治縣覺莫鄉茨竹村活動室,58名彝族婦女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興高采烈,笑意中透出些許羞怯。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五排長條桌上,擺滿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彝族刺繡作品———這是她們這一個月來的學習成果,正接受周邊鄉鎮村民的品評和挑選。這是峨邊在茨竹村舉辦的首期品牌服裝製作(彝族刺繡)培訓班結業現場。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彝族民間刺繡能手阿赫秀枝說,在眾多的彝族刺繡作品中,有具象圖案,也有純粹的抽象圖案。“刺繡的紋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雞冠、雲彩、波浪、牛角、牛眼、鐵環、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門、雞腸、竹騙、火鐮、馬牙、彩虹等,講究韻律和節奏,色彩淡雅或強烈,充分展示其獨樹一幟的魅力。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彝族刺繡的色彩主要以黑、白、紅、黃、綠、藍為主。小涼山彝族先民認為黑色是大地的象徵,是孕育各種動物和植物的母體,屬於雌性物質,同時還含有成熟、莊重、威嚴、主體、主宰之意,是事情和問題的根本;紅色和黃色的意義有兩層:一層是象徵紅、黃花朵配合成美麗的顏色之意,另一層是體現出熱情、豪放、勇敢、精神和帶有超度激昂性的意思;白色是純潔、善良、輕柔的代表,與汙濁、骯髒、狡詐形成對立;藍色是指藍色的天空,認為黑色的大地和藍色的天空是最早‘清’與‘濁’兩種物質相配後發展起來的一對雌雄統一體物質,她倆相配後又產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萬物。這無邊無際的藍色還意味著人們心情舒暢、豁達與自由之意;草綠色是紅色、黃色花朵的母體,指山川、江河和周圍生長的草木。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諾蘇佐木莫

諾蘇佐木莫是彝族對歌歌集。主要分佈在四川大小涼山為中心的彝族聚居區。2009年一2010年由峨邊彝族對歌專家冉拉曲長收集編寫,由峨邊小涼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會協助編輯的彝族對歌歌詞集一書--《諾蘇佐木莫》。共收集了164 首歌詞,計87000 多字。是一本收集內容最多最完整的彝族對歌歌詞集。2011年,諾蘇佐木莫被列入四川省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甘嫫阿妞的傳說

甘嫫阿妞是一個明朝時期的彝族美女, 她剛烈不屈, 用生命捍衛了貞潔與尊嚴。她的傳說廣泛流傳於四川、雲南和貴州彝族聚集區, 反映了人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反映彝族人民對暴政、強權的抗爭,在彝族人民心中影響較大。2009年,甘嫫阿妞的傳說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批)。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滇有阿詩瑪,川有甘嫫阿妞。作為峨邊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彝族民間傳說,甘嫫阿妞的故事內涵豐富,對它的搶救、挖掘和保護,能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來峨邊彝族自治縣看甘嫫阿妞像、訪甘嫫阿妞微展館、探尋神秘黑竹溝、體味彝族文化民俗、感受峨邊淳樸民風。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甘嫫阿妞文化館

2018年9月9日,峨邊彝族自治縣“甘嫫阿妞文化館”正式向社會開放。該館位於大堡鎮九家村村委會,是峨邊第一個村級文化館。動人而悲壯的彝家美女甘嫫阿妞反抗壓迫、不畏強權、堅貞不屈,用生命捍衛貞潔和尊嚴的愛情故事,在雲貴川彝區流傳十分廣泛。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紀錄片《美神甘嫫阿妞》

2018年10月10日——10月16日,紀錄片《美神甘嫫阿妞》劇組輾轉樂山嘉州長卷天街—峨眉院子“茲莫依果”彝家小院—峨邊黑竹溝風景區——峨邊縣大堡鎮進行拍攝,展現出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秀美、豔美、悽美、壯美的感人故事。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音樂舞臺劇《美神甘嫫阿妞》

2018年11月13日晚,由峨邊彝族自治縣本土文藝人精心創作排練的音樂舞臺劇《美神甘嫫阿妞》在樂山大佛劇院首次試演,甘嫫阿妞的動人故事再次被搬上舞臺。這部時長90分鐘,共四幕13場的音樂舞臺劇,敘述了甘嫫阿妞成長、戀愛、被虜、抗爭、不屈、殉情悽美動人的一生。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甘嫫阿妞藝術節

