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接壤,是乐山市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8个彝族自治县之一。峨边属于小凉山彝族聚居地,境内沟壑纵横,群山绵延起伏,风景异常秀丽,尤以号称“中国百慕大·世界黑竹沟”的黑竹沟闻名于世。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10月5日,现辖6个镇、13个乡: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129个村,773个组,其中纯彝族乡8个、彝族村49个,彝族组280个。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6%居全省首位。2016年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黑竹沟享誉中外,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乡,小凉山彝族文化独具魅力。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峨边彝族自治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嫫阿妞的传说

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

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彝族民间泡水酒)

诺苏佐木莫

彝族维克达解习俗

彝族婚俗(彝族婚姻习俗)

彝族换童裙成人仪式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婚俗

峨边彝族婚俗程序和内容:说媒,包括:请媒人说媒,定聘金、定时间、定程序、定规矩和要求等;订婚,在媒人带领下举行订婚仪式,包括:杀猪看脾和胆卦婚姻的成败与吉凶等;送聘金、聘礼;结婚,包括:接亲(抢亲)泼水、抹黑、摔跤、对歌(佐)、唱歌(新娘的姐妹《唱阿嫫里惹》等歌如:《惹达》、《波哦留留》……等;送新娘等习俗。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刺绣技艺

峨边彝族自治县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以前,距今至少1700年,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峨边彝绣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密不可分。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2007年,峨边开始在彝族集居的乡镇举办彝族刺绣培训班,提高刺绣的技能,发展刺绣产业。在峨边彝族自治县觉莫乡茨竹村活动室,58名彝族妇女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兴高采烈,笑意中透出些许羞怯。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五排长条桌上,摆满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彝族刺绣作品———这是她们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正接受周边乡镇村民的品评和挑选。这是峨边在茨竹村举办的首期品牌服装制作(彝族刺绣)培训班结业现场。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民间刺绣能手阿赫秀枝说,在众多的彝族刺绣作品中,有具象图案,也有纯粹的抽象图案。“刺绣的纹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鸡冠、云彩、波浪、牛角、牛眼、铁环、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门、鸡肠、竹骗、火镰、马牙、彩虹等,讲究韵律和节奏,色彩淡雅或强烈,充分展示其独树一帜的魅力。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刺绣的色彩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小凉山彝族先民认为黑色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同时还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是事情和问题的根本;红色和黄色的意义有两层:一层是象征红、黄花朵配合成美丽的颜色之意,另一层是体现出热情、豪放、勇敢、精神和带有超度激昂性的意思;白色是纯洁、善良、轻柔的代表,与污浊、肮脏、狡诈形成对立;蓝色是指蓝色的天空,认为黑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天空是最早‘清’与‘浊’两种物质相配后发展起来的一对雌雄统一体物质,她俩相配后又产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万物。这无边无际的蓝色还意味着人们心情舒畅、豁达与自由之意;草绿色是红色、黄色花朵的母体,指山川、江河和周围生长的草木。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诺苏佐木莫

诺苏佐木莫是彝族对歌歌集。主要分布在四川大小凉山为中心的彝族聚居区。2009年一2010年由峨边彝族对歌专家冉拉曲长收集编写,由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协助编辑的彝族对歌歌词集一书--《诺苏佐木莫》。共收集了164 首歌词,计87000 多字。是一本收集内容最多最完整的彝族对歌歌词集。2011年,诺苏佐木莫被列入四川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甘嫫阿妞的传说

甘嫫阿妞是一个明朝时期的彝族美女, 她刚烈不屈, 用生命捍卫了贞洁与尊严。她的传说广泛流传于四川、云南和贵州彝族聚集区, 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反映彝族人民对暴政、强权的抗争,在彝族人民心中影响较大。2009年,甘嫫阿妞的传说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滇有阿诗玛,川有甘嫫阿妞。作为峨边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彝族民间传说,甘嫫阿妞的故事内涵丰富,对它的抢救、挖掘和保护,能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看甘嫫阿妞像、访甘嫫阿妞微展馆、探寻神秘黑竹沟、体味彝族文化民俗、感受峨边淳朴民风。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甘嫫阿妞文化馆

