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起源的傳說,如我們中華民族的起源是女媧造人,西方文明的起源是亞當和夏娃。

根據《荷馬史詩》的描述,在特洛伊被希臘人攻陷之後,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帶著年老的父親和兒子等極少數幾個人成功逃離了特洛伊這個淪陷的城市。埃涅阿斯一行人沒有停留在希臘,也沒有停留在迦太基,而是在諸神的指引下一直開到了羅馬附近的海岸,就此定居。

埃涅阿斯死後,他的兒子阿斯卡尼俄繼承了王位,並在另一個地方建造了一座名叫阿爾巴隆加的新城市,也就是後來羅馬的前身。

一直以來羅馬人認為建立者羅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王國,他們也認為羅穆路斯就是從特洛伊掏出來的埃涅阿斯的子孫。但是後來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得知特洛伊淪陷是在公元前13世紀左右,而到公元前753年,中間至少有400多年的空白。不過對於一個民族來說要填補400多年的空白並非難事,在特洛伊淪陷400多年後,傳說中的公主出現了。

阿爾巴隆加的國王死後,覬覦王位的叔叔竊取了王位,並讓國王的女兒帶著處女之身做了服侍神的神子。因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了王位,這位王叔害怕公主有了孩子會威脅到自己的王位,所以不允許公主有孩子。

神話中,戰神馬爾斯看上了這位公主,乘著公主熟睡之際佔有了她的身體,後來公主就誕下了一對雙胞胎,名為羅穆路斯和瑞摩斯。

王叔得到消息大怒,把公主打入了牢房,把雙胞胎兄弟裝進了木桶扔進了臺伯河。木桶順流而下,漂到了河口附近,被草叢攔住了去路,嬰兒大哭大鬧,驚動了一匹母狼,收養了他們。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母狼養育了羅穆路斯和瑞摩斯

後來一個羊倌發現了這對雙胞胎,趕走了母狼,把雙胞胎孩子抱回了家。羅穆路斯和瑞摩斯兄弟漸漸長大,成為了這一地方羊倌的主人。他們的通過征戰不斷地壯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羅馬。

開國國王羅穆路斯

後來兄弟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他們分別在帕拉蒂尼山和阿文庭山建立了自己的勢力。最終羅穆路斯殺死了瑞摩斯,成為了羅馬的建立者。

羅馬建國後,作為第一代國王,羅穆路斯並沒有獨攬大權,而是把國家政體分成了三個機構,國王、元老院和市民大會,由三方共同管理羅馬。

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國王,由市民大會投票選舉產生。羅穆路斯設立了元老院,由100位長老參加,或許是當時各門第的長老召集起來後也只有這麼多人吧。元老院的職責是向國王提出忠告和建議,不需要通過市民大會選舉產生。市民大會由全體羅馬市民組成,其任務是選出以國王為首的各級政府官員。市民大會沒有制定政策的權力,但對國王聽取元老院的建議後製定的政策有表決權。此外在對外戰爭上,是戰爭還是和平也必須徵得市民大會同意之後才可實施。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羅馬城地圖

羅穆路斯建國之初,跟隨他的基本都是之前帶領的羊倌和當地的農民,屬於拉丁民族,而他們都沒有家眷。建國之後羅穆路斯的第一大任務就是給他的手下們找女人。

根據史學家的推斷,當時的羅穆路斯及其下屬不惜訴諸武力掠奪其他部族的女人,也不排除當初他們就是被其他部族趕出去的。因為正常遷徙的部族在遷徙的途中會帶上自己的家人。

於是羅穆路斯熱情地邀請了居住在他們附近的薩賓人參加了羅馬的祭祀活動。薩賓人接受了羅馬的邀請,全體來到了羅馬。根據那個時代的風俗,在祭神的時候禁止一切戰鬥,因此薩賓人毫無防備。就在祭祀活動達到高潮的時候,羅穆路斯一聲令下,羅馬的年輕人突然襲擊了薩賓人的年輕姑娘們,毫無防備的薩賓男人只能護著自己的家人逃回了自己的部落。