2012年08月17日上午,峨邊彝族自治縣體育館內人聲鼎沸,第二屆“甘嫫阿妞”藝術節決賽在精彩的服飾比賽中拉開序幕。來自峨邊縣11個鄉代表隊伴著富有濃郁民族氣息的樂聲,身穿各式各樣的彝族服飾,時而歌唱、時而舞蹈,色彩絢麗的服飾如同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下午,在體育館還舉行了民俗歌曲決賽、器樂展示、民族式摔跤決賽、書畫攝影展等活動。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本次藝術節既有賽美、賽歌、賽舞、賽樂、賽裝系列文藝比賽,又有書法美術展等系列活動,還有“同一首歌”走進峨邊黑竹溝的大型文藝晚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全縣人民獻上了一臺豐富的文化藝術大餐。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特產和美食

峨邊原始森林裡生長著獨有的65萬畝天然竹林,每到春筍出土季節,來自周邊幾個縣的10萬採筍農民攜家帶口從四面八方湧向筍山。在短短20多天的採筍期,不少筍民的收入可供家人生活一年。

峨邊竹筍以無汙染、肉厚、嫩脆、鮮美可口、富含纖維質而著稱。其中黑竹溝竹筍取材於海拔1800-3000米的峨邊黑竹溝原始森林特產的天然春筍,是峨邊竹筍的精品。峨邊竹筍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沙坪鎮、大堡鎮、毛坪鎮、五渡鎮、新林鎮、黑竹溝鎮、紅花鄉、宜坪鄉、楊村鄉、白楊鄉、覺莫鄉、萬坪鄉、楊河鄉、共和鄉、新場鄉、平等鄉、哈曲鄉、金巖鄉、勒烏鄉現轄行政區域。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宜坪鄉地處高山,海拔相對落差達600米。為了發揮好土地效益,在特色農業佈局上下了一番功夫,圍繞高山、中山、低山不同層次,合理配置產業分佈帶,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如桐花村的核桃,草坪村的枇杷,廟崗村的雞、豬養殖,宜坪村的高山蔬菜等。2008年起,在張開祈等幾戶“試點”村民的帶動下,草坪村大力發展枇杷。如今,全村枇杷產業規模已達700畝,並帶動全鄉形成了1200畝種植規模。2013年起,桐花村逐步形成了3000畝優質核桃,成為全縣的核桃種植示範村。

登高望遠,蜿蜒的大渡河在大山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宜坪鄉距離峨漢高速最近的出口開車只需10多分鐘。峨邊縣城至黑竹溝鎮公路改建項目完成後,也將極大增加遊客進出的通達性。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彝族坨坨肉

這是彝族逢年過節的招牌菜,肉是非飼料餵養的小豬,加上彝族特有的香料,肉塊碩大,一般呈正方形,入口化渣,肥而不膩,口感細膩。

黑竹溝雙椒醬

鮮野藤椒剔透碧綠、清香純麻,細海椒紅亮香辣,勁道不凡,加入多種佐料,以傳統手法炒制,麻辣中透出鮮香,風味獨特,是堪比“老乾媽”的下飯神器。

苦蕎粑粑

這是彝族當地一道風味美食,彝族人用火灰燒出的苦蕎粑粑,蘸上蜂蜜一起吃,別有風味。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民族特色村寨

“藝術活化彝家新寨”走進聯合國展覽

展覽時間:2019年7月22日-26日

展覽地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莫失廳

主辦單位:峨邊甘嫫阿妞彝學學會

“藝術活化彝家新寨”走進聯合國展覽是對“彝家新寨”建設工程項目的系統呈現,既包含了峨邊彝族生活面貌,又展現了藝術活化鄉鎮的巨大變化。並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四川地方特色、展現彝族別樣風采,讓彝族傳統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讓世界瞭解中國、瞭解彝族。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展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莫失廳舉行,展覽共分五個板塊:第一部分是通過照片及文字的形式,展現藝術改造前中後實景的對比;第二部分是展現彝族人民日常起居的生活器物及歷史物件,其中包含了具有民族藝術特色的餐具,服飾,農具,及彝家新寨的建設規劃文本資料等;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第三部分為彝族刺繡及歌舞真人秀,並通過禮品的贈與觀展嘉賓進行互動;第四部分是彝族藝術創作作品展覽部分,以多種形式全方位呈現彝族文化的當代藝術表現;第五部分則現場播放彝家新寨的專題紀錄片,通過影像資料,觀看者將更加深刻地瞭解其中的意義內涵。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圍繞大渡河、官料河、白沙河“三河流域”,突出鄉土文化、鄉村風貌和空間載體,推進“六鎮十街三十村”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推進大渡河流域鄉(鎮)村整體聯動,建設東西部百里文化旅遊經濟大通道,連片發展五渡鎮、毛坪鎮,輻射帶動田村、胡壩等10個重點村莊。

