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在《朗读者》节目中这样自称:“我不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人,甚至为我的偶尔幼稚感到十分骄傲!人为什么一定要在相应的年龄说匹配的话、做恰当的事?”

对啊,为什么?为什么要听从他人安排,违背自身意愿?为什么在追逐梦想的年纪去买房结婚?为什么一定得有份所谓稳定的工作,缴纳五险一金,提前预备养老生活?又为什么掐灭了理想,选择向现实垂下头颅?

01 | 你的浮躁与认命,源于一步到位和从众心理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得经过这样的三个阶段:接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大部分人的确在接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你呢?从踌躇满志的浮躁青年,到壮志未酬的认命中年,经过了多久?还能坚持多久?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能做到踏实上进便已经领先了很多同龄人。大多数揣着浮躁和幻想,寻寻觅觅、两手空空...笔者自己便是个反面典型!作为一个不擅交际的草根青年,毕业于中部某省普通本科院校,抱着发现自身天赋热情和理想事业的期待。两年转战三家公司,三个行业,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浑浑噩噩,却始终没能产出优异成果。回忆大学至今所做的重要决定,几乎都有更佳选择。追溯几年的成长过程,发现哪哪儿都能见到浮躁的影子!

也许一步到位是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希望尝试几个不同的领域,然后尽快找到人生目标,25岁要如何如何...30岁应该变得怎样...。思路行得通,但要真是每一种职业都踏实做也就罢了,偏偏成了行动的矮子!等被现实拍醒,多数浮躁青年才能踏实下来,努力拼搏、升职加薪...然后成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滞不前,然后不知不觉成了剩男剩女,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然后买房-结婚-还贷-教育-为孩子买房...这时,你的梦没了,破冰之旅也被几座大山堵得严严实实!

曾经的你那么意气风发,为什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答案是:因为不够强大,因为你依然害怕,怕家人的失望、怕同龄人的嘲笑,怕...

这种害怕是有根的,它源于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心理学上叫作从众。绿灯了,别人都不走,自己也不走;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黑说成白,你也会怀疑正确判断...因为不想显得太另类,所以做着与大家一样的行为。加上东方文化偏向集体主义,这又加深了我们的从众心理。因此,大多数人的认命,不是认清了自己有几分天赋能力,而是害怕被排斥,是从众!

02 | 踏实、目标、善良,找回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正面临低头的边缘,却不想认命。无论是初入社会,还是已经被社会的大染缸浸泡渲染了无数遍,希望你都能通过这个故事找回真正的自己,从心出发!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电影《千与千寻》是宫崎骏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剧情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千寻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无意间闯入一个看上去被遗弃的游乐场,爸爸妈妈被各种美食诱惑,吃着吃着竟渐渐变成了猪。夜晚,街区出现各种鬼怪,正当千寻惊慌失措的时候,主角白龙出现。他带她去了汤婆婆的店铺,那里提供工作来保留人身,却需要交出本来的名字。千寻为了生存,被迫化名为千,之后走上了找回真名、救出父母的回家之路...在这过程中,她始终认真对待着一份谈不上喜欢的工作;为了救父母放弃金子的诱惑;遵从内心的善良,为了救小白龙和无脸男献出了药丸——回家的重要武器...

故事里面的本名就代表着我们是谁,我们的真实性格、热爱、梦想;代号便是各种社会身份和扮演的角色…这些用得久了容易忘记最初的自己,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千寻在电影中的角色就像在社会的我们,为了生存必需找份工作,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对于工作,她即便做得并不出色却尽职尽责,面对诱惑始终牢记目标,保持内心的善良。所以最后,她仍然找回了自己的本名,救出了父母!因此:

踏实做好眼前事,时刻牢记你的目标,永远做着利他的事,就是找回自己的三大武器...

03|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你就是“异类”

当你知道认命源于从众,当你拒绝认命找回了自己,你终于有了摆脱浮躁世界的机会,但如果没办法做到这些,你这个“异类”很快又会被同化!“这些”是什么?应当怎样做?卓别林的《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给了我们答案。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无礼,就算那个人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如今,我称之为“成熟”。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我得以平静。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自信”。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做自己热爱,让自己欢喜的事。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单纯”。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无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物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作“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也不再为明天而忧愁,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

我们无需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浮躁的世界,成功者选择做个“异类”


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没有长大,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当我们开始自知自强,请始终保留一份纯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跳出浮躁、幻想、埋怨然后被同化、认命的怪圈...希望你我都能学会爱自己,在这浮躁不安的世界做个“异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