薩賓人對此非常氣憤,要求羅穆路斯歸還他們被搶的姑娘,羅穆路斯當然是一口回絕。由此羅馬人與薩賓人發生了四次激烈的戰鬥,每次都是羅馬人獲勝。轉機出現在第四次戰鬥的時候,當雙方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薩賓女人突然衝入戰場,她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親兄弟之間相互殺戮。而這些女人儘管是被搶去的,但並沒有被逼為奴,她們不僅充分地享有了作為妻子的權力,還從羅馬丈夫哪裡得到了愛情。

因此羅馬人和薩賓人停止了戰爭,在此之後羅馬和薩賓合併成為了一個部族,薩賓人將放棄自己的領地,遷居到羅馬,為此羅穆路斯把羅馬七個山丘之一的奎里爾諾山提供給了薩賓人作為安居之所。薩賓人也同意了這個建議,因為在四次和羅馬人交戰的過程中,薩賓人都輸了,他們認為自己和更為強大的人合併利大於弊。而且兩個部族的合併也完全是平等的,合併後的羅馬由薩賓國王塔提烏斯和羅穆路斯共同治理,於是羅馬有了兩個王。

合併後薩賓自由人完全享有羅馬市民權,可以參與市民大會的投票,在元老院也有相應的席位。

對於羅穆路斯來說,這是增加羅馬人口和提高軍事力量的一個策略,卻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對此普魯塔克曾說道:

沒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羅馬強大的了。

之後是賓國王塔提烏斯在一次戰鬥中戰死,所以作戰指揮權就一直落到了羅穆路斯一人手中。羅穆路斯當了39年的國王,大多數時間都在於鄰近的部族作戰。他制定了以100名士兵為一隊的百人隊制度,這是羅馬軍隊裡最小的戰鬥單位,是戰鬥和核心。

雖然經歷了接二連三的戰爭,陣亡者應該不是少數,但羅馬的人口卻一點一點地增加。最終在當了39年的國王之後,羅穆路斯於公元前715年逝世。

第二代國王,賢者努馬

羅穆路斯死後,羅馬出現了一些流言,認為羅穆路斯是被元老院議員殺死的,而拉丁人認為新的國王應該在拉丁人中產生,薩賓人則認為新國王應當在薩賓人中產生。於是出現了兩派:一派擁護羅穆路斯,一派反對羅穆路斯。爭論的各方互不相讓,在這種情況下找第三者做國王是最為現實的做法,於是人們把目光放到了一個以人格優秀著稱的人身上,他就是努馬。

努馬原先是薩賓人,在薩賓人離開自己土地加入到羅馬之後,他還是留在自己原先的土地上,他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晴天下地勞動,雨天在家學習,農耕之餘探索知識,道德高尚而教養深厚,對此羅馬人早有所聞。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努馬

在拉丁人和薩賓人為王位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羅馬元老院一致同意推薦努馬擔任國王。於是羅馬派人找到了努馬,希望由他出任國王,而當時的努馬已經40歲了,而他認為40歲已經不適合再開啟新的人生,但架不住羅馬人不停地勸說,最終同意來到羅馬擔任國王。

羅馬的國王並非世襲制,而是由選舉產生。羅穆路斯有兒子,但是沒有人推薦羅穆路斯的兒子擔任國王,與其說是國王不如說是一個終身制的總統。

努馬在位期間,對羅馬的主要功績就是給羅馬建立了新的秩序、發展了羅馬的經濟以及制定了羅馬新的歷法,進行了宗教改革。

為此努馬建造了戰神雅努斯神殿,這個神殿有前後兩個門,戰爭時期打開,和平時期關閉,在努馬統治羅馬的43年間,大門始終關閉。而在努馬死後,大門基本都是開著的,也就是說在努馬時代,羅馬基本沒有進行過戰爭。