2018年9月9日,峨边彝族自治县“甘嫫阿妞文化馆”正式向社会开放。该馆位于大堡镇九家村村委会,是峨边第一个村级文化馆。动人而悲壮的彝家美女甘嫫阿妞反抗压迫、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贞洁和尊严的爱情故事,在云贵川彝区流传十分广泛。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纪录片《美神甘嫫阿妞》

2018年10月10日——10月16日,纪录片《美神甘嫫阿妞》剧组辗转乐山嘉州长卷天街—峨眉院子“兹莫依果”彝家小院—峨边黑竹沟风景区——峨边县大堡镇进行拍摄,展现出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秀美、艳美、凄美、壮美的感人故事。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音乐舞台剧《美神甘嫫阿妞》

2018年11月13日晚,由峨边彝族自治县本土文艺人精心创作排练的音乐舞台剧《美神甘嫫阿妞》在乐山大佛剧院首次试演,甘嫫阿妞的动人故事再次被搬上舞台。这部时长90分钟,共四幕13场的音乐舞台剧,叙述了甘嫫阿妞成长、恋爱、被虏、抗争、不屈、殉情凄美动人的一生。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甘嫫阿妞艺术节

2012年08月17日上午,峨边彝族自治县体育馆内人声鼎沸,第二届“甘嫫阿妞”艺术节决赛在精彩的服饰比赛中拉开序幕。来自峨边县11个乡代表队伴着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乐声,身穿各式各样的彝族服饰,时而歌唱、时而舞蹈,色彩绚丽的服饰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下午,在体育馆还举行了民俗歌曲决赛、器乐展示、民族式摔跤决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本次艺术节既有赛美、赛歌、赛舞、赛乐、赛装系列文艺比赛,又有书法美术展等系列活动,还有“同一首歌”走进峨边黑竹沟的大型文艺晚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全县人民献上了一台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特产和美食

峨边原始森林里生长着独有的65万亩天然竹林,每到春笋出土季节,来自周边几个县的10万采笋农民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涌向笋山。在短短20多天的采笋期,不少笋民的收入可供家人生活一年。

峨边竹笋以无污染、肉厚、嫩脆、鲜美可口、富含纤维质而著称。其中黑竹沟竹笋取材于海拔1800-3000米的峨边黑竹沟原始森林特产的天然春笋,是峨边竹笋的精品。峨边竹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宜坪乡地处高山,海拔相对落差达600米。为了发挥好土地效益,在特色农业布局上下了一番功夫,围绕高山、中山、低山不同层次,合理配置产业分布带,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桐花村的核桃,草坪村的枇杷,庙岗村的鸡、猪养殖,宜坪村的高山蔬菜等。2008年起,在张开祈等几户“试点”村民的带动下,草坪村大力发展枇杷。如今,全村枇杷产业规模已达700亩,并带动全乡形成了1200亩种植规模。2013年起,桐花村逐步形成了3000亩优质核桃,成为全县的核桃种植示范村。

登高望远,蜿蜒的大渡河在大山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宜坪乡距离峨汉高速最近的出口开车只需10多分钟。峨边县城至黑竹沟镇公路改建项目完成后,也将极大增加游客进出的通达性。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彝族坨坨肉

这是彝族逢年过节的招牌菜,肉是非饲料喂养的小猪,加上彝族特有的香料,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腻。

黑竹沟双椒酱

鲜野藤椒剔透碧绿、清香纯麻,细海椒红亮香辣,劲道不凡,加入多种佐料,以传统手法炒制,麻辣中透出鲜香,风味独特,是堪比“老干妈”的下饭神器。

苦荞粑粑

这是彝族当地一道风味美食,彝族人用火灰烧出的苦荞粑粑,蘸上蜂蜜一起吃,别有风味。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民族特色村寨

