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是戏曲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根据戏曲舞台的表演要求,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提炼、加工、概括、美化、变形、装饰、美化,从而形成有规律可循的以“唱、念、做、打”为载体、高度综合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西皮原板、二黄慢板、引子、定场诗、开门、关门、上马、下马、整冠、理髯等都有固定的程式。复杂的表演程式有起霸、趟马、走边、龙套调度、武打套路等。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一)起霸

起霸是戏曲表演组合性的程式动作,是武将在出征前整盔束甲、完成战前准备的舞蹈身段组合,用以烘托渲染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充分表现了武将的英雄气概。

“起霸”一词及程式动作来源于明代沈采所作的传奇《千金记》,写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交战的故事。剧中有一折戏叫《起霸》,在这折戏中项羽有一组威武勇猛的表演动作,体现了西楚霸王的雄风。

后来的艺人们认为这套动作非常好,因此,借鉴过来并加以丰富和改善,作为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套路固定下来,专用于表现各行当武将出征前英武威猛、整装待发的雄姿,并以“起霸”命名在表演形式上,起霸又分为整霸、半霸、男霸、女霸、正霸、反霸单人霸、双人霸、多人霸等种类,如《挑滑车》中的高宠起霸、《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起霸、《铁龙山)中的姜威起霸、《定军山》中的黄忠起霸等,各有不同。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二)走边

走边是武戏表演的程式套路,用于夜间蹑足潜踪,沿小径靠墙边的秘密侦察、探走、疾行等行动,故称“走边”。其特点是,要求演员身手轻捷矫健,行动敏捷,运用山膀、云手、跨腿、飞脚旋子等技巧外化出路途崎岖不平、精神高度警觉的情境。

走边分为单人走边、双人走边、多人走边、响边、哑边等几种类型。走边多应用于武生、武丑、武花脸、武小生、武旦等行当,如《石秀探庄》中的石秀、《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林冲夜奔》中的林冲八蜡庙》中的褚彪等。

(三)趟马

趟马又称“马趟子”,是表现剧中人物策马扬鞭、急速行进的戏曲表演组合程式。它以圆场、转身、挥鞭、勒马、三打马、跨腿、踢腿、飞脚、跺泥等技术动作构成了相对固定的一套马舞动作套路,因此称之为“趟马”。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趟马多应用于武生、武小生红生文武老生、刀马旦、武旦、武丑等行当,如《洗浮山》中的贺天保《悦来店》中的何玉凤等(四)龙套龙套指扮演剧中兵士、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的戏曲行当,因身穿绣着龙图案的各色龙套而得名。

龙套在舞台上以整体出现,四人为一堂,以表示人员众多,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龙套在舞台上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总是跟着主帅跑上跑下,运用各种上、下场程式队形以及舞台的调度变换出不同的规定情境所以又称“跑龙套”。

如将帅出征前的出发点“大站门”、“小站门”,敌我双方交战的“二龙出水”、急速行军的“扎犄角上”、“龙摆尾下”、“挖门上”、“插门下”、“倒脱靴”、“扯四门”、“一翻两翻”等。各种龙套舞台调度达上百种之多。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二、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既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也是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一)四功

四功指“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是戏曲演员的表演基本功。“唱”指歌唱,念”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表演动作,“打”指翻打扑跌的技艺。

(二)五法

五法指“手、眼、身、法、步”,是戏曲演员身段表演基本功手”指各种手势,“眼”指各种眼神,“身”指各种身段动作,“步”指各种步伐,“法”是指驾驭和统领手势、眼神、身段动作、步伐的技术和方法。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1、台步:戏曲演员身段基本功之一。台步是在自然生活步伐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夸张、美化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化、节奏化、程式化的戏曲舞台独有的表演程式。由于演员表演行当不同、性别不同、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体貌特征不同、服装不同等,台步技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性别上的大致区别是:男性注重展示阳刚之气,端庄大方,大多穿宽袍大袖,步伐采用极为夸张的“大八字步”,也称“四方步”,如《上天台》中的刘秀、《铡美案》中的包拯、《长坂坡》中的赵云等;女性注重展示阴柔含蓄之美、端庄妩媚和窈窕之态,旦角行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为“风摆柳”,讲究足不外露,采用“小碎步”的步法,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拾玉镯》中的孙玉娇、《锯大缸》中的王大娘等。

其中老旦台步要着重表现老年妇女的老态、沉稳,如《太君辞朝》中的余太君、《望儿楼》中的窦太贞、《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2、圆场:戏曲表演程式技巧之一,指戏曲人物在舞台上技术化、艺术化的跑步姿态。圆场是演员必须掌握并且需要天天训练的基本功。因为戏曲舞台调度线路大都呈圆形,周而复始,所以称之为“圆场”。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中萧何追韩信的慢、中、快三圈圆场。

男生步伐较大,前后脚之间保持一个脚的间距,用以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女生步伐相对比较小,前后脚保持错开半只脚的状态,以表现女性阴柔窈窕之美。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3、云手山膀:戏曲表演基本技巧之一,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戏曲舞蹈身段动作。它是一个动态的动作(云手)和静态的动作(山膀)的有机组合体。这里面既包括戏曲舞蹈身段动作的动态美”,同时也包括戏曲舞蹈身段动作的“静态美合,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收一放,一进一退,眼到手到,手到眼到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互为主次,相互依托,从而达到身段动作上的节六合”(三节:稍节起、中节随、跟节追。

六合: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脸合、脸与身合、身与气合),在辩证统中共同构成了戏曲表演舞蹈身段的“韵律美”。云手山膀动作,内在于腰,以腰为中轴,外在于眼,以眼神为统领。在一个戏曲云手山膀的舞蹈动作当中就包含了戏曲“手步”五法的所有元素和基本法则第四节戏曲表演特技水袖功水袖功为戏曲表演特技之一。

水袖功是外化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水袖有男女之别,男性水袖短,一般长度为8寸至1尺;女性水袖长,一般为2尺至3尺不等,特殊剧目人物水袖长度在3米左右,如《打神告庙》里敖桂英的水袖。

戏曲中说的程式化表演究竟指的是什么?

水袖是手势的延长和放大,戏曲演员利用水袖夸张、优美而丰富的舞蹈特技,舞动出好似波浪翻滚的高难度的水袖技巧,从而使观众获得写意性的审美效果;同时,通过水袖技巧生动形象地外化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如《打神告庙》中的敖桂英、《李慧娘》中的李慧娘、《失子惊疯》中的胡氏等。水袖功大致包括抖掷抛、拂扬荡、背翻、折、叠搭、打、绕、抓、撩、甩、挑、掸等上百种艺术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