在和平環境下,努馬大力發展了羅馬的經濟,對市民進行了職業化分工,讓每個人都歸屬於自己的團體,有木工公會、染色工公會、陶藝工公會、鐵匠公會等,為的就是增加這些職業人的職業自豪感,防止拉丁人和薩賓人之間的對立。當時除了這兩個部族,其他部族也紛紛湧入羅馬,如果沒有對各部族之間衝突的防範措施,國家很難有作為。

努馬制定了羅馬新的歷法,他把一年分為355天,為12個月,這套曆法直到凱撒時期才改成了365天,沿用了650年。

努馬進行了宗教改革,當時的羅馬有了許多的神,有羅馬的神也有希臘神話中的神,努馬對這些神進行了整頓,把這些神分了等級,沒有規定哪些是羅馬的神,哪些是希臘的神,就是讓人們懂得諸神的重要性。羅馬人信神,更多的是為了尋求庇佑,如首都羅馬保護神是最高神朱庇特;戰場上戰士的保護神是戰神馬爾斯和雅努斯;農業有穀物女神刻瑞斯;商業上有保護神墨丘利,等等。

努馬整頓了神官組織,規定神官專門為保護羅馬人的神服務,設立最高神官,下設5至10位神邸官,此外還有負責保護聖火的神子、占卜國事的祭司等。

第三代國王,擴張的托里斯·奧斯蒂呂斯

托里斯·奧斯蒂呂斯是拉丁系羅馬人,他和羅穆路斯一樣,喜歡無力擴張。他的第一個目標是阿魯巴,因為阿魯巴部落佔據的地盤被羅馬人認為是他們的發祥地。

而經過了努馬40多年的修養和發展,此時的羅馬得到了空前的充實,也具備了強大的對外作戰能力。但當時的羅馬才80多年的歷史,而阿魯巴有400多年的歷史,所以阿魯巴不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

羅馬當時曾經和阿魯巴商定雙方各派出三名代表進行決鬥,失敗的一方無條件接受勝利一方的統治,這也就是古代羅馬戰場上的單挑了。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代表羅馬一方的是荷拉斯三兄弟,而代表阿魯巴一方的是居里亞三兄弟。6個人在兩軍士兵面前展開了決鬥,經過激烈交戰,羅馬一方先倒下了2個人,剩下唯一的一名羅馬其實荷拉斯詐敗,在追趕荷拉斯的過程中三位阿魯巴的騎士之間的距離不斷地擴大,荷拉斯看準時機,轉身打到了前來追擊的一名騎士,接著有成功撂倒了第二名騎士,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只剩下最後一人,最後荷拉斯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武力戰勝了對手,獲得了決斗的勝利。

不過事後阿魯巴並不認賬,煽動了附近的部落反對羅馬。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阿魯巴的滅亡。羅馬人很快就戰勝了被阿魯巴煽動的部落,之後進軍阿魯巴,擊敗了阿魯巴人,俘虜了阿魯巴王。羅馬人認為阿魯巴王沒有遵守承諾,將他的兩隻腳分別綁在了兩匹馬上,這兩匹馬分別往兩個不同的方向走,類似於我國古代的“五馬分屍”,只不過在羅馬是“兩馬分屍”,處死了阿魯巴王。

阿魯巴城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阿魯巴人也被強行帶到了羅馬,但是羅馬人沒有把他們變為奴隸,而是給了他們市民的身份,享有和羅馬人同等的市民權。部分阿魯巴貴族得到了元老院的席位,成為了元老院的元老,由此,阿魯巴人融入了羅馬。如果當時的阿魯巴人被滅或者被賣身為奴的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凱撒了,凱撒家族便是出自於阿魯巴人。

這一時期的羅馬繼承了羅穆路斯的對外擴張政策,他們並不是把被打敗的部族變為奴隸,而是讓他們也成為羅馬市民,享有和羅馬人一樣的市民權,甚至讓他們中的代表進入元老院參與國家重大政策。也正是這種融合政策,使得羅馬的人口在歷次戰爭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成倍地增加,為羅馬日後稱霸地中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托里斯率領軍隊一次又一次的出征,獲得了比羅穆路斯更為輝煌的戰績,他在位32年。