“艺术活化彝家新寨”走进联合国展览

展览时间:2019年7月22日-26日

展览地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莫失厅

主办单位:峨边甘嫫阿妞彝学学会

“艺术活化彝家新寨”走进联合国展览是对“彝家新寨”建设工程项目的系统呈现,既包含了峨边彝族生活面貌,又展现了艺术活化乡镇的巨大变化。并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四川地方特色、展现彝族别样风采,让彝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碰撞,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彝族。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展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莫失厅举行,展览共分五个板块:第一部分是通过照片及文字的形式,展现艺术改造前中后实景的对比;第二部分是展现彝族人民日常起居的生活器物及历史物件,其中包含了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餐具,服饰,农具,及彝家新寨的建设规划文本资料等;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第三部分为彝族刺绣及歌舞真人秀,并通过礼品的赠与观展嘉宾进行互动;第四部分是彝族艺术创作作品展览部分,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彝族文化的当代艺术表现;第五部分则现场播放彝家新寨的专题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观看者将更加深刻地了解其中的意义内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围绕大渡河、官料河、白沙河“三河流域”,突出乡土文化、乡村风貌和空间载体,推进“六镇十街三十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大渡河流域乡(镇)村整体联动,建设东西部百里文化旅游经济大通道,连片发展五渡镇、毛坪镇,辐射带动田村、胡坝等10个重点村庄。

推动官料河流域乡(镇)村整体联动,建设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连片发展杨村乡、大堡镇、黑竹沟镇,辐射带动上云、九家、桐花、温泉等13个重点村庄。推进白沙河流域乡(镇)村整体联动,建设沙(坪)-新(林)百里生态康养产业环线·彝家新寨群,联动发展河沟、卷木、黄泥、瓦洛等7个重点村庄。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新林镇黄泥村

沙坪镇峨星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黑竹沟镇古井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古井村,距峨边县城63公里,紧邻著名的黑竹沟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彝家新寨,独具风韵。2017年,古井村入选为四川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古井村大力开展旅游、乡村民宿、养殖“野二代”、蕨菜等旅游生产项目,使村民收入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属纯彝族村,距离峨边县城53公里,距成都244公里,平均海拔1080米,森林覆盖率达70%,是距离中国百慕大—黑竹沟景区最近的一个乡村旅游点,也是川内离省会最近的彝族村落。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民居建筑以鲜明的红、黄、黑三色为主,色彩鲜明亮丽。装饰牛头、牛角图腾、玉带图案,日月广场、火炬等标志建筑精细别致、风貌突出。底底古村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食、文化和活动,独具代表性的有泡水酒、坨坨肉、抢新娘、毕莫文化、彝族新年、达体舞等。

黑竹沟镇底底古村是乐山市唯一一个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四川省12个入选村之一。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九家村

被誉为“和谐九家”的彝汉合居村九家村彝家新寨。九家村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为目标,全村建设彝家新寨299户。全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优质黑桃、脱毒马铃薯、茶叶种植和生猪、野猪、肉山羊养殖,逐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先锋村彝家新寨

先锋村新建住房39户、改建54户,建成集中连片、依山傍水的彝家新寨。该村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绵竹基地4000亩、牡丹基地3000亩。

老丫村彝家新寨

老丫村以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为契机,着力打造“廊桥栈道灵动老丫”,全村彝家新寨建设81户,修建人行便道400米,组级公路0.9公里。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白杨乡的瓦洛村彝家新寨

走进寨子,迎面遇上的小朋友主动大声问好,墙面上详细的扶贫公示及一幅幅反映彝区群众农耕文化、生产生活和充满田园风味的手绘图案引人注目,具有彝家风情的房屋洁净、宽敞、明亮,水泥路直通家门,农家书屋、幼儿园、村卫室应有尽有……一股新风尚、新景象扑面而来。

通过彝家新寨建设,让彝汉群众得到实惠。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峨边,像“瓦洛”这样的彝家新寨比比皆是。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

这里以发展彝绣为重点,大力发展“彝家乐”,游客在此可以体验彝族文化,品尝彝族美食。 哈曲乡解放村成功打造成为彝族风情乡村旅游体验村,成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板村。解放村乡村旅游发展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41户彝家新寨村民全部纳入合作社,进行统一接待、管理、分红。随着峨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彝家乐”将会更加红火。 

大力建设彝家新寨,发展乡村游,让旅游惠民,打造“致富奔康”新引擎。峨边着力打造一个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桃花村

成片的林木,抵挡住所有的喧嚣、热浪,整个村落静谧自然,凉风习习,让人卸下一身的劳累,自由舒展。凉爽,清静,是桃花村最鲜明的特色。居于山野,洗尽城市铅华,十里桃花带来清凉仙境。21间青瓦白墙、充满田园风情的民宿,分散在村头巷里,电视、WIFI、卫生间一应俱全。

