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一、“中国山水画双雄”之观点的缘起


2015年5月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青山依旧在——李文信中国画艺术展览”开幕式上,著名评论家王林第一次提出:“冯建吴、李文信是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之观点。在艺术研讨会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杨旷等一致赞同此观点。缘此,美术界、收藏界广泛认同并迅速传播“中国山水画双雄”之观点。

著名评论家王林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青山依旧在》中的《表现性与形式美》文章中写道:

李文信先生的华丽转身,成就了四川美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之双雄:冯建吴与李文信在山水画风格上形成的不同张力,成为四川美院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最值得研究与承传的艺术成果。

如果说冯建吾以金石之功入画,表现名山大川之挺拔雄强而功成名就,那么,李文信则是凭藉江南灵性,致力描绘充盈亲近的蜀中山水而另辟蹊径。如果说冯建吾山水画成就主要在以书入画,骨法用笔,于笔法和皴法独有创意,那么,李文信山水画则在点线墨色的形式构成上狠下功夫,弱化文学叙事而增强视觉空间性。看李文信的山水画,总有轻松漫游之感,往往欣然而恣意。浅丘微峦,乡间林里,无壁立陡峭之胁迫,无湍流奔涌之急促。这大概是四川人的状态,物产丰富,衣食无忧,生活舒适,心境平和,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世事于我如浮云。李文信出生在成都双流,此种禀性与生俱来。他退休后安居故里,谓“画画可养性也可养生”,当可为证。李文信山水画风不尚简远,不追清寂,这让他和传统文人山水画拉开距离;长期以来养成的写生习惯,又让他关注乡村,钟情山林。从宁静致远到热烈亲近,李文信在山水画创作中悄然呈现出自然景观与现实人生的微妙联系。他喜画蜀中丛林,郁郁葱葱,从无衰败零落之象,总是欣欣向荣之景。

王林先生以书面形式再次确定“冯建吴、李文信是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之观点。


冯先生、李先生均出生于蜀地书香之名门望族,家学渊源、私塾幼学、传统诗词歌赋启蒙;先后去过文人气息浓郁的江浙沪求学深造并师出名门,天机迥高的他们遂步形成高格调的个性化的中国画风格;同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皆为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影响深远,现在巴蜀乃至全国部分专业艺术院校还再承扬“冯家样”与“李家样”中国画。


二、作品赏析


(一)人物画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 1958年《西域人马图》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 1950年《抗美援朝》(时年23岁)


(二)花鸟画(诗意系列)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地黄花分外香”出自毛主席《采桑子 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创作背景:1929年重阳节,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发展了红军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表达了作者当时对革命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作者的这种词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1976年底文革结束,冯先生触景生情赋诗一首:“战地黄花分外香,芟除芜秽灿秋光;兴来把笔挥藤纸,写此寒英殿众芳。”表达了冯先生对艺术春天时来运转的好心情。

冯先生格调高古的旧体诗、金石味道的书法、笔精墨妙的英雄花和吴门印风的太虞等“诗书画印”元素在此作中充分集中体现。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接天莲叶无穷碧》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自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作品生动描绘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李先生一生吉祥如意,出生于民国的双流书香望族之家,但幸运的是在土改、文革等运动中并未受到牵连而平安无事,晚年自诩:有福之人不倒翁。正因如此,李先生才会平心静气地倾其一生追逐“掇菁撷华言蜀山、传道授业写春秋”。

此作经营位置独具匠心,留白雅趣之极;画面无刻意细致描绘荷叶个体,而是注重整体荷莲的重重叠叠,直达诗意主题“无穷碧”,痛快淋漓而又别出心裁;动感的木屋人物、小船与寂静的荷塘形成动静之美;奇妙之处还在于没画一朵荷花,但观者无不遐想“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山水画


1、天府竹韵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望江楼》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雨后新竹》


2、江流千古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月涌大江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霜封江流万籁俱寂》


3、千姿百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梅花香里过新年》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大庙古柏》


4、园院佳趣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园有桃》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禅林深院》


5、名山胜景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气象万千》(石林)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双飞清音》(峨眉山清音阁)


6、情景交融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无数灰掠鸟群》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春花处处开》


7、采光剖璞

(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制作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峨岭朝辉》(1979年第2次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制同名作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长征》 (1960年第1次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制同名作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大渡河上》 (1980年第2次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制同名作品)


8、浓墨重彩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峨眉秋色》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古银杏》


9、木秀于林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桥山积翠》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蜀山秋朗》


10、巴山蜀水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夔门天下险》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剑门山中》


11、时代质感

(2017年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时代质感》展览)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神女应无恙》(2017年中国美术馆《时代质感》展览作品)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寒塘惊凫》(2017年中国美术馆《时代质感》展览作品)


12、扛鼎之作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冯建吴《横绝峨眉巅》

(1979年为联合国的中国厅绘制《峨眉天下秀》)


冯建吴、李文信——四川美术学院之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双雄

李文信 第9届全国美展作品《新绿》(同获关山月大奖)


三、艺术家简介


1、冯建吴简介

冯建吴(1910—1989),四川仁寿人,字太虞,号别游。1926年至1929年先后就读于四川美专、中华艺术大学,毕业于昌明艺专。1930年回川,组织蓉社、国光书画社。1932年与同仁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历任国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1949年后曾任中学教师,1952年应石鲁之约赴西安任《西北画报》社美术编辑。1956年起于四川美术学院任教授,是四川美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建立者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美协四川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四川分会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原四川省政协第四、五届常委。作品《海心亭》《古银杏》《大宁河》等藏于中国美术馆。曾为联合国中国厅绘制《峨眉天下秀》,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峨岭朝晖》,2010年作品《海心亭》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2、李文信简介

李文信(1927—2006.),又名李涛。四川双流人。擅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重庆国画院副院长。1941年起相继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50年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员,1953年起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是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

执教50余年,其凭借超人的天才和勤奋,在中国画坛确立了自己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响极大,争相收藏。曾受教于吕凤子、潘天寿、诸乐三、傅抱石等名家,擅长人物、山水,勇于创新,能吸收多种画技之精华融为一体,画面构图别致,笔墨清新,平淡中显奇趣,富有巴山蜀水浓郁生活气息。

人物画《未来日子更美好》、《修好农具入公社》、《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赵一曼》、《湄公河姐妹》、《大渡河上》等一大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全国性重要展览并有获奖,多幅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艺术机构收藏。

山水画《新篁》、《枯藤老屋夕阳斜》、《东方破晓》、《新绿》参加五年一届的第6、7、8、9届全国美展。其中《新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新绿》获关山月艺术大奖及终身成就奖。2004年《野壑惊凫》获艺术成就奖。

他还曾在1959年和1981年两次分别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绘制巨幅山水画《长征》和《大渡河上》。


3、王林简介

王林(1949.2—)笔名林子,辽宁人,擅长美术评编。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出版有《美术形态学》、《普通美术学》(合作)、《艺术教育学》(合作)、《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中国——89年后艺术》、《雕塑与当代文化》、《都市人格与当代艺术》等。曾为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的主要撰写者,是自1985年以来中国美术界颇为活跃,颇有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