第四代國王,安庫斯·馬爾西烏斯

第四代國王安庫斯·馬爾西烏斯是薩賓人,其母是努馬的女兒,也就是努馬的外孫,登基的時候37歲。

此時的羅馬因為不斷地吸納外來者,其七個山丘一個又一個地成為了人們的居住地。拉丁系羅馬人居住在帕拉蒂尼山;薩賓系羅馬人居住在奎里爾諾山;阿魯巴人居住在西里歐山;最新的移民住到了阿文庭山,而卡匹托爾山則是諸神的寄宿地,只剩下了頂部過於狹窄且海拔偏低的維彌納山和埃斯奎裡山。

安庫斯在位25年,他除了繼續羅馬的對外戰爭,還做了一下幾件大事:

一是在臺伯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橋樑,將西岸的賈尼科洛山丘和東岸的七座山丘連接了起來。

二是征服了臺伯河河口的奧斯提亞,打通了羅馬的入海口。在拿下奧斯提亞後,羅馬人發展了製鹽業,為羅馬人提供了不是貨幣的流通貨幣。

第五代國王外來國王塔克文·普里斯庫斯

塔克文是混血兒,他的父親是從希臘科林斯逃到伊特魯里亞的希臘人,母親是伊特魯里亞一個位高權重人家的女兒,他生來就非常地富有。由於伊特魯里亞人非常地封閉,塔克文認為自己作為一半血統的外來人在伊特魯里亞不會有什麼作為,就舉家遷徙到了羅馬。

因為羅馬有著高度的包容性,當時只要定居羅馬就能夠獲得羅馬的公民權,而努馬和安庫斯都不是建立羅馬的拉丁人,也能夠成為羅馬的國王,所以塔克文抱著要施展自己遠大抱負的理想來到了羅馬。

他來到羅馬後,並沒有去找當地的幾個伊特魯里亞人社團,而是極力滲透到了拉丁系和薩賓系日益趨淡的羅馬人社會中。由於他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大筆遺產,所以憑藉著雄厚的財力和他本人的能力,在10年時間裡混的風生水起,並被上一代國王安庫斯指定為他的遺囑執行人。當然塔克文並不滿足只是當一個公證人,他毛遂自薦參與了羅馬國王的競選,並在市民大會上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成為了羅馬第五代國王。

塔克文在位37年,不但使羅馬的勢力進一步擴張,而且在羅馬內部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市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使羅馬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羅馬城邦。

塔克文首先增加了羅馬元老院的人數,由100人增加到了200人,理由是人口增加了,元老人數自然要增加。而元老院元老是由國王指定的,所以塔克文制定了自己的支持者成為元老,由此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塔克文在對外作戰的時候改變了羅馬以往的做法,將戰敗者移居羅馬城,而是給他們公民權,同化他們,讓他們繼續呆在自己的土地上,為羅馬開疆拓土。這一政策使羅馬周邊的部落老實了許多,也減少了羅馬城本身所應對的外患。

塔克文在位期間,對羅馬城的地下排水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並加大了對羅馬城道路的修築,使七個山丘之間變得來去自如,增加了羅馬城的可利用資源,也發展出了羅馬城繁榮的港口。

塔克文在位37年,最終被他的政敵暗殺身亡。

第六代國王,賽爾維烏斯·圖裡烏斯

第六代國王賽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是第五代國王塔克文的女婿,由於塔克文遭暗殺身亡,所以在這種非常時刻,賽爾維烏斯沒有經過市民大會,而是通過元老院決議成為了第六代國王。