清晨或是日暮,伴着沿村蓬勃生长的桃树与花草,走走停停,在百年柏树间向往天空,一步一风景,既养生又怡情。上午,即便是顶着阳光,也不会觉得炎热,和农家人拉拉家常,感受他们的快乐时光,或是登高望远,眺望万佛金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气油然而生。下午,闲坐窗前,品茗阅读,远离繁杂浮躁,享受唯美的慢时光。漫步村落,曲径通幽处,总能邂逅几座全木结构的农舍老宅,安静地讲述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桃花村的新生。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长寿之村”星星村

从桃花村出发,顺着蜿蜒向前的水泥路前行,就来到了星星村。星星村被称为“长寿之村”,这里有7名90岁以上的老人,37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从没闲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牛,养蜂,种植药材,收割庄稼,犁地播种,农活一样不落。他们的长寿秘诀,就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山水。

走在星星村,灰白相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四周山峦环顾,满眼苍翠。这里的一溪水,一垄庄稼,仿佛都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以种植生态蔬菜为主业的星星村,各类蔬菜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全土肥种植,全绿色呈现。你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业种植,可以现采现摘,及时享受菜的脆嫩,还可以吃到漫山奔跑的跑山鸡、营养丰富的生态鸡蛋。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

峨边彝族自治县逐步实施“一二三四”建设计划,即构建一个环城山地生态圈,强化城市、生态相融合;打造乾池及背峰山两个城市山地郊野公园,完善城市游憩功能;营造大渡河、白沙河、官料河三个生态滨水景观带,丰富城市滨水岸线,美化旅游服务通道;梳理城市四个对外通道,强化与乐山、汉源和沙湾、黑竹沟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以黑竹沟场镇和“五朵金花”为补充的彝家风情旅游小镇和以神秘古县城为主题的大堡古镇。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乡,小凉山彝族文化在这里展示着独特魅力,绽放出独特光彩。峨边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创编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创编反映小凉山地域特色彝族文化《魅力·黑竹沟》;走进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与央视合作拍摄电影《彝寨天使》等等。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黑竹沟

黑竹沟被称中国百慕大,四川距铁路最近的古冰川地貌风光、原始森林风光与生态旅游区,也是距成都最近的彝族风情观赏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自然遗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黑竹沟风景区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成都246公里,距乐山大佛144公里,距峨眉山114公里,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面积575平方公里,海拔在1580-4288米之间,由沟口、三岔河、特克马鞍山,荣宏得、涡罗挖曲、罗索伊达和杜鹃池——挖黑罗豁七大景区组成,具有北纬30度的神奇风光和自然景观,有世界级景点6处、国家级景点20处:有动植物500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30余种,拥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景观和优异的环境质量,具有旅游开发的独特价值。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黑竹沟景区辖黑竹沟、勒乌、金岩、哈曲、觉莫四乡一镇,彝族人口占98%以上,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川滇彝族风情带的北部起点和彝族文化窗口。

黑竹沟是天然氧吧和洗肺山谷,也是四川唯一一家被央视评为森林氧吧的景区。

黑竹沟温泉

黑竹沟温泉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地处距峨边县城33公里的金岩乡热水村,距黑竹沟风景区22公里,距黑竹沟镇约10公里。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马里冷觉

马里冷觉是彝语音译,意思是铺满鲜花的草地。马里冷觉景点位于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沟口东南方向,距成都市246公里,是一块天然沼泽地,也是一处高山湿地。四周高山重围,中间地势平坦,地域辽阔,马里冷觉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称。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天缘农业生态观光园

天缘公司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距5A级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仅75公里,名下产业有天缘牡丹园,占地2000余亩,已种植百余种观赏牡丹、芍药、观赏花木,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挖黑罗豁

挖黑罗豁,来自彝语,大意是“最高的地方”:海拔4000余米,位于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与万坪乡的交界处。距离乐山约150公里。这里可以露营,远眺贡嘎雪山,看云海、日落、佛光、天坑、看湖泊。周围林海苍茫,山顶观日,相当绚丽壮观,被誉为乐山版阿尔卑斯山。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