推動官料河流域鄉(鎮)村整體聯動,建設黑竹溝百里旅遊文化長廊,連片發展楊村鄉、大堡鎮、黑竹溝鎮,輻射帶動上雲、九家、桐花、溫泉等13個重點村莊。推進白沙河流域鄉(鎮)村整體聯動,建設沙(坪)-新(林)百里生態康養產業環線·彝家新寨群,聯動發展河溝、卷木、黃泥、瓦洛等7個重點村莊。加快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黑竹溝鎮底底古村

新林鎮黃泥村

沙坪鎮峨星村

峨邊彝族自治縣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黑竹溝鎮底底古村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黑竹溝鎮古井村

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古井村,距峨邊縣城63公里,緊鄰著名的黑竹溝風景名勝區。這裡,群山環繞,風景秀麗,彝家新寨,獨具風韻。2017年,古井村入選為四川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古井村大力開展旅遊、鄉村民宿、養殖“野二代”、蕨菜等旅遊生產項目,使村民收入不斷提高,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黑竹溝鎮底底古村

黑竹溝鎮底底古村屬純彝族村,距離峨邊縣城53公里,距成都244公里,平均海拔1080米,森林覆蓋率達70%,是距離中國百慕大—黑竹溝景區最近的一個鄉村旅遊點,也是川內離省會最近的彝族村落。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民居建築以鮮明的紅、黃、黑三色為主,色彩鮮明亮麗。裝飾牛頭、牛角圖騰、玉帶圖案,日月廣場、火炬等標誌建築精細別致、風貌突出。底底古村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美食、文化和活動,獨具代表性的有泡水酒、坨坨肉、搶新娘、畢莫文化、彝族新年、達體舞等。

黑竹溝鎮底底古村是樂山市唯一一個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為四川省12個入選村之一。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九家村

被譽為“和諧九家”的彝漢合居村九家村彝家新寨。九家村圍繞“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為目標,全村建設彝家新寨299戶。全村大力發展中藥材、優質黑桃、脫毒馬鈴薯、茶葉種植和生豬、野豬、肉山羊養殖,逐年提高群眾生活水平。

先鋒村彝家新寨

先鋒村新建住房39戶、改建54戶,建成集中連片、依山傍水的彝家新寨。該村以精準扶貧為切入點不斷壯大產業結構調整,壯大種養殖業和鄉村旅遊。目前,已建成綿竹基地4000畝、牡丹基地3000畝。

老丫村彝家新寨

老丫村以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為契機,著力打造“廊橋棧道靈動老丫”,全村彝家新寨建設81戶,修建人行便道400米,組級公路0.9公里。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白楊鄉的瓦洛村彝家新寨

走進寨子,迎面遇上的小朋友主動大聲問好,牆面上詳細的扶貧公示及一幅幅反映彝區群眾農耕文化、生產生活和充滿田園風味的手繪圖案引人注目,具有彝家風情的房屋潔淨、寬敞、明亮,水泥路直通家門,農家書屋、幼兒園、村衛室應有盡有……一股新風尚、新景象撲面而來。

通過彝家新寨建設,讓彝漢群眾得到實惠。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在峨邊,像“瓦洛”這樣的彝家新寨比比皆是。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哈曲鄉解放村

這裡以發展彝繡為重點,大力發展“彝家樂”,遊客在此可以體驗彝族文化,品嚐彝族美食。 哈曲鄉解放村成功打造成為彝族風情鄉村旅遊體驗村,成為全縣發展鄉村旅遊的樣板村。解放村鄉村旅遊發展採取“合作社+農戶”形式,41戶彝家新寨村民全部納入合作社,進行統一接待、管理、分紅。隨著峨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彝家樂”將會更加紅火。 

大力建設彝家新寨,發展鄉村遊,讓旅遊惠民,打造“致富奔康”新引擎。峨邊著力打造一個省內著名、國內知名的旅遊與農村建設和諧發展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桃花村

成片的林木,抵擋住所有的喧囂、熱浪,整個村落靜謐自然,涼風習習,讓人卸下一身的勞累,自由舒展。涼爽,清靜,是桃花村最鮮明的特色。居於山野,洗盡城市鉛華,十里桃花帶來清涼仙境。21間青瓦白牆、充滿田園風情的民宿,分散在村頭巷裡,電視、WIFI、衛生間一應俱全。

