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对现代战斗机来说,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使用,隐形已经成为决定战斗机性能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诚然三代或三代半战机的隐形效果比不上全面隐形的四代机,但如果经过一些隐形措施的改进,雷达散射面积(RCS)就会比未经过隐形改进的同类飞机小得多,例如我国国产的歼-10B/C。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歼-10B和歼-10C这两种战机可以算得上国产三代半战机中最先全面贯彻隐形设计理念的战斗机,歼-10B还和歼-20颇有渊源。歼-10B是在2008年12月首飞,比采用了全面隐形设计的歼-20验证机首飞只早了一年多,而且同样出自成飞,这样来看,很可能采用了部分相同的隐形设计思路。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根据现有已被公认的观点来看,作战飞机头部主要的雷达散射源集中在这三个地方:首先是进气道,涡扇发动机叶片若暴露在外就会大幅增加RCS,其次是雷达罩内的雷达天线,最后就是座舱。歼-10B和歼-10C主要着力改进这三大雷达散射源。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进气道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在于雷达波可以探测到高热高压的涡扇发动机叶片,针对这个问题,歼-10B/C采用了DSI“蚌式”进气道,这样就取消了附面层隔道,降低数百公斤重量,另一个好处是,鼓包能有效遮蔽发动机的风扇叶片,一个简单的改进就起到了隐形战机S形进气道的作用,实际上美国的F-35也是用这个方法实现进气道的隐形。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至于雷达天线,则采用了相控阵雷达,不仅提升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和战斗性能,关键在于这种雷达本身就是低可截获雷达,再配合隐形涂料和其他隐形设计,RCS也就降到一个可接受的程度;座舱的隐形设计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为不影响整体气动设计,采用了镀膜玻璃座舱盖,形成雷达反射“腔室效应”,实现隐形也就不难了。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但歼-10还有一个天生的优势但也可能是天生的劣势,那就是鸭翼。西北工业大学曾有权威论文指出,经过周密计算,鸭翼偏转会显著增加机首方向的RCS,从而影响飞机的隐身性能。也就是说,鸭翼若是保持水平状态,RCS值和主翼一样。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但鸭翼当然不可能一直保持水平状态不动,就算正常飞行能保持,到空战的时候就得用上了,这个时候总不能丢掉隐身性不用,所以对鸭翼的隐形化处理才是重点,但这个改进方法并不是对鸭翼本身的改进。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歼-10A,也就是最早的量产型歼-10的座舱侧下方有一个电子战鼓包,到歼-10B/C时这个鼓包已经变成了三角形,位置恰好就在鸭翼前方,这样就能对偏转的鸭翼实现遮蔽,这个方法有可能是借鉴了法国“阵风”的经验。

中国的歼-10C如何做到隐形? 看这三大绝招

经过这几点改进,歼-10B/C增强了一些隐身性能,虽然还和全隐身战机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在三代机之间的空战时还有很客观的优势,也许这就是歼-10B/C在“金头盔”中频频报捷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