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在泰山普照寺西北的凌汉峰下,坐落着一处古老的道观,这就是唐代的“栖真观”。北宋初年,学者孙复、石介,在这里开办学馆,被称为“泰山上书院”。当时的教育学家胡瑗曾经访学至此,十年不归。明代嘉靖年间,为了纪念孙复、石介两位先生,在这里建祠祭祀,俗称“二贤祠”;隆庆年间在此增祀胡瑗,称为“三贤祠”;到了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这里的时候,又增祀了明代进士宋焘、清代大学士赵国麟,所以就成为现在的“五贤祠”。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五贤祠的东面有投书涧、洗心亭,西面是香水峪,周围溪水环绕,山石林立,是一处潜心治学的好地方。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洗心亭立在溪水边的石崖上,石亭不算大,造型很朴实,亭内亭外的石柱题联把周围的美丽风光和“五贤”治学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真山水不须图画,大圣贤皆自奋兴。

——清·贾培荣

云过峰头流墨气,水来祠畔度书声。

——清·金启

在亭子里面的额板上,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于1932年题写的警句更是令人难忘:“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了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拼命夺回来。”

“投书涧”说的是宋代教育家胡瑗的故事,胡瑗在这里访学时,经常卧石攻读,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读书精力,每当他看到家中书信上有“平安”二字时,便顺手将家书投入身边水涧之中,不再细读,后人为了纪念胡瑗就将这个水涧取名为“投书涧”。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五贤祠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东院为祠庙,西院是讲书堂。

祠内的这块民国年间由范明枢、邓长耀撰书的《泰山五贤祠五贤事迹碑记》碑上,将五贤们的治学事迹一一记载。(孙复、石介、胡瑗、宋焘、赵国麟)

在五贤祠后面奇石上的刻有“授经台”、“讲书台”、“千秋道岸”等等题刻,从中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泰山书院鼎盛的景象。

泰山书院作为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学府,培养出了一大批富有成就的人才,弘扬了儒家理学精神,从而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泰山学派”。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从五贤祠顺小盘道向北,在幽静的山坳中隐藏着一座全真教派道观,这就是“三阳观”。三阳观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由东平道士王三阳携弟子历经30年,就地凿石建成,30年中,他们踏遍周围山岭野地,将能搬动的几百万块石头捡回来,先后建起了门阁、三观殿、混元阁、天仙圣母殿等建筑。王三阳师徒的苦行使众人为之感动,于是,三阳观香火大盛,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刑部尚书萧大亨捐资拓建,使三阳观的规模更为壮观。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三阳观纯朴粗犷的建筑风格,成为有别于泰山其它建筑的典范之作,明代文学家于慎行这样称赞三阳观:仙圣之秘境,寰宇之大观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当年山东省最早、最著名的学府,竟然隐蔽在泰山密林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