清晨或是日暮,伴著沿村蓬勃生長的桃樹與花草,走走停停,在百年柏樹間嚮往天空,一步一風景,既養生又怡情。上午,即便是頂著陽光,也不會覺得炎熱,和農家人拉拉家常,感受他們的快樂時光,或是登高望遠,眺望萬佛金頂,一覽眾山小的磅礴之氣油然而生。下午,閒坐窗前,品茗閱讀,遠離繁雜浮躁,享受唯美的慢時光。漫步村落,曲徑通幽處,總能邂逅幾座全木結構的農舍老宅,安靜地講述著歷史的變遷,見證著桃花村的新生。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長壽之村”星星村

從桃花村出發,順著蜿蜒向前的水泥路前行,就來到了星星村。星星村被稱為“長壽之村”,這裡有7名90歲以上的老人,37名80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從沒閒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牛,養蜂,種植藥材,收割莊稼,犁地播種,農活一樣不落。他們的長壽秘訣,就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富含多種礦物質的山水。

走在星星村,灰白相間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四周山巒環顧,滿眼蒼翠。這裡的一溪水,一壟莊稼,彷彿都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以種植生態蔬菜為主業的星星村,各類蔬菜不施化肥、不噴農藥,全土肥種植,全綠色呈現。你可以在這裡體驗農業種植,可以現採現摘,及時享受菜的脆嫩,還可以吃到漫山奔跑的跑山雞、營養豐富的生態雞蛋。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旅遊

峨邊彝族自治縣逐步實施“一二三四”建設計劃,即構建一個環城山地生態圈,強化城市、生態相融合;打造乾池及背峰山兩個城市山地郊野公園,完善城市遊憩功能;營造大渡河、白沙河、官料河三個生態濱水景觀帶,豐富城市濱水岸線,美化旅遊服務通道;梳理城市四個對外通道,強化與樂山、漢源和沙灣、黑竹溝的交通聯繫。重點建設以黑竹溝場鎮和“五朵金花”為補充的彝家風情旅遊小鎮和以神秘古縣城為主題的大堡古鎮。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鄉,小涼山彝族文化在這裡展示著獨特魅力,綻放出獨特光彩。峨邊發展彝族特色文化,與中央民族大學合作創編大型民族音樂劇《甘嫫阿妞》;創編反映小涼山地域特色彝族文化《魅力·黑竹溝》;走進央視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與央視合作拍攝電影《彝寨天使》等等。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黑竹溝

黑竹溝被稱中國百慕大,四川距鐵路最近的古冰川地貌風光、原始森林風光與生態旅遊區,也是距成都最近的彝族風情觀賞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先後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自然遺產和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黑竹溝風景區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成都246公里,距樂山大佛144公里,距峨眉山114公里,具有獨特區位優勢。面積575平方公里,海拔在1580-4288米之間,由溝口、三岔河、特克馬鞍山,榮宏得、渦羅挖曲、羅索伊達和杜鵑池——挖黑羅豁七大景區組成,具有北緯30度的神奇風光和自然景觀,有世界級景點6處、國家級景點20處:有動植物5000餘種、國家珍稀瀕危保護物種30餘種,擁有獨特的氣候、地理景觀和優異的環境質量,具有旅遊開發的獨特價值。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黑竹溝景區轄黑竹溝、勒烏、金巖、哈曲、覺莫四鄉一鎮,彝族人口占98%以上,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區,也是川滇彝族風情帶的北部起點和彝族文化窗口。

黑竹溝是天然氧吧和洗肺山谷,也是四川唯一一家被央視評為森林氧吧的景區。

黑竹溝溫泉

黑竹溝溫泉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地處距峨邊縣城33公里的金巖鄉熱水村,距黑竹溝風景區22公里,距黑竹溝鎮約10公里。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馬裡冷覺

馬裡冷覺是彝語音譯,意思是鋪滿鮮花的草地。馬裡冷覺景點位於樂山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溝口東南方向,距成都市246公里,是一塊天然沼澤地,也是一處高山溼地。四周高山重圍,中間地勢平坦,地域遼闊,馬裡冷覺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天緣農業生態觀光園

天緣公司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距5A級風景名勝區峨眉山-樂山大佛僅75公里,名下產業有天緣牡丹園,佔地2000餘畝,已種植百餘種觀賞牡丹、芍藥、觀賞花木,形成集休閒娛樂、餐飲、鄉村旅遊和農耕文化為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挖黑羅豁

挖黑羅豁,來自彝語,大意是“最高的地方”:海拔4000餘米,位於樂山峨邊彝族自治縣勒烏鄉與萬坪鄉的交界處。距離樂山約150公里。這裡可以露營,遠眺貢嘎雪山,看雲海、日落、佛光、天坑、看湖泊。周圍林海蒼茫,山頂觀日,相當絢麗壯觀,被譽為樂山版阿爾卑斯山。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