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在泰山普照寺西北的凌漢峰下,坐落著一處古老的道觀,這就是唐代的“棲真觀”。北宋初年,學者孫復、石介,在這裡開辦學館,被稱為“泰山上書院”。當時的教育學家胡瑗曾經訪學至此,十年不歸。明代嘉靖年間,為了紀念孫復、石介兩位先生,在這裡建祠祭祀,俗稱“二賢祠”;隆慶年間在此增祀胡瑗,稱為“三賢祠”;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重修這裡的時候,又增祀了明代進士宋燾、清代大學士趙國麟,所以就成為現在的“五賢祠”。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五賢祠的東面有投書澗、洗心亭,西面是香水峪,周圍溪水環繞,山石林立,是一處潛心治學的好地方。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洗心亭立在溪水邊的石崖上,石亭不算大,造型很樸實,亭內亭外的石柱題聯把周圍的美麗風光和“五賢”治學精神予以高度讚揚:

真山水不須圖畫,大聖賢皆自奮興。

——清·賈培榮

雲過峰頭流墨氣,水來祠畔度書聲。

——清·金啟

在亭子裡面的額板上,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於1932年題寫的警句更是令人難忘:“你忘了沒有,東三省被日本人侵佔了去,有硬骨頭的人應當拼命奪回來。”

“投書澗”說的是宋代教育家胡瑗的故事,胡瑗在這裡訪學時,經常臥石攻讀,為了不影響自己的讀書精力,每當他看到家中書信上有“平安”二字時,便順手將家書投入身邊水澗之中,不再細讀,後人為了紀念胡瑗就將這個水澗取名為“投書澗”。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五賢祠由東、西兩個院落組成,東院為祠廟,西院是講書堂。

祠內的這塊民國年間由範明樞、鄧長耀撰書的《泰山五賢祠五賢事蹟碑記》碑上,將五賢們的治學事蹟一一記載。(孫復、石介、胡瑗、宋燾、趙國麟)

在五賢祠後面奇石上的刻有“授經臺”、“講書檯”、“千秋道岸”等等題刻,從中我們不難想象出當年泰山書院鼎盛的景象。

泰山書院作為北宋初年山東境內最早、最著名的學府,培養出了一大批富有成就的人才,弘揚了儒家理學精神,從而形成了具有深遠影響的“泰山學派”。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從五賢祠順小盤道向北,在幽靜的山坳中隱藏著一座全真教派道觀,這就是“三陽觀”。三陽觀創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由東平道士王三陽攜弟子歷經30年,就地鑿石建成,30年中,他們踏遍周圍山嶺野地,將能搬動的幾百萬塊石頭撿回來,先後建起了門閣、三觀殿、混元閣、天仙聖母殿等建築。王三陽師徒的苦行使眾人為之感動,於是,三陽觀香火大盛,明代萬曆年間,兵部、刑部尚書蕭大亨捐資拓建,使三陽觀的規模更為壯觀。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三陽觀純樸粗獷的建築風格,成為有別於泰山其它建築的典範之作,明代文學家于慎行這樣稱讚三陽觀:仙聖之秘境,寰宇之大觀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當年山東省最早、最著名的學府,竟然隱蔽在泰山密林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