賽爾維烏斯在位期間,修建了“賽爾維烏斯城牆”,將整個羅馬城用城牆圍了起來,建立了羅馬城完善的防禦體系。

賽爾維烏斯在位期間,他對羅馬的軍制進行了改革。

在改革之前,他先是對羅馬城進行了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然後按照財產將羅馬人分成了六個等級,財產越多,則要擔負更多的兵役義務,財產越少者則需擔當的兵役義務就越少。其中無產階級,也就是財產只有子女的第六階級僅限於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有擔任兵役的義務,其餘時候免除兵役。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同時賽爾維烏斯制定了新的作戰戰術。他把羅馬軍隊分成前鋒、主力和後衛三部分。前鋒最早於敵人交戰,任務是擾亂敵軍的陣線,作為主力的是羅馬重步兵,負責衝鋒陷陣,一旦戰局不利則第三梯隊的後衛前往增援。騎兵充當機動部隊。

在新戰術出現之前,羅馬軍隊經常倉促應戰,而在新的戰術出現之後,羅馬隊列分明的戰術威力無比,在與周邊部族的戰鬥中屢戰屢勝。

賽爾維烏斯在位44年。

最後一位國王,傲慢者塔克文

第五代國王塔克文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性格暴烈的野心家,一個是性情穩重的人。而第六代國王賽爾維烏斯也有兩個女兒,一個逞強好勝,一個溫和老實。賽爾維烏斯讓這四個人配對結婚,他將自己逞強好勝的女兒嫁給了塔克文性情穩重的兒子,而把自己溫和老實的女兒嫁給了塔克文性格暴烈的兒子。

但是賽爾維烏斯失敗了,他性格溫和老實的女兒和塔克文性情穩重的兒子不知什麼原因先後去世,只留下了成為寡婦的圖利亞和成為鰥夫的塔克文。或許是同性相吸,兩個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對此賽爾維烏斯既沒贊成也沒有反對。

逞強好勝的圖利亞很快就唆使丈夫塔克文發動政變奪得王位,於是野心勃勃的塔克文在圖利亞的幫助下,刺殺了賽爾維烏斯,成為了羅馬的最後一位國王。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塔克文的上位,既沒有經過市民大會,也沒有經過元老院的同意,所以根基不牢。為了區別於第五代國王塔克文,人們稱最後一代國王塔克文為“傲慢者塔克文”。而塔克文又好大喜功,經常帶領軍隊四處征戰,儘管他屢戰屢勝,但是其覆滅的因素也逐步地埋下了。

塔克文有個兒子叫賽克斯圖斯,他看上了親戚科拉提努斯的妻子琉克蕾西婭。於是賽克斯圖斯乘著琉克蕾西婭丈夫不在家的時候來到了愛慕已久的女人家。剛開始琉克蕾西婭對賽克斯圖斯沒有任何防備,畢竟是她家的親戚,熱情地招待了他。

夜深人靜的時候賽克斯圖斯拿著短劍來到了琉克蕾西婭的房間,將其佔有之後倉皇逃走。

之後琉克蕾西婭給羅馬的父親和出征的丈夫分別送去了信件,要他們回來。當父親和丈夫趕到她面前時,她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們,並當著他們的面自殺身亡。

琉克蕾西婭的遺體被送到了羅馬,放置在古羅馬廣場的演講臺上,面對這一慘狀,人們紛紛指責國王及其一家人的蠻橫無理。由此又翻出了塔克文殺害先王,在沒有經過市民大會和元老院同意的情況下當上國王的舊賬。一直以來羅馬人心中的不滿頓時爆發,人們紛紛要求塔克文退位。

在外征戰的塔克文得到消息,帶著軍隊趕回了羅馬,但是面對著他的是緊閉的城門,他被告知他被放逐了。至此塔克文只好亡命他國,圖利亞也早已逃出了羅馬,他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追隨在父親左右,惹下禍端的賽克斯圖斯則逃到了另一個城市,被他昔日的仇人殺死。

塔克文在位25年,他的退位標誌著羅馬王政時代的結束,之後羅馬進入了共和國時代。

早期羅馬成功的因素

早期的羅馬是王政時代的羅馬。經過王政時代,也就是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09年的244年時間裡,經過七位國王的不懈努力,羅馬作為一個國家已初具規模,而早期的羅馬能夠不斷髮展壯大,也有其自身的因素,主要體現在:

一是寬容的融合政策。

對於被打敗的部落,他們不是將對方逼為奴隸,而是與對方合併。在早期的羅馬,人口是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而擴張人口最快的辦法,莫過於與其他部落融合。但你要融合對方,對方也要願意被你融合,這就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比對方強大,對方才會覺得和你融合利大於弊。對虧羅馬前期有幾位能征善戰的國王,以及士兵作戰的勇敢,他們在歷次對外作戰中都體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屢戰屢勝,使得他們與其他部落的融合變成了可能。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而這種融合並不是不平等的融合,而是一種平等的融合,在融合之後,他們給了對方部落平等的羅馬公民權,能夠獲得元老院的席位,甚至可以出任羅馬的國王,這種平等的政策使得融合進來的部落在經過一定時間和羅馬人共同生活之後,也逐漸地產生了對羅馬的認同感。在經過了王政時代歷代國王的改革,尤其是駑馬的改革後,人們逐步淡化了自己原本的部落,而逐步形成了自己是羅馬人的觀念。

對於外來人,羅馬也展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心,只要居住在羅馬城就可以獲得羅馬市民的身份,並且同時可以擁有羅馬的政治權力。如第五代國王塔克文就是作為一位外來者成為了羅馬國王的。

二是尚武的精神。

羅馬軍隊戰鬥力之所以強悍,是緣於其尚武精神。在羅馬,即便是國王也要親自上陣殺敵,甚至要衝在戰鬥的最前線,甚至早期也出現過國王戰死的事情,如薩賓國王塔提烏斯。

在第六代國王賽爾維烏斯時期,羅馬完成了一次軍制改革,根據公民財產的多少規定了不同階級的兵役義務,原則就是越有錢的階級要承擔越多的兵役義務,越貧窮的階級則承擔越少的兵役義務,這就為羅馬的兵源提供了保障,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的軍事動員能力。在公元前6世紀,羅馬就能夠組織起2萬人左右的軍事力量,這在當時的亞平寧半島來說,就是一個極為恐怖的軍事存在。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同時賽爾維烏斯還對軍隊的戰術進行了革新,使羅馬軍隊能夠從容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戰事,為他們日後稱霸地中海打下了基礎。

三是精妙平衡的政治制度。

王政時代的羅馬,其國王不是世襲,而是由市民大會選舉產生。元老院一開始的職責是為國王提供建議,但後來也在政治當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了政治平衡中的一極。而市民大會則是通過市民投票產生國王和國家各級官員,到後來還投票產生神職官員,是一個能夠代表民意產生國家機構的制度。

羅馬的起源,七王時代

經過賽爾維烏斯的改革,公民大會的投票由一人一票變成了一個百人隊一票的制度。即在一個百人隊中,自行商量後進行投票,而不是一人一票的制度。這種制度類似於今天的美國總統選舉,比如一個州有10張選舉人票,兩黨在這裡競爭總統,如果共和黨在這個州得到的選票數量比民主黨得票多,那麼共和黨可以獲得這個州的全部10張選舉人票,最終總統的競選是以選舉人票多的一方為獲勝方。而這種制度的雛形就在古羅馬的這種百人隊票制度。

在賽爾維烏斯時代,羅馬有193個百人隊,也就有193張百人隊的選票。比如如果要選舉國王,那麼得到百人隊票數多的人將當選國王,而不是簡單的一人一票選舉。

市民大會決定國王以及各級重要官員的人名,元老院制約國王的權力,在前期對國王提供建議,後期可以制約國王的行為。兵員由各級按財產提供,國王必須戰鬥在前線的傳統,這些都形成了一種精妙的平衡,保證了羅馬在早期能夠逐步發展壯大,使其日後成為了地中海的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